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doc_第1页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doc_第2页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doc_第3页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doc_第4页
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中考物理专题专练杠杆与滑轮练习(作图为主)图3图21、画出图1的力F的力臂。 2、画出图中杠杆OA的受力力臂。2、如图3,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和力F2。3、图甲中O是杠杆的支点,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4、作出下图中各力的力臂。5如图12-4-3甲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G300N的重物,则人拉绳子所用的力F N,挂重物G的绳子承受的力是 N(不计绳重、滑轮重以及摩擦)6如右图6所示,如果动滑轮重15N,物体重465N,则所用的拉力是 N(不计绳重和摩擦)7由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站在地面的人用力向下拉绳,提起重为1000N的物体问:(1)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所用拉力F是多大?(2)若实际所用拉力F为300N,则动滑轮总重是多少?(3)物体升高0.1m时,绳子的自由端所移动的距离是多少?9、如图7,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2的方向,以及动力F1的力臂,在图中补全F2的力臂以及动力F1。10、 在图10中画出使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如图11所示,用裁纸刀裁纸。加在裁纸刀上的动力为F.支点在O点,请在图11中画出其对应的动力臂L。功功率机械能 (g=10NKg)1.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穿的跑鞋很轻假如他一双跑鞋的质量为50g,这样他每次跨越1.1 m高的栏时,对跑鞋只需做_J的功。2. 当两台机器正常工作时,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A. 做功多 B. 做功少C. 做功快D. 做功慢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功越多 B. 抽水机的功率越大,抽的水越多C. 机器的功率越小,效率越低D. 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4. 如图所示,从斜面上滚下来的小球,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在这一过程中,小球的_能转化为_能,又转化为弹簧的_能 5. 同学们荡过秋千吧?秋千的来回摆动是_能和_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6. 将体积相等的实心塑料球和铅球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请回答:(1)哪个球的重力势能大? (2)你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措施使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一样大?(写出一种即可) (1)铅球(2)塑料球升高(或者铅球降低)7. 小松去西单商场购物,自动扶梯把她从一楼匀速送到二楼的过程中,她的()A. 动能增大,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 动能增大,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C. 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D. 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8.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如图所示,近地点为离地球中心最近的点,远地点为离地球中心最远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近地点时,卫星势能最大 B. 在远地点时,卫星动能最大C. 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D. 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9. 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A. 形成“烟”的过程是吸热过程B. “烟”是液化形成的C“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D. “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少10. 下列实例中机械能变化的是()A. 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B. 运载火箭迅速升入高空C. 货物沿倾斜木板慢慢滑下D. 短跑运动员加速冲刺11.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小军同学要用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来验证的猜想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 A. 被提升物体的质量有关B. 动滑轮的个数有关C.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关D. 承重绳子的段数有关12. 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物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1较缓5.00.11.60.50.50.8632较陡5.00.152.20.50.751.1683最陡5.00.253.10.5(1)第三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_J,总功为_J,机械效率是_J;(2)通过对上述试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_;(3)通过对上述试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什么?(4)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1)1.25,1.55,81;(2)费力(或不省力);(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4)斜面的倾斜程度、粗糙程度13. “5.7”大连空难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潜水员在出事地点从10m深的海底将它匀速托出水面。它是体积约为502010cm3、质量为20kg、表面橘红色的长方体。黑匣子防护要求很高,必须经受1000的高温而不被烧坏,平放时能经受2.5104N的挤压而不变形,在海水(设海水1.O103kgm3)中浸泡36h而不渗水。请根据上述条件,自己设计提出三个问题,并解答你所提出的问题。问题1:黑匣子的平均密度是多少?问题2:黑匣子平放时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问题3:黑匣子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问题4:潜水员在海水中对黑匣子做了多少功?14. 若TYl60型履带式推土机的功率是120kW,质量为1.7104kg,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5m2。求:(1)推土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当推土机进行推土作业时,在平直的场地上以5.4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了15m,求推土机受到的阻力及推土机所做的功(取g10Nkg)功、机械效率1. 下列几种情况下,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 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着的小球 B. 某人从山脚跑到了山顶C. 汽车沿着斜面向上匀速行驶 D. 起重机吊着重物匀速下降2.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人对手提箱做了功()A. 人提着手提箱在地面上站着不动 B. 人提着手提箱顺着楼梯走上楼C. 人提着手提箱站在沿水平路面行驶的汽车里不动D. 人将手提箱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乘着电梯上楼3. 在下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提着桶在水平地面行走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推着小车前进面上匀速前进AB CD4. 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的牵引力为零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C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零D汽车所受的合力为零5. 