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早读学案编号.doc_第1页
2013届高三早读学案编号.doc_第2页
2013届高三早读学案编号.doc_第3页
2013届高三早读学案编号.doc_第4页
2013届高三早读学案编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届高三早读学案开篇美文:(一)愿你尽享世间美好 作者:Bob Perks(美国)不久前,我在机场无意中听到一对父女的对话。他们站在安全门旁,互相拥抱道别。父亲说:“我爱你,愿你尽享世间美好。”女儿回答:“爸爸,我们一起共度的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你对我的疼爱就是我所希望的一切。我也愿你尽享世间美好。”道别过后,女儿离开了机场。那位父亲走到窗边,离别带来的悲伤让他忍不住要流泪。我无意侵犯他的隐私,但他主动的和我交谈了起来。“你有没有和谁说过再见,而你明知道那是你们最后的一次见面?”“是的,我有过。”我说,“不过,为什么会是最后一次见面呢?”“我年纪已经大了,而她又住在那么远的地方。以后的日子里,我要面对衰老和疾病的挑战。事实上,她下一次回到这里,可能是为了举办我的丧礼。”他说。“当你们道别的时候,我听到了你说愿你尽享世间美好,我可以问问舍句话的含义吗?”他开始微笑,“当我们说这句话时,表达的意思是希望对方的生命里充满足够多的美好事物,伴随他、支持他走过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他转过身来面朝着我,说出下面这段话,像是翻出了记忆深处的一个片段,与我分享: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阳光,好让你永远保持乐观的态度,不管生活看上去是多么令人消沉;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雨水,好让你更加感激那些阳光普照的日子;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苦难,那么即使生命里最小的快乐也会显得大一些;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收获,好满足你的需求;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损失,好让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我希望你拥有足够的问候,好让你度过每一次离别。人们常说,找到一个对你来说很特别的人只需要一分钟,感激他的存在需要一小时,去爱他需要一天,可是要忘了他却要用去你的整个人生。记得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你愿他们尽享世间美好。也希望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尽享世间美好。(二)有所敬畏周国平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摘自追求)一、作文素材(1.立志篇之一序言)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却能一奋骥足。因为志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个有坚定信仰和志气的人,他认为人生的全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志向作出不懈的努力。一些有志青年在别人叹气、泄气、游荡宴乐的时候,却收获着耕耘的硕果:上海青年潘德明用七年时间徒步环球旅行;炊事员曹家彬当上了空军学院的英语教师。通过刻苦自学而成为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的又何尝少啊!可谓:“有志者,事竟成。”艰苦的环境有利于磨练一个人的品格,激励一个人的斗志,增强一个人的能力。立业靠志气,志气是事业的脊梁。所以,每个想为国作出贡献的人,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志向。二、风雅诗斋 赠刘景文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赠刘景文: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擎雨盖:挡住雨水的盖子。擎,托住。鉴赏指引: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三、文言读吧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没有片刻不拿书的)。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尔。 “三上”文章欧阳修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皇后回宫内穿上上朝时的服装站在朝廷上。)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我很荣幸地成为后宫中的一个),安敢不贺?”(隋唐嘉话)一、大家文坊 深秋书简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的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时间和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热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越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要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软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山脚下迎着飞驰的汽车跑来的是一簇黄栌树丛。这黄栌虽然低矮,挤在一起不成模样,但在深秋的阳光照射下却耀眼地红,红得像一团火,而且那火红火红的火苗直往人们的眸子里钻。汽车再往前走,进了一个山坳,一群“绿林好汉”沿山坡一字排开,把大团大团的绿色挤得像快要滴落的液汁。这群矮脚油松大概是新客,看它们绿沉沉的架势是决心留下来过冬的了。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人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棵枣树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苍白的月亮了呢?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选自光明日报)伴读引思:本文描绘的是京郊山野的秋色,更是作者对秋色、对生命的感悟。作者先总写山野秋色的丰富和浓艳:“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在作者笔下,秋天的京郊简直成了印象派画家作品的大汇展。然而作者更从中发现了秋色之美的深层原因,你认为这原因是什么呢?浏阳八中2012年下学期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评价日期 一、风雅诗斋: 背诵积累 1、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鉴赏指引: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2、 文言读吧: 1、宋昭公出亡(失国后逃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施政办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侍从妃子)数百人,被(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宫内和朝廷中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样的境地)”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2、李超,宇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李超给他吃得饱饱的。)僧甚感荷(感激),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请让我传授给你。)”李喜,馆(留居)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令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于即尽吾能,请一角低昂。(行了,你差不多都掌握了我的拳技,请比一比高低吧。)”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技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不一会儿,互相扭抱格斗抵挡,李超不时地钻着和尚的空子,施展拳技。)