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方言参考.docx_第1页
昆明方言参考.docx_第2页
昆明方言参考.docx_第3页
昆明方言参考.docx_第4页
昆明方言参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浅谈昆明方言词汇【作者】林瑜【关键词】【指导老师】 杨雅丽【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 引言 昆明位于西南边陲的云由省境内,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高原,著名的高原湖泊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昆明就位于滇池之滨。昆明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 :干湿季节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如春,被誉为“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技不断四时春”, 昆明因此又有“春城”之称。现全市人口625万,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5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48%。绝大多数昆明人讲的是昆明方言,因为昆明分为五区八县, 因此昆明方言存在地域特色, 相互同有微小的差异, 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意义。 云南历来就是民族聚居之地,历朝统治者皆视云南为蛮荒之地,不列入正式版图范围。历史上有汉武帝逐彩云到云南,而彩云落地, 故名彩云之南,曰云南,又有蜀相诸葛亮七擒孟获平蛮夷定边疆的历史故事,还有唐皇助皮罗阁建大理国的记载。可见云南与中原一直保持紧密关系, 一直是中原藩国,自元代起,云南才正式归入祖国版图, 1928年设昆明市, 1950年3月成立昆明市人民政府, “又相传如今的昆明居民多由南京迁入昆明,据推断应是明清以后的事,所以昆明话应是由元朝统治者带入,结合明古都方言南京方言并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方言而形成的,这应该就是从历史沿革推断9明话隶属官话方言的原因,”1 (P12)“昆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1(P18),它和汉语共同语同源异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展现了昆明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昆明方言中有1些和汉民族共同语不同的同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形成,反映着昆明丰富多彩的民俗特点,方言学家杨灼认为: “昆明方言是在明朝初期, 以江准方言为基石出,同时吸收了华北方言,以及其他- 些江南省份方言特点形成的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语系中的一个,它的形成与云商地区的汉族移民史息息相关”2(P114-116),云南最早的移民开始于战国后期,汉代至唐初只有少量移民进入云n,但到了唐玄宗时期,唐与云南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大批汉族人被俘虏, 进入云n,直至明代,大批内地汉族军民到云南屯垦开f,并在此定居下来,使得汉族人口比例第一次超出了云南当地的土著居民,汉语当仁不让地成为昆明地区的通用语言,到了清代和近代,华北、四川的移民也大量进入云南,从云南的移民史来看,昆明方言的成型即在明朝时期,而对昆明方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战国时期和明朝,昆明方言是一门古老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语言,因此,它是研究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汉语方言的研究源远流长,从西汉杨雄编集的方言1书算起,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运用现代语言科学技术来调査方言也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194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了云南方言的调査: 