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环境》课件.ppt_第1页
《温热环境》课件.ppt_第2页
《温热环境》课件.ppt_第3页
《温热环境》课件.ppt_第4页
《温热环境》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朱海生 家畜环境卫生 EnvironmentalHygieneofDomesticAnimals 2温热环境 第一节家畜热调节第二节太阳辐射第三节空气温度第四节空气湿度第五节气流第六节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第七节温热因素对家畜疾病的影响 温热环境 体热平衡 体热调节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气流 掌握产热和散热途径 高 低温环境下体热调节方式及判定 了解太阳辐射的生物作用及掌握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了解气温变化规律 掌握等热区 临界温度概念及其对家畜的影响判定 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湿度的变化规律 气流表述的指标及风向频率图 学会以二氧化碳含量计算通风换气量 掌握与了解 第一节体温与畜体热调节 有关概念 体热调节平衡环境温度与体热调节平衡太阳辐射与畜体热调节 有关概念 1温热环境 thermalenvironment 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 炎热与寒冷 它是由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它们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其中温度最为重要 1 6 温热环境是家畜很重要的环境因素 直接影响 温热环境通过热调节对家畜发生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自然界的温热条件还可通过饲料植物的生长 化学组成和季节性供应 以及寄生虫和其它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间接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力发生作用 1 7 2大气 指包围在地球周围厚厚的空气 3对流层 最接近地面的大气层 厚度9 17Km 对地球生物影响最大 4气象 meteorology 发生在对流层中各种物理现象 风雨雷电等 5气象因素 meteorologicalelements 用来描述和表达对流层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基本特征量和大气现象 如 温度 湿度 气压 风速 风向 降水 6天气 weather 由各种气象因素所引起的大气状况 阴晴 7气候 climate 指一个地区多年的综合的天气状况 8小气候 microclimate 指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对流层 平流层 直流层 热层 外层 1 9 一体温 皮温和平均温度 1体温 是指身体深部 体核 的温度 deep bodytemperatureorcoretemperature 是衡量恒温动物热平衡的唯一可靠的指标 躯体体内部位不同 温度也不完全相同 1 10 直肠温度能代表体温 又易测量 故长期以来均以直肠温度表示体温 在测量体温时 应使温度表的感应部位伸入直肠深部 成年牛 马等大家畜为15cm 羊 猪为10cm 小家畜和家禽为5cm 1 11 2皮温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 皮温 skintemperature 皮温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温热条件的影响 常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动物身体部位不同 其皮温也不相同 凡距离身体内部较远 被毛保温性能较差 散热面积较大 血管分布较少和皮下脂肪较厚的部位 皮温较低 四肢下部 耳部和尾部在低温时皮温显著下降 1 12 例如犊牛在35 的高温环境中 直肠温度为39 8 身体各部位的皮温没有很大的差异 范围在36 5 38 5 之间 在5 的低温环境中 直肠温度为39 5 胸部皮温为31 2 耳部仅7 两者相差20 1 13 3平均温度平均体温是指整个动物体各部位温度之加权平均值 可以用公式计算 T 0 7Tr 0 3Ts式中 Tr 直肠温度 Ts 平均皮温 二体热调节平衡 体热平衡 指恒温动物为维持体温恒定而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产热 散热体温产热 散热体温 热的来源基础代谢产热消耗饲料产热肌肉活动产热生产过程产热其他 体热平衡 热的去路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其他 一 产热 heatproduction 1基础代谢产热 basalmetabolismheatproduction 指动物处于饥饿 休息 静卧清醒 温度适宜 20 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量 