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消化系统_第1页
核医学消化系统_第2页
核医学消化系统_第3页
核医学消化系统_第4页
核医学消化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显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第一节 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一、原理 肝脏是一个双重供血器官,正常肝脏 75% 血液来自门静脉, 25% 来自肝动脉,在疾病状态下,肝脏或肝内病变组织的血供来源可有一定的变化,通过静脉注入显像剂后的一系列动态影像,能观察肝脏的血液供应情况(血流灌注像),待显像剂在全身血循环中达到平衡后,可取得肝脏血液分布的影像-肝血池显像,以99mTc标记的红细胞最为常用。99mTc- RBC的标记方法有体内法、半体内法和体外法。静脉注射后血池显像剂在肝脏血池中浓聚并达到平衡。当达到完全平衡时,肝血管瘤内每象素的计数远远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并可近于心血池。,二. 显像方法病人无需特殊准备。使用高锝酸盐(99mTcO4-)标记红细胞(体外、体内、半体外标记)。剂量7401110MBq(2030mCi)。弹丸式静脉注射。分别采集肝血流灌注相、早期影像和注射后0.52 h延迟影像(血池相)。必要时加作断层显像,有助于检查出多发的病变。,三、临床适应证1. 鉴别诊断血供丰富和血流减少的占位性病变 血供丰富的病变有肝血管瘤、肝细胞瘤 和部分转移性肝癌 血流减少或缺乏的病变有肝囊肿、肝硬 化结节、肝脓肿等2. 肝血管瘤的诊断,以及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3. 了解肝脏或肝内局部病变的肝动脉血供和门静脉血供,四、正常影像1. 肝血流灌注相动脉期“弹丸”式注射放射性药物后,依次可见放射性通过心脏各房室,肺及左心显影后24 s腹主动脉开始显影,继续24 s双肾及脾脏显影,而肝区不出现明显放射性。2. 肝血流灌注相静脉期双肾显影后约1218 s,肝区放射性持续增加,并逐步超过肾脏。此为门静脉灌注所致。,肝动脉灌注及静脉期图像,3. 肝血池相平衡期30 min或更长时间后,99mTc-RBC在循环血液中充分混合,达到平衡状态。通过静态影像可观察到心、脾、肝等血池影像。正常情况下肝区放射性分布均匀,强度一般低于心血池影和脾影。,正常影像,正常图像,五、异常影像和临床意义肝血流灌注相动脉期血流增加。全肝普遍增高。 往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的表现之一肝内胶体显像缺损区局部肝动脉血供增强 可作为肝脏实质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腺瘤等)的一个特征。但少部分血管瘤也可有此表现,局部肝动脉血供增强,提示肝肿瘤(箭头所指),平衡期病变部位放射性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较,可有高于、低于、等于正常肝组织水平三种情况。(1)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肝组织 往往是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2)病变部分放射性低于周围肝组织 提示肝内病变没有或很少有血液供应,多为肝囊肿、肝脓肿、肝硬化结节等。(3)病变部分放射性等于周围肝组织 表明病变有血供,其血供与肝组织相近。病变可为肝癌、转移性肝癌、良性实质性肿瘤或血管瘤等。,五、临床应用,1 肝血管瘤诊断,前位像,特点:肝胶体显像为放射性缺损灶;而肝血池显像原缺损灶出现过度填充。因血管瘤是由血窦构成。,肝血管瘤断层显像 (上排:肝胶体影像 下排:肝血池影像),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诊断血管瘤的特异性近于100%。但肝血池显像仍然受到解剖分辨率的限制,血管瘤23 cm以上方能阳性显示。采用断层图像三维动态显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出率,特别是在血管瘤多发和病灶较小时。,2.原发性肝癌3.肝转移癌4.肝囊肿,动态显像出现动脉灌注相的灌注影; 血池显像出现部分填充相。,动脉灌注相和血池显像都不填充,肝囊肿在动脉相多呈阴性,血池显像“无充填”。,第二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maging),一、原理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像剂后,显像剂随血液循环运行,当胃肠壁破损伴有活动性出血时,显像剂随血液从出血部位不断外渗,积聚在胃肠道内。