1969年杨时逢将原先收集到的方言材料加以整理,出版了云南方言调査报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1989年, 吴积柱编写了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97年张华文、毛玉玲编著了昆明方言词典 (云南教育出版社) 。这是对昆明方言词汇研究极为重要的著作 。现在研究昆明方言成就较高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丁崇明教授,他关于昆明方言主要发表了昆明方言的形容词复杂形式 (语言学论丛2007年第36缉) 荣晶、丁崇明昆明话的“着”字及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历时择一与共时制衡问題 ( 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又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第8期,该文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2005年出版的中国学术年鉴) ,丁崇明昆明方言的儿化( 中国方言学报2006年第一辑) , 丁崇明昆明方言的特殊“V得”及其句式 (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2007年第二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荣晶、崇明昆明话动词重叠的句法组配 ( 方言2000年第1期) ; 丁崇明、荣晶昆明话“着”的语义语源探究 (2003 年汉语方言研究和探索一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还有杨灼昆明方言词的文化保留价值与传承作用浅谈 (2008 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第34卷) 李光元昆明方言中的形容词与普通话中形容词之异同的比较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高慧宜现代昆明方言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8月第26卷第4期) , 张映康昆明汉族亲属称谓之探究(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10月第27卷第5期)等。这些著作都是前辈们研究昆明方言的结晶, 我根据自已的实地调査、 文献搜索等, 获得大量的语料,并且参阅了前辈们的成果,对昆明方言词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 虽然方言词汇是一个系统的研究, 由于时间以及作者知识水平的限制,本文仅对昆明方言中的特色词汇进行探讨,希望能通过自已的研究提出一些新观点。一、昆明方言中的称谓词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它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 昆明方言中有许多根据不同的情感和习俗而产生的一种加了前綴的新的称谓词, 这些加了前缀的新称谓词往往蕴含着不同的用意以及感情色彩, 例如:1.以“阿”作前缀的称调词,阿,加在表示亲属称谓的语素前构成一个合成同,表示亲切、亲昵之感,它不放在姓氏的前边,也很少放在排行前面,也不常常放在名字或小名前面,如:阿爹、阿哥、阿妹、阿奶、阿老表等,云南花灯包二接姐 云: “我姐编着一大辨羊尾巴,” 3(P153)阿,现多被少数民族使用,如:讲述傣族青年恋爱的电影芦笙恋歌中的插曲婚誓的歌词: “阿哥阿妹的情意长, 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条根,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这首歌旋律柔和幽雅、委婉回荡,用傣族的柔情似水唱出阿哥阿妹的情意绵绵,用了“阿”在称谓前,表现了哥哥和妹妹之同的亲密无间,也说明了两人的关系并非是来属,而是恋人或是相互爱慕的男女。还有彝族歌曲阿老表, “阿者表,阿老表,你要来呢嘎?