畜 HA 293W0 75KJ d 禽 HA 373W0 75KJ d此时的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过程 如血液循环 呼吸 泌尿 神经和内分泌等的正常运行 是动物在清醒状态下的最低产热量 1 16 动物睡眠时的产热量比基础代谢产热量降低10 体重大的动物基础代谢产热绝对值大 体重小的动物基础代谢产热相对值小 各种动物单位体表面积基础代谢产热量非常相似 成年动物不论体重大小 基础代谢产热量均可以下式估计 基础代谢 293W0 75 kJ d 人为134 3 狗为215 5 鼠为2736 3 猪为79 7 1 17 2热增耗 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 产热量取决于采食量 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被称为体增热 Heatincrement HI 体增热也被称为 热增耗 增生热 或 特殊动力作用 specificdynamicaction SDA 来源 一部分为动物摄食 消化和吸收饲料时 因细胞生物化学反应使代谢强度增加而产生的热量 另一部分为饲料在消化道运动 被微生物发酵所释放的热量 如反刍动物的瘤胃 马属动物的盲肠和大肠中的内容物被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的热 1 18 采食量愈大 热增耗愈多 采食粗料的热增耗比采食精料的热增耗多 蛋白质的体增热最大 约占总代谢能的30 碳水化合物居中 约占代谢能的10 15 脂肪最少 约占代谢能的5 10 体增热对于低温环境中动物御寒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高温环境中则会增加动物的热负荷 1 19 3肌肉活动产热 动物因起卧 站立 步行 运动 觅食 争斗和劳役等肌肉活动 都可增加产热量 4生产过程产热 是指动物生产产品 如生长 繁殖 产乳 产蛋 产毛等 过程中 在维持的基础上增加产热量 通常净能中的能量在满足维持代谢需要后剩余部分用于生产产品 在动物产品的形成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热量的产生 生产过程产热量取决于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5外源热家畜从温度高的外界物体中得到热量 如饮水 饲料 1 22 在总产热量中 基础代谢产热是保障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 生产代谢产热始终伴随者生产产品和做功而产生 在维持代谢产热中 有些是对动物生产毫无意义 如 适应环境 应激反应等产热 因此 通过改善环境减少这部分维持代谢产热以及为生产产热散失创造条件 将是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饲料报酬的根本措施 营养状况 营养好肥胖个体 营养不良较瘦个体 性别 雌性 雄性 个体大小 体重大 体表大 绝对产热量大 相对产热量 单位基础代谢率 小 体重小 体表小 单位基础代谢率大 年龄 年龄小 年龄大 生产水平 生产力水平高 生产力水平低 采食量 采食量大 采食量小 活动量 活动量大 活动量小 影响动物产热的因素 1 24 二 散热 heatloss 1辐射散热当环境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 机体会以红外线长波的形式向环境散发热量 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 0K或 273 任何物体都能放出辐射能 辐射散热是指动物与周围环境可度量距离内物体之间以电磁波形式进行的热交换 1 25 2传导散热是通过物体间的直接接触 由高温物体把热量直接传递给低温物体 动物体呼吸道和皮肤都具有传导散热的作用 呼吸道是将热传给较冷的吸入空气 皮肤主要是通过直接与较冷物体如地面 冷水等接触而进行传导散热 传导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 接触物的导热系数 接触面积 两者温差 1 26 3对流散热当畜体体表温度低于流体 如空气 温度时 通过对流可以带走畜体表面热量 发生对流热散 对流形成的原因有两种 是由外力作用发生对流 称为 强制对流 forcedconvection 另一种为空气因受热不均导致密度变化而产生的对流 称为 自然对流 naturalorfreeconvection 对流散热量取决于散热面的面积和散热面温度与空气温度之差 对流散热不仅发生在皮肤表面 而且发生在呼吸道表面 1 27 4蒸发散热家畜皮肤和呼吸道表面的水分通过水汽化吸热和水分子运动而散热的过程 途径 皮肤 呼吸道 5加热饲料和饮水 1 28 1 皮肤蒸发 机制有二 一 渗透蒸发 diffusionevaporation 即皮肤组织水分通过上皮向外渗透 水分在皮肤表面蒸发 因为渗透蒸发不见有水滴 常称为 隐汗蒸发 insensibleperspirationevaporation 二 出汗蒸发 perspirationevaporation 即通过汗腺分泌 使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 出汗多时 常见皮肤表面有水滴残留 故又称为 显汗蒸发 sensibleperspirationevaporation 马属动物 1 29 