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题适用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第一章 概论一、选择题01. 电子计算机主存内的ROM是指 D 。A.不能改变其内的数据 B.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写入数据C.通常用来存储系统程序 D.以上都是02. 有些计算机将一部分软件永恒地存于只读存储器中,称之为 C 。A.硬件 B.软件 C. 固件 D.辅助存储03. 如果要处理速度、温度、电压等连续性数据可以使用 B 。A.数字计算机 B.模拟计算机 C.混合计算机 D.特殊用途计算机04. 邮局把信件进行自动分拣,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是 C 。A.机器翻译 B.自然语言理解 C.模式识别 D.过程控制05. 冯.诺伊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B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06. 某寄存器中的值可能是操作数,也可能是地址,只有计算机的 C 才能识别它。A.译码器 B.判断程序 C.指令 D.时序信号。07. 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研究第五代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系统是 B 。A.超高速巨型计算机系统 B.知识信息处理系统C.大型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D.超级微型计算机群组成的计算机网。08. 计算机的算逻单元的控制单元合称为 C 。A.ALU B.UP C.CPU D.CAD09. 磁盘驱动器读写数据的基本存取单位为 D 。A.比特 B.字节 C.磁道 D.扇区二、填空题 01. 计算机硬件是指 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 ,软件是指 控制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工作的程序集合 ,固件是指 具有某软件功能的硬件,一般用ROM实现 。02. 数控机床是计算机在 过程控制 方面的应用。03. 人工智能研究 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的有关理论与技术 ,模式识别研究 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言、文字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 。04. 数字 计算机用来处理离散的数据,而 模拟 计算机用来处理连续性的数据。05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和 辅存 ,程序必须存于 主存 内 ,CPU才能执行其中的指令。第二章 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一、选择题01. 对真值0表示形式唯一的机器数是 B 。A.原码 B.补码和移码 C.补码 D.反码02. 在整数定点机中,下述第 B 说法正确。A.原码和反码不能表示-1,补码可以表示-1。 B.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C.三种机器数均可表示-1,且三种机器数的表示范围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对。03. 在小数定点机中,下述第 A 说法正确。A.只有补码能表示-1 B.只有原码能表示-1C.三种机器数均不能表示-1 D.以上说法均不对04. 32位字长的浮点数,其中阶符1位,阶码7位,数符1位,尾数23,若机器数采用原码表示,则其对应的最大正数为 A ,最小负数为 B ,最小的绝对值为 F ;若机器数采用补码表示,且尾数为规格化形式,则对应的最大正数为 A ,最小正数为 C ,最小负数为 D 。A.2127(1-2-23) B.-2127(1-2-23)C.2-129 D.-2+127E.2-1272-23 F. 2-1272-23 05. 汉明码具有以下第 C 种能力。 A.