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LED显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编制单位:福州大学产业情报研究所编制人员:陈振标、唐嘉玲、陈慧琪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目 录OLED显示技术专利分析报告11、OLED相关概述11.1、OLED发展历史11.2、OLED特点31.3、OLED产品展望32、当前国内OLED领域技术布局分析52.1 OLED专利技术总体情况分析52.2 OLED技术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73、OLED行业研发生态情况104、OLED领域重点专利申请人分析174.1 三星系174.2 LG系194.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204.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214.5 清华大学&维信诺科技225、国内外OLED产业情况245.1 韩国OLED产业情况255.2 日本OLED产业情况275.3 台湾地区OLED产业情况285.4 大陆地区OLED产业情况30相关术语解释321、OLED相关概述1.1、OLED发展历史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或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LD)。OLED的原理(如图1.1)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发生辐射复合而发出可见光。辐射光可从ITO一侧观察到,金属电极膜同时起到反射层的作用。图1.1 OLED原理(来源:/)1973年,P.M.Kallmann首次发现有机物的电致发光现象,并制作了简单的电致发光器件。1979年,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发现具有突出性能的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二极管,能够产生强烈的电光效应。1987年,柯达发布了以真空蒸镀法制成多层式结构的OLED器件,可使空穴与电子局限在电子传输层与空穴层的界面附近再结合,大幅提高了器件的性能,其低工作电压与高亮度的商业应用潜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从此开启了OLED风起云涌的时代。此后,很多研究机构开始开发有机发光显示器件。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以共轭聚合物PPV为发光层,用旋转涂布法制备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从此开始了高分子OLED的研究。199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南加州大学与美国通用显示公司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OLED显示器样品。同年,日本先锋公司推出了车载OLED显示器。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首先将OLED应用于移动电话。2001年,日本先锋公司展示了OLED彩色电视。2004年,OLED显示技术开始应用于MP3等小尺寸产品上,但基于市场、技术、产品等原因,OLED技术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在电视上。2007年,三星SDI开发出厚度仅为4.3毫米的31英寸OLED面板原型。同年,索尼发布一款厚度仅3mm的OLED电视。2011年,三星的3.5代OLED生产线所产14英寸面板良品率已经达到90%以上,其月产能7.2万片的5.5代线也已经实现量产。同年6月,三星又宣布第8代OLED面板试验线将于2012年5月投入使用,计划将OLED面板的使用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延伸到电视等领域。2012年,被视为OLED照明的起飞元年。据“Displaysearch”预测,今年全球OLED显示屏生产规模将呈爆发式增长,明年生产规模将达到2.6122亿个。目前各国都在加紧OLED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备战OLED即将爆发的市场,占据有利的份额。1.2、OLED特点OLED是一种高亮度、宽视角、全固化的电致发光器件,本身具有诸多优点:、厚度更薄,OLED电视显示屏的厚度仅为LCD液晶电视显示屏的1/3,即3毫米。、响应时间短。与毫秒级响应的TFT-LCD面板相比,OLED的响应时间是其几千分之一,不会出现拖尾和动态画面抖动的问题。、有机发光材料众多、价格便宜且易于大规模、大面积生产,容易实现超薄、大面积平板显示。、发光颜色从红外到紫外,能覆盖整个可见光,可实现全彩色显示。、有机材料的机械性能更好,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易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可以做成完全柔软的显示器,被誉为“梦幻显示器”。1.3、OLED产品展望1、OLED屏幕MP3、MP4OLED显示技术目前已经广泛运用到MP3、MP4当中,在面板的设计上,出现了多彩背光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已经有部分区域开始采用彩色OLED面板。2、OLED屏幕手机手机屏幕运用OLED已经开始尝试,但并未部分广泛应用的阶段。三星面板公司已经将主动式OLED(AMOLED)屏幕运用于手机当中。多款带有AMOLED显示屏的手机已经在市面上销售,显示精度较高,比如联想乐Phone就采用的是AMOLED屏幕。未来,如能做出柔软的OLED屏幕,配合内部芯片的柔软化改造,手机很可能会出现可以小角度卷曲的手机,并且将更加超薄。3、OLED平板电脑OLED运用在平板电脑当中,可以出现超薄、可卷曲的产品,甚至是全身透明的平板电脑。内置有玻璃窗式的导航、真实三维的室内设计软件,在透明屏幕上规划室内设计和使用分割条可以将屏幕分裂成两块独立屏幕与他人分享使用。透明技术和现实增强应用,将会让传统意义的平板电脑用途变得更加广泛。4、OLED电视机索尼在2007年12月在日本市场推出了11英寸OLED电视机。包括东芝、松下以及诸多国产品牌在内的一些厂商也在争取进入这个市场,尤其在目前LCD(包括LED)液晶电视以及PDP等离子电视在市场上放量放缓之际,OLED很可能成为下一代电视的主导力量。2、当前国内OLED领域技术布局分析2.1 OLED专利技术总体情况分析截止到2012年3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采集有关OLED的专利,共5789件(如图2. 1)。从专利数量上看,在OLED领域,国内外企业在华的研究与布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直到2002年,OLED的技术研究才取得较大进展。图2.1 1995年以来OLED专利统计图 如表2-1,从专利类型上看,2009年以来,OLED领域内的实用新型数量开始剧增,但与发明专利数量相比,其比例仍只占发明专利的30%左右,说明当前OLED还处于基础研发阶段,以成品为特征的应用研发还尚早。