2002年4月,闽粤港澳学界埠际田径比赛在龙岩市体育中心举行龙岩市选手周兴礼代表福建队在中学男子6kg级铅球项目中打破了13.70m的纪录,创造了13.98m的新纪录若他破纪录的一掷,用力是600N,则他对铅球所做的功是()A. 0B. 838.8J C. 8388J D. 条件不足,无法求出6. 一起重机的钢索吊着重1000N的物体匀速上升2m后,又沿着水平方向缓慢移动了4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的钢索对物体做的功是()A. 6000J B. 4000JC. 2000J D. 无法确定 7. 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A. 0J B. 400JC. 2000J D. 2400J8.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为()A50JB25JC100JD200J9. 一个重500N的物体,用拉力F使它沿着长5m,高3m的光滑(摩擦力忽略不计)斜面AB(如图),由A拉上平台B,在这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是_J,若在平台BC上用力使物体前进5m,这时重力做的功是_J。10. 用个动滑轮将500N的货物提高1m,所用拉力为300N,有用功_,总功_,额外功_,11. 如下图所示,用力F提水桶:由井底提起H高度;提着水桶不动;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s;爬上长为L、高为h的楼梯。以上四种情况,力F对水桶有做功的是_(填序号);若SLHh,则做功最多的是_(填序号) 。12. 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汽车车厢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斜面把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_N;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13. 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A.(1)B.(2)C.(3) D.(4)14. 如图所示,小冯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AW1= W2 1=2BW1= W2 12CW1W2 12DW1W2 1215.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中,所挂重物的重力G=50N,当施 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30N,重物恰好匀速上升,绳重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由此可知()A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0%B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55.6%C该装置中动滑轮重为5N D该装置中动滑轮重为10N欧 姆 定 律1、如图所示是R1和R2两个电阻中电流随它们两端电压变化的IU图像,由图像可知,电阻R1_R2。(填“”或“=”) 举一反三:一个电阻R两端所加的电压为U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如果加在此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U,则( )A电流不变,电阻不变B电流加倍,电阻不变C电流不变,电阻加倍D电流加倍,电阻加倍实验探究2、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老师请同学设计一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一个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R0为已知阻值的电阻,当S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I;当S、S1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1。(1)请写出Rx的表达式。(2)请任选器材,设计一种不同于该组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画出电路图。(3)比较两个电路图,说一说你设计的电路图的优缺点。举一反三: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中,部分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不变。猜想B:加在电阻的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猜想C:加在电阻的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现有以下器材:A、定值电阻,开关和若干导线;B、电池; C、电压恒定的电源;D、滑动变阻器; E、电流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吴奇同学选取的器材是ABCDE,并添加了一只测量仪表,设计电路并按实验要求正确的测出有关的物理量,完成了实验,请你分析:(1)吴奇同学在实验中添加的测量仪表是:(2)在实验时,需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吴奇同学的做法是:(3)请你画出吴奇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4)通过分析数据,验证得出的结论应该和前面的猜想一致电路分析3、如图,两个电阻R1和R2的阻值都是10,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是4.5V,则电流表A1的示数是_A,电流表A2的示数是_A。解析:从图可看出,此题是一个并联电路。电流表A1在干路中,测量电路的总电流。电流表A2在R2支路中,测量通过R2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得通过R1的电流和通过R2的电流均为0.45A。故干路中的电流为0.9A。举一反三:如图,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灯泡正常发光,再待滑片P向B端移动。在此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_、电压表的读数_。(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它们的长度相等,A的横截面积是B的两倍,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加在A、B上的电压UA、UB和通过A、B的电流IA、IB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IA=IB B.IAIB C.UA=UB D.UAUB举一反三: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mA时会造成生命危险,若某人身体的电阻为1100,则他的安全电压是_V,若在潮湿的季节,人体的安全电压如何变化?5、电源电压为4V且保持不变,虚线框内的电路中接有两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当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减小了0.5A,试在虚线框内画出电阻的一种可能的连接电路图,并标出相应的R的值。举一反三:由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已知BD间的电阻RBD=0,CD的电阻RCD=3,AC间的电阻RAC=3,AB间的电阻RAB=6,请画出方框内的电路图,并标明各电阻的阻值。6、如图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10,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2)电源电压;(3)电阻R2的阻值。举一反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80,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电压表的示数为6V,求(1)电阻R1的阻值。(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ab中点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热现象 内能 1.说明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_过程,_热B.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的水珠_过程,_热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_过程,_热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_过程,_热E. 从冰箱拿冰棍,门的附近和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_过程,_热F.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_过程,_热G.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_过程,_热H.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_过程,_热I. 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_过程,_热J. 