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结题审批书.doc_第1页
社科结题审批书.doc_第2页
社科结题审批书.doc_第3页
社科结题审批书.doc_第4页
社科结题审批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 南 省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项 目结 项 审 批 书项目批准号 04YB120 项 目 名 称 湘西民间美术及其产业化研究 项目负责人 龙 湘 平 所 在 单 位 吉首大学 填 表 日 期 2006年9月3日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印制填 表 说 明一、按照表内栏目和有关规定的内容认真如实填写,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二、主题词需填写反映成果内容的4个关键词。三、参加鉴定的专家个人意见须填入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统一印制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专家(个人)鉴定意见表(活页),附在结项审批书之内,该表格可复印。四、“最终成果简介”的写法和要求见审批书内该栏目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提示”。五、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择项上划圈或打“”。一、数据表鉴定结项成果名称湘西民间美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主题词湘西民间美术文化产业化原计划成果形式论文现成果形式专著原计划完成时间2006年12月 定稿时间2006年7月 鉴定时间2006年8月20日成 果 形 态 A.出版物 B. 打印稿 C.手稿或其复印件 D.其它成 果 字 数30万报送成果套数2是否需要出版是(计划)出 版 时 间、单位2006年7月未能出版原因获 奖 情 况转摘、引用情况结 项 种 类 A正常 B.提前 C.延期 D.申请撤销或中止鉴 定 等 级A. 一等 B.二等 C.三等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简况负责人姓 名龙湘平性别男民族苗族出生日期1966年7月31日所在单位吉首大学行政职务专业职务副教授研究专长民间美术学历本科学位联系电话07448202399通信地址张家界市吉首大学美术学院邮政编码427000主要参加人姓 名单 位职 称承担任务陈丽霞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论文写作向龙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论文写作田明湘西自治州文化馆副研究员论文写作周亚辉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助教资料整理周成华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资料整理二、总结报告 主要内容提示:预订计划执行情况;成果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何不足和问题;有哪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一、预定计划执行情况 湘西民间美术及其产业化研究课题是龙湘平副教授主持,由龙湘平、陈丽霞、向龙、田明、周亚辉等人组成的课题组承担的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12月立项,已于2006年七月以专著及研究报告为最终成果完成了课题任务。课题获得立项批准后,课题组成员十分重视研究过程,立即按照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各项工作。首先,为了了解湘西民间美术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社会价值、生态环境以及当代生产现状,以保护与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寻求一条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产业化道路,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两年期间,先后在吉首、龙山、永顺、凤凰、保靖、花垣、泸溪等县市下乡进行了民间美术的调研活动,走访了刘大炮、聂方俊、邓兴隆,吴送金、吴竹金、龙金秀、杨桂梅,叶水云,胡庭贤、单海鹰、梁铁、杨光三、吴六爱、叶春英、刘代娥、叶兰英、向珍花、黎世英、王银翠、叶九翠、吴群英、刘银凤、陈楚华等近百名民间艺人及民营企业家、收藏家,并对花垣道二工艺厂、永顺蜡染厂、凤凰的纸扎印染作坊、泸溪的挫花摊面具产业、永顺塔卧的石雕产业、龙山苗市的土家织锦基地以及湘西地区的民居建筑、竹编市场等做了调研,整理了五万多字的调查报告。通过综合研究法、分类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手段,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合民俗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透过民间工艺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以各交叉学科做理论矿架,撰写了二十多篇民间美术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最终,通过主持人的精心组织,编纂了湘西民族工艺文化专著一部,圆满的完成了湘西民间美术及产业化研究课题任务。二、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应用价值1、成果研究方法特色本课题成果研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分类研究”为主体,“比较研究”为支撑,结合以往以审美造型为主的艺术本体静态研究的同时,实施以创作主体、艺术传承、传播环境、接受对象、传统审美观念、民俗文化内涵、社会生产生活内涵为主进行动态研究,通过各民族间民间美术比较,民艺研究成果比较以及借助于其它交叉学科进行的整合分析,采取由面点面、从整体局部整体,动静结合、隐显相融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在当今民间美术理论研究界有独创之处,特别是本成果将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并将提到了哲学、美学的高度,认为人与器物、美与生活、工艺与文化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统一体。同时又认为,对于民间美术的研究,如果舍弃了民族发展史、民俗学、民族学、民族宗教文化等学科的研究,将不利于我们研究问题的解决。因此,将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而先进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2、研究成果突破之处本项目研究方法将张道一先生民艺学观的综合研究、分类研究、比较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方法进一步深化。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的论证,就能打破约定俗成的戒规,向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对民间美术自身存在的价值、特征、内涵等做近距离的观察,丰富了民间美术的科学体系,此外,本成果还从民族历史溯源、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做了多视角的研究,从民艺理论、田野调查、研究报告三个方面对民间美术研究做横向、纵向的剖析,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如对民间美术理论研究及民艺采风,作者另辟蹊径,从工艺技术经验衍生出的民间技艺口诀、典籍文献中寻求民间美术学理论的支持;从民间美术的世系传承谱系中,查询其历史源流,及艺术造型风格与特征;从民俗、生产生活及工艺制作而非单纯的造型角度去考察评介民间美术作为“生活艺术”存在的本质与精神内涵。