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ITP诊疗进展jiangyi_第1页
儿童ITP诊疗进展jiangyi_第2页
儿童ITP诊疗进展jiangyi_第3页
儿童ITP诊疗进展jiangyi_第4页
儿童ITP诊疗进展jiangy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进展,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吴润晖,儿童ITP诊疗现状,1965 Shulman et al ITP plasma factor is an IgG antibody,确认免疫机制,1975 Dixon et al IgG associated with platelet,概述,虽然既往有许多相关报道,但多为回顾性、病例数量较少,缺乏系统的前瞻性的大宗报道大范围的儿童ITP的工作协作组成立Intercontinental Childhood ITP Study Group(ICIS)NORDIC地区协作组日本儿童ITP协作组等前瞻性、系统性、大样本进行有关ITP的调查研究现已逐步发表了一些相关的大宗病例报道,概述,常伴有前驱感染史ICIS 2540名病人中50%:前21天、1-10岁占多数(60.2%),而10岁相对较少日本184例: 41%,上呼吸道感染多见、疱疹、风疹、麻疹、EBV或CMV我院262例:63.0%,1岁 78.1%有前驱史,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 疫苗接种7.3%、还有腹泻以及疱疹病毒、CMV、EBV、COX等常见病毒感染,概述,近年来疫苗接种后并发ITP 的报道日益增多Black等: 麻风腮疫苗后六周内ITP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显著升高Neau等:乙肝病毒疫苗与ITP的相关性卡介苗、百白破、脊灰糖丸、乙脑、流感疫苗等我院7.3%:1岁居多,以白百破及脊灰糖丸多见,其次乙肝疫苗、乙脑及流脑疫苗疫苗相关性ITP发展类似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多呈一过性,能够自愈,不影响疫苗使用效果疫苗相关ITP临床及预后与病毒等前驱感染相关ITP无差异,概述,机制复杂:多认为是由免疫机制所介导GP与病原微生物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感染时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可与血小板膜抗原发生交叉反应抗病毒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表面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为免疫介导的暂时性免疫反应急性过程有前驱感染及疫苗接种史的患儿病程以急性型多见,无前驱病史病例较多发展为慢性/难治性ITP,概述,发病率 4-5/10万,常为一个良性疾病过程性别:10岁三组病人中男女比例逐步下降(分别为1.71、1.16、1.07): 年龄1岁男性高发发病时血小板20109/L比例相同高发年龄:2-5岁(1-6岁),概述,高发季节:ICIS报道春季到初夏是发病高峰,秋季发病最低1986年北京儿童医院对974例病人的统计调查结果相同起病时pt数量ICIS 50%pt50109/L 50%,4周 75%。NORDIC协作组:1/2 1月内恢复,2/3 3月内恢复,6月时 20109/L时间:6月91%、12月94%、18月96%,疗效评定标准,近期:有效:治疗后pt100109/L;显效:治疗后pt50109/L,或较原水平升高值30109/L,但未达到100109/L,出血情况有好转;无效:治疗后pt未上升,出血情况无好转。1997年国内修订标准,长期疗效评判,治愈:出血消失,pt100109/L,持续2月以上。好转:出血消失,连续3次pt50109/L,或较原水平升高30109/L,持续时间达2月以上者。进步:出血减轻,pt数有所上升,持续时间不足2月者。不良:未达上述水平。,分型,急性型:pt150109/L,病程6个月。反复型:经过治疗或观察后曾达到长期治愈或好转标准,但停止治疗后,pt再次下降低于等于原水平。慢性型:pt减少150109/L,病程6个月。难治性:经过常规提高pt治疗或经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切脾治疗pt仍3-6月。重型难治型:经过常规提高pt治疗或经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切脾治疗pt仍3-6月。,Standardization of ITP- ICIS Expert Meeting 2006- Definitions of ITP,Diagnosis: Bleeding and isolated thrombocytopenia 52 weeks, continuous Stage I-IIIIntermittent ITP: intervals of 12weeks without ITPRemitting-relapsing ITP: intervals 150x109/L in 2 measurements within 4 weeksPartial Response:50x109/L within 1 week after intervention, Stage1Minimal Response:20x109/L within 1 week after intervention, Stage1 No response:20x109/L within 1 week after intervention, StageII-III,Standardization of ITP- ICIS Expert Meeting 2006- Exclusion Checklist,HistoryFamilial thrombocytopenia, immune disordersCoexisting disordersFrequent infections Rash, arthritisDrugs Responses to “ITP”-interventionsTestsBlood smear, reticulocytes, indices, FACSBone marrow and stem cell culture, FACSUltrasound abdomen, thorax-XR (organomegalies)Serology