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流通经济分析研讨.doc_第1页
我国农产品流通经济分析研讨.doc_第2页
我国农产品流通经济分析研讨.doc_第3页
我国农产品流通经济分析研讨.doc_第4页
我国农产品流通经济分析研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农产品流通经济分析研究【摘 要】农村的“物丰民贱、农民丰收不丰产、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且农民对现代消费品都没有较高的消费热情,在没有接触到流通、物流之前,认识不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通过学习流通及自己对农村流通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的关注,尤其是今年气温适宜、雨水丰沛,我国蔬菜获得了大丰收.不过,由于南北方蔬菜集中上市和农户缺乏组织化的盲目种植,是得本应该皆大欢喜的收获最终以菜贱伤农的悲剧收场,结合自身经历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并参阅大量的资料和书籍,发现这一切都与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村流通领域软件、硬件建设不健全,各种相关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流通模式过于单一,流通环节过多,相关制度不健全有关,比如农村道路建设的不足、仓储设备的缺乏、各种流通管理手段和仓储保鲜技术的缺失,网络建设及通信设施还不健全,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动态,政府在农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还没有体现等等。本篇论文是我参考有关农村物流的书籍及当今国家经济的形式与政策并联系自己亲身感触所写,因此有了此次研究。关键词:农村;流通成本;农产品;流通体系 【Abstract】 the countryside material Feng mincheap, farmers harvest does not yield, not higher prices for better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to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ives of farmers, and farmers are not the modern consumer goods Higher consumer enthusiasm, in the absence of access to distribution, logistics before, do not recognize the root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by studying their distribution and circulation,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concerns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specially this year, the temperatures and rainfall, Access to a large harvest of vegetables. However, as North and South and farmers market vegetables and a lack of centralized organization of blind cultivation is to have the final harvest should be happy to food prices are low farmers tragedy, combined with their experience and their findings are Wen think and see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books, found it all with market-oriented rural economy is not high, the rural circulation software, hardware, construction is not perfect, all relevant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too single circulation pattern in rural areas, circulation Too many links, the relevant system is not sound related, such as the lack of rural roads, lack of storage facilities, a variety of flow management tools and the lack of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 are not perfect and can not keep abreast of market demand dynamics, Government farmers leading role in the sales process has not reflected so on. This paper is my reference books on rural logistics and the current 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and contact form and write their own personal feelings, hence the study.Keywords: rural;distribution costs;agricultural products;circulation system目 录一、序言1二、研究背景1(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亟待解决1(二)我国特殊经济结构2(三)我国农产品流通网络与西方的差距明显2(四)农村流通体系硬件建设滞后3(五)农产品流通愈受重视3(六)农产品消费市场旺盛4三、农产品流通经济发展的瓶颈4(一)农产品流通经济环境恶劣41、农民流通观念意识淡薄42、农产品流通经营环境恶劣43、农产品信息网络不对称54、农产品流通渠道所依赖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5(二)农产品市场流通特性差异61、农产品市场建设仍处于低级阶段62、农村流通主体具有多样性,操作难度大63、农产品特殊的自然属性,造成相关成本较高74、农产品流通渠道长7(三)农产品销售手段落后81、广告宣传力度与广度远远不够82、不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建设83、农产品的分级、包装等条件落后8(四)农产品运输显性物流成本过高81、昂贵的社会物流成本抬高了价格82、批发商和零售商所要缴纳的摊位费不断上涨9四、解决方法9(一)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91、强化流通观念92、优化流通经营环境93、完善农村物流信息网络104、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11(二)规范农产品流通方式121、建立市场化经营组织122、引入现代流通组织形式123、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入144、建立高效“绿色通道”14(三)积极开展农产品营销策略141、培养名优品牌142、加大农产品广告宣传的力度153、注重农产品的分级、初加工、包装等处理15(四)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151、加大硬件、技术引导和支持152、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税收、信贷政策的支持153、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综合管理15五、搞活农村流通经济意义16(一)增加就业16(二)增加收入16(三) 扩大内需16(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17参考文献18外文文献与翻译20一、序言农产品流通环节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其决定了生产产品的价值能否得以实现。