使代码在形成过程中不易出错; B.在代码出错时,只能发现错误; C.在代码出错时,不但能发现错误,还能纠正错误。 06设X为整数,X补=1,x1x2x3x4x5 ,若要X-成立。 A.x1必须为0,x2x4至少有一个为1 B.x1必为0,x2x4任意 C.x1必为1,x2x4任意 08设X为真值,X*为其绝对值,则等式-X*补=-X补 B 。 A.成立 B.不成立 09设X为真值,X*为其绝对值,满足-X*补=-X补的条件是 D 。 A.X任意 B.X为正数 C.X为负数 D.X为非负数 10BCD码数011111000001可转换成十进制的 D 。 A.701 B.839 C.683 D.有错误发生 11以BCD码表示十进制数000999之间的每一组码,其末端包含一个奇校验位,检测下面每一组码,其中第 B 组码有一个错误发生。 A.1001010110000 B.0100011101100 C.0111110000011 D.1000011000101 12以BCD码表示十进制数000999之间的每一组码,其末端包含一个奇校验位,检测下面每一组码,其中第 C 组码有两个错误发生。 A.1001010110000 B.0100011101100 C.0111110000011 D.1000011000101 13设寄存器内容为11111111,若它等于-0,则为 C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移码 14若X补=1.x1x2x6 ,其中Xi取0 或1,若要X-,应该满足 C 条件。 A.x1为0,其他各位任意 A.x1为1,其他各位任意C.x1必为1,x2x6中至少有一位为1 二、填空题 01采用浮点表示时,若尾数为规格化形式,则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取决于 阶码 的位数,精度取决于 尾数 的位数, 数符 确定浮点数的正负。 02一个浮点数,当其尾数右移时,欲使其值不变,阶码必须 增加 。尾数右移1 位,阶码 加1 。 03一个浮点数, 阶码的大小 确定了小数点的位置,当其尾数左移时,欲使其值不变,必须使 阶码减少 。 04移码常用来表示浮点数的 阶码 部分,移码和补码除符号位 不同 外,其他各位 相同 。 05设浮点数字长为24位,欲表示6万间的十进制数,在保证数的最大精度条件下,除阶符、数符各取1 位外,阶码应取 5 位,尾数应取 17位。按这样分配,这24位浮点数的溢出条件是 阶码大于+31 。 06已知16位长的浮点数,欲表示3万间的十进制数,在保证数的最大精度条件下,除阶符、数符各取1 位外,阶码应取 4 位,尾数应取 10位。这种格式的浮点数(补码形式),当 阶码小于-16 时,按机器零处理。 07当0x-1时,满足x原=x补的x值是0.5 ,当0x-27时,满足x原=x补的x值是 -64 。 08已知十进制数x=-5.5,分别写出其8位字长定点小数(含1位符号位)和浮点数(其中阶符1位,阶码2位,数符1位,尾数4位)的各种机器数,要求定点数比例因子选取2-4,浮点数为规格化数,则定点表示法对应的x原为1.0101100 ,x补为 1.1010100 ,x反为 1.1010011 ,浮点表示法对应的x原为 0,11;1.1011 ,x补为 0,11;1.0101,x反为 0,11;1.0100 。 09设浮点数字长为16位(其中阶符1位,阶码5位,数符1位,尾数9位),对应十进制数-95的浮点规格化补码形式为 0,00111;1.010000100 ,若阶码采用移码,尾数采用补码,则机器数形式为 1,00111;1.0100000100 。 10按配偶原则,二进制代码1100的汉明码为 0111100 。 11按配奇原则,二进制代码1100的汉明码为 1010100 。 12将一个24位的二进制代码配置成汉明码需增添 5位检测位,检测位的位置需设在第 1,2,4,8,16 位上。 13一个16位二进制代码的汉明码为 21 位,检测位的位是需设在第 1,2,4,8,16 位上。 14在浮点表示时,若用全0表示机器零(尾数为0,阶码最小),则阶码应采用 移码 机器数形式。在小数定点表示时,若要求数值0在计算机中唯一地表示为全“0”,则应采 补码 机器形式。 三、问答题 01已知机器y补=y0.y1y2.yn,求-y补。 02给定下列十六进制数,若将此数分别视为无符号数、原码、补码、反码和移码表示的有符号数(其符号位占一位),写出其对应的十进制数。 7FH,FFH,55H,ABH 03若x补y补,是否有xy? 04如何判断一个七位二进制整数A=a1a2a3a4a5a6a7是否是4的倍数? 第三章 运算方法 一、选择题 01原码加减法是指 C 。 A.