表2-1 1995-2011年OLED专利年度申请量类型年份发明专利a实用新型b专利总数1995年2021996年4041997年132151998年8081999年363392000年512532001年804842002年24082482003年443174602004年606226282005年671266972006年623246482007年554445992008年562506172009年6501277872010年4531345972011年21072289根据表2-1的数据可计算出OLED的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系数()、技术衰老系数()和新技术特征系数(N),如表2-2。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在OLED领域,仍以发明专利为主,但其技术生长率、成熟系数和衰老系数均呈逐年变小趋势,说明OLED技术发展已经处于技术生命周期中的生长期末端,即将成熟。尽管OLED新技术特征系数也逐年变小,但其数值仍然比较大,因此,OLED技术仍属于是高新技术范畴。表2-2 ,N随时间变化一览表系数年度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系数技术衰老系数新技术特征系数N1999年0.52940.92311.00001.06412000年0.42860.96231.00001.05342001年0.40200.95241.00001.03382002年0.55560.96771.00001.11592003年0.50110.96301.00001.08562004年0.41140.96501.00001.04902005年0.31700.96271.00001.01352006年0.23240.96290.99850.99052007年0.18270.92640.99830.94432008年0.17620.91830.99190.93512009年0.19410.83660.98730.85882010年0.13950.77170.98320.78422011年0.07270.74470.97580.74822.2 OLED技术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1 OLED技术研究重点从统计结果看,最近十年以来,OLED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固体器件(包括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的固体器件、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体组件组成的器件,以及相关制造设备)、场致发光光源、发光材料、显示器件控制电路等方面,如表2-3所示。表2-3 OLED领域重点技术排名(前10名)序号IPC(大组) 技术主题专利数 1.H05B33/00场致发光光源19412.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的固体器件,或带有至少一个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以及专门适用于制作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18873.C09K11/00发光材料10414.G09G3/00仅考虑与除阴极射线管以外的目视指示器连接的控制装置和电路9215.H01L27/00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体组件组成的器件7906.H01L21/00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3777.G09F9/00采用选择或组合单个部件在支架上建立信息的可变信息的指示装置3538.G02F1/00用于控制光的强度、颜色、相位、偏振或方向的器件或装置1939.H01L33/00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适用于光发射,如红外发射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所特有的方法或设备;15610.H01L23/00半导体或其他固体器件的零部件129图2.2 OLED重点技术领域分布图2 OLED技术发展趋势如图2.3所示,从趋势上看,在前5类重点技术中,场致发光光源(H05B33/00)技术专利申请量于2005年达到高峰,2006年以后则迅速下降,到2011年时只有7件专利,说明场致发光光源技术已经成熟。当前OLED领域内技术热点包括采用有机材料制作的固体器件及相关制作工艺、设备(H01L51/00)、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体组件组成的器件(H01L27/00)和控制电路(G09G3/00)。其中,从2005年到2011年, H01L51/00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一直保持在200件以上,是当前最活跃领域。该领域的技术主要包括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的固体器件,或带有至少一个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以及专门适用于制作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图2.3 OLED领域近十年内技术发展趋势图(IPC大组,前5名)表2-4 OLED领域近十年内技术发展趋势(IPC大组,前5名)年份分类号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H05B33/00 4576170453918903383288167151497H01L51/00 101168119158223440424410611410265C09K11/00 171534671211451301161341517430G09G3/00 815811241201962221541151139934H01L27/00 753421216516610482133125423、OLED行业研发生态情况1、从专利申请数量上看,如表3-1所示,当前国内OLED领域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其中,三星在该领域拥有最强大的竞争实力,LG、出光兴产、友达光电、清华大学(含维信诺科技)和皇家飞利浦则处于第二梯队。从国别上看,当前OLED领域的主要研发力量有韩国的三星系和LG系,日本的出光兴产、索尼、精工爱普生、住友、松下和佳能,台湾地区的友达光电、新奇美、中华映管、铼宝,以及大陆地区的清华大学、维信诺科技、四川虹视显示、彩虹集团和东莞宏威等,已基本形成中日韩三国四地鼎足而立的格局。此外,OLED技术的创始企业,也是小分子OLED阵营的领导厂商,掌握了大部分OLED材料和器件设计核心技术的美国伊斯曼柯达因经营不善,已于2009年后退出该领域的竞争,其OLED核心专利被三星收购。同时,LGD、铼宝、东元激光、光磊及联宗光电等企业也获得了柯达的部分专利授权。而LG系中,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因菲利浦撤资而于2008年改名为LG Display,即乐金显示,并继续深耕OLED。