这些鲜活、立体的研究方法都将对民间美术学的学科构建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准确而重要的理论参照。这一新型的研究方法较之以往许多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仅局限于主观意义的感性描述或仅着眼于资料的收集、罗列、记叙的研究方法,有积极性的突破之处。研究组成员对湘西民艺理论研究的建树,确立了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在省内高校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究领域中较高的学术地位。 3、研究成果应用价值 民间美术是集多学科文化研究的综合体,是一个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的全面体现,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也反映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研究地域性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可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对中国民族造型文化研究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项目土家、苗族两个湘西主要民族的民间美术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研,对民居建筑、苗族服饰、土家织锦等工艺的历史渊源、生存现状、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基础上作了多视角的研究,并涉及到改变民族衰落颓势的对应策略等系列问题。研究成果受到了湘西政府“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对湘西“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基础”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拯救民族文化遗产”政策文件具有参考价值,对湘西少数民族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湘西民间工艺现状调查和湘西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报告为开发民族工艺产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振兴地方民族经济也提供了参考依据。得到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高度评价,引起了社会及湘西自治州政府的广泛重视。部分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引用和借鉴,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三、有何不足与问题总结本次研究项目,比较申请书的预期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尚有不足和遗憾之处。处于独特地理环境的湘西地区,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多彩,品类繁多,课题组人员由于精力有限,部分研究内容未能涉及,如土家族石木雕刻艺术、土家族服饰、民间宗教绘画、祭祀器具、生活用具等,作为结题的专著湘西民族工艺文化却不能全面反映出湘西民间美术的全貌,此为不足之一;又因为湘西民族工艺文化一书的出版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如书稿需要内容与风格的统一性,出版资金不足又控制了全书的印张,作为已经完成了的部分研究成果如“湘西民族溯源”、“湘西少数民族图腾艺术”等章节却不能编排至书中,也为结题内容的完整性带来一丝遗憾,此为不足之二。本课题组成员曾多次对民间美术作坊和企业进行田野调查,但最终只完成了湘西民间工艺现状调查的总结报告,却没有整理、撰写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案分析调查报告,此为不足之三。四、有哪些问题尚需继续研究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保留了“农耕文化”特征,发展该地区经济,沿袭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传统工业化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应该凭借自身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将历史悠久、技艺精良的传统工艺产品或绝技推介出去,发展以特色旅游业及传统民族文化景观作依托的文化产业,这种“绿色”环保产业一方面与“西部大开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战略相吻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该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又有效的得到了保护、挖掘、传承、研究,对丰富本土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课题在湘西民族工艺文化传承与民间美术产业化研究报告中,对湘西民族工艺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生态现状以及衰落颓势原因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针对民族工艺文化的衰落态势提出了保护与传承的对应策略。认为开发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合理的发展民族民间美术产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拯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推动工艺文化繁荣的有效途径。在世界经济逐将一体化的今天,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借鉴世界先进而科学的方法,而本课题在民间美术产业化研究方面,对全球化湘西少数民族工艺文化的本土对应策略问题分析不大透彻,有待进一步研究。 项目负责人: 2006年8月10日三、阶段性成果一览表序号作 者出版或发表题目出版或发表单位及时间1龙湘平周亚辉周成华一、田野调查凤凰染布匠刘大炮傩面雕刻师梁铁踏虎花客邓兴隆纸扎高手聂方俊民间工艺现状调查2005.82006.42龙湘平向 龙二、民族溯源土家族族属的演变苗族先祖大迁徙三、图腾崇拜土家族图腾艺术苗族远祖崇拜2004.122005.83龙湘平向 龙四、民居建筑土家族民居建筑历史演变土家族民居形式与类别土家族民居功能构建土家族民居建造程序土家民居建筑的文化价值取向苗族民居建筑形式2005.52005.84龙湘平陈丽霞五、苗族服饰苗族服饰溯源湘西苗族服饰大变革近代湘西苗族服饰湘西苗族服装款式湘西苗族银饰类别苗族服饰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2005.92005.125龙湘平向 龙六、苗族刺绣苗族刺绣历史溯源苗族刺绣题材与纹样苗族刺绣造型特征苗族刺绣制作技艺苗族刺绣色彩表现特征2005.102005.126田 明龙湘平七、土家织锦土家织锦历史渊源土家织锦制作工艺土家织锦主要传承谱系土家织锦工艺的杰出代表叶玉翠土家织锦的图纹构成与色彩表现土家织锦的社会属性与人文价值土家织锦传承与保护的对应策略2005.82006.37龙湘平陈丽霞八、研究报告湘西民族工艺文化的社会价值湘西民族工艺文化生态现状湘西民族工艺文化衰落蜕势原因分析民族工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应策略2006.12006.589四、最终成果简介主要内容与要求提示: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项的必需材料,供项目成果的介绍、宣传、推广、转化使用。