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docx_第1页
初中化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docx_第2页
初中化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docx_第3页
初中化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 临江镇中学 邹纯烁摘 要: 化学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化学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需要提高,特别是学生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在化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的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生的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差,因此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学生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初中化学 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 培养 理论与实践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将化学基础知识能够很快的掌握,可是,遇到一些需要化学原理解释和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很难表达清楚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获取信息能力差,读题速度也慢,不能很快掌握题中所给的信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需要学生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近年中考已把获取信息的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要求。例如:(2016绥化)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査阅资料】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碱石灰是Ca O和Na OH的混合物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 OH和NH3【问题探究】(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B吸收(答出一种即可)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请分析:装置中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D装置完全吸收根据装置,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a称量装置D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其正确的顺序为b c a d c a(填字母序号,可重复)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3个数据(填数字) 学生对26题(1)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由于读题不准,条件撞击就可能落写,26题(3)中马虎的看图,不能够知道本题的考点在哪里,导致后面的题也很难顺利完成。 (2)不能用简洁专业的化学语言来表述有关化学原理、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操作过程等问题。最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化学表述能力,从填空题到实验题都加强了对表述能力的考查。例如(2016绥化)21.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2)上述变化I、和中,厲于化学变化的是变化I,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填粒子名称)(3)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的热,若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在题目(3)中,把铁丝燃烧的现象描述成了铁丝燃烧,发光放热,生成固体。整个实验现象没有表述完全,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需多进行训练。又如(2014振兴区校级二模)生石灰是白色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 O(2)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干燥原理Ca0+H2OCa(0H)2(3)从食品袋中取出干燥剂,放在水中不放热,说明干燥剂已完全变质变质后的干燥剂的成分可能的组成Ca(OH)2;Ca(OH)2、CaCO3;CaCO3,用化学方法证明其中的一种可能实验方法现象结论(1)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2)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盐酸变红无气泡变红有气泡不变色有气泡Ca(OH)2Ca(OH)2、CaCO3CaCO3在此题(3)中,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指答出加入酚酞和稀盐酸,就这类表述试题而言,本身并不难,然而得分率却都不高,反映了学生表述能力不足。化学表述能力高低,恰恰反映了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受教师的教学语言制约的。这是由于教师将信息通过自己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学生必须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学过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规范性、严谨性或条理不清,那么,传输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当学生运用所消化的信息时,就会出现错误。如对概念、定理、事实等的表态要科学规范,避免一些不规范的习惯说法。如“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要准确表达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等,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不但讲课时语言要准确规范,富有启发性,而且板书的设计也力求简练、严谨、有条理,并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只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表达能力。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课堂是教学的“战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地方,同样也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化学的最佳时间。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培养好学生化学表达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中,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学生化学表达能力。以学生为主,营造“学生讲”的氛围。在课堂提问中,由于有的学生胆子小,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教师因此对个别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是否正确、对不对等,这种教学方式会抑制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其实,只要教师平时多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改变严肃的教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就会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是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以标准的语言来表达所学的内容;而且一个学生答完后可以让其他学生相互补充,甚至小组内可以讨论答案的完整性。这样,在不断地“听”、“说”“讨论”中学习,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设置应考虑到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深度,问题的设置既不能造成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也不能形成只是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其他学生只是听课状态,如在复习化学变化的概念时,如果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汽是什么变化?”对于这2个的问题中,学生的回答只是死记硬背的概念,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如果把问题改为:“你能举出一个属于物理变化的例子吗?你为什么认为这个例子是物理变化呢?”问题这样一改,学生就会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通过组内讨论,让学生多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同学间相互交流,增加课堂学习内容 网络的有效利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中很多实验是不能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积累化学实验用语,小组间交流讨论,彼此分享自己所查到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化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精炼的归纳整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使用用化学用语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用语,在授课时会选择顺口溜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在讲授地壳中元素含量高低顺序时,利用顺口溜“养闺女我是铁了心”得出氧硅铝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茶(查)、庄(装)、定、价(加)、收、盐(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喷灯迟到早退”。并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朗诵这些顺口溜,这对提高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表达与沟通能力迫在眉睫,我相信通过以上的方法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使我们的孩子对化学学习更有信心,孩子的素质能够更适应社会,为我们的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 吴歧廷;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说学”活动研究J;化学教学;2003年Z1期 2 马朝阳;化学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