冬天,湖水结冰_过程,_热K. 将钢铁烧至铁水_过程,_热L. 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_过程,_热M.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_过程,_热N. 碘粒被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_过程,_热O. 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_过程,_热P. 衣柜中的樟脑变小了_过程,_热Q. 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_过程,_热R. “缥缈的雾”_过程,_热S. “凝重的霜” _过程,_热T. “晶莹的露” _过程,_热U. “轻柔的雪” _过程,_热V. 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_过程,_热W.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_过程,_热X.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_过程,_热Y.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_过程,_热2. 下列说法中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只发生能量转化的是_A. 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B. 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 C. 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使手发热D. 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E. 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F. 烧红的铁块温度逐渐降低G. 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H. 内燃机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I. 用热水袋取暖J.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K. 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L.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M. 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E.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 F.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内能大G.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大 H.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会结冰I.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 J.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K.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具有的内能大 L.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M.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N.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O. 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P.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Q.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R.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S. 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由于其比热容不同,所以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也不同的T. 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做功四次 4.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5.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 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6. 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 A. 23 B. 32 C. 61 D. 167. 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A.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B. 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C. 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D. 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8. 甲乙两杯中分别盛有80和25的质量相等的水,现在将一温度为25的铜块投入甲杯中足够长的时间,取出后再投入乙杯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如果不计热量的损失,则两杯水的温度变化大小关系是A. 甲杯中的水温度变化大 B. 乙杯中的水温度变化大C. 两杯中的水温度变化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9. 如图所示,实验室内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 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 2:1 B. 1:2C. 1:1 D 1:410. 下列语句:天气真热;物体吸热;摩擦生热;热不可耐. 其中“热”表示“温度”的是A. B. C. D. 压力和压强猜想假设型1、如图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的杯口向上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1)请你猜测里面的纸杯将( )A保持静止 B发生旋转 C压得更紧 D向上跳起(2)你猜想的依据是:_举一反三:如图所示,将小纸条靠近水龙头流下的稳定水流,你预测小纸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物理依据是什么?设计实验型2、我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气压,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现提供下列器材:A塑料吸盘两个 B玻璃片一块 C玻璃杯一个 D带吸管的纸盒饮料一盒 E水。请你选择所需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1)写出你所选的器材,并简述你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2)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例子。举一反三:同学们在学校体育馆进行排球训练时,班级“物理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准备测量排球被击打落地后形变最大时对地板的压强,如图所示。(1)写出该测量的实验原理以及需要使用的主要实验器材。(2)请你设计该测量的实验过程。(3)为了使测量的误差较小,你建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写出一条即可)基本计算型3、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的容器里装有重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举一反三一头质量为的大象,每只脚掌的着地面积为。(1)大象受到的重力为多少?(2)当大象抬起一只脚,三只脚着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利用图像解题4、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在探究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到的图像。