表3-1 OLED领域主要专利申请人序号申请人申请量序号申请人申请量1三星54126彩虹集团412LG33827吉林大学293出光兴产株式会社22128佳能株式会社284友达光电21529上海大学285清华大学&维信诺19230先锋286伊斯曼柯达公司10231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257皇家飞利浦93323M创新有限公司248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8833富士胶片株式会社249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8734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410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735巴斯夫欧洲公司2311索尼7836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312新奇美7337南京邮电大学2213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7038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214电子科技大学5639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2215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5440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16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5441北京大学2017三洋电机株式会社5442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2018陕西科技大学4343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2019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4144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1920住友4045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21康宁3946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92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3747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823松下3648太原理工大学1824复旦大学3549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1825华映3450科文有机半导体有限公司17注1:三星系主要由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三星SDI株式会社、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和三星日本电气移动显示株式会社组成;注2:LG系主要由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乐金显示有限公司、LG电子株式会社、LG电子有限公司、LG.飞利浦LCD有限公司、LG化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LG化学、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LG菲利浦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LG.菲力浦LCD株式会社和乐金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组成;注3:清华大学&维信诺科技主要由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和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组成;注4:索尼系主要由索尼株式会社、索尼公司、索尼化学株式会社、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和索尼电子有限公司组成;注5:新奇美指合并前后的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注6:住友系主要由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和萨美甚株式会社组成;注7:松下系主要由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松下电工株式会社、东芝松下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和株式会社东芝组成;注8:华映系主要由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和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组成;注:康宁由康宁股份有限公司和陶氏康宁公司组成;注10:先锋由先锋株式会社、日本先锋公司、先锋公司和日本东北先锋公司组成;注:彩虹集团由彩虹集团公司、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彩虹(佛山)平板显示有限公司组成。2、从专利授权量上看,如表3-2所示,三星和LG在国内获得OLED专利授权均达200项以上,友达光电则为133项,清华大学&维信诺为109项,出光兴产株式会社为64项,四川虹视显示为58项,铼宝科技57项,新奇美为42项,索尼为38项,皇家飞利浦、东莞宏威和彩虹集团则分别有27项。表3-2 OLED领域主要专利申请人授权量一览表序号申请人授权量序号申请人授权量1三星29726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132LG22927科文有机半导体有限公司133友达光电13328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114清华大学&维信诺10929太原理工大学115出光兴产株式会社6430康宁106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6031上海大学107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5832先锋108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733富士胶片株式会社109伊斯曼柯达公司5134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010新奇美4235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11索尼3836北京大学812陕西科技大学3237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813皇家飞利浦2738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714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