2.主要内容应包括: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3.该栏目由项目负责人撰写,3000字左右,篇尾请注明批准号、项目名称、最终成果名称、是否出版,如出版,请注明何时由何出版社出版,并由负责人签字。4.“最终成果简介”由B5纸打印三份,作为活页附在结项审批书中。一、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积极配合文化部倡导的“拯救民族文化遗产”工程,研究民间艺术,了解民族文化发展史,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边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创作向产业化发展,推动民间美术繁荣,加强全民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湘西“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基础”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研究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我们对湖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了解更为透彻,轮廓更为清晰,对于西南地区的民间美术学科体系建设也更加科学、完整 。研究成果对湘西“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基础”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湘西民间工艺现状调查和湘西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报告得到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高度评价,引起了社会及湘西自治州政府的广泛重视。部分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引用和借鉴,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本课题的研究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拯救民族文化遗产”政策文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开发民族工艺产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振兴地方民族经济也提供了参考依据。二、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点观点和对策建议内容与观点湘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附于本土文化、宗教信仰、地域环境、伦理道德、民俗活动而存在,是原始艺术的嫡系承传,具有原始思维方式的的混沌性特征。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该地区少数民族长期受封建势力的统治,特别是清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对西南各民族实行“文化同化”,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民间美术受到强烈冲击,其表现形式和题材 “互渗性”特征,而民艺造物的审美观念、艺术风格、造型等,却仍然体现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涵,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另一方面,该区域各民族均保留了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族文字,在民间美术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观和大量的程式化符号,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字语言,使作品内容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和普及性,具有规范化、程式化特征。本研究项目土家、苗族两个湘西主要民族的民间美术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研,对民居建筑、苗族服饰、土家织锦等工艺的历史渊源、生存现状、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作了多方面的阐述,跨学科、跨专业的基础上作了多视角的研究,并涉及到改变民艺衰落颓势的对应策略等系列问题,以达到民族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目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工艺文化的繁荣。对策与建议该区域民间美术创作受现代工业物质文明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结构的变革,人民的审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湘西民族工艺文化出现衰落与蜕变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对湘西地区的民族工艺文化保护与传承,本项目组研究认为,正确认识民间美术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发展工艺文化产业,带动民间美术的繁荣,是“拯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可行性方案。为此,提出五点对策建议:1、政府支持,加强行政立法。为保证湘西州“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基础”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完成湘西地方性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湘西自治州政府根据国家宪法及国家文物法总则指导下,建立相应的地方性保护法规。把湘西地区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以法律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公民对民间文化遗产自觉保护与法律保护的意识,体现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2、推行乡土美术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乡土美术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承传性特征的民间美术,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乡土美术教育是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伟大的历史使命。除学校教育以外,政府部门还需针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进行乡土美术继续再教育,使我们的干部、教师和学生乃至广大工农兵群众,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次来提高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引导民众自觉参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3、 设置民族文化乡镇,建立工艺美术展馆。当今信息社会时代,在采用收集、整理、储存、出版、展示等传统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民间文化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与管理。