出汗散热能力与汗腺发达程度和被毛状态有关 马属动物汗腺较发达 牛次之 绵羊有汗腺 但较小且为突发性汗腺 猪无活动汗腺 鸡 兔 狗等均无汗腺 对于大多数动物 由于被毛的阻滞作用 即使动物处于高温高湿汗腺分泌汗液多 但是汗液也很难在皮肤表面蒸发 蒸发对动物散热作用不大 因此 在高温高湿时动物主要靠增加渗透蒸发和呼吸道蒸发而散热 1 30 2 呼吸道蒸发 呼吸道粘膜湿润 温度高 水汽压大 空气的水汽压一般相对较低 当水汽压较低的空气通过呼吸道时 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子很容易从空气中逸出而发生蒸发作用 吸入呼吸道的空气的温度通常低于体温 因经呼吸道的传导 对流的散热作用而使空气温度升高 饱和压水气压亦随之提高 从而能容纳更多的水汽 呼吸道蒸发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 1 31 当气温较低时 动物呼吸次数减少而深度增大 当气温升高时 动物呼吸变得短而急促 热性喘息就是指在高温环境中 动物出现的增加呼吸频率 减少呼吸深度的现象 热性喘息常见于汗腺不发达或缺乏汗腺的动物如猪 鸡 狗 热性喘息在排出大量的水蒸气的同时 将体内大量CO2排出体外 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二 散热 heatloss 蒸发散热呼吸道 不可感散热 皮肤显汗隐汗辐射散热非蒸发散热传导散热 可感散热 对流散热 非蒸发散热量的大小主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非蒸发散热的结果是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蒸发散热量主要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不导致空气温度变化 但使舍内湿度上升 1 33 此外 通过胃肠道加热饲料和饮水可消耗部分体热 同时粪 尿排泄也带走少量热 但这种散热不属于正常的生理热调节范围 影响动物散热的因素 空气的温度 湿度和气流 动物体表面积 动物的姿态 动物的被毛状态 皮下脂肪层 环境热量与动物产热和散热的关系 三环境温度与体热调节平衡 一 环境温度与散热方式高温 蒸发散热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低温 非蒸发散热为主蒸发散热为辅 二 体热调节指动物为达到热平衡 保持体温恒定而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产热和散热而进行的调节 方式物理调节化学调节 黑白花牛在不同温度非蒸发散热 皮肤蒸发散热和呼吸道蒸发散热平均值的比率 1 38 物理调节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 家畜首先借皮肤血管的舒缩 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 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 寻找较舒适的小气候环境和改变姿势等 以增加或减少热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 这称之为 散热调节 或物理调节 1 39 化学调节在较严重的热或冷应激中 散热调节已不足以维持体温恒定时 则必须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 以减少或增加热的产生 这种调节称之为 产热调节 或 化学调节 1 40 当物理和化学调节同时进行还不能维持热平衡时 表现为体温的升高或下降 说明热平衡破坏 这时往往引起生理机能失常 严重威胁家畜的健康和生产力 甚至危及生命 三 体热调节机理 中枢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 脊髓 外周感受器 皮肤 内脏及粘膜 热调节中枢 热感受器 冷感受器 体温 第二节太阳辐射 solarradiation 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对畜体的作用 太阳辐射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1 43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 1 约有18 被大气和云层所吸收 2 约有7 被各种气体分子和悬浮的微粒散射 3 约有27 被云层反射 因此 仅约48 的太阳辐射能到达地面 其中30 为直射 18 为散射 太阳辐射被减弱的程度除与大气的状态有关外 还与太阳高度角 h 有关 一太阳辐射强度及影响因素1概念 太阳在核聚变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放射 即太阳辐射 其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红外线 长波大于0 77 3x102um可见光 光合有效辐射 0 39 0 77um紫外线 短波小于0 38 0 004um2太阳辐射的强度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 到达地面的辐射强度 除受大气的影响外 还受太阳高度角 海拔等有关 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 