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S版语文).doc_第1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S版语文).doc_第2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S版语文).doc_第3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S版语文).doc_第4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S版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S版语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S版语文) 17、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教学难点1、学习生字词。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小儿垂钓。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蓬 稚 纶 侧 莓 苔(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3)交流认字方法。(4)自由读,开火车读。(5)读课文测读。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1)指导写字。(2)认真读,观察字形。重点指导: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招:右边是刀+口。(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三、学习小儿垂钓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1)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2)“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2、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3、读第1、2两句。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齐读第1、2句。4、读第3、4句。(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齐读第3、4句。5、朗读全诗。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6、有感情朗读全诗。四、作业1、背诵古诗。2、说说诗句大意。第二课时一、复习小儿垂钓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2、读古诗小儿垂钓。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萧 促 篱(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自由读,开火车读。(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客:与容的区别。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5)学生书写,师指导。三、学习夜书所见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4、词语教学。萧萧:风声。挑:捉。促织:蟋蟀或蚰蚰。篱落:篱笆。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6、读第1、2句。(1)指名说大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7、读第3、4句。(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2)说说诗句大意。(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8、指导朗读。(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3)齐读古诗。9、背诵古诗。四、作业1、继续背诵古诗。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板书设计: 17、古诗两首 不应人 夜书所见 蓬头 小儿垂钓 学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孤独、思乡之情 怕鱼惊 感:动客情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开始,我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生字教学中,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然后让学生自由质疑,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写字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写字,注重提高学的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18、小鹿的减法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浪读课文。3、培养儿童在困难面前不退却的坚强意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物演示,激趣引入1、出示实物“算盘”让学生观察珠算的减法。2、导入新课。3、板书课题,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注意把生字读准。2、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3、再自由读课文,注意不丢字,不添字。4、给课文上序号,指名轮流读课文。三、自由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2、汇报默读了解的内容。3、自由练习讲文中的故事。四、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组词。2、认清字形。3、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功:左边的工作偏旁时,第三笔的横要改写为提。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是台字。桥:左边是木字旁,右边上面第一笔是平撇,第九笔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竖。淋:左边是三点水,中间木字的捺要改为点,右边木字的捺要写得舒展开来。4、教师范写。5、学生书空,描红。五、作业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指导朗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找出小鹿和獐子的说话,先练习读一读,再同桌分角色读一读。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说一说。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朗读第二第七自然段。3、小鹿的减法指的是什么?4、你知道小鹿的减法是怎样做的吗?5、小鹿说:”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小鹿的成功指的是什么?6、小鹿每天是怎样坚持做减法的?(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7、 读到这里,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呢?8、 獐子看到小鹿这样累,它会对小鹿说些什么呢?9、 分角色朗读小鹿和獐子的对话10、齐读第二第七自然段。1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四、拓展延伸,领会深化1、小组讨论交流: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些什么?2、假如你是小鹿或獐子,你会怎么想?五、齐读全文。六、表演课文内容。1、请几位同学表演。2、请大家对表演者说说自己的看法。七、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18、小鹿的减法 小鹿的减法 361-1=364 -=(成功)(造桥成功) 小獐的减法 (发愁)(失败)教学反思: 适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评价自己;语言节奏性强,适合学生练习朗读,也适合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在学文的时候,先要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课文是写的是什么(小鹿造桥成功,獐子铺路失败)。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从中发现答案。最后总结:小鹿和獐子的对话反映了它们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讨论,明白小鹿做“减法”的意义,教育学生明白要做一个能坚持、不放弃,有坚定信念的人。19、爱发脾气的孩子教学目标1、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认识“角”字旁。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懂得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设疑1、出示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2、提问:看了课题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3、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字音。4、自由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三、识字写字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然后拼读两次。2、自主识记生字,并想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3、指导学习偏旁“角”。4、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顺:左边是川字,右边是页字,这个字再田字格中左右两边大小要均等。经:左边是绞丝旁,右边的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点,下面是工字。钉:这个字要写得左高右低,金字旁第五笔竖提不能凸到第三笔横的上方。解:左边是角字旁,右边上面是刀,下面是牛字。受:上中下结构,上面是爪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面是又字。5、学生书写。6、评议学生的作业。四、齐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检查认读生字词。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把那个男孩子叫做“爱发脾气的孩子”。2、一边读一边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后来又不发脾气?3、指名分别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小组讨论:小男孩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它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的时候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4、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再议一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