操作数用原码表示,连同符号位直接相加减。 B.操作数用原码表示,尾数直接相加减,符号位单独处理。 C.操作数用原码表示,根据两数符号决定实际操作,符号位单独处理。 D.操作数取绝对值,直接相加减,符号位单独处理。 02补码加减法是指 C 。 A.操作数用补码表示,两尾数相加减,符号位单独处理,减法用加法代替。 B.操作数用补码表示,符号位和尾数一起参加运算,结果的符号与加减相同。 C.操作数用补码表示,连同符号位直接相加减,减某数用加负某数的补码代替,结果的符号在运算中形成。 D.操作数用补码表示,由数符决定两尾数的操作,符号位单独处理。 03两补码相加,采用一位符号位,则当 D 时,表示结果溢出 A.最高位有进位 B.最高位进位和次高位进位异或结果为0 C.最高位为1 D.最高位进位和次高位进位异或结果为1 04在浮点机中,下列 C 是正确的。 A.尾数的第一数位为1时,即为规格化形式 B.尾数的第一数位与数符不同时,即为规格化形式 C.不同的机器数有不同的规格化形式 D.尾数的第一数位为0时,即为规格化形式 05在浮点机中,判断原码规格化形式的原则是 B 。 A.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不同 B.尾数的第一数位为1,数符任意 C.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相同 D.阶符与数符不同 06在浮点机中,判断补码规格化形式的原则是 C 。 A.尾数的第一数位为1,数符任意 B.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相同 C.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不同 D.阶符与数符不同 二、填空题 01正数原码算术移位时, 符号 位不变,空位补 0 。负数原码算术移位时 符号 位不变,空位补 0 。 02正数补码算术移位时, 符号 位不变,空位补 0 。负数补码算术左移时,符号 位不变,低位补 0 。负数补码算术右移时, 符号 位不变,高位补 1 。 03正数原码左移时, 符号 位不变,高位丢1,结果 出错 ,右移时低位丢 1,结 果引起误差。负数原码左移时, 符号 位不变,高位丢1,结果 出错 ,右移时低位丢 0 ,结果正确。 04正数补码左移时, 符号 位不变,高位丢1,结果 出错 ,右移时低位丢 1 , 结果引起误差。负数补码左移时, 符号 位不变,高位丢 1 ,结果正确,右移时低位丢 1 ,结果引起误差。 05两个n+1位(含1位符号位)的原码在机器中作一位乘运算,共需要作 n 次 加 操作和 n 次 右移 操作,才能得到最后的乘积,乘积的符号位需 通过两数的符号位异或运算得到 。 06在补码一位乘法中,设x补为被乘数,y补为乘数,若ynyn=1(yn=1为低位)=00,应执行 右移一次 操作,若ynyn=1=01,应执行 +X补,右移一位 操作,若ynyn=1=10,应执行+-X补,右移一位操作,若ynyn=1=11,应执行 右移一次 操作。若机器数字长为16位(不包括符号位),则补码乘法需作 16 次 移位 操作,最多需作 17 次 加法 操作。 07在浮点补码二进制加减运算中,当尾数部分出现 01.XXX 和 10.XXX形式时,需进行右规,此时尾数 右 移一位,阶码 加1 。 08在浮点补码二进制加减运算中,当尾数部分出现00.0XXX和11.1XXX形式 时,需进行左规,此时尾数 左 移一位,阶码 减1 ,直到 尾数部分出现00.1XXX或11.0XXX为止。 09在浮点加减运算中,对阶时需 小 阶向 大 阶看齐,即小阶的尾数向 右 移位,每移一位,阶码 加1 ,直到两数的阶码相等为止。 三、问答题 01简述算术移位和逻辑移位的区别,举例说明。 02在定点机中采用单符号位,如何判断补码加减运算是否溢出?有几种方案? 03设SA和SB是参与运算的两个操作数的数符,Sf为结果的数符,试列出一位符号位的补码加减运算“不溢出”的逻辑式。 答案:“不溢出”=ASB+SAB+ SASBSf+ABf 04你知道有几种方法判断补码定点加减运算的溢出? 05设机器内设有“按位加”(异或)指令,而没有“取反码”指令,如何得到一个数的反码? 06从下列叙述中选出正确的句子: (1)定点补码一位乘法中,被乘数也要右移。 (2)n位小数参加补码一位乘(Booth算法)时,共作n+1次运算,第n+1次不移位。 (3)浮点运算可由阶码运算和尾数运算两个部分联合实现。 (4)浮点数的阶码部分只进行阶码的加、减操作。 (5)浮点数的尾数部分只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6)浮点数的正负符号由阶码的正负符号决定。 