大气透明度透明度越大 直接辐射大 散射辐射小空气污染指数 晴天 0 85阴天 0 3一般0 3 0 852 大气厚度越厚 辐射强度越低3 云量越少 直接辐射大 有云时 总辐射比晴空时小4 海拔直接辐射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 晴天散射辐射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 有云时 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5 太阳高度角 二太阳辐射对畜体的作用 一 作用方式1直接辐射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2散射辐射 以短波为主即紫外线3反射辐射 以紫外线为主 1 49 二 太阳辐射一般作用 光热效应 因光引起的机体被照射部位温度升高的效应光电效应 因光照射到机体组织使之释放电子的现象光化学效应 因光照引起机体对照射后的化学反应黑色素源黑色素光敏化学作用 当机体有光敏化学物质存在时 机体能呈现化学过敏 1 50 三 动物被毛的隔热作用 色泽 浅色反射力强 深色吸收率高 理想的被毛 热带的瘤牛 肤黑毛白 寒带的牛则毛黑 厚密 防止太阳辐射热 平整 1 51 四 红外线的生物学作用 760 1500nm短波红外线1500 12000nm长波红外线红外线光量子能量小 主要引起光热效应 所以又称为热线或热射线 1 52 有利方面1 消肿镇痛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局部渗出物易被吸收消除 从而使组织张力下降 肿胀减轻 也使肿痛减缓 波长 760 2000nm 2 采暖红外线灯作为热源 用于雏鸡 仔猪和病 弱家畜进行照射 不仅可以采暖御寒 而且可以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 促进生长发育 3 色素沉着红外线有一定的色素沉着作用 红外线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 分解了蛋白质 激活了酪氨酸酶 后者与色素原结合 使之变为黑色素 皮肤上即出现色素沉着 1 53 不良影响1 烧伤 过强的红外线作用于皮肤上 皮肤温度可达40 或更高 皮肤表面发生变性 甚至形成严重烧伤 2 波长600 1000nm的红外线能穿过动物颅骨 引起日射病 此时机体体温不一定升高 3 波长1000 1900nm的红外线长时间照射在眼睛上 使眼晶状体及眼内液温度升高 蛋白凝固 水晶体发生浑浊 引起白内障 4 影响热调节过度的红外线作用 可使热调节发生障碍 这时机体以减少产热 并重新分配产热 皮肤的代谢升高 内脏代谢降低 来适应新环境 由于内脏血液量减少 使胃肠道对特异性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1 54 五 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 根据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 将紫外线分为三段 长波紫外线320 400nm 生物学作用较弱 中波紫外线275 320nm 生物学作用强 短波紫外线275nm以下 作用强烈对细胞有巨大杀伤力 紫外线照射机体后 对机体可产生有益作用和有害作用 1 55 1 杀菌作用253 260nm作用最强使细胞蛋白质凝固 细胞死亡 可用于空气 物体表面的消毒及表面感染的治疗 2 抗佝偻病作用280 320nm作用最强V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 缺乏时 幼雏出现佝偻病 成年家畜出现骨质软化病 使动物皮肤中维生素D元 7 脱氢胆固醇 转化为维生素D3 使植物中麦角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2 1 56 3 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 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 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的特异反应称红斑作用 紫外线照射皮肤 2 10h后照射部位出现红斑 红斑轻者10 12h消退 重者可持续数日 一般用红斑剂量表示机体每天需要的紫外线照射剂量 4 色素沉着作用紫外线可使皮肤中的黑色素源通过氧化酶的作用 转变为黑色素 使皮肤发生色素沉着 增强局部皮肤的保护功能 1 57 5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动物长期缺乏紫外线的照射 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 易引起各种感染和传染病 生产中 可采用小剂量紫外线多次照射 6 增强气体代谢作用紫外线照射能兴奋呼吸中枢 使呼吸变深变慢 促进氧的吸收和二氧化碳 水汽的排出 同时提高血液携带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 加速组织代谢过程 1 58 7 光敏性皮炎在紫外线照射下 光敏物质对机体发生明显的作用 能引起皮肤过敏 皮肤炎症或者坏死现象 这就是光敏性皮炎 专发于白色皮肤 畜牧生产中多见于猪和羊 8 光照性眼炎与癌紫外线过度照射动物眼睛时 