尤其是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强,供给缺乏弹性,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所以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能否顺利进入市场销售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收入,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似乎已经烟消云散,但是以出口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强劲引擎的外向型经济,在出口受到严重下降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还是把把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复苏的下一个重要引擎,特别是我国九亿农民的需求潜力更被经济学家看好,但是要想激发农村消费,最重要的是先让农民富起来,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这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农产品流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农业市场化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发展。第三,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产品流通将是一大顽疾。二、研究背景(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亟待解决4月16日,济南一个叫韩进的普通菜农,面对遍地卖不出去的蔬菜,选择在卧室上吊自杀。我国福建、广州、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白菜、卷心菜、芹菜等叶菜也出现滞销,部分农民面对成熟的蔬菜不去收割,“一斤白菜只卖2分钱,如果收割它们,肯定要雇人,雇人每天的工钱是80元,摊到每斤菜上,收割的费用就要5分钱,只有把它们烂在地里,还可以当肥料”,然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菜价却直上云霄,令消费者匪夷所思,如果不是活生生的事实,谁能相信生产者入不敷出,消费者望价兴叹,“菜贱伤农,价高伤消”的怪圈在悄无声息的吞噬着菜农的血汗。另外,“姜你军”、“蒜你狠”、“逗你玩”等网络产品名词更是让国人哭笑不得,因为信息不对称、流通渠道不畅通让这些基本的农产品成了部分商家炒作,牟取暴利的载体;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因为流通渠道监管不力、渠道环节过多,更成为不法商贩谋取不义之财的手段,也正是这些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连续七天对中国物流顽疾进行专题报道,中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完善与建设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形势,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如何才能让农产品价格避免过山车,如何才能让生产者收益,消费者吃到安全、绿色、价格实惠的农副产品呢?这将是我国“以人为本,富国强民”的头等大事。(二)我国特殊经济结构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很大成度上得益于强劲的外部需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强劲的出口增长使我国出口依存度大幅提高,大量的FED和大量基础设施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全球经济低迷,外部需求急剧下滑(2009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4287.4亿美元,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4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和外商投资严重外流(一季度,全国实际吸收外资21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6%,全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554家,同比下降34.5%),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虽然经济危机似乎已经烟消云散,但是“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健全农产品流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使消费者享有健康、实惠的消费环境将是刺激消费的关键所在。(三)我国农产品流通网络与西方的差距明显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都有比较发达的中间商组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较为初级的销售型农产品中间商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在农产品生产后帮助农户销售,但并不提供产前、产中等相关服务。其典型形式是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农产品销售代理商等。二是较为高级和普遍的服务型农产品中间商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相关服务,把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组织的典型形式是日本的农协、美国的贸工农一体化组织等。三是更为高级的管理型农产品中间商组织。它在为农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其典型形式是各种商会、半官方性质的行业协会等。相比之下,中国由于农业生产和体制的特点,农产品交易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交易双方规模与实力显著不对称等特点。农产品的交易主体处于一种实力弱、同质化程度高和比较孤立分散的状态,其流通网络规模化、组织化和契约化程度都较低。据商务部和中国农业大学调查,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45%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其物流效率极其低下,成本高昂。农民往往赚取低额利润,大量成本消耗在物流环节和被中间商赚取,中国必须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形成新的流通模式,让农民真正得到利益,提高农民收入,这将是扩大农村消费的前提。(四)农村流通体系硬件建设滞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也是中国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中央财政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基本上靠农民自己投入,这就造成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方面差,有些行政村尚未通公路,一些地方道路低级,路况差,关卡多,收费重,有的地方交通经常堵塞,尚未形成多式联运的交通网络,也无形中给农村流通体系中,农产品和农用资料的走出去和消费品走进来提高了成本,增加了难度。拒不完全统计:目前仍有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一万个乡镇、30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水泥路,许多地方缺桥少涵、晴通雨阻,严重阻碍了摩托,汽车的消费;农村通讯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为信号盲区或信号质量差,严重影响农村对手机的需求。