不来就说不来的话, 莫给小妹白等着”这是一首彝族人民用来欢迎客人的歌曲,彝族喜火,以火作为神圣的象征,热情、奔放、好客是彝族人民的特点,歌曲旋律欢快,气氛热闹, 配上彝族特有的大三弦、 左脚舞以及燃烧旺盛的篝火, 更让人体会到彝族的热情, “老表”是彝族人民表兄弟、 堂兄弟之间的互称, 也可以用作熟人或年龄相近的、不认识的成年男子之间的客气称呼,据调査,在昆明市团结乡的彝族就将自已的表兄弟或堂兄弟称为“老表”,也有人将自已的朋友称为老表的,体现了他们奔放、豪爽的民族性格,见人便招呼“老表”,是彝族人民热情的象征,在“老表”前加上一个“阿”,更体现了他们相互之间既热情又亲切的关系。2.以“老”作前缀的称谓词。老,附在亲属称谓前,表示排行最末的,如:老舅, “我都还没回来呢,等他回来再吃饭,”这家人有兄弟、姐妹三人, 老大、老二是姐姐,老三是弟弟,姐姐的孩子就把老三叫“老舅”,按照传统的亲属称谓本应该叫舅舅,但昆明人把排行最末的一个加上“老字,在这里的“老并非是说此人年纪最大或辈分最高,而是指最小的一个,这样的叫法普遍存在于现在的昆明人口中,表示对所称呼人的尊敬以及表示两人之间关系的亲呢, 说文曰: “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凡老之属皆从老。” 4 (P238) “老 的本义就是年长的,年纪大的,引申指排行最末的, 西游记云: “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更不曽配人” “老女儿”也就是最小的女儿, 新华字典 释为: “排行在末了的”, 5(P280)这样看来, 昆明方言中将“老附在亲属称谓前,表示排行最末的,并非用的“老”字的木义,而是用排行最末之义。以上是广泛见于昆明方言中的关于“老”字后面加上称谓词这一类词语的举例分析, 真实在昆明方言中还有- 些特殊的关于“老”作为前缀的称谓词,它们往往表示特指的人物,从而别具特色, 如:(1)老爹:祖父、爷爷。昆明市志: “祖父曰老爹,”6(P325) “,你要去哪点?等等我嘛!”(2)老祖: 曾祖和曾祖母;曾祖, 曾祖母。(3)老祖祖:高祖和高祖母;高祖:高祖母。(4)老倌儿ku?44:也称作“老倌儿倌儿”, 老头儿。“这个走呢又慢么还要拦着路,他就不能靠边让我们先过去?”丈夫,“我家现在是生活新报呢主编,可以不消天天去跑新闻啦。” (“不消”,不用、不必, )(5)老破:.骂人的话,意思同“挨刀的”, 花戏?破四门6(P328): “管他露腰不露腰,背时挨千刀。”老公,丈夫, (年轻人之间相互谈话时称自已的老公为“老砍”,这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只流行于年轻人中, )“你呢单车钥匙, 挨他保管好的。” (“挨”,介词,替,为, )(6)老妈妈:也称“老奶” , 老伴儿(指女方) , “我家去唱花灯啦,我也要赶点儿过去看看去,” (“赶点几”k?53ti?31:赶快;快点儿, )老婆子(指妻子) , “儿子喊我挨他买台冰箱,我又怕不得,” (“挨”,意义同上, )(7)老外母:也称“老丈母”, 岳母,丈母娘,“你今天要去哪点? 一去我家,”3.以“喜”作前缀的称谓词,喜, 附在排行或乳名前,在排行前时,后边常有一个同样用途的前缀“老 ,它在一些地区读作“写”,经调査,此字常用于昆明市西山区的一些农村中。喜老四、喜老三、喜唤弟、写老五、写二狗、写涣涣。如: “喜老三,赶点来吃饭啦” “写二狗,你妈喊你回家去,有人找你,” “这里的 喜、 写来自白族语 3(P155), 由于西山区位于昆明市的西南方向,有很多彝族、白族的居民在此生活, 形成了小聚居型的民族生活区, 是昆明市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根据涂良军教授的云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一书得知, “此字来源应是借自白语, 但白语的se31最初也可能来自汉语“细”。此字也可用“小”来代替,小老四、小老三、小唤第、小老五、小二狗、小涣涣等, 意义相同,在农村中广泛使用。由“喜”作为前缀构成的称谓词可是别具特色的昆明方言词汇。“喜”字无论在说文中或是新华字典甲.都不具有这样的表示称谓的意义,而在西南官话区中, 除了昆明方言有这个词外, 其他方言区都不具有这个词,因此,这是昆明方言中独具特色的, 是根据云南固有的民族文化情况, 并通过人们的智慧而创造出的,代表着世世代代云南人民的智慧结晶,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昆明方言的特色,对于方言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了解昆明方言的一个突破口。