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学习模块三植物病害防治 任务一综合治理措施一 植物病害控制的主要目标 实现三大效益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二 植病控制的科学观 生态观 经济观与社会观 一 生态观 病害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 病害防治不应损害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不能损害人类的生存环境 病害防治应发挥微生态对病害的控制作用 病害防治以调节农田生态系统 建立寄主植物 病原物 拮抗微生物三者的平衡关系 植物病害防治要由纯病害观向生态观转变 二 经济观 三 社会观 三 植物病害控制的基本方针 一 中国的植物保护方针 1958年 消灭病虫害的方针 全面防治 土洋结合 全面消灭 重点肃清 1970年的植保方针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是充分利用自然界抑制病虫的因素和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条件 综合防治是从林业生态系观点出发 协调利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 实现经济 安全 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仍是我国的植保工作方针 二 国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概念1966年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integratedpestcontrol IPC 要点 以较高生产效能为目标 从生态学出发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控制有害生物个体数量到较低水平 1972年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pestmanagement IPM 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较高生产效能为目标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辅以多种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上可以接受和生态允许水平 1995年 有害生物持续治理 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 SPM 以维持健康和高效的植物生态系统为目标 有效促进和调控生态平衡 保护植物群体健康 达到生态上可恢复 经济上可再生 社会上可接受的林业有害生物防御技术体系 四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和原理 一 防治策略 管理策略 减少侵染菌源量 X0 抑制病害发展速率 r 二 植物病害防治原理 措施及其作用 五 植物病害管理的技术系统 一 植物病害管理系统的结构 二 植物病害管理系统研制的问题1 作物品种抗性利用 1 抗性兴衰循环 2 抗性遗传脆弱 3 病害更替 次要病害上升2 化学防治 3R 问题 1 病原菌抗药性 resistance 2 生防机制损害 再猖獗 resurgence 3 农药污染残留 residue 4 优势倒转 非靶标病害加重3 生物防治 1 自然生防因子的利用技术 2 生防菌制剂开发和应用技术4 林业防治 1 设施栽培中的病原物积累 2 单一作物集约化栽培对轮作系统的限制 分组讨论汇报1 植物检疫2 营林技术防治3 抗病育种4 物理防治或综合治理5 化学防治6 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控制技术一 植物检疫 一 概念 植物检疫Quarantine 通过法律 法规 禁止或限制植物及其产品等上的危险性病 虫 杂草等生物人为传播的综合管理体系 二 植物检疫的意义1 预防或推迟重大外来植物病原生物的传播 2 指导扑灭 控制或延缓已传入的有害生物的蔓延 三 植物检疫的特点1 预防性 把有害生物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 全局性和长远性 牺牲局部和短期利益 3 法制性 通过行政手段来实施 4 国际性 国家间相互协作 进出境均实行检疫 5 针对性 针对特定的有害生物和传播途径 四 确定检疫性病害的依据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科学依据 构成检疫因素 1 病原体的危害性 对经济和环境破坏性大2 地理分布 在国内无或局部分布3 传入的可能性 可人为传播 有效传播途径的传入机率4 适生性 有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5 治理措施 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 二 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 有效的途径 一 植物抗病品种的挖掘与创造1 引种和系统选育2 杂交育种3 诱变育种4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 二 抗病品种利用策略原则 减少定向选择 加强稳定化选择 措施 1 利用聚合品种 多个抗病基因整合到一个品种中 2 利用多系品种 多个单基因抗性品系混合为多系品种 3 抗病品种合理布局 4 抗病品种轮换种植 三 林业防治林业防治 culturalcontrol 是通过合理运用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的 调节病原物 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达到控制病害的目标 四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植病生防 植病生防 Bio controlofplantdisease 是利用有益微生物促进作物生长 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能或利用有益微生物拮抗 破坏病原物自身 达到控制病害的目标 一 植物微生态 根际微生物 叶围微生物 内生微生物 二 生物防治机制 1 拮抗作用2 竞争和占领作用3 寄生与重寄生作用4 交互保护与诱导抗性 三 生物防治途径1 优化微生态环境2 利用土壤添加剂3 施用生防微生物4 转移抑病土 四 生物防治剂的开发利用1 活菌制剂2 代谢产物制剂3 仿生制剂 五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 physicalcontrol 指利用物理方法清除 抑制 钝化和杀死病原物 以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一 汰除法 机械汰 风选 筛选 比重汰除 清水 泥水和盐水汰除 二 热力法 适用于种子 苗木 无性繁殖材料及土壤处理 1 干热处理 种传病原物 2 热水处理又称 温汤浸种 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 3 蒸汽处理 种子 苗木 接穗 块茎和块根 土壤消毒 4 日光及其热力处理 温室及苗床的土壤处理 三 低温处理和低温冷藏 四 气调贮藏 五 紫外线射线微波处理 六 化学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抑制 杀灭病原物或钝化病原物的有毒代谢产物 以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一 杀菌剂类型 杀真菌剂 杀细菌剂 病毒抑制剂和杀线虫剂 二 杀菌剂作用方式 保护剂 治疗剂 铲除剂和钝化剂 三 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喷雾法 浇施法 浸洗法 拌药法 四 杀菌剂使用的主要问题 病菌抗药性 破坏自然生防机制 环境及产品污染 药害 五 科学使用杀菌剂 1 适合药剂 根据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 选用农药 轮换用药2 适时施药 1 施药适期 病菌侵染期和发病初期 2 喷药时间 避免高温和强光 一般在上午或傍晚施药 3 安全间隔期 接近采收的蔬菜严禁用药 3 适量用药 严格控制用药量 施用药剂浓度和施用次数 讨论及思考题1 植物病害控制的生态观和经济观对制定植物病害防治方针和策略有何重要指导作用 2 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和植物病害可持续治理在概念和防治策略方面有何区别 3 植物检疫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植物病害检疫对植物病害控制有何作用 4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哪些主要依据 5 植物病害检疫的检验方法和除害处理方法 6 简述林业防治原理和主要技术措施 7 如何获得作物抗病品种和合理利用作物的抗病性 8 简要阐述植病生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公司发展管理办法
- 村社区后备管理办法
- 南宁市小区管理办法
- 咸阳市征收管理办法
- 景区接待业管理办法
- 原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审批局专家管理办法
- 哈尔滨职工管理办法
- 段管线施工管理办法
- 投资及资产管理办法
- 锐器伤和职业暴露课件
- 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智慧养老产品专题【摘要】
- 膀胱结石的护理课件
- DB11-T 751-2025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2025河南省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计划招聘32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亚马逊广告培训指南
- 2024年广西百色工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至2030中国氢化植物油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餐厅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岐黄天使考试试题及答案
- T/CHCA 002-2024热喷涂稀土合金复合涂层钢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