(五)农产品流通愈受重视1、我国农产品还存在严重的“丰产不丰收现象”,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作为为工作的重中之中,特别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商务部,农业部,建设部更是在农村流通体系上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试点新型农村流通模式,试点“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直采模式,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2、国务院于2008年末通过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得意见,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2009年、2010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继续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保障市场供应;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3、特别是搭上振兴末班车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指出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加快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建设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和重要物流结点,加快建设“南粮北运”和“西煤东运”工程。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工程。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配物流配送中心。(六)农产品消费市场旺盛201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 9%和43. 7%,食品消费仍是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消费支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食品消费,尤其是农产品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突出表现在商品品种需求多样化,高标准化等多个方面。最近,“健康”成为食品消费的新导向。消费者在不断完善健康理念的同时,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誉,也难以保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很多地区出现优质农产品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大流通的状况。与此同时,城镇商家却需要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来吸引顾客。三、农产品流通经济发展的瓶颈(一)农产品流通经济环境恶劣1、农民流通观念意识淡薄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一直以来重生产,轻流通,他们只关注生产环节,关注种子、化肥、播种和收割,对于流通很少关注,在他们看来,销售不应该是自己来做的工作,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有人来采购,而价格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只需按照通行的市场价格把产品卖出去。这样的传统意识直接导致了农民在进行完生产活动后要受制于流通渠道的主导者,最终的结果是,往往到农村收购粮食的主体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并且提高收购的苛刻条件,这样农民辛苦种植的粮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丰产不丰收”在我国农村仍非常普遍,市场化意识低,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一体化的程度还比较低,“低头干生产,流通别人管”已成为阻碍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一大痼疾,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也是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农民增加收入的拦路虎。2、农产品流通经营环境恶劣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虽有许多个体和组织参与,但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社会组织化程度低,且各主体间发展参差不齐。大量农产品靠贩销户自发组织,分散经营,盲目性大。各类农贸市场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但主要为经营户提供了一个经营场地,大多数设施简陋,脏乱现象普遍存在,经营档次较低,商品质量欠佳,交易方式传统。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及贩销户诚信度不高,经营不规范,商品质量难以保证,竞争无序的情况时常发生。交易行为也不规范,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滞后。从而导致农产品市场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和产品购销的需要,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3、农产品信息网络不对称(1)流通信息不对称农民信息意识淡薄;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加工,整理与发布,信息时效性差,质量低,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大,成本高,收益小;缺乏必要的信息公共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的物流信息服务功能。(2)产销环节不对称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与市场需求常常脱节,究其原因,是由于农产品结构调整滞后,生产、技术、加工、流通信息不畅造成的。市场信息的形成机制和信息传播手段落后,使农户缺少市场信息的指导。这样,生产就很难适应需求的变化,农产品面临严重的市场问题,错失了很多商机,也就导致农产品增产不一定能增收。首先,农产品的信息渠道不畅,农民的生产盲目性较大。一方面,农产品以产供销的一条龙模式主导的农村物流体系的最大弊端在于以生产为导向农业生产与销售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产品滞销和优质低价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市场体制的建立。4、农产品流通渠道所依赖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1)农村道路建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道路的70%以上属于路面宽7 米以下、没有任何交通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或坑洼不平等各种隐患的乡村道路,在西部一些偏远的农村甚至没有公路建设。总体来讲,农村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2)农产品运力不足首先是农村总运力不足,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占总运输量的2 0 % ;其次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致使一部分易腐产品积压在产地,造成20%的货物交付前腐烂变质。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适宜于农产品运输,但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无法大规模运用。(3)储存条件不足有些农产品从生产、采购到终端消费需要多次储存,以调节产需和供求平衡。目前,我国农业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合理、不科学、规模小,且仓库与机械设备水平低,储存方式与运输方式不适应,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4)流通加工水平低、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大多数产品需要进行整理、分级、分类、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而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这些方面的作业能力不足。