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做了两项与诗三百编订相关的关键工作。第一项是“去其重”,即在3000余篇诗中,去除重复,校订错讹,编成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第二项是“取可施于礼义”,即进行选择,也就是说,诗三百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标准进而形成的新的“精选本”。司马迁显然认定诗三百是孔子依据流传的大量文献重新“编定”,而非仅进行文献整理。东汉班固、王充,唐代陆德明,宋代欧阳修、程颢、王应麟,元代马端临,明代顾炎武等,均沿袭司马迁说。司马迁、班固、王充等,都是时间距孔子最近的汉代著名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可以依据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来做出史学或诗学的理性判断。学术界一般认为唐代孔颖达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其中最早对司马迁“删诗说”表示怀疑,认为先秦典籍中,所引诗三百以外“逸诗”数量相当有限,由此推测当时不可能存有3000余篇诗供孔子删选。南宋郑樵、朱熹也不相信“孔子删诗”。但这些“有限的怀疑”,并没有动摇时间更早的司马迁以来的基本判断。转折点在清代,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均否定孔子“删诗”说。由于否定者众,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论题的方向,也相当程度上影响到现当代学者。这里需要指出,清代对“删诗”说人多势众的否定,有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就是在清朝文字狱的重压之下,学者无不噤若寒蝉,唯有回头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证据的模糊,这就为疑古思潮留下了巨大空间。但章太炎、郭沫若、郑振铎均坚定支持孔子“删诗”说。和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不同,当代学者显然更为自信,对传统文化则更多尊重和接受,支持删诗说的学者更多。尤其是,司马迁“删诗”说描述了一个关键史实:从孔子逾战国至汉武帝时期距离真相最近的400余年间,包括战国时期墨、道、法诸家,当时社会均对儒家编定诗三百无异议,否则司马迁及班固、王充等,不可能不从历史的角度记载相关争议。“判案”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谁距离“现场”更近,谁的证据就更可靠。在诗经编定这一个争议中,距离“现场”最近的,无疑是墨子、司马迁、班固等,司马迁、班固还是公认的“良史”。表示怀疑的唐代的孔颖达,距离“现场”已经超过1000年,距离司马迁也有700余年,更不用说清代学者距离“现场”已经超过2000年。当代否定“删诗”说的学者多引左传中的“季札观乐”这条材料,来说明在孔子年幼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规模差不多的诗经选本。可是,汉代专治史学的司马迁、班固,不可能不精研左传,像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为何不采用这条材料?正是考虑到司马迁、班固治史学的严肃性,以及他们更接近相关事实等因素,“删诗”说不宜轻易否定。当然,在孔子“删诗”之前,还经过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相关的阶段性“整理”,孔子应该是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最终的编定、校定。(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25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文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孔子从当时所流传的三千多首诗歌中编订出了一个文献意义上的“善本”。B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在删选诗歌时,不只是进行简单的文献整理,而是以儒家理想作为编辑的标准,即“取可施于礼仪”。 C作为时间距孔子最近的汉代著名史学家或思想家,司马迁、班固和王充都认同“孔子删诗”,这一定基于更多、更可靠的调查和取证。D因为先秦典籍引诗三百以外“逸诗”的数量远远达不到司马迁所说的数目,唐代孔颖达由此对司马迁的“删诗说”表示怀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南宋郑樵、朱熹和唐代孔颖达的观点相同,他们都对“”孔子删诗说表示怀疑,但是整体而言,这种怀疑并没有被当时的大多数人所认可。B因为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人都认为孔子不曾“删诗”,这就动摇了司马迁以来对诗经的基本判断,并且影响到了现当代学者。C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他们通过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而当代学者往往尊重和接受传统文化,大多支持“孔子删诗”说。D从孔子至司马迁这400余年的时间之内,因为当时社会都对儒家编定诗三百无意义,所以司马迁、班固等人都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记载相关争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彝尊、赵翼、崔述、魏源、方玉润等人否定孔子“删诗”说,这既有清朝文字狱这一时代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即当时能够证明孔子删诗的证据已经模糊了。B基于“判案”谁距离“现场”更近,谁的证据就更可靠这一重要原则,再加上司马迁、班固是公认的“良史”,这些都证明了司马迁、班固等人的说法最可靠。C当代否定“删诗”说的学者大多依据左传中的“季札观乐”这条材料,但司马迁、班固专治史学,不可能没有看到这则材料,故不能据此否定“删诗”说。D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孔子“删诗”,另一方面也有认识到孔子“删诗”不是独立完成的,是在众人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了最终的编定、校定而成新的“精选本”。