4.以“小”作前缀的称谓词。小,放在一些特定的词语前,构成一些与普通话中意义完全不同的特指人物的词汇, 如:(1)小贼:对小孩的称呼(含亲呢意) ,相当于“小鬼”, “我家那个最爱喝牛奶啦!”(2)小儿子:小男孩, “院坝首有几个在弾珠珠,” (“首”是“里面”的意思, 昆明人将“在里面”,说为“在首”, )(3)小朋友:年轻人的来婚夫或末婚妻, “挨你呢领来玩玩,” (“挨”:介词, “把”, “你呢单车借给我用用。”、 “我呢钥匙拿给他,”; “呢”,相当于“的”,昆明方言中将所有放在定语后面的“的”字用“呢”代替, “我 书”、 “妹妹衣服,”)(4)小伴儿:朋友(指青少年) , “她是我呢,”在昆明方言中,专指自己年轻时的朋友,如果一位老人说: “小艳是我呢,”说明小艳和这位老人在年轻时是很好的朋友,现在回忆起以前的事,就将小艳叫做“小伴儿”,表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密切,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些代“小”字的称谓词都具有表示亲切、爱护之意, 一般是在相当熟悉对方的家庭情况的人中才会使用的口语, 有助于更好地拉近人与人之同的关系,从称谓词可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亲疏程度, 尤其是昆明方言中常在称调词前加上前缀,这些前缀往往就能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昆明方言的特点之一, 还有些根据感情色彩派生出来的具有特殊用法的称谓词, 这些也是昆明方言的特色。二、 昆明方言中的疑问词昆明方言中的疑问词具有独特性,.与普通话截然不同,是昆明方言的主要特色之一。疑问词常出现于人们的对话中,用于询问情况,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言要素, 在昆明方言中有“ ” k?53,“哪样” nA53i?212等疑问词,它们都是昆明方言中的代表词汇,下面就一一列举。1. k?53,疑问副词,用在反复同句的谓语前或主语之间,表示一正一反的选择疑问: 瞧(看不看)电影? ,你想(想不想)吃面? ;菜炒熱了(炒熱了没) ?用在判断词“是”的前面,构成是非问句, “是”相当于“是不是”,回答用“是呢”或“不是”:他是老张?一是呢,“ ”还有几种描配,如“ 不得”、 “ 消”、 “ 有”等。(1) 不得:可不得了;真不得了。中间嵌入褒义形容词表示否定,含有说反话讥讽的意思, “烂桃子莫拿来_给我吃,你呢心好呢!”、 “哎唷,他 积极, 一上车就忙着把座位,” (“把”,动河,占,占据:霸占, “今天要放露天电影啦,大家都很早去座位,要不然就要站着看了,”)中同嵌入中性词成贬义词,强调程度加重, “这件衣装大,咋会合我穿嘛l” (“咋会”,怎么会的意思)、 “他连话都讲不抻拖, 日脓!” (“抻拖”,形容词,衣服被褥等平整, “日脓”,形容词,窝囊,指无能或怯懦,是骂人的话, )中间嵌入某些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强调状态的加深, “恣” (“恣”,动词,生气, 愤恨:发脾气,也说“恣火”, )、 “喜欢”、 “辣疼” (“辣疼”,形容词,十分心疼, )(2) 消:副词,要不要,用不用,回答用“消呢”或者“不消”, 云戏2?包二接姐6(P199): “二相公, 送送你呢? 一不消啦”(3) (有) ,副次,有时可省略“有”,用“ ”直接表示,可曾:是不是曾经。 “他去过北京?一去过了,”、 “你看过这本书?一没看过,”是否已经(了),是不是已经(了),“他去得上海啦? 一去得啦,”(“得”, 昆明方言的“得” t?31用做助词,是一个能性助词,它的用法之一是插入动补式的词组或复合词中构成“动+得+补”结构,“得”表示可能或可以。7(P26-27),如:起得来、吃得来、支得住等,在这个例子里, “得”是一个表示动作完成的时态标志,表示他已经去上海了,。) “你吃得饭了? 一还冇吃呢,” (“冇” m?u53,副词, “没有”的合音, )2.哪样nA53i?212,疑问代词,什么,表示询问, “什么长,长上天? 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 长长妹跟前?”这是著名的云南民歌猜调中的一部分歌词,表示反诘, “没拿给你?我昨天亲自把钥匙给掉你啦”表示应答, “王小弟, -,”也说“囔” n?53,还有“哪阵”、 “哪日”、 “哪点儿”等。(1)哪阵:同“多阵”, (代词)多会儿,几时,什么时候,用于疑问句,同时间, “你两个谈好了心事,怎么我都不知道?” 