of Hep A,B,C,HIV,EBV,CMV / liver- and kidney abnormalties / IgG/M/A, LDH, ANA, Coombs, CH50,Severe Bleeding,诊断,缺乏“Golden-standard” Exclusion disease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没有其他明显原因建议:病史、体检、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除外其他原因的血小板减少必要时进行相关特殊检查,病史,出血症状:类型、程度、时间、既往外伤性操作凝血情况前驱病史:近期(6周之内)病毒/暴露于病毒或提示免疫缺陷的反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药物: 引起血小板减少肝素、奎宁、磺胺、引起出血的阿斯匹林药物应用感染情况,其他系统症状危险因素:HIV感染,包括母亲的HIV状态血小板减少的家族史或血液系统疾病史儿童10岁)更易发生慢性ITP,要注意其他伴随血小板下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SLE和抗磷脂综合征,应加入相关检查在HIV感染的儿童,可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在急诊和ICU 病房:当幼儿首诊时有出血点和瘀斑,常要同脑脊髓膜炎和非意外伤害鉴别,ITP和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的区别,中心性,外周性 : ITP?,感染药物DIC, 消耗 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生儿期,再评估,如果病情未达显效标准,至少病程每半年需要重新评价原ITP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初治病人,“观察和等待”政策,80%AITP无明显出血症状-不需提升pt的治疗观察数周-数月;范围:血小板20-30109/L+没有出血/ 30109/L,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皮肤出血点。理由:观察而不治疗, 30-70%可以恢复:在3周之内血小板数达50-100109/L;虽应用IVIG或糖皮质激素恢复可更快,但没有数据说明对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方面有何影响。当有临床症状改变时有必要重复检查血常规建议:急性ITP仅有轻度出血表现可以“等待”治疗,而不过度考虑血小板数量,全血细胞计数诊断后每7-10天进行一次,ITP患者血小板安全值,口腔科检查:10 109/L拔牙/补牙: 50 109/L小手术: 50 109/L大手术: 80 109/L 正常经阴分娩50 109/L 剖腹产:80 109/L对必须服用阿斯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患者,应使其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 109/L。,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常规剂量是1-2mg/kg.d,14d,明显提高血小板,较不治疗稍快因有明显副作用,无论血小板计数如何,最长应用时间为2-3周小剂量0.25mg/kg.d,21天,也可提高pt大剂量4mg/kg.d,7d, 减量至21天,53例病人随机对照,pt50109/L中位数时间IVIG2d, HD-pred4d, 不治疗16天,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HD-Methyl prednisolone(HDMP)一项22名病人的研究:7天疗程(30mg/kg,3d,20mg/kg4d)提示所有病人在7天时pt都达 50109/L,每疗程如果在第30天时pt 20109/L重复一次,共6疗程其他研究显示HDMP同IVIG一样有效2项研究显示两者联合有效,但缺乏对照,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最近,欧美的权威学者推荐大剂量Dex冲击治疗与泼尼松治疗均可作为慢性ITP患者的初始一线治疗。 George et al. N Engel J Med 2003;349:903-905 Cines et al. Blood 2005;106:2244-2251 Cines et al. Annu Rev Med 2005;56:425-442脉冲式HD-dexmethasone在儿童暂时治疗时有效,但长期缓解率并未提高研究显示对CITP使78%缓解,但有3/11的不可接受的副作用,不作为一线治疗,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短疗程足够,且副作用轻微长疗程带来较多副作用,应该在80%病人有效,时间比激素和不治疗短但昂贵、有伤害性、维持时间短:仅用于对激素无效、活动性出血或需要外科手术的急诊病人仅有皮肤出血的病人不适合在72%病人有副作用,常见严重的头痛输血传播病毒,血小板输注,唯一指标:有威胁生命的出血由于体内抗体的破坏而无效输注此时应该同时应用IV steroids + IVIG,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血小板和阻止出血建议:pt输注应于ICH或威胁生命出血时,要比骨髓抑制时的需要量大,同时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CITP/RITP/SCITP,CITP,50%病人在6-12月内缓解,其间处理pt减少的方法同AITP10岁的儿童,特别是女性,更可能成为,女孩CITP进入成年又减轻的趋势CITP,治疗方法同成人,大多数除非外伤、手术时不需要特殊提高pt治疗,CITP,pt持续10109/L常有容易瘀斑或青紫慢性严重ITP(CSITP),估计年发生率在1/250万,多数治疗困难。严重的出血发生率0.5%,pt 30109/L或20109/L)2、治疗威胁生命的出血 而不是强求血小板数量达到正常或轻度减少水平,特别应避免过度治疗长期大量应用激素 可以看出,对CITP/RITP的治疗目的是避免严重出血,其次是控制一般出血, 因为pt 减低的程度与出血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平行 不能将pt 数量作为决定治疗与否的唯一指标 治疗目标是使pt 维持在安全水平,从而防止严重出血的发生。