更正上述叙述中错误的句子: (1)定点补码一位乘法中,被乘数不需右移,部分积需右移。 (5)浮点数的尾数部分可作、减、乘、除运算。 (10)浮点数的正负符号由尾数的符号决定。 07计算机中如何判断原码、补码和反码的规格化形式? 四、计算题01已知定点数 X=0.11010101,Y=0.10101101,试用它们的补码进行计算求X+Y 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02已知:x=-0.1101,y=0.1011,用原码一位乘法求xy原03已知:x补=1.0101,y补=1.0011,用补码一位乘法求xy补 第四章 存贮系统 一、选择题01存贮时间是指 C 。 A.存贮器的读出时间 B.存贮器的写入时间 C.存贮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D.存贮器进行连续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02某一RAM芯片,其容量为512K8位,除电源端和接地端,该芯片引出线的最小数目应为 D 。 A.23 B.25 C.50 D.29 03活动头磁盘存贮器的平均存取时间是指 B 。 A.最大找道时间加上最小找道时间 B.平均找道时间加上平均等待时间 C.平均找道时间 D.平均等待时间 04活动头磁盘存贮器的找道时间是指 C 。 A.最大找道时间 B.最小找道时间 C.最大找道时间与最小找道时间的平均值 D.最大找道时间与最小找道时间之和 05磁盘存贮器的等待时间通常时间是指 B 。 A.磁盘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B.磁盘旋转半周所需的时间 C.磁盘旋转周所需的时间 D.磁盘旋转周所需的时间 06与活动头磁盘存贮器相比,固定头磁盘存贮器的特点是 A 。 A.不需要找道,速度快,所用磁头多 B.需要找道,速度慢,所用磁头少 C.不需要找道,速度快,所用磁头少 D.需要找道,速度慢,所用磁头多 07交叉存贮器实质上是一种 存贮器,它能 执行 独立的读写操作A.模块式,并行,多个 B.模块式,串行,多个C.整体式,并行,一个 D.整体式,串行,多个08主存贮器和CPU之间增加高速缓冲存贮器的目的是 A 。A.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B.扩大主存贮器的容量 C.扩大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 D.既扩大主存容量又扩大CPU通用寄存器数量09常用的虚拟存贮系统由 A 两级存贮器组成。A.主存辅存 B.快存主存 C.快存辅存 C.通用寄存器主存 三、问答题 01试比较内存、外存、缓存、控存、虚存。 02解释下列概念:存储周期,存取时间、存储容量。 03解释下列名词:存储元、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地址、存储字、存储字长 04内存和外存的速度指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05外存的技术指标一般包括哪些? 06什么是存储密度?什么是数据传输率? 07存储器主要功能是什么?如何衡量存储器的性能?为什么要把存储系统分成若干个层次?主要有哪些层次? 08什么是刷新?刷新有几种方式?简要说明之。 09存储芯片内的地址译码有几种方式?试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10为什么多体交叉存储器可以提高存储器的速度? 11提高存储器速度可采用哪些措施?简要说明之。 12什么是快速缓冲存储器,它与主存有什么关系? 13什么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存储系统中哪一级采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14试比较Cache管理中各种地址映象的方法? 15在Cache管理中,当新的主存页需要调入Cache时,各有何特点?哪种算法的命中率较高?四、计算题 01一个双面5英寸软盘片,每面40磁道,每磁道8个扇区,每扇区512个字节, 试问盘片容量为多少?若该盘驱动器转速为600转/分,则平均等待时间为多少?最大数据传输率为多少?