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并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1:1 B2:1C4:1D8:1举一反三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A B C D无法判定5、如图:两个试管内装有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下列关于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的关系正确的是( )ABC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举一反三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下列关于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的关系正确的是( )ABC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运动和力一、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7分)1观察苹果下落时时的频闪照片(图11-25),可知苹果作 运动。(选填 “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2观察一辆自行车,它在工作时,有些地方的摩擦是有益的,有些地方的摩擦是有害的。分别举出自行车一个“有害”和“有益”摩擦的实例,并说明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 “有益”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 。 (2) “有害”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游”是以 为参照物,青山“走”又是以 为参照物。4图11-26中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5家用暖水瓶的的大约是4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2 。6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一名乘客,欲光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 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11-27甲、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 km。7有一句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种描述是以 为参照物的。8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如图11-28所示,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 ,二是力的作用力是 。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9某飞机作匀速直线飞行,在10min内飞了120km,则飞机的飞行速 km/h 。经过半小时,飞机的飞行速度为 m/s 。10小华家距学校5.4km,他步行上学的平均速度约为3. 6km/h。小华改骑自行车后,上学时间平均少了72min,那么骑自行车上学的平均速度是 m/s。在小华骑行的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11投掷出手的铅球能够继续向上飞行,是由于 ,它最后会下落到地面是因为 。12短跑运动员起跑都采用蹬式,起跑时用力向后蹬地,人就获得向 的力,这是因为 。 二、 选择题1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2小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 A17.31cm B17.32cm C17.52cm D17.30cm3某人坐在快速航行的船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船 C河 D岸上的树4某同学骑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40m/s B20m/s C10m/s D5m/s5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6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递的中转站。这类卫星虽然围绕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 )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宇宙飞船7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猎豹的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8无风时,在雨中向东行驶的汽车中的人看到雨点运动的方向是( ) A向下的 B向下偏东 C向下偏西 D无法确定9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当他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沿竖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曲线运动 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10子弹从枪膛里射出以后仍然向前飞行,这是由于( ) A子弹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B子弹具有惯性 C子弹的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 D子弹受到惯力11以下所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放在不太光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12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某些路段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要靠右侧通行 D大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13列车在轨道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一名乘客在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那么,这位乘客的落地点( )A在起跳点位置 B在起跳点的前方 C在起跳点的后方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4摩托车作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该前轮先着地 B应该前后轮先着地C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15如图12-36所示,下列几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点桌子的支持力 B桌子受到重力和桌子对地面的压力 C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D此图不存在平衡力16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冰场周围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去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并没有再用力蹬冰面,但仍能滑行很远。要解释这些现象,可利用下列知识中(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A B C D17冰球运动员在水平冰面上用杆轻击冰球,冰球在冰面上滑动,最后会停下来,这是由于( ) A冰球的惯性消失 B冰球不再受到水平向前的作用力 C冰面还不够光滑 D冰球被击出时速度太小18如图11-29所示,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只箱子,但未扰动,这是因为( ) A箱子的质量太大了 B推力小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 C推力等于箱子与地面的磨擦力 D箱子没有了惯性的缘故19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12-35),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气中飞行受力图中,正确的是( )。(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20地球要自转,又要公转,因此,在地面上的物体,都是带有很大速度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比较其在白天和夜晚的速度,则( ) A白天大 B夜间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三、 作图与实验题(共14分)1如图11-31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3分)2一个长方体木块立在桌面上,如图11-32所示。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它的下部,木块滑动;用手指推开它的上部,木块翻倒。这说明 。3图11-33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 ;图(b)表示力能使物体 。(4分)4在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可以看到在 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由此通过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的速度 。