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泰不华,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以今名,先世居白野山。父塔不台,如直宿卫,历仕台州录事判官,遂居于台。家贫,好读书,能记问。集贤待制周仁荣教之。年十七,江浙乡试第一。明年,对策大廷,赐进士及第,授集贤修撰,转任秘书监著作郎,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时御史大夫脱欢怙势贪暴,泰不华弹劾罢之。文宗建奎章阁学士院,擢为典签,拜中台监察御史。顺帝即位,加文宗后太皇太后之号,大臣燕铁木儿、伯颜皆列地封王。泰不华率同列上章言“:婶母不宜加徽称,相臣不当受王土。”太后大怒,欲杀言者。泰不华语众曰:“此事自我发之,甘受诛戮,决不敢累诸公也。”已而太后怒解曰:“风宪有臣如此,岂不能守祖宗之法乎?”赐金币二,以旌其直。出佥河南廉访司事,俄移淮西。继迁江南行御史台经历,辞不赴,转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大水害稼会泰不华入朝力言于中书免其租至正元年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除没官牛租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行乡饮酒礼,教民兴让,越俗大化。召入史馆,与修辽、宋、金三史,书成,授秘书卿。升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黄河决,奉诏以珪玉白马致祭河神。竣事上言:“淮安以东,河入海处,宜仿宋置撩清夫,用辊江龙铁扫,撼荡沙泥,随潮入海。”朝廷从其言,会用夫屯田,其事中废。泰不华尚气节,不随俗浮沉。太平为台臣劾去相位,泰不华独饯送都门外。太平曰:“公且止,勿以我累公。”泰不华曰:“士为知己死,宁畏祸耶!”后虽为时相摈斥,人莫不韪之。善篆隶,温润遒劲。尝重类复古编十卷,考正讹字,于经史多有据云。(节选自元史泰不华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西大水害稼/会泰不华入朝/力言于中/书免其租/至正元年/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除没官牛租/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B浙西大水害稼/会泰不华入朝/力言于中书/免其租/至正元年/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除没官牛租/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C浙西大水害稼/会泰不华入朝/力言于中书/免其租/至正元年/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除/没官牛租/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D浙西大水害稼/会泰不华入朝/力言于中/书免其租/至正元年/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除/没官牛租/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这是古代男子成人以后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符号,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B文宗,古代皇帝常见的一个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不带有褒贬性质。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称为进士。明清时进士考试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D后,这是指皇后,即皇帝正配的称号。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如同皇帝,是众妃之主,被嫔妃、侍女等成为娘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泰不华出身官宦家庭,科举顺利。他的父亲曾担任过台州录事判官,于是将家安于台州,他十七岁就在江浙乡试中名列第一,后又获赐进士及第。B泰不华积极上奏言事,敢于负责。他为官以后,先是弹劾脱欢使其免职,后又针对顺帝即位后散文不当加封予以上书,并且面对威胁勇于独自担责。C泰不华关心百姓疾苦,注重教化。他在担任地方官后,曾向朝廷反映灾情,免除浙西水灾地区的租税,后又在受灾地区提倡礼让,使民俗大受教化。D泰不华经史考证有据。参编史书。他曾经重新编排复古编十卷,在经书史书上大多言之有据,还曾参与编写辽、宋、金三史,书成之后被升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泰不华率同列上章言“:婶母不宜加徽称,相臣不当受王土。”(2)泰不华尚气节,不随俗浮沉。太平为台臣劾去相位,泰不华独饯送都门外。(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杂诗(其五)陶渊明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注】骞翮:振翅高飞。翥:飞翔。“壑舟”出自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这里指生命时光。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诗人回忆自己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自”字写出了年青生命自身无穷的活力与快乐。B“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猛”字突出此志向之奋发、凌厉。“逸”字突出此志向之超脱、隐逸。C“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诗人感叹,随着时光苒苒流逝,当年那种雄心,已渐渐离开了自己,诗歌至此,情感也由昂扬转为沉抑。D“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即便遇上了欢乐的事情,也不再能欢乐起来,相反,常常怀有深深的忧虑。此二句写出人到中年、晚年之体验。