具体可以采取三种方法:其一、全面实施各种工艺文化门类的普查,摸清家底,建立资料信息库:其二、通过申报、审批予以冠名一批国家级、省级、县级民族文化乡镇,建立原生态民俗风情村寨,实施重点保护。其三、建立民族民俗博物馆,加强宣传力度,展示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优秀遗产精华。4、保护民间艺人,蓄养传承源头。民间文化大都是由民间艺人通过口头传授和手工操作而得以流传扩散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民间艺人就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活水源头之所在,抢救、保护、传承民间文化资源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护优秀民间艺人。为此,建议应将扶植、保护民间艺人的工作纳入我省的“十一五”规划之中,并制订出详细有效的工作细则;分行业、地域、民族进行摸底调查,将现存的优秀艺人登记造册建档,并根据其技艺高低发给权威部门的确认证书;对生活困难的优秀艺人,给予适当补助;以优秀艺人为中心,分门别类建立培训基地,使之后继有人。 5、开发旅游文化产业, 推动工艺文化繁荣。开发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推动工艺文化繁荣,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对民族工艺文化采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推陈出新,开发出一批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工艺旅游产品。其次,要面向市场,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旅游,促进民俗旅游繁荣。再次,通过旅游市场的繁荣,带动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促进民族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学术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我们对湖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了解更为透彻、轮廓更为清晰,项目成果得到社会民艺理论界的充分肯定,充实了湖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美术理论研究,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实践意义本研究项目在对湘西土家、苗族两个湘西主要民族的民间美术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研的基础上,对湘西民居建筑、苗族服饰、土家织锦等工艺的历史渊源、生存现状、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作了多角度的研究,使人们对湘西民间美术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特别是“湘西民间工艺现状调查”和“湘西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报告”,对当地政府制定民族工艺文化相关保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社会影响本项目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近两年来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受到民艺学界关注,部分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引用和借鉴,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专著出版以来,同行专家称赞是第一部从文化价值角度审视湘西民族民间美术的著作,为湘西民间美术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大事,湘西民族工艺文化得到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高度评价,引起了社会以湘西自治州政府的广泛关注。四、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1、成果研究方法特色本课题成果研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分类研究”为主体,“比较研究”为支撑,结合以往以审美造型为主的艺术本体静态研究的同时,实施以创作主体、艺术传承、传播环境、接受对象、传统审美观念、民俗文化内涵、社会生产生活内涵为主进行动态研究,通过各民族间民间美术比较,民艺研究成果比较以及借助于其它交叉学科进行的整合分析,采取由面点面、从整体局部整体,动静结合、隐显相融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在当今民间美术理论研究界有独创之处,特别是本成果将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并将提到了哲学、美学的高度,认为人与器物、美与生活、工艺与文化是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统一体。因此,将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而先进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2、研究成果的突破与建树本项目研究方法将张道一先生民艺学观的综合研究、分类研究、比较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方法进一步深化。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的论证,就能打破约定俗成的戒规,向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对民间美术自身存在的价值、特征、内涵等做近距离的观察,丰富了民间美术的科学体系,此外,本成果还从民族历史溯源、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做了多视角的研究,从民艺理论、田野调查、研究报告三个方面对民间美术研究做横向、纵向的剖析,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如对民间美术理论研究及民艺采风,作者另辟蹊径,从工艺技术经验衍生出的民间技艺口诀、典籍文献中寻求民间美术学理论的支持;从民间美术的世系传承谱系中,查询其历史源流,及艺术造型风格与特征;从民俗、生产生活及工艺制作而非单纯的造型角度去考察评介民间美术作为“生活艺术”存在的本质与精神内涵。这些鲜活、立体的研究方法都将对民间美术学的学科构建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准确而重要的理论参照。这一新型的研究方法较之以往许多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仅局限于主观意义的感性描述或仅着眼于资料的收集、罗列、记叙的研究方法,有积极性的突破之处。研究组成员对湘西民艺理论研究的建树,确立了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在省内高校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究领域中较高的学术地位。项目批准号 :04YB120项目名称:湘西民间美术及产业化研究最终成果名称:湘西民族工艺文化,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 负责人签字: 2006年8月15日五、鉴定结论主要内容提示:1.在总结概括鉴定专家个人鉴定意见基础上,确认是否通过鉴定、鉴定等级(在数据表中选择);2.该项目成果的突出特色,主要建树以及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3.