以烘干为例,国家每年收购的高水分原粮,利用干燥设备仅仅能够处理四分之一,大部分原粮依靠人工晾晒,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效率低下。(二)农产品市场流通特性差异1、农产品市场建设仍处于低级阶段目前,我国在农产品市场建设中一方面存在着资金不足、投入分散和使用不当等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市场仍是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城建等部门分头收费,自定章程,部门间的分散管理使市场功能难以发挥。日本、荷兰等世界上不少国家政府对农产品流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公益性的有形市场。而我国承担 7 0 % 以上农产品流通的批发市场,政府投入和配套投资很少,多数市场设施简陋,功能不全,辐射力低。目前全国仅有 10% 的肉类、20% 的水产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远低于发达国家 8 5 % 左右的比例。2、农村流通主体具有多样性,操作难度大农村物资分散且社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是有大量农户进行的,且主要是自给自足的作坊式生产,这种农户生产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小导致农村物流的分布面广,物流服务对象数目庞大,且社会化程度低,这对物流的信息系统,物流服务形式,物流成本都有特殊的要求。农产品物流主体的数量巨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众多小规模的,分散的,无差异的农户组成物流主体(主要是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的一部分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个特点,这大大降低了市场的主动性,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农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和市场覆盖率低,使一家一户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如同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3、农产品特殊的自然属性,造成相关成本较高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与季节性,给农村物流的经营带来了很大难度,与其它物流始态相比农产品的流通更具有易腐、易损、易变质的性质,这对农产品的运输、包装、储存、装卸等环节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物流经营者的物流成本;农产品的季节性、周期性又给农产品物流的经营者带来运营风险。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而这样多环节的物流流通链条造成农产品损耗严重。据统计,我国果蔬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 25%30%左右,粮食平均损失率也有 14.8%,而发达国家的损失率则控制在 5%以下,美国仅有 1%2%。4、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农产品流通渠道长、环节多、速度慢、成本低、效率低。农产品流通被人人为地分割成若干阶段,农产品从农户售出,经产地小型批发商、大型批发商、售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商,最终经过零售商送达消费者手中。这期间经历多道环节,是农产品流通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运输、搬运、储存,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也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为产品支付了较高的价格,而处于生产末端的农民仅仅获得微薄利润。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户购销商产地中心用户零售商批发商销售中心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近日,CCTV经济半小时报道,西葫芦从场地到市场价格竟然翻了20倍,到底是怎样涨上去的呢,山东社科院某研究院表示,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餐桌,每经过一道流通环节就会加价,各个流通环节就像接力赛一样,加上高油价、人工成本、物流费用、天气影响等等,并且随着物价上涨,蔬菜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到市民餐桌的消费各个环节都会加价,最终导致高额的菜价依旧如故。(三)农产品销售手段落后我国的农产品虽然在生产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的要求相去甚远。不是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就农产品的营销手段而言:1、广告宣传力度与广度远远不够农产品的广告意识浅薄,农民个体的生产规模小,还不足以承受较高的广告费用。联合做广告因缺乏必要的组织协调难以变为现实。2、不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农产品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品质,导致销路阻塞。3、农产品的分级、包装等条件落后分级简单粗糙,极不规范,包装简陋甚至根本没有。这样的农产品不仅上市时间短、难以实现远程远销,就是在产地销售也会受阻。由于长期形成以户为主的农产品生产模式,造成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差,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很低,农产品价格增值效益较低。因此,农产品交易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销售产品的绝大部分,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不到 10%,保鲜、储藏不足 18%,加工比例不到 25%。这与安全卫生、新鲜营养的食品消耗潮流还不适应。(四)农产品运输显性物流成本过高1、昂贵的社会物流成本抬高了价格在中国,社会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物流行业成本中,过路费又占到物流成本的30%-40%。蔬菜严重依赖公路货运,居高不下的油费和公路收费成了推高成本的重要因素。据一名跑蔬菜运输的司机介绍,她跑一趟车从山东到南京,蔬菜公司给他的运费还不够汽油费和路费。这也就不难解释,运菜车何以单程总是亏本,何以超载成为普遍现象。然而,超载虽然能多赚运费,却会产生另外的成本:通关时的罚款。除此之外,运菜者还要随时应付沿途不良执法者的乱收费和乱罚款。眼下,菜价成为了社会焦点,“公路三乱”有所收敛,然而仅仅是负担那些合法的物流成本,菜价就已经大幅上扬。2、批发商和零售商所要缴纳的摊位费不断上涨这几年,房地产业涨声阵阵,住宅和商铺的价格一路攀升,房租自然也水涨船高。蔬菜批发商不但要向批发商交纳租摊费,近年来又新加一项进门费,凡事要进入批发市场的菜,就得按斤两另外交纳一部分费用。而那些没收进门费的市场,则大幅提高了摊位费,蔬菜批发商加了这些钱,自然要计入成本,通过加价转嫁到零售商那里,零售商高价贩了菜,而且也面临着房租上涨的问题,最后一并加到消费者身上,看起来,房地产产业和蔬菜产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事实上却是房价高的后效应会传导每一个产业中区,因为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经营场所。四、解决方法(一)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1、强化流通观念“要开拓农村市场,必须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首先要转变观念,农产品的流通工作,在某中程度上,必须要快于农产品的生产,重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将生产与流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吸收现代流通业的流通观念,彻底改变农村“丰产不丰收”、“优质不优价”的现状,让农民从观念上重视流通,建立现代化的流通理念,积极融入市场经济体制中,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大潮中,“流通观念”的树立将是农村流通体系的建立、农民增收增产的前提。