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聊斋志异 学案二(星期三)大家文坊 1、上帝只掌握一半 罗秋菊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摘自涉世之初创刊号) 2、人就这么一辈子 刘墉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根深沉;它能使我在懦弱时变得勇敢,骄矜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了,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辈子,春发、夏荣、秋收、冬藏,看来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暂的一辈子。每当我为俗务劳形的时刻,想起那七个字,便想起李白春夜宴桃李园记中“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句子,而在哀时光之须臾,感万物之行休中,把周遭的俗事抛开,将眼前的争逐看淡。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驮过这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开的呢?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短短数十寒暑,刚起跑便到达终点的一辈子;今天过去,明天还不知道属于不属于自己的一辈子;此刻过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辈子;白了的发再难黑起来,脱了的牙(永久齿)便再难生出来,错了的事便已经错了,伤了的心便再难康复的一辈子;一个不容我们从头再活一次,即使再往回过一天、过一分、过一秒的一辈子。想到这儿,我便不得不随东坡而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便不得不随陈子昂而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时间,多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迹。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看不开时想想它,以求释然吧!精神颓废时想想它,以求振作吧!愤怒时想想它,以求平息吧!不满时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为不管怎么样,你总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你总不能白来这一遭啊!3、厚道的力量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不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的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厚道不是方法,虽然也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厚道不是愚钝,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良善,以宽怀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厚道者能沉得住气。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人远离厚道。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厚道是河水深层的劲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厚道的人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与“道”无关。厚道的人也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流,宁可憨,而不巧。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到达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学案三(星期五)一、素材回廓 (立志篇名句二)1、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者取决于此。(卡耐基) 2、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英格利希) 3、抱负永远是一种欢乐,是一种如地产一般可靠的财产。(罗伯特史蒂文生)4、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勃朗宁) 5、壮志与热情是伟业的辅冀。(歌德) 6、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巴斯德) 7、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巴斯德) 8、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列宁) 9、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10、无目标而生活,犹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拉斯金) 11、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拉罗什夫科) (立志篇事例一) “立志”在人间 中国俗语中也有大量歌颂立志的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人穷不可志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些自然都是催人奋进的名言隽语,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并以之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至于文人骚客,歌颂立志的诗歌更是不可胜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陶渊明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李世明的“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白居易的“怜君头早白,其志竟不衰”,杜甫的“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陆游的“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猛犹能作鬼雄”,苏轼的“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夏于将倾”等等,这些诗文为中华民族儿女树立凌云壮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马克思的伟大目标 1835年8月,马克思就要在特利尔中学毕业了。毕业前夕,班里的同学都在谈择业的问题。有的想当官,有的想经商,有的愿意做医生,有的却爱上了神甫。 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中却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他在文章结尾部分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老师为这篇闪耀着伟大思想火光的论文大为惊叹,在毕业证书上写下“思想丰富,理解深刻”的评语。 马克思循着“寻找人类幸福”的伟大指针最终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二、随笔借鉴:1、摆正心态 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错过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人生的路上远不止一次机遇,我们应该摆正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写出说难,这些人都是心中积聚了抑郁之气,在摆正心态后,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财富。 中国的诗人似乎命运多舛,但他们照样可以笑口常开。 苏轼曾经豪气干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失去爱妻,落寞惆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经历了“乌台诗案”,愤懑不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但他仍潇洒自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可见只要摆正心态,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的。 易安是那位“人比黄花瘦”的易安,还是那位“却道海棠依旧”的易安?是那位“新来瘦,非千病”的易安,还是那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易安?明诚去世,易安伤心难过;国破家亡,易安痛心疾首。但她收起了亡夫之痛亡国之悲,用那支饱蘸感情的笔,写下了一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