2739住友715彩虹集团2740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716三洋电机株式会社2541佳能株式会社617电子科技大学22423M创新有限公司618复旦大学2243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19华映2144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420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2145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32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46南京邮电大学322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1647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323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1548巴斯夫欧洲公司124吉林大学1449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5松下1350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3、从专利类别上看,如表3-3所示,韩日美欧OLED企业在华申请专利均为发明专利,没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显示出较高的研发水平。台资企业中,除友达光电所申请专利均为发明专利外,其它企业则以发明专利为主。而在大陆,高校及中科院是OLED技术的研发主力,包括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中科院系统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四川虹视、东莞宏威、彩虹集团、京东方、东莞彩显等OLED企业所申请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占较大比例,最高达76%(东莞彩显),显示出较为薄弱的研发实力。表3-3 申请人专利类别分析表序号申请人发明实用新型序号申请人发明实用新型1三星541026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2502LG337027彩虹集团24143出光兴产株式会社218028上海大学2434友达光电215029先锋2415清华大学&维信诺15926303M创新有限公司2406伊斯曼柯达公司102031富士胶片株式会社2407皇家飞利浦90032巴斯夫欧洲公司2308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87033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309索尼75034陕西科技大学222110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70035南京邮电大学22011新奇美69236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2012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2137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013电子科技大学56038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21014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54039北京大学20015三洋电机株式会社53040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20016康宁3904117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38342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8218住友38043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8019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37044太原理工大学18020复旦大学35045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18021松下35046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17022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344747科文有机半导体有限公司17023华映31348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3624吉林大学28149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625佳能株式会社28050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4134、从近三年在华专利申请情况上看,如表3-4所示,伊斯曼柯达、三洋电机、复旦大学、铼宝科技、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悠景科技和丰田自动织机近三年来均没有在华申请专利,可视为退出该领域的专利竞争。另外,出光兴产、精工爱普生、新奇美、葛来西雅帝史派、康宁、先锋、巴斯夫、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等在近三年中在华申请专利势头大减。而三星、LG、友达光电、清华大学&维信诺、四川虹视、彩虹集团、东莞宏威、佳能、京东方等企业则持续保持较高活跃度,显示出较强的进取心。表3-4 近三年在华申请专利一览表序号申请人091011序号申请人0910111三星54552526吉林大学3312LG3620727佳能株式会社5363出光兴产株式会社103028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4友达光电12252129上海大学43135清华大学&维信诺33361330先锋1006伊斯曼柯达公司00031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0007皇家飞利浦19120323M创新有限公司4008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22033富士胶片株式会社4309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27461334巴斯夫欧洲公司80010索尼118335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81011新奇美31136南京邮电大学58312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187037