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把农产品的流通放到重要位置,要和生产同等对待,要像重视农业生产那样重视农产品流通。在观念转变这一方面,各级政府尤其是农村县级以及乡镇级政府应该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从上到下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让更多的农民重视流通在农产品生产及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并学会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流通。2、优化流通经营环境理顺农产品流通环节,使农产品流通过程透明化。农产品生产效率并不低,最终农产品的售价很高,但是农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这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不透明有着必然联系,在农产品流通环节透明化方面,国家应该规范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尤其是在农产品的批发环节,应该严格准入制度,并且制定相应的规则来防止农产品流通者哄抬价格,并对哄抬物价、给消费者和农产品的生产者造成损失的中间商给予严厉的惩罚。此外,应该鼓励农民以多种方式进行农产品经营,比如目前在城市当中存在的早市等方式,这种早市是农民将地里的作物直接拉到市场进行出售,这种直营的方式给农民经销农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良好平台,是供需双赢的方式,农民可以很快的将农产品卖出去,消费者也可以消费到新鲜的、放心、低价的农产品。现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在试点经营农产品的直卖所,这将为探讨农产品新的流通模式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3、完善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应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异地交易提供基础,减少流通渠道,流通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快速、高效、高价值的商品,形成“生产者配送中心-各种零售商-消费者”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短流通周期,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得到双赢。(1)建立农产品流通资讯的信息中心建立信息集成系统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必然要求,通过组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建立采购和配送系统,使各环节有效衔接。以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为载体的农产品信息平台,继续完善和提升信息服务功能,发挥信息引导农产品流通的作用,并以此打造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流通的全信息服务。使其具备对供求信息进行动态采集与交换、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构筑农产品信息传递机制、有效的反馈机制等功能(图 6)。(2)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集成系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系统的基本框架基于以上分析,在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物流理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创新交易方式,通过整合整个供应链主体和运输过程资源,实现了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科学规划和优化设计,我们构建了新型的基于信息集成系统的农产品流通框架,该体系是实现了整个流程的紧密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了运输距离降低了物流成本。基于信息集成中心的农产品物流反应速度快、服务更系统和全面,除了基本的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将服务延伸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风险防范与控制、定单处理与货款回收算和流通机制选择等。4、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流通基础条件农产品流通依赖于交通的便利、通讯的便捷和信息的通畅。目前,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公路线路少、路况差,交通还不够便利,增大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计算机使用率很低,网络用户屈指可数,深山区移动通讯设施缺少,以致通讯还不够便捷,信息还不够通畅,使得市场信息难以全面迅速准确地把握,影响流通的速度和效益。加大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可有效扩大内需,又可改善农产品流通基础条件。因此,要在农村大力修建和改善道路交通网略,完善移动通讯等通讯设施,普及计算机,扩大网络覆盖面,有力推进农产品流通基础条件的改善。(2)加大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以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为起点,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着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流通中物流损耗大,流通成本就会提高。可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主要在城镇间运营,广大乡村的发展还很不充分,农产品流通网络还很不健全,使得农产品难以畅其流,迅速进入城镇市场,降低物流损耗。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的商品交流,使农产品货畅其流,并有效降低物流损耗。(二)规范农产品流通方式1、建立市场化经营组织农民应该加强合作,成立相应的组织来进行市场化经营,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我国农业流通的一家一户式的经营模式是和分散生产经营密切联系的,生产和流通密不可分,生产的规模影响着流通的规模,农产品市场的发育情况也取决于农产品生产状况,而现阶段这种分散式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既是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农户经营中竞争地位的提高,要想有力的保护自身利益,就要实现农业从生产到流通的规模化运作。只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够在市场采购和售卖中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市场地位的提高也就意味着经营话语权尤其是定价权的增强,只有拥有了在定价上的相应权力才能保证维护自身的利益。在现阶段,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就要通过农户的合作来实现。农户要改变原有的独立经营模式,最好以村镇为单位,按照现代公司的模式来进行农业经营,生产上,首先将土地及生产工具集中,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生产管理,从种子、化肥的采购,到中间的施肥等等集中来进行处理,而在流通方面也要交给对市场比较熟悉、具有一定市场眼光和谈判经验的人专门运作,这样既能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农作物在市场上的售卖价格,提高农产品的利润,让农户真正得到实惠,这种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可以使得农民在现有国家优惠政策下更进一步提高收益,真正实现农村富裕。