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中考试题(华东师范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中考试题(华东师范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中考试题(华东师范版).doc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中考试题(华东师范版).doc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中考试题(华东师范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 统一国家的重建 一、选择题1(2007年扬州市中考)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其中连接今天淮河与长江的一段叫(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2(2007年盐城市中考)隋朝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 )A世袭 B举荐 C考试 D捐官3.(2007年威海市中考)据华夏经纬网报道:2006年5月25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研讨会在杭州圆满落幕。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 )A.涿郡 B.洛阳 C.余杭 D.临安 4(2007年泰州市中考)到2007年高考已经恢复30年了,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5(2007年常德市中考)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诗人这两句诗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丞相制 D中央集权制608连云港中考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708盐城中考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 )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808重庆毕业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A 杨坚 B 李世民 C 武则天 D 朱元璋9(2008浙江台州)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秦朝 隋朝 唐朝 元朝 A B C D10(2009山东德州)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开通运河 B灭亡陈朝 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C开通运河 建立隋朝 灭亡陈朝 D建立隋朝 开通运河 灭亡陈朝11(2009江苏盐城)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09年已经恢复32年了。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12(2009山东聊城)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 )A隋炀帝时 B唐太宗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13.(2009江苏盐城)唐太宗曾得意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他主要凭借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4(2009江苏盐城)“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15.(2009山东德州)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1300多年初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最早诞生于(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16(2009福建泉州)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17(2009山东德州)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18. (2010梅州)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文明初露曙光 B. 繁荣与开放 C. 由分裂走向统一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9(2010杭州)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分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20(2010成都)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21(2010东莞)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22(2010聊城)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23(2010黄冈)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4(2010邵阳).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员的制度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25(2010十堰)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推举制26. (2010菏泽)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取得的方式是( )A皇帝御赐 B九品中正制度 C科举考试制度 D察举制度27(2010重庆江津区)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28(2010淄博) “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段材料表明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 )A军功大小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举 D科举考试29(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情况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30.(2007年威海市中考)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隋朝 B.殿试开始于唐太宗C.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31.(200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秦国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汉、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下列帝王图像前的执政思想,属于他本人提出来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武则天32(2007年淄博市中考)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工程和科技发明,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至今仍发挥巨大实际效用的是( )A故宫 B大运河 C长城 D地动仪33.(2007年成都市中考)由于推行开明务实政策,唐初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A.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34(2009山东德州)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35(2009安徽芜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的这首琵琶记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36.(2009湖南湘西)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从何时开始的吗?( )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37(2009青岛)满清入关后,沿袭了前朝的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任用官吏,这种独特的考试制度将脱颖而出的儒生们驯化成气质独特的官吏,那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诞生于哪个朝代(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参考答案C 08连云港中考第28题38.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参考答案C08盐城中考第5题39.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A )A 杨坚 B 李世民 C 武则天 D 朱元璋参考答案A 08重庆毕业第1题40.(2008浙江台州)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B ) 秦朝 隋朝 唐朝 元朝 A B C D二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答: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很多,如统一南北,创立科举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而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汴水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材料二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请思考:你能将这两首诗翻译成现代文吗?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大运河作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答:同意皮日休的观点:胡曾诗认识到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人民负担,成为隋亡的重要原因,皮日休对大运河开凿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隋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隋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有联系,开凿大运河增加了当时人民的负担。大运河开凿后起到了加强南北联系,巩固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唐代诗人胡曾在汴水诗中写到:“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胡曾认为开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你认为胡曾说的正确吗?你是如何看待大运河带来的影响的? 答:胡曾的说法不全面,但有一定的道理。隋朝开凿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引发农民起义,这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隋炀帝如果一心为民,悬崖勒马,不巡游江都、大兴土木、三征高丽,隋朝还不至于走向灭亡。我认为隋朝开凿大运河,尽管有消极的一面,但总的看来,其积极作用还不小: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对后世更是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1)材料中的“此河”是指哪一条河? 大运河。(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同意(或不完全同意)。(3)你认为隋炀帝修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是好事还是坏事?请说明理由。答: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来说是个噩梦。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 曾(1) 材料中的“长河”是指什么河流?隋朝大运河(2) 这条河以哪儿为中心?南北分别到什么地方?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些水系?大运河以洛阻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 两首诗对此河的评价如何?都认为这条河劳民伤财,是隋亡的主要原因。但第一首诗也承认了大运河在经济方面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了益处。 五、秦隋朝的共同点:A.秦、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B.秦、隋朝的各项制度,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秦、隋朝不惜民力,连年大兴土木,劳师远征。D.秦、隋朝历二世而亡。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到第三课 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一、 选择题1(2007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中,最值得称道的是( ) A平定分裂叛乱 B设置统治机构 C实行和亲政策 D民族平等团结2(2007年盐城市中考)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以善于用贤、虚心纳谏著名,他就是( )A商纣王 B秦始皇 C隋炀帝 D唐太宗3(2007年泰州市中考)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4(2007年潍坊市中考)正在热播的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等电视连续剧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虚心纳谏 轻徭薄赋 统一文字 北击匈奴A B C D5(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下列属于唐太宗主要活动的有( )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颁布推恩令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A. B. C. D.608福州中考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帝708成都学业.