斑?倒推车6(P382),之某一时间或任何时间, “你莫等我了,我得闲来,”(副词) 老早 “你咋个 才来找他!他早就出去得啦,”(2)哪日:代词,哪一天, “听见又咋个,她赔我呢钱?”(3)哪点儿:代词,哪里,问什么处所, “是啦,在?我马上来,”泛指任何处所, “随去都可以,由你们定,”用于反问, “他不如你?”3咋个,代词,怎么,询问性质、状况、方式、原因等, 云戏2?特殊草帽 6(P514): “我又认不得你,我晓得你就是李书记家爹呢?”泛指性质、状况或方式. “你想说就说,不消有哪样顾虑,” (“不消”,不用,不必, ) 有一定程度(用于否定式) , “毛线我不会打,你去问问杨老师。”4.咋个整: 怎么办, “?,一张出租车都打不着,不能按时到学校要着老师噪呢,” (“一张”,昆明方言中专门用于修饰车辆的量词,如:一张公交车、两张轿车等。 “着” tso31,介词,被。 “噪” ts?212动词,骂, )怎么样, “不要就是不要,你要?”疑问词是昆明方言中较常用的词汇。在调査过程中与被采访者聊天,经常使用提问的方式,而提问就必须使用疑问词,是人们的生活必须词,在昆明方言中不同的疑问词有不同的意义,就如上面举例,“哪样”由于询问所针对的对象不同,因此“哪阵”、 “哪日”、 “哪点儿”就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而演变出来的疑问词,与普通话相似,例如“什么”,用于问时间就说“什么时同”、问地点就说“什么地方”, 这说明, 方言与汉语共同语的同源异流的关系,对于昆明人学习普通话有很大的帮助。三、 昆明方言中的形容词昆明方言中的形容词很具有昆明特色,是人们日常使用最多的词类,“形容词的构形重叠主要表示事物形状程度的改变,而方言与普通话之同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具体的重叠形式上面”8(P66-68) ,昆明方言中的形容词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式的, 在张文华、毛玉玲编写的昆明方言词典中收录了很多 ABB式的形容词,这些词代表了昆明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习惯, 是研究昆明方言词汇特色的典型例子。首先,关于ABB式的后缀, 昆明方言形容词中,这种形式的形容词比例比较大,而且其中很多重叠词缀 BB是普通话词汇中所没有的,以“黑”为例,普通话中有“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昆明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中的这些关于“黑”的重叠形容词以外,还有:“黑碌碌”x?31lu44lu44,指黑溜溜的, “哟,眼睛么, ,水汪汪,圆不溜丢亮铮铮,好看得很!”“黑掐掐”x?31 iA53 iA53形容黑而脏的样子(含厌恶意) , “你呢脖子呢,还不赶点儿去洗洗,”相应的复杂形式普通话为“黑咕隆咚、黑不溜秋”,而昆明方言中有:“黑不隆咚”指黑咕隆咚的, “灯-熄得,房子首呢,”“黑不拢耸”指黑不溜秋的, “这口锅着烟子煪呢呢,” (“煪” i?u44, 动词,烟熏, )“黑摸地洞”指黑咕隆咚的或黑灯瞎火的,“岩洞首呢,一样也看不见,”、“灯熄得了,处处都是呢,”“黑漆麻(古)洞”形容颜色黑,含厌恶意, “这张书桌你漆呢呢,太难瞧了,”与“黑摸地洞”同。在调査过程中遇到一件关于“黑漆麻(古)洞”的趣事。一天晚上,同学A(昆明人)与B(上海人)从外面回寝室途中.经过昆明的莲花池公园门口,因已经是晩上十一点,公园早就关门了, 里面黑漆漆的一片, 同学A便说: “这点黑漆麻古洞呢,有点骇人嘛,”同学B听后立刻兴奋不已,“真的吗?那个黑漆麻古洞在哪里? 我们哪天一起去玩吧!”同学A顿时不知所措,原来同学B以为“黑漆麻(古)洞”是一个可以旅游的洞穴,便兴致勃勃的邀约同学A去旅游。这个形容词比较有意思,常常让外省人误以为这是洞名,而非一个形容词,因为它是以五个音节出现的, 这在普通话中是很少见的,仅仅一个“黑”字就有这么多的差异,所以昆明方言词汇中的形容词真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世界, 也是研究昆明方言词汇的特色研究对象。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后缀,组成了普通话中完全没有的方言词汇。如:(1)好生生:好端端的, 好好儿的, “呢一一台录音机,硬是着你拆烂得,” (“硬是”,就是, )(2)活甩甩:形容物体不牢靠、摇晃不定的样子:摇揺晃晃的, “这张书桌呢, 不好得写字。” “这扇门呢,要修修啦,”形容话不确定;模棱两可, “你到底咯来,要挨我讲定得,莫呢!”