2、引入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截至2006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数为3878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15.6%。农民专业合作一般都是通过集体采购,集中储藏、包装,集中运输、配送,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流通初始阶段物流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实现物流规模效益,从而提高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效率。但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规模不足、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组织管理涣散、业务操作违规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在这方面还得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促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更好的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1)“龙头企业深加工零售超市”对接模式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手段培育大型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商品资源,深加工产品具有相对稳定的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龙头企业市场定位相对高端,构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与独立批发分销渠道具有经济优势,通过订单经营方式将基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直接输入与其定位相适应的、具有规模经营实力的大型超级市场、品牌连锁专卖店,少部分流入产地批发市场,再流入终端消费者手中。(2)“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三级市场流通模式农村专业户,单独生产缺乏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尽管有部分自然人(经纪织的生产项目和科技推广项目,经审批合格后,予以专项资金支持。人)或者法人组织牵头,借助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借助于订单农业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户农产品的规模生产与竞争优势,但仍不及龙头企业实力,构建物流配送体系与独立分销渠道并不具有经济优势,通过专业市场分销渠道所形成的集成规模经营能力使流通成本更低、流通效率更高,往往将其产品大部分通过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进行总代理甚至总经销,由其输入与其定位相适应的销地批发市场或者零售集贸市场,再流入终端消费者手中。这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3)“生产商(个体专业户)自销、直销”模式大部分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规模小,以原字号居多,在自销、直销模式中出现三种情况:商品流通主要通过乡镇集贸市场集散地批发市场而进入城镇农副产品销售终端。3、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引入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对初级农产品需求比重下降,而对农产品再加工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呈现出量大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的特点。农业发展经验表明,要改变初级农产品低附加值性和季节性,提高农产品可贸易性,必须实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农产品“易腐、易烂、易变质”造成的流通“瓶颈”,还可以与批发生产、超级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有效对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销售上,对流通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未能充分重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单个农户自主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困难,但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改进空间仍受到较大限制。4、建立高效“绿色通道”随着跨省农产品流通的日益增加,政府应制定统一长效的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打破省际的政策壁垒,降低跨省流通成本;加强“绿色通道”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清理和取消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费,适当调整过路费收费标准,降低农产品运销成本;延伸和拓展现有的农产品“绿色通道”,除开通公路“绿色通道”外,还应开通相关铁路、航运、水运通道,有效利用现有运输资源,最大限度地缓解公路运输的压力;扩大纳入“绿色通道”运输的农产品范围,逐步将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纳入优惠范围。最近,国务院规定从 2010 年 12月 1 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各公路收费站点要严格按照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和国务院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的规定,实行车辆免通行费政策。(三)积极开展农产品营销策略现代营销手段不能为工业产品所包揽,农产品也要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开拓国内外市场。1、培养名优品牌加强对现有优质农产品的保护,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进行农产品的商标注册,树立并保护名牌产品形象。鼓励农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把农产品的增值加工的环节前移,前移到农村专业合作社,村级经济组织,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为农民创造财富;再次,大力培育“名,优,特”农产品,集中生产,形成规模,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2、加大农产品广告宣传的力度目前我国农民的广告意识不强,广告费用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产品的广告宣传,加之农民尚不具备做广告的生产规模。所以,由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等方式促成优质农产品的广告。3、注重农产品的分级、初加工、包装等处理这样可以使农产品增值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保持农产品特有的原色、原香、原味和营养价值,而且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便于运输等。有利于农业名牌产品的信誉维护和提高。