,治疗策略,治疗原则1、治疗必须权衡疾病的严重度与治疗的危险性2、许多治疗需要同时加用激素来保持血小板数量,如果治疗有反应,则逐渐减少激素用量3、在治疗期间如果病人出现严重的粘膜出血则立即开始急症治疗,ITP治疗,ITP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安全值-治疗的底线初始治疗常规剂量强的松 vs 大剂量地塞米松IVIgG vs Anti-D二线脾切除非常规治疗DanazolVCR vs VDSCTX vs AzaCSA vs MMFHP eradicationTPORituximab,一线用药-糖皮质激素,强调“合理”CITP常对常规激素治疗无反应或反应不完全足量激素4周(没有感染等诱发因素)仍未达到显效水平,则宣布激素无效,不应重复使用。使用中如果有效果,则建议早期快减,后期可根据具体情况较慢减量:建议早期对半减量,在血小板有明显下降趋势时开始缓慢减量,总疗程小于半年(尽量缩短总疗程,尽早小量应用激素),一线用药-糖皮质激素,如激素不能完全减量,但低剂量如强的松1.25-2.5-5mg/天(根据年龄不同)可保持血小板于安全水平,则本剂量可长期使用。如不能保持低水平激素应用,则需考虑加用其他药物,环胞菌素或硫唑嘌呤常首先考虑,在血小板稍稳定后开始激素减量。如病程6月,常规治疗无效,患儿病情严重:血小板10109/L伴严重的活动性出血重型难治型ITP,则治疗可以同慢性难治型ITP。 ITP患者强的松治疗4周无效,为避免副作用应快速减量停药。Guideline. Br J Haematol 2003;120:574-596 George JN, et al. Blood 1996;88:3-40,一线用药- IVIG,IVIG对ITP都有快速升高血小板的效果,常应用于CITP/RITP病人急性出血期,可在24小时之内可改善出血情况,但作用短暂,仅持续几天至几周30109/L副作用常见(15-75%)但轻微,包括头痛、背痛、恶心、发热、无菌性脑膜炎等建议:0.4g/kg,每2-8周一次,脾切除,尽管脾切除治疗ITP已应用于临床超过80年,但尚存在些许疑问:脾切除后ITP患者维持缓解的时间?ITP患者脾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45例随访时间60月以上患者的疗效,Eur J Haematol 2005;75:424-429,脾切除,在儿童脾切除少,由于长期随访提示在诊断15年后仍有自发缓解发生,因此6-12月的pt减少不能作为切脾的指标ITP的死亡率很低(12-24月,提示有严重生活质量影响时,脾切除,约72%的病人在切脾后达到完全缓解存在问题:(1)切脾是创伤性的外科手术,特别是对年幼儿,摘走了一个重要的网状内皮系统器官,切脾后发生的致死性败血症的死亡率与ITP的颅内出血(ICH)的发生率不相上下:儿童ITP发生ICH为0.1-1.0%,切脾后发生致命的感染暴发为15%,由切脾带来的死亡率为1%。(2)如前所述,儿童有自行缓解可能,(3)IVIG和抗Rh-D的应用可迅速提高血小板数量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从而推迟或避免了切脾,(4)一项研究随访了切脾后缓解情况,发现切脾一年后缓解率开始下降,这样就对切脾的远期效果提出质疑?,脾切除,适应症英国儿科血液组1992年公布的标准:pt 持续减低,距初次诊断后 6月,最好12月,除非有严重的出血可在12月伴出血症状和 pt 10109/L(3-12岁)或10-30109/L(8-12岁)选择切脾,且对初步治疗(IVIG,激素)仅短暂起效且无切脾禁忌,反对在急诊和危及生命的出血时的传统急诊切脾方法。,脾切除,有一些指标被提示与切脾预后有关(1)血小板对激素或IVIG有反应则切脾容易成功(2)铟111标记的血小板被破坏与切脾成功相关pt在脾破坏者(3)血小板破坏原发于脾效果好于原发于肝,脾切除,建议如果手术技术允许,尽量选择腹腔镜好处在于: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疼痛、良好外观、提早出院(多数48小时),术后7-10天可恢复正常活动术中脾静脉结扎后10-30分钟pt 即上升,术后4-14天达高峰(300-900109/L),持续几周,于4-8个月缓慢降至正常。而脾照射、局部脾栓塞有较多的副作用。,脾切除,术前处理:- 对pt 80109/L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出血。- 切脾前至少两周病人应接种嗜血流感杆菌B、肺炎双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疫苗。,脾切除,术后处理:- 术后的青霉素预防建议用到5岁及术后1年,某些医生建议预防到成年- 此种病人须小心评估发热并在紧急情况下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新理念:自身免疫调节免疫靶向治疗,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原菌清除治疗: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可以治疗慢性ITP,作用在于下调了增高了免疫应答。,李红华,达万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25:909-10.吴隼,贺立山,李志英.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5:1699-1700.刘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5;20 :1279-8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Michel等收治72例ITP患者,16例(22%)HP(+),14/16例患者抗生素治疗后HP得到根治,仅1例患者HP根治后血小板明显上升,随访11.5月,0/14例患者有效Michel et al. Blood 2004;103:890-89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儿童的情况没有报道但儿童更需要注意并发感染的存在,积极抗菌、病毒治疗更为有效,免疫靶向治疗,Disturb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