通过显像显示出血部位胃肠道内异常放射性浓聚,从而作出胃肠道活动性出血及其程度的诊断,并可根据胃肠道的体表投影,大致判断出血部位。,二、显像剂,二大类: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RBC)99mTc-胶体(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RBC),最常用可在体内标记红细胞也可在体外标记经静脉注射注入人体后,能较长时间停留在血循环中,可持续24 h以上而有利于进行多次延迟显像适用于消化道急性与间歇性出血,尤其有利于间歇性出血的检出但出血灶易受腹部本底较高及血液供应较丰富器官影像的干扰,99mTc-胶体(99mTc-硫胶体或99mTc-植酸钠),正常时静脉注射后被肝、脾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迅速自血液循环中清除,显示肝脾影像,腹部其余器官的放射性本底很低消化道急性活动性出血时,静脉注射的99mTc-胶体在此瞬间逸出肠壁,显示出血病灶使用此类显像剂时,因腹部本底低,有利于清晰显示出血病灶但不能进行延迟显像,不适用于间歇性出血本方法只适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三、方法,检查前准备 显像前1小时口服KClO4 200400 mg 封闭胃黏膜,减少其摄取和分泌、排出避免造成假阳性检查前停用止血药,以免造成假阴性,显像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探头对准腹部。使用99mTc-RBC作显像剂, 静注99mTc-RBC 555740 MBq后,立即以每5 min 1帧连续采集至3060 min。如未能显示出血病灶,需要在24 h内进行多次延迟显像,以提高间歇性出血的检出率。怀疑出血部位与大血管或脏器重叠时,可增加侧位显像。,使用99mTc-胶体,则静注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370MBq后,立即开始动态采集,以每2 min 1帧连续采集2040 min。必要时可重复注射再显像。,四、影像分析,正常时,腹部大血管和血管床丰富的器官如肝脏、脾脏、肾脏等显影,而胃肠壁由于含血量低基本不显影。,正常影像99mTc-RBC影像: 见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左右髂动脉等腹部大血管影像,血管床丰富含血量多的器官肝、脾、肾显影,膀胱逐渐显影。腹部其它部位仅见放射性本底,胃肠壁血管床含血量较少,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等不显影。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显像: 仅肝脾清晰显影,腹部放射性本底低,腹部大血管及肾不显影。,异常影像,胃肠道任何部位有一定量的活动性出血,均可见到相应部位异常放射性浓聚(出血影)。依出血量不同可表现为点状、片状、条索状等形态各异的放射性浓聚影。由于出血,胃肠道蠕动增强,出血影向肠道远端迅速移动,其位置、范围、形态及放射性浓聚程度随之发生改变。可做出胃肠道出血诊断,并可大致判断出血的部位与程度。,五、临床应用,2 H,4H,8 H,24 H,灵敏度 85%-90%探测出血率 0.1mL/min,慢性消化道出血,判定胃肠道出血三要点:,除外正常显影脏器组织外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随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放射性分布范围扩大放射性沿肠道蠕动方向延伸,其分布与肠道一致,第三节异位胃黏膜显像,一、原理: 异位胃粘膜与正常胃粘膜一样能够从血液中摄取 99mTcO4- 而显像。 异位胃黏膜是指发生在胃以外消化道节段的胃粘膜组织见于Barrett食管、Meckel憩室和小肠重复畸形等三种疾病异位胃黏膜显像是诊断该症的特异检查方法,美克氏憩室显像,美克憩室(Meckel憩室)是由于胚胎期卵黄管不闭合引起,发生于回肠属胃黏膜在小肠的异位症异位的胃黏膜同样具有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功能,可引起憩室溃疡出血。与正常胃黏膜一样,异位胃黏膜的粘液细胞也具有快速摄取高锝酸盐然后分泌入胃肠道的特性静脉注射99mTcO4后,异位胃黏膜很快聚集99mTcO4而呈现放射性浓聚影像,腹部胃以外其他部位则呈低放射性分布。据此可特异性地诊断美克氏憩室存在,二、方法,1. 