可引起结膜和角膜发炎 称为光照性眼炎 症状 眼红 灼痛 流泪 怕光 紫外线尚有致癌作用 三太阳辐射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一 对家畜生殖的影响长日照动物 随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增加而发情的动物如 马 驴 牛等 温度升高 刺激性腺发育短日照动物 随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减少而发情的动物如 绵羊 山羊 水牛等非季节性动物 猪 兔 光引起性活动的机理 光眼睛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头盖性活动性腺激素光 裸露的皮肤也有一定的感受作用 二 太阳辐射对产乳和乳的组成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适合奶牛的生殖状况 温度有利于健康的生殖力 牧草质量好春季 产奶量最多 5 6月达到高峰 固体物含量减少 夏季 太阳辐射强烈 气温高 草质差 产乳量下降 固形物上升 三 太阳辐射对生长肥育的影响 光照强度和时间兴奋性代谢有利于肥育猪生长母猪 需要增加强度和时间 运动 仔猪 需要增加强度和时间 哺乳 四 太阳辐射对产蛋的影响 冬末春初 日照延长 产蛋量提高 4 5月份达高峰 秋季日照缩短 家禽进入换羽期 产蛋量下降或停产采用人工光照方法可以保持产蛋量 五 太阳辐射对产毛的影响 浅色被毛和深色皮肤结合在炎热地区最理想产毛动物夏季生长最快 但粗毛多 冬季生长慢 细毛多 概念 气温对畜体热调节的影响 气温与畜体热调节 气温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第三节空气温度 第三节空气温度 一概念即空气的冷热程度 是影响家畜及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主要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表示 摄氏温度 水冰点作为0度 沸点作为100度 华氏温度 水冰点作为32度 沸点作为212度 其间180等分 华氏度 32 1 8 摄氏度 三 温度变化规律 1大气温度日变化 午后2 00最高清晨日出前最低日较差 最高 最低 日年变化 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海洋晚1个月年较差 最高月平均温度 最低月平均温度华南地区 10 20OC长江流域 20 30OC华北东北南部 30 40OC东北北部40OC以上 气温日较差 和 气温年较差 与地理位置 纬度等有关 了解各地的差异对搞好畜舍建设和畜舍温热环境管理有意义 1 68 2舍内温度开放舍 与季节变化 大气变化相似封闭舍 与饲养密度的大小及畜舍的保温性能有关水平变化 舍内中央处的温度最高 四周较低垂直变化 保温性好的顶部温度较高 地面温度较低 否则上部低下部高 天棚附近与地面温度之差不大于2 5 3 0OC 1 69 二气温对畜体热调节的影响 等热区 指恒温动物依靠物理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和过高温度之间的环境温度范围 临界温度 当气温下降时 动物的散热增加 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 必须提高代谢率 化学调节 以增加产热量 该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 有时也称为 下限临界温度 过高温度 如果气温升高 机体散热受阻 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体内蓄热 体温升高 代谢率提高 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为 过高温度 或 上限临界温度 舒适区 在等热区内 有一个温度范围 动物的产热正好等于散热 动物甚至不需要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恒定 我们称该范围为 舒适区 二气温对畜体热调节的影响 一 等热区临界温度D D 存活区C C 体温恒定区B B 等热区A A 舒适区热应激冷应激高温低温冻死热死D C温度过低区DCBAA B C D C D 温度过高区 体温恒定区 等热区 舒适区 体温过低区 体温过高区 热死 冷死 热应激 冷应激 临界温度 过高温度 1 71 对成年动物来说 一般牛 10 15oC奶牛 5 15oC猪 18 23oC鸡 13 24oC肉鸡 18 23oC羊 10 20oC在等热区内 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最好 当气温超过动物等热区 高于上限临界温度或低于下限临界温度 时 动物就会产生热应激或冷应激 生产性能和健康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1 72 二 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 临界温度的高低 取决于产热的多少和散热的难易 凡产热多 散热难的 临界温度较低 产热少 散热易的 临界温度较高 因此凡足以引起产热和散热变化的一切内在和外界因素 都能影响等热区的宽狭和临界温度的高低 1动物种类体型愈大的动物耐低温而不耐高温 