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思想.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教育史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史之教育思想 一 中国古代教育史之教育思想 二 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 值得受到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一位美国学者 了解孔子的生平 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名丘 字仲尼 公元前551 前479年 春秋末年 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经历丰富 生活惨淡 一 追求礼乐的一生 1 孔子生平介绍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 为政 一 孔子生平 孔子说自己15岁时就立志学习知识 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30岁时懂得了礼 言行都很得当 40岁时已经成为智者 到了50岁 60岁 孔子认识到天命了 并且能够顺乎天命了 70岁时能从心所欲 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正确 这是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1 十五岁时 孔子树立了怎样的志向 立志学习礼乐 以传承礼乐为己任 一 孔子的生平 2 三十岁时 孔子开始从事什么事业 他所教授的内容来自于哪些典籍 收徒讲学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3 五十多岁时 孔子的命运又发生了什么转变 结果如何 这反映了什么 开始从政 但昙花一现 此后周游列国 宣传政治主张 但没被采纳 反映了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当时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没有反映时代的要求 一 孔子的生平 4 从孔子的生平中看看孔子有哪些理想追求 他是如何为此而努力的 1 学习礼乐 开创儒家思想 2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试图恢复礼乐 3 兴办私学 献身文教 传承礼乐文化 追求礼乐 传承礼乐文化 理想追求 措施 1 自学礼乐30岁时 精通六艺2 创办私学35岁时无意从政收徒授课 3 从政失败 51 54岁 从政人生辉煌 4 周游列国 55 68岁 颠沛流离 5 献身文教 68 73岁 落叶归根 68岁回到鲁国后 孔子放弃为官 专心致志人事教育 整理古典文献 一 孔子其人 生平事迹 反映了孔子心存志向 执著探索 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 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孔子的生平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据材料及所学分析儒家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生逢乱世 天下无道久矣王命衰微 诸侯争霸 政在大夫 陪臣执国命 礼坏乐崩子弑父 臣弑君 少凌长 庶废嫡 1 社会背景 2 个人因素 经济上 私有土地出现 井田制瓦解 文化上 私学兴起 文化下移 形成 士 阶层 政治上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分封制走向崩溃 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 试图恢复周礼来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二 创立儒家学派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 礼崩乐坏 新旧势力矛盾激化 1 背景 二 开创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 礼 子曰 不知礼 无以立也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子曰 克己复礼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社会关系 人道亲亲 家庭关系 含义 礼即周礼 用来规范社会秩序 社会规范 1 礼 的思想 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制度 政治主张 贵贱有序 建立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的社会秩序 正名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克己复礼 尊尊 维护君主制 等级制亲亲 维护宗法制 内容及实质 何为 正名 名 身份 地位正名 人的言行与身份 地位一致 君臣父子各安其位 遵守各自的名份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各级之间不越位 不僭礼 孔子 正名 的目的是什么 在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 道德沦丧 天下无道 礼坏乐崩 为了维护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做到尊尊 亲亲 孔子在 礼 的基础上提出了 正名 二 开创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 仁 子曰 仁者 爱人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仁即 爱人 即 亲亲 爱自己亲人爱他人 行 忠恕 之道 方法论 含义 仁 的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 内圣外王 仁政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 子曰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 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 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 并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 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认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和仁的关系 2 核心内容 秩序 爱人 礼 等级规范仁 人际关系礼有仁无 矛盾激化礼无仁有 尊卑模糊 礼中有仁 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立 有仁爱但仍有差别的温情社会 孔子被后世尊为 万世师表 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三 古代大教育家 万世师表 1 创办私学 2 教育思想 1 教育对象 2 教育目的 3 教学方法 4 教学内容 有教无类 成人 成 君子 因材施教 注重言传身教六经 3 教育成就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 孔子世家 打破官府垄断办学的局面 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 文化下移 仁与礼的统一 兼济天下 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六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 一 孔子的教育实践 二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 孔子的教育精神 首页 索引 伟大的教育家 一 孔子的教育实践开创了大规模私学教育的先河 首页 索引 二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论教育的作用2 论办学方针 有教无类 3 论培养目标 学而优则仕 4 论教育内容 六经5 论教学方法6 论道德修养 首页 索引 1 论教育的作用 庶富教 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庶富教 2 教化民众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首页 索引 1 论教育的作用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1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的内涵 2 意义 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人人都必须受教育 3 人性论中的矛盾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首页 索引 2 论办学方针 有教无类 1 内涵 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 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 人性论依据 3 针对奴隶主贵族的有教有类而提出 4 意义 打破贵贱 贫富和种族的界限 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页 索引 3 论培养目标 学而优则仕 1 内涵 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 2 依据 论语 先进 先进于礼乐 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 君子也 则吾从先进 学禄在其中矣 3 意义 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 以学优保证仕优 主张 任人唯贤 反对 任人唯亲 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 对后世的读书做官制度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页 索引 4 论教育内容 六经 1 诗 即 诗经 可以兴 可以群 可以观 可以怨 书 即 尚书 文武之政 布在方策 其人存 则其政举 其人亡 则其政息 礼 即 仪礼 为国以礼 不学礼 无以立 乐 是 诗 的曲调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易 即 周易 卜筮之书 春秋 鲁国的编年史 首页 索引 4 论教育内容 六经 2 特点 偏重社会人事 不能事人 焉能事鬼 偏重文事 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还有什么特点 首页 索引 5 论教学方法 学 思 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 吾尝终日不食 终日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思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思考 后人在此基础上有什么发展 首页 索引 5 论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观察了解学生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 进行不同的指导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针对学生的性格缺点 补偏救弊 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 发展其特殊才能 首页 索引 5 论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启发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含义 教学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不曰 如之何 如之何 者 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举一反三诱导 循循善诱 由博返约 叩其两端 首页 索引 5 论教学方法 好学与实事求是态度 好学乐学实事求是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首页 索引 6 论道德修养 1 1 道德准则 仁 和道德规范 礼 仁 爱人 克己复礼 以仁得精神处理好关系义与利 要 见利思义 而不能 见利忘义 人与己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质与文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关系 礼是仁的形式 仁是礼的内容 首页 索引 6 论道德修养 2 2 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立志力行 人无志不立 力行近乎仁 克己反省 克己复礼为仁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改过迁善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过而不改 是为过也 择乎中庸 过犹不及 首页 索引 三 孔子的教育精神 1 学之不厌 诲人不倦 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 抑为学之不厌 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 2 以身作则 注重人格陶冶 3 对学生一视同仁 4 提倡师生平等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当仁不让于师 三人行必有吾师 5 教学相长 首页 索引 四 泽被后世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三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 大思想家 内圣外王成为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正统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