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12年秋高三(上)期末测试(一诊)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光驱 煊赫一时 应变(yng) 酩酊大醉(dng) B竞猜 唇枪舌箭 熨帖(yn) 咎由自取(ji) C帐篷 深居简出 执拗(ni) 恪守不渝(g) D涣散 披肝砺胆 精髓(su) 卷帙浩繁(zh)2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学生攀比消费严重,有的不惜以重金“培养感情”,朋友外出聚餐,一顿饭的花费少则三四百元,多则问鼎千元,全不考虑父母艰辛。 B西方美术界流行的观念至上的观点在国内大行其道,各种天花乱坠的观念艺术大为流行,而艺术家用艺术形象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能力却大大削弱。 C打手机时有人窃听,和朋友吃饭时有人偷拍,外出游玩时已被定位,甚至在宾馆住宿的信息也都被暴露,而这一切,受害人可能闻所未闻。 D“桥坚强”受到特别关注,实在是耐人寻味,在“桥脆脆,大量存在的今天它犹如一面“照妖镜,让形形色色的问题桥、“豆腐渣”桥无法藏身。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世界羽联表示:“取消这些选手的参赛资格,是因为她们消极比赛,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这令人想起罗格的一句话,“赢得胜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比赛。 B当分数成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健康生活的诉求显得不那么强烈和正当时,许多人认为,“养好身体,是为好好学习”此处,“健康成为从属于“学习”的手段。 C我们在文字虚拟的世界中生活了几千年,慢慢地,书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在这一阶梯上踩空失足的人却有很多(或许用“走火入魔”来形容更加确切)。 D面对不幸者求助时的无奈,面对路人的冷漠,我们需要追问自己的内心,想想为那些美好的价值、心中的向往,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又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继续采取严厉措施进行楼市宏观调控的形势下,任何脱离宏观调控去谈提高房屋售价、增加房屋销售量,都是没有根据和不现实的。 B这是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年代,面对多元的利益、多样的观念、多变的思想,只有我们鼓励发表意见,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倾听各方面的真实诉求。 C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学校撤并上搞“一刀切,片面追求学校数量少、规模大,在卖施上搞“大跃进式的“一步到位,人为造成了混乱局面。 D有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加以阐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认为这是东西方文化对话的过程,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接纳和融合的过程。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毫无疑问,林徽因的精神气质隶属于“五四”后生长起来的那一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这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以其扎扎实实的生活践履,丰丰富富的健全人格,为催生现代中国而自觉努力者不乏其人。 建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荡涤魂灵的风风雨雨:林徽因于其中可谓幸运者。她辞世于1955年的春天,诚如作者所言,这“是命运女神对她的眷顾和厚爱”,“以她细腻敏感的心灵,怎样承受1957年的狂暴风雨?以她高傲纯正的天性,怎能面对1966年的浊浪排空?”然而,我们也不能为林徽因奢求更好的命运,等待她的不过是双重误读的悲剧。其一,是湮没准确地说,这非“误”读,而是“不”读遁入历史无人识。即使笔者这样以讲授现代文学为职业的人,初读林徽因竟来自醉心新月派诗歌的外国友人之触动!其二,是扭曲。张清平绝非近年来首先关注林徽因的人,在她书写之前,林徽因已经浮出历史地表。可叹的是商品经济的铁锹助其出土,注定了林徽因不能清清爽爽地以一个大写的人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她总是被与别人捆绑在一起,作为徐志摩的热恋闪闪烁烁地让今人猜测无限。于是,什么杰出的女建筑家,独特的女诗人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诗人徐志摩曾因痴情于她而亲手捣毁了自己的家庭,可捉摸不定的林徽因却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我这样“学舌”是有着一丝恶意在其中的:敢爱、能爱的梁思成以其无与伦比的坚实基础与宏大结构(建筑术语)支撑关爱了林徽因的一生,却难以得到应有的立足之地!