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第六节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一、食源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教学目标,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教学目标,食源性疾病的概念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和特征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引起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食品,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一)概念: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从而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一、食源性疾病 (food borne disease),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二)食源性疾病按病因分类,1、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是食源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2、化学性:农药、重金属、多环芳烃类和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物,滥用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促进剂等。3、物理性: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6,食源性疾病范畴,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广义的),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二、食物中毒,案例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与分类常见的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案例,2006年9月29日上午10时,某学校校医室陆续接到由老师带来或自行到校医就诊的学生13名。患者集中发病时间为当日10时11时之间。,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患者主要症状为呕吐,多为2次5次,个别出别腹痛,腹泻等症状。无危重、死亡病例。当日课间餐,食品为三鲜冬瓜汤,扬州炒饭。,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调查结果,9月29日课间餐扬州炒饭所用的米饭为9月28日晚蒸煮后用塑料盆盛装后放置食堂就餐大厅内的就餐台上,至9月29日早上7时加入火腿、青豆、玉米,分锅炒制,于8时制作完成 。,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0,学生用饭盒、留样食品细菌检测培养为腊样芽胞杆菌阳性。,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1,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2,(一)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与分类,1、定义: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胃肠炎;因吃了某种食品(鱼、虾、牛奶等)而发生的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经食品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都不属于食物中毒的范围。,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3,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4,2、特 征,1、潜伏期短,发病突然,呈爆发性。2、中毒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为主。,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5,3、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吃者必病,病者必吃,不吃者不发病。请判断对错?,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6,4、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学生用饭盒、留样食品细菌检测培养为腊样芽胞杆菌阳性。,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7,3、食物中毒的分类,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8,(二)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9,1、 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 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季,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0,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病死率高)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毒素型)肉毒梭菌(毒素型,病死率高),常见的致病菌,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1,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之一,(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2,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为具有鞭毛,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病 原,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3,流行特点,多见于夏季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沙门氏菌对禽类、生猪及其鲜肉制品的感染率最高,蛋类、禽类、肉制品和猪肉是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病的主要渠道,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4,原因:工人在破壳打蛋过程中没有将鸡蛋外壳清洗消毒,致使沙拉酱被沙门氏菌污染,被污染后的沙拉酱存放又超过小时,导致沙门氏菌大量繁殖。,案例:某市,“有毒”蛋糕导致100多人先后病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5,预防措施,防止食物被污染,控制细菌繁殖,杀灭病原菌,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6,2. 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食物中毒,自1982年O157:H7在美国首次被分离并确认为食物中毒新型致病菌以来,发生过多次暴发。,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7,2000年,在江苏、安徽等地暴发O157:H7食物中毒事件导致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两万人。感染O157:H7大肠杆菌的患者,轻者恶心,腹胀腹泻;重者脱水,可发生酸中毒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8,流行特点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中毒可发生于各年龄,但重者最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29,预防措施 与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基本相同,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0,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V. parahaemolyticus),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1,污染来源,主要是海产品引起中毒,受到该菌污染的肉类及咸菜,沿海居民带菌率较高,也可发生带菌者传播,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2,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3,预防措施,1、海产品蒸煮时需10030分钟,2、对凉拌的海产品要置食醋内浸泡或在沸水中漂烫,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4,流行特点 主要是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和内脏制品冷盘预防措施 与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预防基本相同,4.