其因单位面积散热小 等热区较宽 临界温度较低 完全饥饿下测定的临界温度 OC 人阉牛猪鸡兔子大白鼠小白鼠29182128272830完全饥饿下测定的等热区 OC 鸡鸽山羊犬28 3231 3620 2820 26 2年龄和体重年龄愈小 等热区较窄 临界温度较高 幼畜红外线保温 不同体重的猪的临界温度体重 kg 1 26 82060100临界温度 OC 2925212018 标准状况下猪的等热区计算范围 食入代谢能M 0 42MJ kg0 75 d 1 76 3皮毛状态被毛绵密或皮下脂肪较厚的动物 较耐寒 临界温度低 等热区宽 如未剪毛的犬 临界温度为13 6 15 1 剪毛后为23 8 26 5 1 77 4饲养水平家畜在采食过程中 由于咀嚼 消化器官的活动 产生体增热 饲养水平愈高 体增热愈多 临界温度愈低 如被毛正常的阉牛 维持饲养时临界温度为7摄氏度 饥饿时升高到18摄氏度 5生产力生产力越高代谢率提高产热量增加等热区宽临界温度低6对气候的适应性寒冷地区临界温度较低 等热区很宽 炎热地区则相反 主要与被毛的保温有关 7管理水平舍内温度控制情况 采用群养 气温下降 动物可以相互拥挤 减少散热面积 且可相互辐射取暖 能显著降低临界温度 丰厚的垫草和保温良好的地面 都能降低临界温度 8其他因素温度 湿度 气流 太阳辐射是一个综合因素 某一因素的变化均会影响临界温度 等热区的变化 产热多 散热难 临界温度较低产热少 散热易 临界温度较高 各种家畜临界温度的预估值 犊牛 生长期 体重50 200kg 不同年龄和生理状态的猪和牛的临界温度 OC 预估值 1 81 三 等热区和临界温度在生产中的意义 了解影响各种家畜等热区或者临界温度的因素 给制定不同畜舍的适宜温度和改善饲养管理措施以及为畜舍建筑的卫生要求等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气温与畜体热调节 一 高温时热调节1增加机体散热量1 加速外周血液循环气温皮温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流向皮肤增加了与外界散热量 2 提高蒸发散热量通过显汗 隐汗 呼吸来提高蒸发散热量 降温措施 2减少机体产热量 表现 少食或拒食 嗜眠懒动 肌肉松弛 生产力下降 继而内分泌活动 致使甲状腺分泌减少 二 低温时热调节 1减少机体散热量1 呼吸变得深而慢2 血管收缩3 减少散热面积4 增加保温厚度2增加产热量多食 多动 颤抖 内分泌增加引起糖元脂肪分解 哺乳动物和禽类的行为和体温调节 高温环境 低温环境 哺乳动物和禽类 哺乳动物和禽类 减少采食量肢体伸张群体散开 避开身体接触减少活动量大量饮水避免阳光照射寻找温度较低的小气候环境 增加采食量身体卷缩毛羽竖立相互拥挤增加活动量作窝寻找温度较高的小气候环境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 禽类 禽类 在水中翻滚拱表面泥土卧在温度较低的下层土壤上用唾液舔体表喜食多汁饲料夏眠 两翅伸展伏在冰凉的地面上泼水于孵卵 冬眠 休息时把头缩于翅下隐藏脚和褪晒太阳掩盖孵卵就巢 三 热平衡破坏机理 1高温体温体内氧化作用加强产热量体温进一步N内分泌活动受到影响生理失常死亡 热射病 2低温 低温时间过长体温机体代谢率生化反应速度慢血液循环变慢呼吸道受到破坏出血中枢神经麻痹呼吸道麻痹死亡豚鼠大白鼠兔火鸡鸡鸽鹅鸭 15 25 45 40 50 85 90 100 3初生仔畜 初生的恒温动物 热调节为能发育完善 体脂 糖元贮量少 皮下脂肪薄 全身无毛 单位散热面积大 临界温度高 等热区窄 因此 受气温的影响大 仔畜产下时 采用人工保暖 维持其体温并且群放 夏季母畜舔仔畜就是增加湿度 有利于散热 四气温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一 对采食量的影响 气温低于临界温度 采食量增加 气温高于临界温度上限 采食量下降 在等热区是恒定的鸡采食量 11 8 0 41T 0 24T2 g d 猪采食量 146 1 96T 0 104T2 g d 气温对食欲的影响Wilson和Boone认为鸡的采食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20 25 C每上升1 C 采食量下降1 3g 25 30 C每上升1 C 采食量下降2 3g 30 35 C每上升1 C 采食量下降4g 白来航鸡自2 32周龄饲养于21 1 29 4 35 高温中增重率下降20 30 高温时的采食量只有适温时的50 气温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二 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冬季 群饲有垫草比单饲无垫草消化率高 等热区宽 项目 气温OC 7 23 33 增重 kg d 饲料消耗 kg d 饲料利用率 气温对生长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0 641 610 40 0 611 330 46 0 400 910 45 气温对产蛋鸡饲料消耗的影响 气温OC 每打蛋的饲料消耗量 kg 洛岛红 白来航 81930 2 091 891 74 2 701 881 56 三 对C N沉积的影响等热区蛋白质沉积最强 等热区外 C沉积下降 四 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温度升高 转化率升高 温度降低 转化率降低 五 对生长肥育的影响等热区 生长肥育最快 适宜温度15 25OC最佳温度 舒适区 21 