因此,我们有理由特别关注张清平的林徽因,冀望她的笔还一方历史以真实,让读者在林徽因们的精神风采里了悟今人的苍白。 陈思和先生曾就作者与传主的关系有过如下见解:“传记不是纯客观的材料展览。它需要对话,作者与传主间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对话。”阅读林徽因使我们看到,作者在长期知识与学养储备的基础上,有了走进林徽因的可能,有了切近传主精神的对话。 在这一“对话”中,传主的心灵路程较之生活阅历似乎更能触发作者的激情,于是她不自觉间总是把叩问的笔触挥向林徽因、和她身边一群人的精神层面。她讶异于这一群人的精神何以如此健全。她于心向往之中竭力再现着他们的独特群体气候,一刀一笔地镌镂着林徽因的精神素质,兼以工笔描绘出给林徽因以影响和润泽的那些人的风采。林徽因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得徐志摩。于是,北总布胡同的林家客厅,西南联大梁思成夫妇脱坯和泥造起的住宅,宜宾李庄五年病魔煎熬中困苦封闭的研究生活林徽因就于这当中和着一群人的步履以独特的自我向读者走来,每一步都是丰盈的、尊严的、大写的。这一群人用生命书写履历的时候最为惹眼的是心灵的自由,他们之间即使穷困得典当衣物,最富有的依然是真诚,而又因了站在同一地平线上,他们彼此间深为敬重和懂得!于是其肝胆相照的罕见美好遂成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间的绝唱。(节选自张洁序)5下列各项中,属于对林徽因“误读”的一项是(3分) ( ) A林徽因是一个杰出的女建筑家、独特的女诗人,一个为催生现代中国而自觉努力的自由知识分子。 B林徽因与梁思成相互扶持,梁思成更是敢爱、能爱,以其无与伦比的坚实基础与宏大结构支撑关爱了林徽因的一生。 C林微因一生中最值得书写的是她的爱情经历:诗人徐志摩因痴情于她而亲手捣毁了自己的家庭,她却嫁给了梁思成。 D林徽因深受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等人的影响和润泽,他们这群人心灵自由,相互理解敬重,彼此肝胆相照的美好堪称绝唱。6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林徽因于1955年辞世,免受了政治运动的冲击,这是她的幸运,也是造成她被“湮没”的原因。 B林徽因当年的“遁入历史”和最初的“浮出历史地表”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这是林徽因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 C张清平凭借着丰富的知识和学养,纯客观地蒋现了历史的真实,让读者有了走进林徽因的可能。 D陈思和评价张清平,认为他通过与林徽因及其身边一群人的精神对话,揭示了林徽因等人健全的精神素质。7从文中看,避免对历史人物“误读”的途径有哪些?请从你熟悉的其他历史人物中选择一个举例说明。(5分)三、(本太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吴陆抗闻步阐叛,亟遣将军左奕、吾彦等讨之。帝遣荆州刺史杨肇迎阐于西陵,车骑将军羊祜帅步军出江陵,巴东监军徐胤帅水军击建平,以救阐。陆抗敕西陵诸军筑严围,自赤溪至于故市,内以围阐,外从御晋兵,昼夜催切,如敌已至,众甚苦之。诸将谏曰:“今宜及三军之锐,急攻阐,比晋救至,必可拔也,何事于围,以敝士民之力!”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凡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今反攻之,不可猝拔。北兵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皆欲攻阐,抗欲服众心,听令一攻,果无利。围备始合,而羊祜兵五万至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可忧者,假令敌得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若晋据西陵,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其患不可量也!”乃自帅众赴西陵。 初,抗以江陵之北,道路平易,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渍平土以绝寇叛。羊祜欲因所遏水以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之,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粮,大费功力。 十一月,杨肇至西陵。陆抗令公安督孙遵循南岸御羊祜,水军督留虑拒徐胤,抗自将大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十二月,肇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步阐畜力伺间,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兵大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拔西陵,诛阐及同谋将吏数十人,皆夷三族,自余所请赦者数万口。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吴主加抗都护。羊祜坐贬平南将军,杨肇免为庶人。