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5,5.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摄入含有大量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所引起的毒素型食物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6,最为常见剩米饭、糯米凉糕、凉粉、奶制品,污染食物,污染来源:化脓性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乳腺炎乳牛。,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7,预防措施,(1)首先要防止污染,对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疖疮、手指化脓)、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化脓性咽炎、口腔疾病)的食品加工人员、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应暂时调换工作,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8,(2)加工后的熟制品应低温保存,(3)对可疑食品进行彻底加热100持续加热2小时,因一般烹调温度难以做到,关键在于积极防止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和形成肠毒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39,葡萄球菌污染,贵州“毒奶粉”毒倒孩子。,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0,6.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外毒素所引起的神经型食物中毒,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1,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梭菌,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2,主要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豉、豆酱、臭豆腐等。,流行特点,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3,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的颅脑神经核、神经肌肉接头处以及植物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4,彻底清洗食物原料 罐头食品彻底灭菌 低温储存食品 彻底加热,预防措施,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5,2、真菌及其毒素食品中毒,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称为真菌毒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6,赤霉病麦是由于霉菌中的镰刀菌感染了麦子、玉米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禾谷镰刀菌,1. 赤霉病麦食物中毒,病原,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7,预防措施,加强田间管理,预防谷类感染 贮存粮食应防止霉变 对已霉变的谷物,应采取去毒措施,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8,2. 霉变甘蔗中毒,有酸味或酒糟味,霉变甘蔗,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49,3、有毒动植物中毒,某些动植物在外形上与可食的食品相似,但含有天然毒素 某些动植物食品由于加工处理不当,没有去除或破坏有毒成分 保存不当产生毒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0,1.河豚鱼 (puffer fish) 中毒,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剧毒的鱼类,淡水、海水中均能生活,河豚毒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1,世界各地的河豚鱼,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2,河豚毒素分布在皮肤、内脏及血液中,其中以卵巢、肝脏中含量最高,有毒成分,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3,流行特点,河豚中毒多发生于春季。每年25月为卵巢发育期,毒性最强,67月产卵后,卵巢萎缩,毒性减弱。,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4,河豚毒素对人体的毒作用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可使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中毒机理,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5,河豚鱼中毒的特点为发病急速并剧烈,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知觉麻痹,后发展至四肢肌肉麻痹、瘫痪,逐渐失去运动能力以致呈瘫痪状态,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6,心血管系统出现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一般认为,若由鱼类引起的,从唇、舌、咽喉开始到肢体末端的进展性麻痹,即应考虑到河豚鱼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7,一旦发生,必须迅速进行抢救。以催吐、洗胃和导泻为主,可用2%碳酸氢钠中和胃内毒素,无特效解毒药,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58,新鲜河豚鱼应先去除头、充分放血,去除内脏、皮后,肌肉经反复冲洗,加2% Na2CO3处理24小时,经鉴定合格后方准出售,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河豚鱼集中加工处理,禁止零售,同时应大力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河豚鱼、了解河豚鱼有毒,以防误食,59,广东雷州通报22人中毒事件,2013年3月14日至15日,湛江雷州市英利镇、东方红农场、幸福农场等地共22人因食用有毒虾虎鱼中毒,中毒者出现手指、唇、舌麻痹、刺痛,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60,截至3月19日,21名患者已痊愈出院,住院的1名患者病情稳定。,61,经广东省疾控中心会同当地疾控中心调查,该事件初步判定为一起误食含有河豚毒素的云斑裸颊虾虎鱼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62,云斑裸颊虾虎鱼,63,“跳跳鱼(又名弹涂鱼,为虾虎鱼的一种)”,而是外观上与其相似的云斑裸颊虾虎鱼,该鱼含河豚毒素。,64,跳跳鱼,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65,2. 麻痹性贝类中毒,有毒成分 贝类在吸食有毒藻类后,产生石房蛤毒素,作用机制与河豚鱼毒素相似,毒性很强。,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66,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67,淡菜,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68,流行特点 太平洋沿岸地区有些贝类在39月可使人中毒中毒的发生往往与水域中藻类大量繁殖、集结形成 “赤潮”有关中毒食品主要有贝类、蛤类、牡蛎、螺类等,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69,预防措施 监测: 定期对贝类生长水域进行采样检查,如发现水中藻类细胞增多,即有食用中毒的危险做好卫生宣教,介绍安全食用贝类的方法: 贝类毒素主要积聚于内脏,如除去内脏、洗净、水煮,捞肉弃汤,在赤潮多发季节,海鲜一次不宜吃得太多。,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0,3.