18OC 11 91kg T 26 0 06W猪自由采食量估算 F 145 7 1 96T 0 104T2 六 对繁殖的影响 1公畜T降低时影响较小 体温升高时 抑制公畜性欲 降低了精液品质 影响其受精力2母畜影响母畜发情 排卵 导致排卵数减少 卵子异常增多 胚胎死亡率增加 七 对产蛋的影响等热区内 产蛋量升高 蛋的品质较好 八 对泌乳的影响温度升高 产乳量下降 环境温度对黑白花奶牛产乳量的关系 环境温度10 015 621 126 729 432 235 037 840 6 产乳量100 098 489 375 269 653 042 026 915 5 气温对牛乳组成的影响 九 对健康的影响 高温 热射病 日射病 热痉挛 低温 冻伤 呼吸病 感冒 肺炎 细菌 病毒 寄生虫高温高湿环境中繁殖快 机体抗力降低 饲料易霉变 生产中较为可行的温度范围 类别适宜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种公猪13 192510空怀及孕前期母猪13 192710孕后期母猪16 202710哺乳母猪18 222713哺乳仔猪30 323428培育仔猪18 223016育成猪15 182713育肥猪12 182710 总结 高温适温低温 采食量低稳定增加 饲料消化率高中等低 饲料转化率低高低 生产力水平低高低 健康不利有利不利 分组讨论 高温环境下如何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低温环境下如何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高低温环境饲养猪歌绝 北方猪场冬季光照保温措施 第四节空气湿度 airhumidity 水汽的来源 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畜舍的防潮措施 第四节空气湿度 airhumidity 空气湿度 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一水汽的来源1来源外界带入 10 15 家畜呼吸和皮肤蒸发 70 75 水面及潮湿地面 10 25 畜舍 大气 海洋 湖泊 植物 土壤 2气湿指标 1 水汽压 water vapourpressuree 指大气中水汽部分所产生的分压 P 2 绝对湿度 absolutehumidity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的质量 g m3 a 1 06e 1 t 273 3 饱和水汽压 E 在一定温度和气压条件下 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4 相对湿度 relativehumidityr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比率 r e E 100 5 饱和差 saturationdeficitd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6 露点温度 dewpoint 在大气压力和水汽压都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时应降到的温度 露点 气温 露点 0未饱和 0过饱和液体 固体 0饱和 3气湿变化规律 一天中绝对湿度最大的时间 中午2点左右 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大的时间 日出前后 绝对湿度 最高7月 最低1月 相对湿度 最高1月 最低7月 绝对湿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相对湿度较复杂 日变化 年变化 垂直变化 大气湿度 与大气变化基本一致 部位 近地面湿度较大 通风不畅上面也大 畜舍 二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1热调节1 蒸发散热高温高湿环境中湿度大 蒸发散热困难高温低湿 有利于蒸发散热2 非蒸发散热低温高湿有利于非蒸发散热 使机体感到更冷低温低湿不利于非蒸发散热 无论温度高低 高湿对热调节都不利 而低湿则有利热调节畜舍保持干燥对家畜热调节极有利 肥育猪的降温措施 23 926 729 432 235 037 8 温度OC 13 69 16 84 53 62 72 3 产乳量kg d 不同温度下 湿度对牛产奶量的影响 低湿 高湿 瑞士黄牛黑白花牛娟姗牛 2健康 1 高湿 高温高湿 饲料和垫草易腐烂 雏鸡易患黄曲霉病及球虫病 低温高湿 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 感冒 消化道疾病 温度适宜或偏高 高湿则有利于净化空气 控制疾病2 低湿 高温低湿 皮肤粘膜干裂 出血 相对湿度小于40 易患呼吸道疾病 湿度低 家畜生长羽毛不良 易产生 啄癖 温度适宜 湿度影响不大 若高湿还有利 温度过高过低 控制湿度 三 畜舍的防潮措施 场址选择 高燥 排水良好的地区 为防止土壤中水分沿墙上升 在墙身和墙脚交界处设防潮层 坚持定期检查和维护供水系统 确保供水系统不漏水 并尽量减少管理用水 及时清除粪尿和污水 经常更换污湿垫料 有条件的最好训练家畜 如猪 定点排粪尿或在舍外排粪排尿 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暖设计 冬季应注意畜舍保温 防止气温降至露点温度以下 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 