E诗歌的前四句忆旧,后四句写今,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9这首诗的后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回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1)诗经氓中,借助大自然中的河流和洼地来反衬男子变化无常的两句是“ , ”。(2)离骚中,屈原虽然为自己的遭遇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 , ”。(3)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客人之口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两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苏小童的夏天姚讲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随自己一起去城里挑担子,子承父业,卖鸡蛋。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喝了口冷茶,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打麻将的父亲,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以前的暑假,他也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甚至在远途跋涉的清晨,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单独的市场。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市场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他学着父亲的样子,把钱装进母亲缝的贴身小布袋里,再牢牢地系在腰带上。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的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着买回的菜随便挑出一点儿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问邻居大叔要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的总金额算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看着晒黑成煤炭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苏小童去城里找父亲,刚去的时候“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而苏小童果然在麻将馆里找到了父亲,由此可以看出苏小童对父亲的了解。B小说虽然没有证明描写苏小童的母亲,但这一任务却使得苏小童父亲形象更为突出,在苏小童成长之路上也是必不可少的,时时给予他关爱。C小说介绍苏小童中考以前的暑假并不是埋头做暑假作业,而是“”随父亲一起去市场,这样的背景介绍主要是为了表现苏小童的懂事孝顺。D苏小童的父亲发现苏小童卖鸡蛋凑念高中“建设费”的秘密后,让苏小童将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并告诉大家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E综合全文来看,苏小童最终“回到学校继续念书”,作为一个初中毕业生,既是经历夏天的磨练之后自然成长的结果,又说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2)小说首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3)小说中的苏小童父亲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这句话,既是理解苏小童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作为一个资深的电视节目制作人,他制作的预告片往往短小精悍,能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些被认为是“傻瓜”的老实人,他们坚守原则,在集体利益面前能够做到秋毫无犯,他们因为“傻”而受到他人的尊重。老师让家长陪孩子(主要是低年级学生)做作业并没有错,因为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也责无旁贷。写作关键在平时,他在平时不注意积累,这导致他在考试时词不达意,甚至出现了语句不通顺的问题,真是让人不忍卒读。随着太阳渐渐升高,武庙口的古玩店陆续开档,而巷内的古玩地摊上早已人头攒动,讨价还价声不绝如缕,甚是热闹。锁着人民币计价功能的扩大,国际贸易中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宗商品原油、天然气等都可以直接由人民币直接进行交易。ABCD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数据显示,今年的经济增速保持始终在65%至7%区间,尽管与前几年的高增长相比,增速有一定回落,但在全球范围内看,仍十分亮眼。B当前,中国的文艺发展,当务之急的工作是要树立中国文艺精神,一中国几千年积淀的智慧与情怀,讲好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的中国故事。C由于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东北虎逐渐在长白山区消失,几十年不见踪迹,甚至有专家认为,野生东北虎已经在中国绝迹。D气象卫星又被叫做定量遥感卫星,除了获取云图外,更重要的功能就是获取准确的、定量化的大气和地表观测信息,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服务。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随着时代的变迁, 生产方式的变化,民俗内容自然会发生变化,一些会留下,一些 会推出历史的舞台。文化就是这样增增减减。” 这并不是我们坐视传统民俗渐行渐远的理由。每逢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都会引发一波“有假无节”的吐槽, 说明国人对民俗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关注和强烈的呼唤。 节日味道太淡,可能还是参与感缺位造成的。在钢铁丛林的城市中,别说赛龙舟了,就连包粽子吃粽子, 变成了购买和速食。