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141113电子科技大学612838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14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220039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00015三洋电机株式会社00040北京大学33216陕西科技大学3131141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12017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116442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18康宁11004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0019彩虹集团1216644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5020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14101245太原理工大学24121住友185046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4312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39447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10023复旦大学00048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20224松下117049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1525华映12350科文有机半导体有限公司0005、从专利维持年限上看,如3-4所示,维持年限超过5年以上的专利主要由三星、LG、出光兴产、友达光电、铼宝、柯达、精工爱普生、清华大学&维信诺、新奇美和皇家飞利浦掌握,这也反映出OLED的核心专利多为这几家企业集团所掌握。表3-4 申请人存活期分析序号申请人6-10年10年以上序号申请人6-10年10年以上1三星287526电子科技大学902LG196427富士胶片株式会社903友达光电131028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904出光兴产株式会社1062729松下705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5030佳能株式会社706伊斯曼柯达公司60331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707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54832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08清华大学&维信诺4512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709新奇美38034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5010皇家飞利浦30135住友5011三洋电机株式会社29036太原理工大学5012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26037巴斯夫欧洲公司4013复旦大学22038陕西科技大学3014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19639上海大学2015华映17040北京大学2116康宁16041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1017先锋16142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18科文有机半导体有限公司15243全球OLED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19索尼141044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00203M创新有限公司13145彩虹0021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13046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0022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11147南京邮电大学0023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10048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0024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0049东莞彩显有机发光科技有限公司0025吉林大学10150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4、OLED领域重点专利申请人分析4.1 三星系1、总体情况在OLED领域,三星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达541条,且全部为发明专利,显示它在该领域的强大研发实力。三星在该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为三星SDI株式会社、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和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其中,从2009年起,三星SDI株式会社退出OLED技术研发。此后,三星电子与三星SDI株式会社的OLED合资公司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成为三星在该领域的研发主力,图4.1清晰地显示了这种角色变化。图4.1 三星OLED研发单位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三星电子宣布,已经分拆了液晶显示器业务,成立了三星显示器公司(SamsungDisplay)。这家新公司将专注于液晶面板(主要为OLED)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其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商。2、重点研发领域分析通过专利分类号统计发现,三星所申请的OLED专利主要涉及以下领域:表4-1 三星在OLED主要研发领域序号分类号 技术主题 专利数 百分比 1.H05B33/00 电致发光光源26722.32%2.H01L27/00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体组件组成的器件19716.47%3.