解答:软盘总容量=面数每面磁道数每磁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2408512=320KB 平均等待时间为磁盘旋转一圈所需时间的一半,即: (60秒/600)=0.05s=50ms 因盘每秒转10圈,每转一圈读一个磁道,每一磁道的容量为5128字 节即4096字节,故最大数据传输率为4096字节10(/s)=40KB/s 02设有16个固定磁头的硬盘,每磁道存储容量为62500字节,盘驱动器转速为2400 转/分,试求最大数据传输率。 解答:磁盘转速为2400转/分=40转/秒。16个固定磁头,每次读出16位,即2 个字节,故每转一圈读出625002字节,所以最大数据传输率为: 62500240=5000000字节/秒。 03磁盘组有6片磁盘,每片有两个记录面,存储区域内径22厘米,外径33厘米, 道密度为40/厘米,内层密度为400位/厘米,转速为2400转/分,问: (1)共有多少个存储面可用? (2)共有多少柱面? (3)该磁盘组总存储容量是多少? (4)该磁盘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解答:(1)共有10 个存储面,最上、下两个面不用。 (2)有效存储区域为一圆环,其径长为(33-22)/2=5.5。 因为道密度=40道/cm,所以共有405.5=220道,即共有220个柱面。 (3)内层磁道周长为2R=3.1422=69.08cm。 每道信息量=400位/cm69.08cm=27632位。 每面的信息量=27632道/位220道=6079040位。 故该磁盘组的总容量=607904010=60790400位。 (4)磁盘最大数据传输率P=Nr位/秒。(注:不考虑磁头径向移动所需 时间) 其中:N为每磁道的容量=27632位 r为磁盘转速=2400转/分=40转/秒 所以该磁盘总容量P=Nr=2763240=1105280位/秒04某磁盘存储器转速为3000转/分,共有4 个记录盘面。每毫米5道,每道记录 信息12288字节,最小磁道直径为230mm,共275道,求: (1)该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2)最高位密度(最小磁道的位密度)和最低位密度; (3)该磁盘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4)平均等待时间。 解答:(1)因每道记录信息=12288字节, 故每个记录面的信息容量=12288275字节 该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容量=4个记录面的信息容量=412288275 =13516800(字节) (2)最高位密度D1应按最小磁道(其半径为R1=230mm/2=115mm)计算。 故最高位密度D1=每磁道记录的信息/最小磁道的周长 =12288字节/(2R1)=12288/(3.14230)=17字节/mm 最高位密度D1应按最大磁道计算。 因共有275个磁道,且每毫米5道,故: 最大磁道的半径R2= R1+(275/5)=115+55=170mm 故最低位密度D2=每磁道记录的信息/最大磁道的周长 =12288字节/(2R2)=12288/(23.14170)=11.5字节/mm (3)磁盘最大数据传输率P=Nr位/秒。(注:不考虑磁头径向移动所需 时间) 其中:N为每磁道的容量=12288字节 r为磁盘转速=3000转/分=50转/秒 所以该磁盘最大数据传输率P=Nr=1228850=614400位/秒 (4)平均等待时间=磁盘旋转半圈所需时间=s=10ms 05通常32K1位的动态存储存储电路制成两个独立的128行128列的阵列,刷 新时,对两个阵列中的相应行同时进行刷新。设存储器的读写周期为500ns,最 大允许刷新间隔为2ms,若采用集中式刷新,其“死区”时间是多少?,若采用分散刷新,行与行之间的刷新间隔时间是多少?若采用异步刷新,行与行之间的最大刷新间隔时间是多少?(6分) 注:具体解答可参考教材第85页至第87页自行作出。五、设计题 01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作访存控制信号(低电平有 效),用作读写控制信号(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现有下列存储芯片: ROM(2K8位、4K4位、8K8位) RAM(1K4位、2K8位、4K8位) 及74LS138译码器和其他门电路(门电路自定)如下图所示:G1,G2A,G2B为控制端C,B,A为变量输入端Y0Y7为变量输出端CS ROMAmA0DnD0CS WE RAMAmA0DnD0 试从上述规格的存储芯片中选用合适芯片,画出CPU和存储芯片的连接图。 