A因为就更是所以然而/B尤其是则但是就/也C/才还是那么但是所以D或者甚至而是/因此但是15在下面一段文章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儿童要用儿童药,而不能按照成人的量来模糊掌握,否则会 。 ,是指适合儿童特殊体质及需求的药,如利用矫味剂来改善入口的苦味,使小孩的接受度提高。 不仅解决长期困扰家长的“用量”和“喂药”的难题,重要的是降低儿童用药安全风险。16下面是某校黑板报评比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今年7月23日,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女子在猛兽区下车被老虎袭击致一死一伤事件,事后该园关门暂停营业。为了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中秋节开园之后,园方派了安全员在售票处、安检处、猛兽区等处值守,每天用高音喇叭喊300遍“别下车”。此外,园方一天要和游客签订1500份入园安全协议,发放印有猛虎图案的提示单。即便如此,仍有游客不听劝阻做出危险行为,如近距离向笼子内的老虎投喂白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池州市普通高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C(“近、现代学者大多沿袭清代学者的疑古思潮,他们通过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错误,通过翻检古籍寻求发展空间的是清代学者。)3D(“要承认”和“孔子删诗是在众人支持的基础上”均不合文意,原文说“不宜轻易否定”“孔子应该是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4B(这里的“中书”指的是中书省,不能断开,所以应在“书”后断句;“除没官牛租”的“除”意思是“免除”,其对象是“没官牛租”,故在“除”前断句。)5B(庙号也有褒贬之意。)6C(不是在受灾地区,而是在“绍兴路”。)7(1)泰不华率领同事上书说:“婶母不应该加封美好的称号,宰相、大臣不应当接受封王和土地。”(得分点:同列、徽称、王)(2)泰不华崇尚气节,不随流俗浮沉。太平被御史台大臣弹劾罢去丞相职位,只有泰不华在京师城门外为他饯行。(得分点:尚,“太平为台臣劾去相位”被动句,“泰不华独饯送都门外”省略句)【参考译文】泰不华,字兼善,属于伯牙吾台氏。起初他的名字叫达普化,文宗赐予他现在这个名字,世代居住在白野山。父亲塔不台,入宫担任警卫,历任台州录事判官,于是将家安于台州。他家境贫寒,喜欢读书,能记善问。集贤待制周仁荣抚养并教育他。他十七岁时,在江浙乡试中名列第一。第二年,在朝廷上回答策问,获赐进士及第,被任命为集贤修撰,转任秘书监著作郎,担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当时御史大夫脱欢仗势贪赃暴虐,泰不华弹劾罢免了他。文宗建立奎章阁学士院,提拔泰不华担任典签,任命他为中台监察御史。顺帝即位,加封文宗皇后为太皇太后,大臣燕铁木儿、伯颜都分得土地被封为王。泰不华率领同事上书说:“婶母不应该加封美好的称号,宰相、大臣不应当接受封王和土地。”太后大怒,要杀死进谏的人。泰不华对大家说:“这件事是我发起的,我甘心受到诛杀,决不敢连累诸公。”不久,太后气消之后说:“御史台有这样的大臣,难道还不能守住祖宗的法度吗?”太后赐给他二枚金币,来表彰他的耿直。泰不华出任佥河南廉访司事,不久调到淮西。接着他被任命为江南行御史台经历,他推辞而没有赴任,改任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洪水损坏了庄稼,适逢泰不华入朝,他竭力向中书省奏言,免除了那里的租税。至正元年,泰不华担任绍兴路总管。他革除吏治弊端,免除没入官府的牛租,让百姓自己核实田地数目以使赋役平均。实行乡饮酒礼,教导百姓提倡礼让,越地的民俗大受教化。泰不华被召入史馆,参与编写辽、宋、金三史,书编成后,他被任命为秘书卿。升任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黄河决口,他奉诏用珪玉白马祭祀河神。祭祀完毕后,他上书说:“在淮安以东黄河的入海处,应该仿照宋朝的做法设置撩清夫,用辊江龙铁扫,把泥沙搅动起来,使之随着潮水入海。”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适逢用民夫屯田,这件事情半途而废了。泰不华崇尚气节,不随流俗浮沉。太平被御史台大臣弹劾罢去丞相职位,只有泰不华在京师城门外为他饯行。太平说:“您不必了,不要因为我而连累了您。”泰不华说:“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还怕灾祸吗!”后来泰不华虽然被当时的丞相排斥,但人们没有不赞成他的。他善于书写篆书和隶书,风格温润遒劲。他曾经重新编排复古编十卷,考正错字,在经书史书上大多有根据。8BE(B项,“逸字突出此志向之超脱、隐逸”应该是突出此志向之远大、超越。E项,“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9诗人由自己当下气力渐衰,一日不如一日,而感慨自己的衰老;(2分)又由岁月流逝而想到自己前途不知在何方,这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最后写古人珍惜每一寸光阴,并想到自己一生虚度了大半岁月的可怕,这就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2分)10(1)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2)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每空1分)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B项,“时时给予他关爱”不准确,苏小童只是偶尔想到母亲,并没有时时感受到离家出走的母亲的关爱。C项,“这样的背景介绍主要是为了表现苏小童的懂事孝顺”错误,这是为下文写苏小童卖鸡蛋作铺垫。D项,苏小童的父亲并不知道苏小童这一秘密,并且这个时候苏小童还没有卖鸡蛋凑念高中“建设费”的打算。)(2)点明苏小童的身份,初步展现苏小童和其父亲的形象。点明特定的时间节点,与小说结尾写苏小童坚持回老家读书构成对比。为下文苏小童卖鸡蛋作铺垫,并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共6分)(3)嗜赌:因为赌博和苏小童母亲多次吵架,最终导致苏小童母亲离家出走。不诚信:竟然让苏小童去卖刚坏掉的鸡蛋,还欺骗顾客说是自家鸡下的,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武断而又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