显像剂: 99mTc-高锝酸盐( 99mTcO4) 静脉注射 剂量:成人370 555 MBq (10 15 mCi) 小儿7.4 11.1 MBq (200 300 Ci)/kg2. 显像方法: 病人禁食4 h以上,检查前禁止使用过氯酸钾、水合氯醛。注射后每15 min显像1次,历时12 h。,三、正常与异常影像所见,(1)正常影像: 正常影像可见胃、膀胱大量浓集放射性,肾脏及膀胱逐渐显影。腹部其它部位无放射性浓集。有时胃液中的放射性流入肠道可致十二指肠及小肠区域呈现形态不固定的放射性分布。,(2)异常影像: 可见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集区,多位于右下腹,且和胃影同时显现。多时相动态显像其位置、形态比较固定,有时显影影像可随时间有所增强,提示为憩室。,四、临床应用 1 、美克尔憩室 2 、 Barret 食管 3 、小肠重复畸形,临床价值,目前诊断Meckel憩室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总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95%。据报告在有临床症状的Meckel憩室患者中异位胃黏膜的出现率为60%,而在合并出血的患者中异位胃粘膜的出现率则高达98%。,第四节 唾液腺显像,一、原理唾液腺的小叶上皮细胞能从血液中摄取、浓缩并分泌碘和锝通过静脉注射99mTcO4-可获得唾液腺核医学影像和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了解唾液腺位置、大小、形态和功能情况(摄取功能、分泌功能和导管通畅情况),二、方法病人无需特殊准备静脉注射185555 MBq(515mCi)99mTcO4-作快速动态显像观察唾液腺血流灌注并于5,10,20,40 min后摄静态正、侧位影像视野包括甲状腺然后口含枸橼酸钠盐或Vit C 500 mg,促使唾液腺分泌漱口清洗口腔中放射性后,再次摄静态影像前后保持同一体位可作出时间-放射活度曲线并定量,三、正常影像腮腺、颌下腺显影清晰,两侧对称,舌下腺较淡酸刺激引起放射性明显分泌,唾液很快被引流正常时唾液腺和甲状腺摄取99mTcO4-摄取的速率相同,甲状腺影像可作为唾液腺影像的参照,正常唾液腺影像,四、异常影像 (一)双侧唾液腺疾病1. 两侧唾液腺摄取亢进 见于病毒、细菌感染,放射性治疗后的炎症反应2. 两侧唾液腺摄取低下 见于干燥综合征(sjogreen征候群)。严重时双侧唾液腺可不显影,(二)唾液腺肿瘤良性唾液腺肿瘤多表现为摄取放射性多,肿块部位有功能。肿瘤摄取放射性降低,表现为“冷”区(三)唾液腺导管阻塞表现为梗阻部位上端放射性滞留,在酸刺激下更明显,双侧唾液腺不显影,五、临床应用、唾液腺摄取功能亢进、唾液腺摄取功能减退、唾液腺占位、诊断唾液腺导管阻塞,异味涎腺,手术后唾液腺残体功能判断和疗效观察,干燥综合征唾液腺影像,第五节肝胆动态显像,一、原理受检者空腹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可被肝的多角细胞摄取,随后被迅速分泌到毛细胆管,经肝胆管、胆囊和总胆管排至肠道。应用肝胆显像可以观察药物被肝脏摄取、分泌、排出至胆道和肠道的过程,取得一系列肝、胆动态影像,了解肝胆系的形态,评价其功能。,二、显像剂及显像方法,(一)显像剂99mTc-IDAs (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类化合物) 99mTc-EHIDA 99mTc-medrofenin 99mTc-DISIDA 99mTc-PAA(吡哆氨基类化合物) 99mTc-PMT(二)显像方法1、病人准备:病人至少禁食4小时,但也不应超过24小时; 了解病史; 检查前612小时停用ODDI括约肌有麻醉作用的药物。,正常肝胆显像A图显示未进食正常胆汁排泄过程B图、C图因进食导致胆囊始终未显影因此行肝胆显像前应禁食12小时,2、注射剂量:成人胆红素 10mg/dL 1015mCi 儿童 0.2mCi/kg(不少于1mCi)3、显像方法:动态静态的显像方法4、介入试验促胆囊收缩素(CCK)试验吗啡试验脂肪餐试验鲁米那(苯巴比妥)试验,三、图像分析正常影像1、血流灌注相自静脉注射后即刻至3045左右。心、肺、肾、大血管、肝脏依次显影。2、肝实质相注射后13min肝脏已清晰显影,并继续浓聚放射性,1520min左右达到高峰。此期肝细胞摄取占优势。以后肝影逐渐变淡。3、胆管排泄相随着肝细胞将放射性药物分泌入胆道,注射后5min胆管内即可出现放射性。逐次显现左、右肝管和胆囊管、胆囊影像。胆系影像随肝影变淡而更清晰,有时可见“胆道树”结构。4、肠道排泄相放射性药物被排至肠道。一般不迟于4560min。,四、临床应用,、诊断急性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