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是由于不新鲜或腐败的鱼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组胺,加上人体过敏体质,造成一种类过敏性食物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1,这种类过敏类食物中毒,和鱼的品种密切相关,一般以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鲐鱼、金枪鱼等较为常见,有毒成分,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2,金枪鱼,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3,鲐鱼,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4,不吃腐败变质的鱼,特别是青皮红肉的鱼类 市售鲜鲐鱼等应冷藏或冷冻 有过敏性疾病患者,不宜吃,预防措施,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5,蕈,即蘑菇,4. 毒蕈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6,世界各地的毒蕈,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7,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8,多发生于夏秋季采蘑菇的季节,流行特点,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79,如色泽鲜艳,煮时能使银器或大蒜变黑的是毒蕈,预防措施,最根本的方法是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0,5.含氰苷类食物中毒,以苦杏仁中毒较多见,还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苹果仁和木薯等,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1,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2,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3,加强宣传教育,并采取去毒措施,预防措施,如木薯含有氰苷,且90%存在于皮内,去皮,切片后浸水晒干或在蒸煮时打开锅盖使氢氰酸得以挥发,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4,6. 发芽马铃薯中毒,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山芋,如食用未成熟或发了芽的马铃薯,则可能导致中毒龙葵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5,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6,预防措施 1、马铃薯应存放于干燥阴凉处或经辐照处理,以防止发芽2、发芽多的或皮肉变黑绿者不能食用3、发芽不多者,可剔除芽及芽基部,去皮后水浸泡4、烹调时加食醋,以破坏残留的龙葵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7,7. 四季豆中毒,有毒成分含有植物血凝素和皂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8,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89,流行特点因进食炒、煮不透的四季豆所致,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0,预防措施四季豆中的皂素、植物血凝素易于消除,因为这两种毒素都不耐高温,所以只要加热到100,并持续十几分钟就可,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1,化学性食物中毒一般发病急、潜伏期短,病死率很高。,(四) 化学性食物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2,最常见的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常和砷酸钙、亚砷酸钠等用于农业杀虫。 急性中毒多由误食引起; 或用含砷杀虫剂喷洒果树、蔬菜,以致蔬菜、水果砷残留量过高。,1. 砷化物中毒,中毒原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3,预防措施,1、应严格农药管理,存放农药库内不得存放食品;2、砷中毒死亡的家禽,应深埋销毁,严禁食用;,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4,3、含砷农药用于水果、蔬菜时,应遵守安全间隔期;4、食品工业所用含砷原料,含砷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5,2.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是指食入含亚硝酸盐类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亦有误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6,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条件及某些微生物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可转变为亚硝酸盐,随同食物进入人体,引起中毒,中毒原因,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7,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血红蛋白中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发绀摄入0.30.5g可引起中毒,3g可引起死亡,中毒机制,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8,潜伏期较短 如误食纯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10分钟左右发病,临床表现,大量食用蔬菜所致中毒,潜伏期约为13小时,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99,治疗本病的的方法是采用还原物质,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常用的有美蓝和维生素C,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00,2、腌制肉食食品及肉类罐头加入的亚硝酸盐量,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预防措施,1、亚硝酸盐运输和贮藏要有明显标志,严格管理,防止污染食品和误食误用,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01,3、要加强蔬菜运输贮存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不吃腐败变质蔬菜及腌制不充分的蔬菜4、加强水质监测不饮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高的井水,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02,3.甲醇中毒,中毒原因,甲醇,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与乙醇相似,具有醇的芳香。饮用由甲醇或甲醇含量较高的工业酒精兑制的假酒,或因酿酒原料和工艺不当致蒸馏酒中甲醇超标的酒,都可中毒,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部损害,代谢性酸中毒,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103,卫生学(第7版)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陶瓷机械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收营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操作安全知识培训心得课件
- 2025年面点烹饪师职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4年玩具设计师、制作工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2024年安全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2025公需课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试题库与答案
- 2024年全国执业兽医(动物、畜禽病理学)专业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化妆师高级《化妆师技术及化妆品安全使用》从业资格证考试题与答案
- 翻身拍背教学
- 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
- 胰岛素皮下注射
- 精神科各类量表
- 年产5000t有机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鼎捷T100-V1.0-应付管理用户手册-简体
- 牛的品种及生物学特性
- 幼儿教师选调进城考试试题题库含答案(二)真题5套
- 初二英语上册下册全册英语单词表
- GB/T 11693-2022船用法兰焊接座板
- 口腔解剖生理学颞下颌关节精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