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的固体器件,或带有至少一个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以及专门适用于制作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14712.29%4.G09G3/00 仅考虑与除阴极射线管以外的目视指示器连接的控制装置和电路13911.62%5.H01L21/00 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1119.28%从时间纬度上看,三星已解决电致发光光源(H05B33/00)的技术研发,目前研究重点为半导体器件(H01L27/00)、H01L51/00和G09G3/00,即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体组件组成的器件和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的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的固体器件等,如下图所示。图4.2 近十年三星OLED主要研发领域变化图4.2 LG系LG是紧随三星之后的OLED领域巨头,其在华所申请发明专利数量达338条,当前研发主力是旗下乐金显示有限公司。从专利分类号统计结果上看,LG与三星的重点研发领域基本相同,并均已解决电致发光光源(H05B33/00)的技术研发。目前,LG的研究重点为H01L27/00和H01L51/00,即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体组件组成的器件和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的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的固体器件等,如下图所示。图4.3 近十年LG系OLED主要研发领域变化图4.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出光兴产株式会社从1993 年开始进行OLED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OLED材料供应厂家之一。从专利分类号统计结果上看,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在OLED领域的研发重点主要包括电致发光材料(C09K11/00)、电致发光光源(H05B33/00)和使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作有源部分的固体器件(H01L51/00)。目前,仍主要致力于电致发光材料研发。图4.4 近十年出光兴产OLED主要研发领域变化图4.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友达光电是全球领先的显示器及太阳能完整解决方案供货商.友达光电提供1.2寸至71寸涵盖各种应用的显示器面板产品,并以深厚的面板研发、制造经验为基础,持续开发新世代的先进产品技术。友达光电现有全球员工人数超过43,000人,分布于台湾、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世界营运据点.友达是全球第一家于美国纽约证交所(NYSE)股票公开上市之TFT-LCD制造公司,2010及2011年连续入选道琼斯世界永续性指数成份股(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World Index),2011年营业额为人民币789.5亿元。网址:AUO.com从专利分类号统计结果上看,在OLED领域,友达光电与三星、LG的重点研发领域基本相同,均侧重于电致发光光源(H05B33/00)和使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作有源部分的固体器件(H01L51/00)的研发。从年底专利申请量来看,2008年是友达光电在该领域的空白期。目前,友达光电的研发重点是与除阴极射线管以外的目视指示器连接的控制装置和电路(G09G3/00)和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的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的固体器件及其制作工艺、设备(H01L51/00)。图4.5 近十年友达光电OLED主要研发领域变化图由于在OLED技术和成本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友达光电在2006年中止了OLED开发计划。直到2008年底,该公司才重新启动了OLED面板研究计划。图4.5清晰地显示了这段研发空白期。值得注意的是,友达光电于今年2月宣布已与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缔结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的策略联盟,以开发次世代的面板应用,并于今年将于第二季开始导入中小尺寸主动式矩阵(AM)OLED面板量产。策略联盟范围涵盖发展高效能 OLED 面板技术及相关专利的合作。经由策略联盟,出光将提供友达高效能的 OLED 材料,包含组件架构方案。同时,今年3月,索尼(Sony)技术人员进驻友达,携手开发主动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IGZO)的高阶电视面板。4.5 清华大学&维信诺科技清华大学及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是大陆地区在OLED领域最活跃、联系最紧密的研发和产业化实体。从专利分类号统计结果上看,清华大学及维信诺科技与三星、LG、友达光电的重点研发领域基本相同,均侧重于使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作有源部分的固体器件(H01L51/00)和电致发光光源(H05B33/00)等技术的研发。在专利类型方面,与三星、LG、出光和友达所申请专利全部为发明专利相比,清华大学和维信诺科技拥有较多实用新型专利,四川虹视显示、东莞宏威数码机械、彩虹集团等企业均是如此,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陆地区在OLED领域的研发实力仍与韩日和台湾地区有较大差距。图4.6 近十年清华大学及维信诺OLED主要研发领域变化图5、国内外OLED产业情况目前,全球OLED面板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产业巨头主要有三星、LG、新奇美、友达、索尼。虽然参与AMOLED研发厂家较多,但从量产线上看,真正实现大批量生产AMOLED面板的厂家只有三星一家,如图5.1所示。从图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只有三星和LG已规划了高世代OLED量产线,这也反映了韩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图5.1 全球AMOLED厂商生产概况(来源:商业价值)5.1 韩国OLED产业情况韩国政府在2010年5月19日推出的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中,已经将OLED产业列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为配合这个目标,政府投资85万亿韩元,进行5.5代AMOLED面板的工艺转换和核心有机材料的开发。