(选自资治通鉴晋纪)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凡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 宿:原先 B-羊祜欲因所遏水以船运粮 因:依靠 C十二月,肇计屈,夜遁 屈:竭尽 D抗使轻兵蹑之,肇兵大败 蹑:踩踏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抗有智谋的一组是 陆抗敕西陵诸军筑严围 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 抗闻之,使咸亟破之 即夜易夷兵,皆以精兵守之 抗命击之,矢石雨下 鸣鼓戒众,若将追者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抗不急于攻打叛将步阐,是因为西陵粮谷充足,城池险固,易守难攻;同时吴军又受到晋军攻击,“表里受难”。 B面对晋军的多路进攻,陆抗指挥若定,分兵御敌,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抓住战机最终击败晋军,攻克西陵。 C陆抗采用“围而不打”“毁坝绝粮”“夜易夷兵”等策略,看似轻而易举,实则是苦苦思索和缜密分析的结果。 D陆抗对江陵和西陵的战略地位、布防情况了然于胸,担心西陵失守带来连锁反应,于是亲赴西陵镇守,朝胜利迈近了一步。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比晋救至,必可拔也,何事于围,以敝士民之力!(14分) 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伊尹,其表也,亦有三仁。12,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忆秦娥【南宋】黄机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1)上片连用两个“数声”,请分析其妙处。(3分) (2)有人认为“离愁不管人漂泊”一句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4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2)杖汉节牧羊,卧起持, 。(苏武传)(3) ,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 ,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5)莫昕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6)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又是一年的春节了,记得小的时候,到了正月初一的这一天,父亲照例要带着我和姐姐到爷爷家去,不消说,在这一天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安排和其他小伙伴们一块玩了。即便是我参加工作之后也从未改变过。在我看来,这是每年不得不循环一次的固定“程序”,对父亲来说,那就是一项经年累月的“规矩”了。 早年,爷爷和奶奶还活着,尽管他们不富裕,我和姐姐每年照例会拿到爷爷和奶奶分别给我们的压岁钱,五块、十块,钱虽不多,但很温暖。那种来自爷爷奶奶的温暖是很不一样的,觉得很沉,也很庄重,像是在爷爷奶奶的身后还站着他们的双亲和长辈。整个家族的人都在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幕,弥漫着一股家庭温暖与传承的气息。 然后,一家人便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了。我和姐姐只是默默地吃着,默默地看着。这一家人似乎都不是太“热闹”的人。而这样的聚会,一年也只有这一次,然后,大家便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 很快,第三代的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可奶奶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了她的这一大群儿女,也离开了几乎陪伴她一生的爷爷。奶奶走后,姑姑和爷爷在一起生活,因为爷爷的年纪大了,身体又不是很好,需要有一个人在他的身边照顾。我原以为,旧历的除夕不用再去爷爷那里吃团圆饭了,初二或者初三去就可以了。可是到了旧历的新年,父亲照例领着我到爷爷家拜年(姐姐在电视台工作,越是过节越是忙)。 按说这旧历的春节,毕竟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喜气的气氛会很热烈,然而,由于奶奶不在了,爷爷家的除夕之夜显得格外的冷清落寞,爷爷的孩子们都来了,可怎么也看不出往年的那种温暖的气息了。爷爷看上去也有些孤独,驼着背,总是时不时地叹气,虽然叹气声很轻,可总让人觉得沉重。然后,他开始挪挪自己的身体,看看自己身旁的位置,那位置上以往坐着的是奶奶,而现在坐着的是他的大儿子了。即便这样,这一年一次的团圆饭总是要吃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今年这顿团圆饭吃得心里酸酸的。 回去的路上,父亲也总是在不断地叹息,他的心情似乎和爷爷一样,也很沉重,不似奶奶活着的时候,父亲从爷爷的家拜年出来,总是精神抖擞、充满力量的样子。 斗转星移,爷爷也因病去世了,随后那套旧房子也卖掉了,那里已不再是爷爷奶奶的家了,他们身后的那些祖辈们也随着那套旧房子的易主而消失了。