高二期末模拟考试卷2015-2016(2).doc_第1页
高二期末模拟考试卷2015-2016(2).doc_第2页
高二期末模拟考试卷2015-2016(2).doc_第3页
高二期末模拟考试卷2015-2016(2).doc_第4页
高二期末模拟考试卷2015-2016(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江苏省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除了他以外,没有任何人在此画上动一个指头,整幅画由他_完成。 艺术的价值_实现在人与人的对话过程中虽然这种对话,未必总需要用有声语言或文字来进行。 退伍军人张伟_参加今年的抗洪抢险战斗,被评为抗洪模范。 由于他多次_劳动纪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警告处分。 A独立 必需 志愿 违反 B独立 必须 志愿 违犯 C独力 必需 自愿 违犯 D独力 必须 自愿 违反 2下面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3分)A他的脸好像苹果一样。 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C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D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3.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受到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能俯首贴耳。 B“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C他凭着一张假证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展厅的大门。 D面对二十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4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古典长篇小说是( )(3分)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奇零草序明张煌言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时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丁亥春,余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余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注】张煌言(16201664),浙江鄞县人。抗清将领,后被清兵捕获,拒降而死。舞象:古代一种武舞,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节:符节。代指主将。昌国:今浙江舟山。熸(jin):火熄灭。这里指郑成功战败。石头书邮,这里指作者的诗稿沉入江中。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入典制诰 典:掌管 B迨辛卯昌国陷 迨:等到 C余谬膺节钺 膺:心胸 D陶靖节躬丁晋乱 丁:遭逢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明朝覆亡前后诗歌创作、诗稿存失的情况,以及奇零草艰难成集的过程。全文一唱三叹,富于情感。B文章第三段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从丁亥到辛卯年间诗稿屡遭劫难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叹惋、伤痛之情。C因诗稿在战乱中遗失殆尽,只收集了军旅生涯中所写的部分作品,所以,作者将诗集命名为奇零草。D文章结尾作者列举杜甫、陶渊明的例子意在衬托自己写作的艰辛,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3分)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分)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4分)9请从文中找出作品散失的原因,用原文作答。(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江 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榆塞:代指北方边塞。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3分)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苏轼赤壁赋)身无彩凤双飞翼 , 。 (李商隐无题) 见贤思齐焉, 。 (论语)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红松擎天张抗抗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宫殿。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12概括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13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14、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析。(6分)15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天地悠悠陈子昂陈子昂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 “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了道路。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厄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作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16、作者引用卢藏用陈氏别传的意图是什么?(6分) 17、请概括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和原因。 (6分) 18、文中画线句“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你怎么理解?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当一位登山运动员在6400米的高度悠然下山时,很干脆地说道:“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能够攀登到的最高处。” 有人为他没能再攀高一点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而感到惋惜。我们都有过跑长跑的经验,当长跑跑到一定的时候,身子会感到特别的不舒服,整个人就像面临死亡似的难受。可是一旦越过了极限,跑起来就不那么难受了。这就是“高度”,一个考验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高度”。你跨不过这一“高度”,你就只能是一个普通人,而一旦你越过了这一“高度”,说不定你或许就成了伟人。 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2015-2016学年度江苏省盐城文峰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答题纸客观题 1234567主观题二、8.(3分) (3分) (4分) 9. (3分) 三、10.(3分) (3分) (4分) 四、11.(8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12(4分) 13(4分) 14(6分) 15(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16(6分) 17(6分) 18(6分) 七、作文题(70分) 500 600700 800 900 500 600700800 800 900 2015-2016学年度江苏省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语文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D(“必需”是动词,“必须”是副词;“独立”指不依靠他人,“独助”指依 靠自己的力量做事,强调做事,“违反”是指不遵守法规、章程,“违犯”是指违背和 触犯法律;“自愿”指自己愿意,“志愿”有两个意项,一是志向和愿望,二是自愿。) 2D3C(A 项“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应改为“垂头丧气”。B 项“在劫难 逃”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D 项“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 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4.A5.B 二、文言文阅读(19分)6(3分)C(膺:接受、担任)7(3分)D(错在“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里列举的目的在于表明编订诗集主要是为了以诗记史,以诗明志。)8(3分)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我)于是停止写诗(或:放下笔不再写诗)。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以为:以(之)为,拿这件事,1分;辍:停止,1分。(3分)只是过去的诗作不能再查考(或: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编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一样。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独:只是,1分;考:查考,查找,1分。 (4分)(杜甫)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流离蜀道:句式(省略+倒装),1分;风骚:诗歌创作,1分;名:称,称之为,1分。9(3分)国难频仍,率旅复入于海,覆舟于羊山。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3分)夸张、比喻(1分)。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2分)。(3分)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翻滚,高大的战船正在抢渡(2分)。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两军交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1分)。(4分)上阕,以李广自况,表达了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2分);下阕,通过叙写温书、课子、懒得整理旧时诗文疏奏等貌似闲散的生活,表达了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略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漏等即不得分。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2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对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1分)照应题目(1分),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1分)。13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或“数量极少” “在我国目前已所剩无几”)(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1分)。14(1)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第段中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形象地写出红松的高大威严;第段中用“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用“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写出红松挺拔不分叉的形态。(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2)用了比喻的手法。如第段中将树皮的裂纹比作“时间刻度”,形象地写出红松的苍劲古老;第段中将“松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