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808重庆中考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9(2009福州市)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0(2009四川绵阳)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减机构C文成公主人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11.(2009福建泉州安溪县)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 C.繁荣与开放 D.中外交往与冲突12(2009.浙江嘉兴)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2009四川宜宾)1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A B C D14(2009江苏宿迁市)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15.(2009福建晋江)你若要利用网络搜索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最好输入关键词(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遗风 D.康乾盛世16(2009江苏盐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观点。它最适合作为以下哪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台词?( )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17.(2009广西贵港)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的年号是( )A.开皇 B.贞观C.开元 D.大业18.(2010汕头)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19. (2010龙岩)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下列能“以人为镜” 、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20. (2010成都)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是资治通鉴对唐朝哪一位最高统治者的评价?(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1. (2010日照)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涂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22. (2010重庆江津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我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选项与“唐宗”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3. (2010贵州毕节)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令玄奘西游天竺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鉴真东渡日本A B C D24(2007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25(2007年芜湖市中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 B C D26(2007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2708宜昌毕业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808成都学业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这是:( )A 贞观之治的成效B农业发展的结果C开元盛世的成效D任用贤能的结果29(2007年成都市中考)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30(2009山东济宁)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31(2009山东滨州)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32(2009青海兰州)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33(2009福建泉州)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见右图)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B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C爱惜人才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34(2009湖南耒阳)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武则天 B.慈禧太后 C.西太后 D.宋庆龄35(2009湖北黄冈)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冶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 A.房玄龄、杜如晦B.姚崇、宋璟C.卫青、霍去病 D.宋濂、郑和36(2010汕头)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 B. C. D.37(2010南宁)虽然她留下了一块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请判断她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8(2010潍坊) “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重用贤人 B重视生产 C提倡节俭 D强化皇权39(2010东莞)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40(2010聊城)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靖难之役41(2010揭阳) 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咉的是( ) 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和同为一家42(2010海南)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词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D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43(2010淮安)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4(2010山西)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二、阅读下列材料有人说;武则天在位时,过于信任酷吏,造成朝廷的恐怖气氛,而且杀了几个良将,使国防受到了影响;由于时常用兵,造成某些地区的民生疾苦;她还崇信佛教,助长了寺院地主的土地兼并,给人民带来了痛苦。也有人说:武则天一生大搞阴谋诡计,从而夺取了政权,是个残忍而暴虐的人可也有人说:武则天既有客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的文才也特别高,是个德才兼备的帝王。你能多找些有关武则天的故事吗?在同学之间交流,互相辩论一下,看看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武则天?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贤用能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实现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三、阅读下列材料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请回答:(1) 材料中的“朕”指的是谁? 答:唐太宗李世民(2) 为何他会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答:因为魏征敢于直言,经常提醒唐太宗要“知得失”,要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慎使慎终。四、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分别承担的工作是什么?“六部”是哪六个部门?假如让你选任“六部”中的某一官职,你乐意负责哪个部门工作?为什么?答:三省中,中书省负责 决策 ,门下省负责 审议 ,尚书省负责 执行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可任选六部中某部任职均可,理由表述联系各部所承担的职责即可。如,我选择在工部任职,因为我对水利建筑等感兴趣。五、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答:唐太宗能吸取隋亡教训,勤政爱民;任用贤臣,虚怀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采取合理的少数民族政策等。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故把他的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六、阅读材料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此皆朕所目见。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1) 材料二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2) 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3)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2)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故称“贞观之治”。原因: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为治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厉行节俭,戒奢从简。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3)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请你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的史实加以说明,从中你有哪些感悟?答:1、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在位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2、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重用贤能,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3、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人,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开元盛世”;4、玄宗晚年,不理朝政,重任奸臣,唐朝国力大衰,王朝从此由盛转衰。感悟: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者;任人为亲,危害严重。材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 该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答:反映了唐朝的科举制度。2) 该现象正式形成于什么时候? 答: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炀帝时。 科举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唐朝科举制度有何进步历史作用?答:科举制度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氏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隋唐时期开始就用科举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你知道今天我国是怎样来选拔各级各类官员的吗?对此你有何认识和想法?提示:今天我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办法来选拔政府公务员。只有具备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有可能通过考试。今天的社会考试多种多样包括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各类资格考试等等; 参加:考试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当今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一方面又说明国家重视各类人才,为人才的涌现开通了各种渠道; 作为学生,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学好基础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培养自我特长,努力向专业型人才的目标奋进。阅读下列材料忆昔开元全盘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杜甫(2) 这首诗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