这个实验分三步进行,要求小车从斜面上的 上滑下(选填“同一”或“不同”)。(4分)四阅读与简答题1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绕几圈之后 增大摩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或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研究: 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根跑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自行车的大梁等),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如图12-44所示,这时,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的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再如图12-45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再如图12-46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再如图12-47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周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等于零。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1) 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 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请列举两例。(3) 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思维程序?3请阅读“新民晚报”几年前的一则消息,并回“答为什么不能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中向外扔东西。 195次列车上飞出一只馒头,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望旅客不要往窗外扔杂物 本报讯 5月29日晚6时,从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旅客列车经过上海铁路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k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侧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分局苏州工务段职工钱金虎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重力1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C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 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2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柱体关于中轴线对称,横截面均为圆面,中轴线与x轴重合,一端面位于x=0处,其截面半径R随长度x的变化情况如图1-7所示,则该柱体的重心位置为( )A在中轴线上,位于x=1m B位于中轴线上x=2m处 C位于中轴线上x=1.5m处 D不能从图上判定重心位置3用弹簧秤竖直称悬挂在其下面静止的小球,则有(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C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4长为L粗细均匀的圆柱体,其轴线与直角坐标系x轴重合,底面过原点且与yOz平面平行,如图1-8所示,圆柱体在yOz平面内质量均匀分布,在x方向密度均匀增加,则圆柱体重心位置坐标(xc,yc,zc)为( ) B C D无法判断5把一条盘在地上、长为L的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向上提起,当绳刚好拉直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把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均质薄板ABCD(图1-9所示)绕C点翻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时,其重心升高了_。6画出下列情况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A小车突然启动时,物体向右摆起来,如图1-10所示。B物体放在圆弧面上的不同位置而静止,如图1-11所示。 功功率机械能1、答案:0.55 2、答案:C 3、答案:D4、答案:重力势,动,弹性势5、答案:动,重力势 6、答案: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BCD11、答案:A12、答案:13、问题1解:V=502010cm3=110-2m3=m/V=20kg/110-2m3=2103kg/m 问题2解:p=F/S=2.5104N/502010-4m2=2.5105Pa问题3解:P=gV排=11031010-2N=100N 问题4解:F=G-F浮=(2010-100)N=100NW=FS=100N100m=1000J14、解:(1)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力 FGmg1.7104kg10Nkg1.7105N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强P=F/S=1.7105N/2.5m2=6.8104Pa(2)推土机的推土时间t=s/v=15m/5.4kmh=10s 推土机所作的功W=Pt=120kwx10s=1.2106J。功、机械效率答案:1、A2、B3、D4、D5、D6、C7、B8、B 9、1500,0 10、500J 600J 100J11、; 12、900,7513、B14、C 15、D欧 姆 定 律1、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当电压U相同时,通过R1的电流I1比通过R2的电流I2大,即I1I2。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可得出,R1R2。答案: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公式R=可知,大小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答案:B2、解析:(1)由题意得电源电压U=IR0,当S,S1都闭合时,Rx与R0并联,通过Rx的电流为I1-I,因此 。(2)该电路图只能测一次Rx的值,并且没有对电路加以保护,可以选用伏安法测电阻。答案:(1)(2)如图:(3)起到了保护电路的作用。并且可以多测几次取平均值。总结升华: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不论用哪种特殊的方法测未知电阻,都要测出或算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Ux。测出或算出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Ix,再由公式算出待测电阻Rx的值。答案:(1)电压表 (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3)如图:(4)解析: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必须控制电阻这个物理量。当电压改变时,电流如何随电压发生变化。3、答案:0.9,0.45解析:此电路为串联电路。当P向B端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小,从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小,从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故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答案:变小,不变总结升华:利用欧姆定律分析“动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变化时,要先弄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各表的职能,再找到切入点,引起变化的原因,最后分析其它相关物理量的变化。综合运用4、解析:本题可用模型法,把导体A、B看作是相串联的两个电阻,显然RARB,根据串联电路特点,IA=IB,UAUB ,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答案:A解析:人体是导体,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和人体的电阻。当人体中通过安全电流30mA时,加在人体两端的最高电压为U=IR=0.03A1100=33V,在潮湿的雨季,人体电阻变小,而电流还是不能超过30mA,根据U=IR可知,人体的安全电压将降低。答案:33 降低。5、分析:本题因只有两个电阻,所以只能是两个电阻串联和并联,因为由闭合到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减小,(1)可以以为是并联断开了一个支路,且减小的电流就是该支路的电流,所以该支路的电阻。(2)也可以认为是串联电路,使其中一个电阻短路,则 ,把电源电压 U=4V 代入得, R=4。答案: 总结升华:本题属于暗箱题,考查有关串、并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