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尚存在的不足,该成果修改、提高的具体意见和建议。1、总结概括鉴定专家个人鉴定意见,通过鉴定,确认鉴定等级为二等。2、该项目成果将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并将其提到了哲学美学的高度去认识,认为美与生活的结合无一不体现在工艺文化中,因而人与器物、美与生活、工艺与文化是一个完美而和谐的统一体;同时认为,对于民间美术的研究,要结合民族发展史、民俗学、民族学、民族宗教文化等学科的交叉、传承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打破了约定俗成的戒规,并将其向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丰富了民间美术的学科体系。本成果通过大量的田野调研,借鉴前人的民艺研究成果,借助于其它交叉学科进行的整合分析,结合自己对湘西民间美术的独特见解,采取了由面点面、从整体局部整体,动静结合、隐显相融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在当今民间美术理论研究界有独创之处,该成果还对湘西民族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了多方研究,它为当地政府制定民族工艺文化保护及产业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丰富湘西民族工艺文化内涵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做了一件极为有意义的大事。成果研究方法合理,资料来源充足,论证充分,结论可信,成果质量高,影响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3、由于研究经费、精力以及专著版面等原因,该成果对湘西民间美术其它类别(如:石木雕刻、生产用具等)研究尚欠全面,这对全面反映湘西工艺文化带来一丝遗憾。而本课题在民间美术产业化研究方面,对全球化湘西少数民族工艺文化的本土对应策略问题分析不太透彻,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议结合市场经济,进行市场调研,与民族经济学专家合作,共同完成这一研究任务,若能如此,本项目成果将会突显出其特殊的学术价值。 鉴定组组长签字: 2006年8月20日 参 加 鉴 定 专 家 名 单姓名单位职称研究专长联系电话朱和平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艺术设计史论研训德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传统绘画研 鲁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民族民间美术研、经费决算表批准经费4000实拨经费4000配套经费4000项目研究经费1. 资料费(要求填写细目,下同) 合计:2400元购买书籍费 1100 元 文献复印费 300 元摄影及图片处理费 1000 元 2. 调研费调研费 3000元3. 会议费 合计:1000元小型会议费 500元专家咨询费 500元4. 计算机使用费 1000元5. 打印费论文打印费 500元6. 管理费科技处收5%管理费 400元7.其它经费 合计:45500元专家鉴定费 500元专著出版印刷费 45000元8.项目结余经费 (1)劳务酬金(2)出版补贴(3)剩余经费因结项后要拨付项预留款,请填写下列内容:帐 号 43001510573050000107 开户行湖南省吉首市建设银行吉首大学分理处户 名: 吉首大学单位财务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章)公 章 年 月 日单位审计部门意见负责人(签章)公 章 年 月 日七、审核审批意见所在单位意见主要内容揭示:成果质量是否符合协议书(立项申请书)的要求,是否同意鉴定结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和自我管理是否符合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于经费决算是否同意财务、审计部门意见。本研究项目对湘西土家族、苗族两个主要民族的民间美术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研,对民居建筑、苗族服饰、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生存现状、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基础上作了多视角的研究,对改变民艺衰落颓势等系列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对策与建议,认为正确认识民间美术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发展工艺文化产业,带动民间美术的繁荣,是“拯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可行性方案,其研究方法合理,资料丰富,论证充分,结论可信,成果质量高,影响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意鉴定组鉴定为二等的鉴定结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和自我管理自始至终在我校科技处和财务处的监督管理下进行,符合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关于经费决算方面,同意我校财务和审计部门意见。公 章 负责人(签章)年 月 日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八:活页 最终成果简介主要内容与要求提示: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项的必需材料,供项目成果的介绍、宣传、推广、转化使用。2.主要内容应包括: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3.该栏目由项目负责人撰写,3000字左右,篇尾请注明批准号、项目名称、最终成果名称、是否出版,如出版,请注明何时由何出版社出版,并由负责人签字。4.“最终成果简介”由B5纸打印三份,作为活页附在结项审批书中。一、该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积极配合文化部倡导的“拯救民族文化遗产”工程,研究民间艺术,了解民族文化发展史,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边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创作向产业化发展,推动民间美术繁荣,加强全民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湘西“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基础”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研究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我们对湖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了解更为透彻,轮廓更为清晰,对于西南地区的民间美术学科体系建设也更加科学、完整 。研究成果对湘西“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基础”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湘西民间工艺现状调查和湘西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报告得到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高度评价,引起了社会及湘西自治州政府的广泛重视。部分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引用和借鉴,得到学术界的充分肯定。