要求:(1)最小4K地址为系统程序区,409616383地址范围为用户程序区; (2)说明选用的存储芯片类型及数量。 (3)详细画出片选逻辑。 解答:第一步:先将16进制地址范围写成2进制地址码,并确定其总容量:系统程序区 4K8位A15A14A13A12A11A10A9 A8A7 A6 A5 A4 A3 A2 A1 A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用户程序区 12K8位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二步:根据芯片(其地址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选择存储芯片。 因地址范围04095为系统程序区,应选用ROM,其容量应为:4K8位,根据现有芯片的规格,选用2片4K4位的ROM经位扩展构成4K8位的ROM。 因地址范围409616383为用户程序区,应选用RAM,其容量应为:12K8位,根据现有芯片的规格,选用3片4K8位的RAM经字扩展构成12K8位的RAM。 第三步:分配CPU的地址线 将CPU的低12位地址A11A0与3片4K8位的RAM及2片4K4位的ROM的地址线相连,剩下的高位地址线与访存控制信号共同产生存储芯片的片选信号。 第四步:片选信号的形成 根据74LS138译码器的输入逻辑关系可知,必须保证控制端G1为高电平、2A及2B为低电平。根据对存储芯片的地址范围的要求,A15应为低电平,故可将74LS138译码器的控制端G1接+5V,将接2A ,A15接2B 以保证译码器正常工作。CPU的地址线A14、A13及A12接74LS138译码器的C、B、A输入端,其输出0接至2片4K4位的ROM的片选信号端,当其有效时,同时选中这两片4K4位的ROM,1、2、3分别接至3片4K8位RAM的片选信号端,当其有效时,分别选中这3片4K8位的RAM。 ROM芯片的接地端为/progr,读出时低电平有效,RAM芯片的读/写控制端与CPU的读/写命令端相连。因4K4位的ROM 的4根数据线是单向的,与CPU的数据总线单向相连,但应注意其中1片4K4位的ROM的数据线只能与CPU数据线的高4位即D7D4相连,而另1片4K4位的ROM的数据线只能与CPU数据线的低4位D3D0即相连。另外3片4K8位RAM的8根数据线均与CPU的8根数据线双向相连。注:CPU和存储芯片的连接图略,具体连接可参考教材第94页至97页的连接图及上述分析自行画出。 02CPU假设同上题,现有8 片8K8位的RAM芯片与CPU相连,试解答下述问题: (1)用74LS138译码器画出CPU与存储芯片的连接图; (2)写出每片RAM的地址范围;(3)如果运行时发现不论往哪片RAM写入数据后,以A000H为起始地址的存储芯 片都有与相同的数据,分析故障原因。(4)若出现地址线A13与CPU断线,并搭接到高电平上,将出现什么后果?解答:(1)据题意分析,应将74LS138译码器的控制端G1接+5V,将接 2A 及2B 以保证译码器正常工作。 CPU的地址线A15、A14及A13接74LS138译码器的C、B、A输入端,其输 出07分别接至8 片8K8位的RAM芯片的片选信号端,当其有效 时,分别选中这8片8K8位的RAM。 CPU与存储芯片的具体连接图略;(2)8片8K8位的RAM芯片的地址范围分别是:0000H1FFFFH;2000H3FFFFH;4000H5FFFFH;6000H7FFFFH;8000H9FFFFH;A000HBFFFFH;C000HDFFFFH;E000HFFFFFH; (3)说明74LS138译码器有误,5输出始终为低电平。因该输出接至第5片RAM 的片选信号端,该片RAM的地址范围为A000HBFFFFH,故不论往哪片RAM存放8K数据,该片存储芯片始终被选中,所以都有与之相同的数据。 (4)若出现A13搭接到高电平的故障,则使0、2、4、6均无输出,故第0,2,4,6片RAM始终不被选中第五章 运算器 一、选择题 01MIPS的含义是 B 。 A.每秒打印的字数 B.每秒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 C.每秒敲键的个数 D.每英寸扫描线数 02运算器由许多部件组成,其核心部件是 B 。 A.数据总线 B.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C.累加寄存器 D.多路开头 03定点运算器用来进行 B 。 A.十进制数加法运算 B.定点数运算 C.浮点数运算 D.既能进行浮点运算,也能进行定点运算 04串行运算器结构简单,其运算规律是 C 。 A.