(四)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1、加大硬件、技术引导和支持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农民出资为辅集中建立现代化的储存、配送中心;加大农产品储存、包装、搬运、运输等过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引进先进的流通理念与物流管理技术;引导和配合加大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支持与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从整体的角度采取切实的措施。要培养多层次的信息主体,建立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同时,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健全、快速、准确的农产品信息传播网络和信息收集发布制度。2、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税收、信贷政策的支持首先,完善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流通税收政策,实现全面优惠减免的政策。其次,政府应对农民合作组织实行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再次,对农民合作组织实施信贷支持。3、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综合管理要增加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要借鉴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经验,对市场的水、电、路和大型交易设施、信息系统、结算系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逐步推广现代交易方式和运作管理模式。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准入制度、软硬件设施管理,以及违规处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五、搞活农村流通经济意义(一)增加就业自2000年以来,批发零售餐饮业年均增长就业人数200万,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6.52%,今年商务部将在全国再建和改造15万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据统计,目前每个农家店平均用2.31个人,今年增加农家店将实现就业46万人,农家店加上配送中心,可提供50万个就业机会,另外每个摊位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来测算,2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可提供40万个就业机会,今年计划支持400个农贸市场,每个市场已500人来算,可提供20万个就业机会,流通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就业问题,吸纳就业人口方面发挥基础型作用。(二)增加收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同时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这是与改革开放的初衷相背离的。 党的十六大曾提出,在新世纪的头 20 年,我国要建设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着重解决“三农”问题。 而解决“三农 ”问题的症结之一 ,就是如何使东 、中 、西部农民的收入差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缩小, 使城乡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各种流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丰产不丰收”“高质低价”的现象,让农民得其所得;流通体系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扩大农民非农收入,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三) 扩大内需中央 1 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中央提出“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因此,加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活跃农村经济的重要选择。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促进农产品增产和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及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确保城乡市场供应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解决我国农村现存的小农经济买难卖难、提高农民收入与农产品商品化率等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优化农村消费环境,通过对各种流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解决农民消费需求不强的问题。(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从农民或批发商出发经过各流通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的过程。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流通过程所面临环境的风险因素增加,发展基于现代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农民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需求信息,降低流通过程的交易与运输成本,减少需求过程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文献1王斌义.现代物流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2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3崔介何.企业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4沈小静.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5王国华.现代物流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6邬跃.中国企业物流管理及实务.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7Donald Waters.Inventory Control And Amanggement.8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9洪涛. 流通基础产业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0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北京.中国农村出版社,2005.11赵敏农产品物流.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2李晓锦. 现代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3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8-2009).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1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著.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8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5王立胜. 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丁德章.“三农”问题的探索与思考: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