虽然OLED在技术上与LCD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但一旦在OLED领域构建起自主优势,韩国面板企业将在OLED材料、装备以及整机三个方面成为全球产业的主导者,从而摆脱日本面板企业设定的产业框架,这是韩国面板企业当前极力推动OLED技术发展并进行市场教育的关键动力。韩国的三星和LG是韩国参与OLED产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其中,三星是全球位列第一的彩电厂商, 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提供商和全球最大的手机用AMOLED屏幕供应商。2007年,韩国三星SDI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手机用OLED面板的量产。今年4月,三星电子分拆液晶显示器业务,成立了专注于液晶面板(主要为OLED)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及销售的三星显示器公司(SamsungDisplay)。该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制造商。在量产线上,三星采用新建和改造原有液晶生产线两种途径实现OLED产业布局。在小尺寸OLED方面,三星已有3条4代线在量产AMOLED,占全球AMOLED面板出货量90%以上。当前,三星主要着眼于大尺寸OLED生产线布局,其5.5代线已于2011年5月投产,8代实验线也将于今年投产。另外,索尼将其与三星合资的S-LCD股权卖回给三星后,三星又多出2条可转换成OLED的高世代产线。制约大尺寸OLED面板量产的技术瓶颈主要有良品率、基板制程和使用寿命。第八代OLED面板工厂只要能达到七成左右的良品率,OLED价格就可降到与液晶面板相抗衡。目前OLED良品率还不到50,三星预测最早2013-2014年可以实现良品率70的目标。随着良品率提高,三星电子还计划在试验线中将昂贵的低温多晶硅(LTPS)基板制程换成下一代制程,并计划将已折旧完毕的八代液晶面板厂改装生产OLED,将成本进一步降低至液晶面板的45。与高世代液晶面板动辄4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相比,在现有8代线基础上进行改造,每条8代OLED面板生产线的成本要减少到15亿-20亿美元。韩国的LG是全球位列第二位的彩电厂商,也是世界面板制造龙头企业。LG集团集中LG电子(LGE)、LG显示器(LGD)、LG化学3家公司的资源,推动OLED面板业务的发展。2008年,LGD新增专业研发生产OLED面板的“AMOLED业务部”。2010年,LGE与LGD合作收购了美国伊士曼柯达的OLED业务和专利权。为应对三星在OLED领域的强势竞争,LG集团旗下的液晶面板企业LG Display也不断加快OLED发展的脚步,不但投资了3.5代可挠式OLED生产线,还积极开展向第4.5代和第8.5代OLED面板工厂投资计划,展示了快速发展OLED面板业务的决心。2011年9月,LG Display宣布推迟动工其广州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并拟投资28 .3亿美元建设批量生产下一代面板OLED,计划2012年全面量产白光OLED面板。此外,LG Display还同步研发有配套的高速驱动模块。5.2 日本OLED产业情况2001年,先锋、夏普、半导体能源研究所(SEL)3家公司成立了专业OLED生产公司“ELDis”,生产手机和汽车音响设备的面板,但出于量产化速度缓慢,生产成本高等原因,该公司于2005年退出了OLED业务。在ELDis成立的2001年,三洋电机与柯达合资成立了“SK Display”,开始生产并销售手机用OLED面板。但该公司也在2006年上旬宣布解散。索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低温多晶硅技术,在2001年发布了10英寸级别的OLED面板。在2004年底发布了配备3.8英寸OLED面板的PDA“Clie PEG VZ90”。但是,因为和预期相反,市场销售低迷,这款产品已于2005年停产。2008年上旬,索尼推出了11英寸OLED电视“XEL-1”,虽然市场反响巨大,但还是于2010年上旬停产。2011年年底,为抢占苹果iPad、iPhone引发的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突破性的需求,日本通产省在企业创新联盟框架下投资25亿美元(占股70%到80%)组织日立、索尼与东芝成立世界最大的中小尺寸LCD触摸屏及OLED显示屏新公司日本显示器公司。 该公司的成立无疑加强了日本生产装置制造商、材料业者间的合作,有望成为OLED领域继三星和LG之后的又一重要竞争对手。日本另一彩电巨头松下也计划投入200亿300亿日元,花2年时间,在生产液晶面板的日本姬路工厂建立第56代OLED面板试产线,借此蓄积生产技术,生产用于大尺寸电视及商用显示器的OLED面板。此外,为应对韩国三星和LG在OLED领域的威胁,2011年以来,日本积极与台湾通过互补发展OLED产业。如,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与友达光电于2012年2月缔结OLED策略联盟,以开发次世代的面板应用,并于今年将于第二季开始导入中小尺寸AMOLED面板量产。同年,索尼与友达光电达成建立面向大尺寸OLED电视和面板合资工厂的意向。今年3月,索尼技术人员进驻友达,携手开发主动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IGZO)的高阶电视面板。5.3 台湾地区OLED产业情况台湾OLED研究发端于交通大学有机发光二极管组件研究实验室,领军人是号称OLED华人三剑客之一的陈金鑫,OLED也是台湾第一个与世界同步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在产业方面,台湾厂商在日本及欧美的技术支持下,从2004年开始对OLED面板展开全面投资。目前,正以友达光电为中心,正在为2013年以后实现大尺寸OLED面板的生产为目标,稳步推进开发。友达光电进入OLED领域的时间较早,于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软件工程师面试宝典软件技术预测试题及解析
- 2025年烷基化工艺作业考试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5年猪肉行业趋势分析与预测题
- 28、水平二篮球备课18课时+匹配教案
- 2025年物联网技术领域高级职位求职必-备面试题答案详解
- 电力供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初中音乐特岗教师招聘面试指南及预测题
- 2025年基于实际案例的灌区管理工初级面试题分析与解答
- 2025年物联网技术入门指南与初级考试要点解析
- 人口手耳目教学课件
- 2025数字量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 三升四数学综合练习(60天)暑假每日一练
- 宁德新能源verify测试题库
- 学院货物、服务采购询价表
- 期末复习放射物理与防护大专习题集
- 主通风机司机培训教材课件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优秀课件
- 肺心病(课)课件
- 加油站打散油证明模板
- c51e四门两盖耐久试验大纲
- 江苏省综合评标专家库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