并及时排除潮湿空气 使用干燥垫料 生产中允许的湿度范围 类别适宜湿度 最高湿度 最低湿度 种公猪60 808540空怀及孕前期母猪60 808540孕后期母猪60 708040哺乳母猪60 708040哺乳仔猪60 708040培育仔猪60 708040育成猪60 808540育肥猪60 808540 第五节气流 概念及其变化 指标 气流对家畜的影响 第五节气流 一概念及其变化1气流 空气的水平流动 空气 自然界 气温高 气压低 气温低 气压高 高气压空气流向低气压 形成气流 热压通风 温度导致空气移动风压通风 气压差导致空气移动 畜舍热压通风原理 室外进入或舍内地面附近空气被加热 变轻上升 从畜舍上部的开口流出 形成热压通风 畜舍风压通风原理 在畜舍迎风面气压大于舍内气压形成正压 气流通过开口流进舍内 而畜舍背风面气压小于舍内气压形成负压 则舍内气流从背风面流出 周而复始形成风压通风 空气出口 空气进口 自然通风 正压 负压 机械通风 风压的利用 3措施 利用热压通风 利用风压通风 机械通风 由于舍内外空气压力差 在畜舍内垂直方向形成一个等压面 在等压面的上部 舍内气压大于舍外气压 舍内空气从开口的上部分流出 在等压面的下部 舍内气压小于舍外气压 舍外气流从开口的下部流入 由此 如果在畜舍的墙壁上开窗 则开窗的位置对热压通风有显著影响 有以下三种情况 窗开在墙中间则等压面处于窗中间 A 如果窗户开在墙壁的中间 则等压面处于窗中间 进入舍内的冷空气和从舍内排出的热空气流动比较顺畅 有利于通风和防热 当开窗在墙壁上部时等压面下移 位于窗的下部 B 如果窗户开在墙壁的上部 则等压面下移 温暖空气易于排出舍外 有利散热 不利保温 当窗开在墙下部时 等压面上移到窗的上部 C 当窗开在墙壁靠下时 等压面上移 则舍内热空气在舍内滞留 有利保温 但不利于换气 二指标 1风向 winddirection 指风吹来的方向夏季 海洋 陆地 海风 冬季 陆地 海洋 陆风 我国低处亚洲东南季风区域 夏季大陆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 故盛行东南风 空气潮湿 易多雨水 冬季大陆气温低 海洋气温高 故盛行东 西 北风 西北风多干燥 东北风多雨雪 风向分为8个或16个风向来表示 风向玫瑰图 风向频率图 某风向的频率 某风向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 各方向在该时间内出现次数的总和X100 2风速 windspeed 指单位时间内气流流动的速度 单位 m s 风级 0 12级 风力等级图 风级 风速 地物征象 0123456789101112 0 0 20 3 1 51 5 3 33 4 5 45 5 7 98 0 10 710 8 13 813 9 17 117 2 20 720 8 24 424 5 28 428 5 32 6 32 5 静 烟直上烟能表示风向 但风向标不能转动人面感觉有风 风向标能转动 树叶有微响旌旗展开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惜树的小枝摇动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有叶的小树摇动 内陆水面有小波大树枝摇动 电线呼呼有声 举伞困难全树摇动 大树枝弯下来 迎风步行感觉不变可折毁树枝 人们前行感觉阻力甚大烟囱及平屋房顶受到损坏 小屋遭到破坏陆上少见 可将树拔起或将建筑物吹毁陆上很少 有则必有重大损失陆上绝少 其摧毁力极大 龙卷风 龙卷风 保温性能好的畜舍 空气流速 0 2 0 25m s 保温性能不好的畜舍 空气流速0 6m s 夏季在敞棚下使用电风扇的效果 黄河以南地区采用模式 冬季畜体周围适宜气流速度0 1 0 2m s 最高小于0 25m s 3通风量 指单位时间内畜舍的通风换气量 单位 m3 n 次 n 二氧化碳含量湿度卫生热平衡 湿度卫生 热平衡 L L 每小时舍内排出的空气量K 舍内家畜每小时排除的CO2量C1 舍内空气中CO2最大允许量C2 舍外大气中CO2含量 因畜舍卫生标准要求CO2含量不超过1 5L m3 0 15 大气CO2含量0 3L h 0 03 故C2 C1作为常数 mkC1 C2 二氧化碳含量 按二氧化碳含量计算通风量 例 一栋畜舍装有100头空怀及妊娠后期母猪 其中体重100kg的母猪30头 150kg的母猪40头 200kg的母猪30头 猪舍空间是 52 9 7 2 2m3 根据二氧化碳含量计算通风量 猪舍的容积 V 52 9 7 2 2 1110 m3 舍内母猪每小时产生CO2量 36 30 42 40 48 30 4200 L h L mk C1 C2 4200 1 5 0 3 3500 m3 猪舍换气次数 n L V 3500 1110 3 2 次 h 二氧化碳含量计算 按湿度卫生计算 按热平衡计算 L Q q1 q2 0 75 L 畜舍内相对湿度符合卫生要求时每小时通风量Q 舍内家畜排出量及地面蒸发量的总和q1 舍内空气的绝对湿度q2 进入畜舍新鲜空气的绝对湿度0 75 百帕换算为毫米汞柱的系数注 马舍 牛舍地面蒸发量按其排放量的10 计算猪舍按25 二氧化碳含量计算 按湿度卫生计算 按热平衡计算 Q 舍内产热量 kJ h W 舍内水份蒸发湿热量 kJ h t 舍内外温差 OC K 畜舍外维护结构的总传热系数 KJ m2 h OC F 畜舍外维护结构总面积 m2 1 0 空气比热 KJ kg OC 各类猪的必需通风换气量参数 牛 羊 马通风换气量参数 m3 min 5 通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