形容办事不踏实:漂漂浮浮的, “你隨便整点哪样事都是呢,”也说成“活揺活甩”。(3)滑口口x uA31tiA53tiA53: (口体哑切)形容很滑(含厌恶意) 6 (P260), 滑不唧溜的,”这条泥鰍呢,捏也捏不住,”这是一 个有音无字的昆明方言词。(4)灰普普x uei44pu53pu53:形容灰糊湖的,灰乎乎的(指颜色) , “这件蓝衣装穿呢太久了,变呢呢。”(5)宽浪浪ku?44l?53l?212:形容大而不适合的样子(指面积或容积) , “这件衣装太大了,我穿着呢。”(6)老巴巴:形容年老(含同情或怜悯之意) , “你妈呢,又好(hao)生病,你要好好呢服侍她老人家才对呢,”、 “他都呢,还要一日为儿为女出去苦钱,太造孽拉,” (“苦钱”,挣钱、 赚钱, “造孽”,可怜。 )(7)迷冲冲mi31 o?53 o?53:形容十分着迷的样子,“这本书有哪样稀奇呢, 何消瞧呢呢,” (“稀奇”,了不起, “何消”,何必,用不着。)(8)扎冰冰 A31p 44p 44:形容很冷,很凉, “爹,起来!跪在地上呢,”(9)油噜噜:形容油多, 新?. 言为定6(P512): “这是我刚刚做好的,香喷喷、热乎乎、呢香糯桂花煎糍粑,阿爹你请尝!”(10)瘦几几s?u212 i44 i44:形容人干瘪消瘦的样子, “这个娃娃捡嘴得很, 所以长呢呢,” (“捡嘴”,挑食, )像这一类有特殊后缀的形容词在昆明方言中有很多,昆明人根据不同的语境变换出表示不同意义的词汇,用这些只有昆明方言中才有的 BB式后缀组成特有的形容词, 形象生动地准确表达了主观意愿,增强了表达效果, 更具有立体的表现力,这些都是昆明人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 反映了先人们的创造智慧,其次,在昆明方言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词缀的儿化现象,或者说是ABB 式会拓展为AB 儿B儿式如:(1)薄菲儿菲儿po31f?44f?44:形容很薄而不合适的样子, “你这件衣装呢,穿的 冷?” (因为衣服的质地太薄而导致不合适,说明这衣服质量不好, )(2)侵抓儿抓儿x?u31 u?44 u?44:(贬义)得意洋洋的;神气活现的,“你莫得着个文凭就呢,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形容摆架子, “他呢坐在那点儿,一个也不理,”(3)烂粉儿粉儿l?212f?53f?53:破破烂烂的, “这些旧报纸呢,瞧不成了,”(4)秃啄儿啄儿tu31 u?53 u?31:形容物体失去尖端的样子,“这颗钉子 呢。”(5)淡撇儿撇儿t?212pi?53pi?53:形容淡而无味, “这个汤呢,一点味道也没得。”这一类B儿B儿式的后缀更具昆明话的韵味,与BB式相比,这一类词具有更浓厚的“昆明味”,使用起来就有一种独特感,词缀的儿化更增添了感情色彩,通过儿化表达的是一种更形象的意思。 关于两个构成形容词的特殊后缀: “滴佦”和“郎当”,这是昆明方言中最特殊的形容词后缀,据调査,现在的昆明年轻人很少使用这两个形容词后綴,但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仍然使用较为频繁,这两个后缀都具有贬义色彩,用于表示厌恶之意。 (1)滴佦ti31to31: 附在某些双音节名词后面,构成贬义形容词,“憨包滴佦”(形容很傻的样子,也说“憨包气喘”)、 “花子油拓” (叫花科以的;厚颜无耻,老脸厚皮:像叫花子一样脏)、 “烟渣滴佦” (形容人懒散) 。(2)郎当l?31t?44:也作“啷当”。本义也是形容词(邋遢:肮脏) , 云戏2?包二接姐: “张二嬷,把你家呢马褂借给我家小包二去接接他姐姐去, 一你家小包二又,我就不借啦,”附着在某些双音节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后面,构成贬义形容词,“二话郎当”(形容牢骚话多,含有不满之意)、“靶子郎当”(形容好逞能的样子)、 “虱子郎当” (形容某人极其小器,舍不得花钱)、 “臭屁郎当”(形容屁很臭,含有厌恶意;还用于形容说话不中听,也含有厌恶之意)、“精屁股郎当” (形容光着屁股的样子)、 “脚色郎当”(形容专门与人作梗、作对)。四、 昆明方言中的语气词昆明方言中的语气词比普通话中的语气词要丰富得多,且非常具有特色,著名方言研究学者高慧宜在现代昆明方言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中提出 “语气词的运用,往往作为识别同乡人的一个标准” 9(P4一7)?的观点。