本课题的研究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拯救民族文化遗产”政策文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开发民族工艺产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振兴地方民族经济也提供了参考依据。二、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点观点和对策建议 内容与观点湘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附于本土文化、宗教信仰、地域环境、伦理道德、民俗活动而存在,是原始艺术的嫡系承传,具有原始思维方式的的混沌性特征。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该地区少数民族长期受封建势力的统治,特别是清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对西南各民族实行“文化同化”,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民间美术受到强烈冲击,其表现形式和题材 “互渗性”特征,而民艺造物的审美观念、艺术风格、造型等,却仍然体现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涵,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另一方面,该区域各民族均保留了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族文字,在民间美术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观和大量的程式化符号,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字语言,使作品内容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和普及性,具有规范化、程式化特征。本研究项目土家、苗族两个湘西主要民族的民间美术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研,对民居建筑、苗族服饰、土家织锦等工艺的历史渊源、生存现状、工艺流程、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作了多方面的阐述,跨学科、跨专业的基础上作了多视角的研究,并涉及到改变民艺衰落颓势的对应策略等系列问题,以达到民族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目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工艺文化的繁荣。对策与建议该区域民间美术创作受现代工业物质文明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结构的变革,人民的审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湘西民族工艺文化出现衰落与蜕变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对湘西地区的民族工艺文化保护与传承,本项目组研究认为,正确认识民间美术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发展工艺文化产业,带动民间美术的繁荣,是“拯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可行性方案。为此,提出五点对策建议:1、政府支持,加强行政立法。为保证湘西州“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基础”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完成湘西地方性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湘西自治州政府根据国家宪法及国家文物法总则指导下,建立相应的地方性保护法规。把湘西地区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以法律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公民对民间文化遗产自觉保护与法律保护的意识,体现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2、推行乡土美术教育,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乡土美术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承传性特征的民间美术,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乡土美术教育是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伟大的历史使命。除学校教育以外,政府部门还需针对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进行乡土美术继续再教育,使我们的干部、教师和学生乃至广大工农兵群众,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次来提高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引导民众自觉参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3、设置民族文化乡镇,建立工艺美术展馆。当今信息社会时代,在采用收集、整理、储存、出版、展示等传统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民间文化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与管理。具体可以采取三种方法:其一、全面实施各种工艺文化门类的普查,摸清家底,建立资料信息库:其二、通过申报、审批予以冠名一批国家级、省级、县级民族文化乡镇,建立原生态民俗风情村寨,实施重点保护。其三、建立民族民俗博物馆,加强宣传力度,展示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优秀遗产精华。4、保护民间艺人,蓄养传承源头。民间文化大都是由民间艺人通过口头传授和手工操作而得以流传扩散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民间艺人就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活水源头之所在,抢救、保护、传承民间文化资源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护优秀民间艺人。为此,建议应将扶植、保护民间艺人的工作纳入我省的“十一五”规划之中,并制订出详细有效的工作细则;分行业、地域、民族进行摸底调查,将现存的优秀艺人登记造册建档,并根据其技艺高低发给权威部门的确认证书;对生活困难的优秀艺人,给予适当补助;以优秀艺人为中心,分门别类建立培训基地,使之后继有人。5、开发旅游文化产业,推动工艺文化繁荣。开发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推动工艺文化繁荣,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对民族工艺文化采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推陈出新,开发出一批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工艺旅游产品。其次,要面向市场,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旅游,促进民俗旅游繁荣。再次,通过旅游市场的繁荣,带动民族工艺美术的发展,促进民族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学术价值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我们对湖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了解更为透彻、轮廓更为清晰,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