由低位到高位先行进行进位运算 B.由高位到低位先行进行借位运算 C.由低位到高位逐位运算 D.由高位到低位逐位运算 05下面有关浮点运算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C 。 A.浮点运算器可用两个松散连接的定点运算部件(阶码运算部件和尾数运算部 件)来实现 B.阶码运算部件可实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C.阶码运算部件进行实现加、减和比较运算 D.尾数运算部件只进行乘、除操作 06下面有关定点补码乘法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 。 A.被乘数的符号和乘数的符号都参加运算 B.乘数寄存器必须具有右移功能,并增设一位附加位,其初态为“1” C.被乘数寄存器必须具有右移功能 D.用计数器控制乘法次数,若尾数为n位,当计数器计到n+1时(初态为0)完 成乘法运算但不移位。 07用八片74181和两片74182可组成 B 。 A.采用组内并行进位,组间串行进位的32位ALU B.采用二级先行进位结构(双重分组)的32位ALU C.采用组内先行进位,组间先进位的16位ALU D.采用三级进位结构的32位ALU二、填空题 01运算器的技术指标一般用 机器字长 和 运算速度 来表示。 02定点运算器和浮点运算器是按数的 小数点的位置 来划分的,定点运算器的结构 简单 ,但表示数的范围 小 ,常用于 小型机、微型机、单片机 等类型的 机器。 03运算器能进行 算术逻辑 运算,运算器中通常需有三个寄存器,被称作 累加器 、 乘商寄存器 、 操作数寄存器 。 04按信息的传送方式来分,运算器可分为 串行 、 并行 、 串并行 三种结构,其 中 串行运算器 最省器材, 并行运算器 速度最快。 05为提高运算器的速度,通常可采用 高速器件 、 快速进位链 和 改进算法 三种 方法。 06算术/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可对 4 位信息完成 16 种 算术 运算和 16 种 逻辑 运算。 07进位的逻辑表达式中有 本地进位即(AiBi) 和 传递进位即(Ai+Bi)Ci-1 两部分,影响运算速度的是 传递进位 。 08进位链是指 传送进位的逻辑电路 。三、问答题 01影响加减运算速度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改进措施?举例说明。 02什么是进位链?什么是先行进位?常用的先行进位方法有几种?简要说明。 03试比较单重分组和双重分组跳跃进位链。 四、设计题 01试用74181和74182器件设计以下两种方案的32位ALU(只需画出进位之间的联系),并比较两种方案的运算速度及集成电路片数。 (1)采用单重分组(组内并行进位,组间串行进位)进位结构 (2)采用双重分组(二级先行进位)进位结构 提示:(1)共用8 片74181,运算速度较慢。连接图略。 (2)共用8 片74181和2 片74182,运算速度较方案1快,具体连接图 见教材第290页。第六章 指令系统 一、选择题 01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 B 。 A.实现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 B.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C.可以直接访问外存 D.提供扩展操作码的可能并降低指令译码难度 02零地址运算指令在指令格式中不给出操作数地址,因此它的操作数来自 B 。 A.立即数和栈顶 B.栈顶和次栈顶 C.暂存器和栈顶 D.寄存器和内存单元 03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 个数常需采用 C 。 A.堆栈寻址方式 B.立即寻址方式 C.隐含寻址方式 D.间接寻址方式 04二地址指令中,操作数的物理位置可安排在 B、C、D 。 A.栈顶和次栈顶 B.两个主存单元 C.一个主存单元和一个寄存器 D.两个寄存器 05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 C 。 A.基值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D.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06堆栈寻址方式中,设A为累加器,SP为堆栈指示器,MSP为SP指示的栈顶单元, 如果进栈操作的动作是:(A)MSP,(SP)-1SP,那么出栈操作的动作应为 B 。 