语气词可以表示个人说话时的情感状态,昆明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语气词, 仅有昆明人才会使用, 因此说这是识别同乡人的一个标准,以下则将列举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昆明方言中的语气词进行探究。1.嘎: 表示请求或央求,含有商量的意味, “你挨我买包烟去, !”、 “乖乖, 你莫哭了, !”用在祈使句的句尾,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 云戏2?滚灯:一定要说呢!说成么大大地谢你一笔,”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含有强调和提醒的意味, “你不去,我倒是要去了。”、 “这些话我倒冇说,是你自己说呢!”2. k?53 表示惊疑或半信半疑,含有“是吗”的意思, 花喜?今天我出嫁: “啧喷啧!人是棵桩桩,全靠打扮, -?”6(P192)用在是非问句或反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云花?喜中喜: “请我去你家? 好,这回一定去,”6(P192)用在带“ 是”的是非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 相当于“呢”, “今日来, 是有哪样事?”用在假设分句的末尾,引起下文,相当于“一-的话”, “喊声娃娃打失得,她肯定要急疯的呢! (“喊声”,如果、假如, “打失”,动词,丢失,遗失, )用在句中,表示提示和停顿, “唉,我家这个媳妇,扎实懂道理啦!” (“扎实”,副词,实在;的确, ) 以上两个语气词是昆明方言中最常用的, 是识、别昆明人的重要标准, 据调査,昆明人说话经常喜欢加上一个“嘎”字,表示商量、祈使或强调语气,昆明地处高原, 但气候宜人,常年平均温度为20,这样温和的气候造就了昆明人温和的性格, 通过这些语气词便能感觉得出昆明人温和的个性,说话慢条斯理,语气平和,态度谦蔼。3.昆明方言有一个特殊的语气词“气”,它用在句子末尾. 总体上说它表示程度少的语气 ,语气词“气”绝大多数出现在贬义的形容词后面, 个别中性形容词和褒义形容词后面也可以出现,“从语用上分析,这个语气词气主要表示它前面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偏离说话人的心理企盼不满意的语气,”10(P148-150)它的主要框架是:有点儿+形容词+气(1) 你买的菜有点儿老气,(2)现在去有点儿晩气, 还是明天去好了。(3)那点儿有点儿远气 ,我们坐车去。语气词“气”可以出现跟在以下形容词后面:矮、苦、老、晩、远、脏、笨、呆、厚、 红、花、假、怪、冷、热、赖、 骚、刁、酸、恶、 歪、妖、艳、憨、软、嫩、吵、仙、慢、少、斜、难看、可爱、可怜、可惜、奇怪、顽固、亏、 自私、幼稚、遗憾、狡猾、严肃、老实、简单、模糊,这是一个“气”的特殊用法,“气”作为词语后缀,在昆明方言中表示特殊的意义, 体现昆明方言的又一特色, “气”本是一种自然物质,但这里却将它使用为表示程度少的语气词,这是昆明方言中的独特用法, 这也是研究昆明方言的重要切入点, 总之,通过对昆明方言词汇的关注,使我对平常耳熟能详的一些语言现象有了新的认识、 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很大的都助,同时也让我进一步了解自已的方言特色,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昆明方言中并不是绝对完全地抛弃了旧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 在老年人口中旧时方音依然如故;中年人口中旧时方音也依稀可闻;青少年口中则少有旧时方音,通过对方言的研究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母语的特点,同时,在民族大融合的情况下有利于语言文化的交流, 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而方言则是地区文化的活化石,地域文化是个漫长的历史积累过程,透视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了解、研究地域方言,因此,对昆明方言词汇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词汇依据语法功能粗略的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可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