A.(MSP)A,(SP)+1SP B.(SP)+1SP,(MSP)A C.(SP)-1SP,(MSP)A D.(MSP)A,(SP)-1SP 07IBM PC机中采用了段寻址方式。在寻址一个主存具体单元时,由一个基地再加上 16位的某些寄存器提供的16位偏移量来形成20位物理地址。这个基地址由 A 来提供。 A.CPU中的四个16位段寄存器之一自动左移4位 B.CPU中的累加器(16位)自动左移4位 C.CPU中的变址寄存器(16位)自动左移4位 D.指令中的直接地址(16位)自动左移4位 08指令的寻址方式有顺序和跳跃两种方式,采用跳跃寻址方式,可以实现 D 。 A.堆栈寻址 B.程序的条件转移 C.程序的无条件转移 D.程序的条件转移或无条件转移 09扩展操作码是 D 。 A.操作码字段外辅助操作字段的代码 B.操作码字段中用来进行指令分类的代码 C.指令格式中不同字段设置的操作码 D.一种指令优化技术,即让操作码的长度随地址数的减少而增加,不同地址数指 令可以具有不同的操作码长度 10算术右移指令执行的操作是 B 。 A.符号位填0,并顺次右移1位,最低位移至进位标志位 B.符号位不变,并顺次右移1 位,最低位移至进位标志位 C.进位标志位移至符号位,顺次右移1位,最低位移至进位标志位 D.符号位填1,并顺次右移1位,最低位移至进位标志位二、填空题 01如形式地址为D,则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为 E=D ;间接寻址方式 中,操作数据的有效地址为 E=(D);相对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为 E=(PC)+D(D可能为负值,一般采用补码表示) 。 02变址寻址和基值寻址的区别是:基值寻址中基值寄存器提供 基准量 ,指令提 供 偏移量 ,后者位数 较短 。而变址寻址中变址寄存器提供 修改量 ,指令提 供 基准量 ,后者位数 足以表示整个存贮空间 。 03复合寻址方式是把 间接寻址方式 同 相对寻址方式 或 变址寻址方式 相结合而形成的寻址方式,它分为 先间址后变址 和 先变址后间址 两种。 04存贮器堆栈中,需要一个 堆栈指示器 ,它是CPU中的一个专用寄存器,它指定 的 主存单元 就是堆栈的 栈顶 。 05条件转移指令用来 改变程序原来执行的顺序 ,它提供两个程序走向地址,一个是 顺序地址 ,一个是 转移地址 ,能否实现地址转移,则取决于 有关状态条件触发器 的状态。三、问答题01指令字中有哪些字段?各有何作用?如何确定这些字段的位数?02在寄存器寄存器型,寄存器存储器型和存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汽修专业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含答案)
- 化学专业巡检试题及答案
- 海南省省直五指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内江木纹铝扣板施工方案
- 2026届河北省保定市六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测试卷
-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高级中学高二(上)期初考试模拟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垃圾房建筑施工方案
- 快递分拣人力承包协议书
- 医疗损害责任界定-洞察及研究
- 浙江省G12名校协作体2025学年第一学期9月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卷
- 人民防空防护设备管理办法
- 2025年海南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空间机器人学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筠连王点科技有限公司3万吨-年复合导电浆料配套10吨-年碳纳米管粉体项目环评报告
- 2025年江苏省档案职称考试(新时代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基于西门子PLC的声控喷泉系统设计
- 2025年全国“质量月”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