我心里酸酸地想,再也不能去爷爷家吃一年一次的团圆饭了。 翌年,到了正月初一这一天,吃过晚饭,姐姐去电视台值班了,母亲去邻居家拜年。父亲望着空空的房子对我说,走,去你爷爷家看看。我惊诧地问,爷爷不是不在了吗?那房子不是卖了吗!父亲坚持着说,还是去看一下,祭奠一下吧,心里踏实。 爷爷家住在一座老旧的小二楼上,那是一个杂乱的居民区,父亲带着我一边走一边说,你爷爷年轻的时候,上下班就在这条街上走,那时他很精神,你奶奶在医院里当护士,什么时候都把自己收拾得大方利索,街坊邻居都很尊敬他们,见了他们是一定要打招呼的 到了爷爷家哦,这已不再是爷爷的家了,那里已经住进了一户陌生人。父亲和我仰头望着爷爷家的那扇窗,那扇窗里的灯熄着,也许他们是到外地的长辈家过年去了。父亲就站在那里,望着黑黝黝的窗子久久地不肯离去。也许在他的心里,那旧宅里的灯总是为他们这些儿女们亮着的 以后只要到了初一这天的晚上,父亲都要去爷爷的家看看,只是不再带我和姐姐去了。他一个人站在爷爷家的楼下,仰头望着那扇窗,吸着烟,久久不愿离去。再后来,小区改造了,那里建了一片新楼,父亲站在那片新楼中,已经说不清哪里是爷爷的家了,但他仍然一个人站在那条街上,寻找着旧时的街路,像个迷路的孩子,久久地在那个地方徘徊14“在我看来,这是每年不得不循环一次的固定程序,对父亲来说,好运就是一项经年累月的规矩了。”句中“程序”和“规矩”的区别是什么?(4分)15文章是围绕“回爷爷家”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4分)16“父亲和我爷头望着爷爷家的那扇窗,那扇窗里的灯熄着,”文中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17“以后只要到了初一这天晚上,父亲都要去爷爷的家看看,只是不再带我和姐姐去了。”请结合全文回答,父亲为什么“不再带我和姐姐去了”?(4分)18小区改造了,爷爷的家已经无处寻找了,可是“父亲”仍然“站在那条街上”,寻找着旧时的街路,像个迷路的孩子”。你怎样理解父亲的“寻找”?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谈谈你对这种“寻找”的看法。(7分)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鉴于 ,政府必须强化对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劳动监察,漠视工人权益、用工不规范的企业应当受到严厉惩戒,引导企业为环卫工人购买保险,并通过工会等维权机构加大对环卫工人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维权意识。 (1)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文字,使文段语意连贯。 (2)为使语意连贯,句中有一部分需要修改,这一部分是 。(填序号即可) 可修改为:20欣赏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画面内容: 寓意:21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为李强写一段话,阐明他喜欢仙人掌的理由。字数6080字。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强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仙人掌全身是刺;有什么可喜欢的呢? 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李强便据理力争:七、写作(本大题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者周濂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 许多人都抱怨世界冷漠,埋怨他人无情,周濂的这句话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清醒者的感慨,面对这样的感慨,你有何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2年秋高三(上)期末测试卷(一诊)语文参考答案1 A(B 箭剑 熨y C 恪k D 砺沥)2 D(A 问鼎:是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B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C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D 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种类繁多。)3 B(A第二个句号放到引号外。C括号及括号内整个内容放在“踩空失足”之后。D把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4 C(A句式杂糅,删除“任何”“都”;或删除“谈”,在“销售量”后加“的说法”或“的想法”。B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错误,把“只有”放在“我们”之后。D搭配不当,改为“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加以阐释”或删除“加以”。)5 C(从文意看,最值得书写的是她的精神世界。)6 B(A“也是造成她被湮没的原因”错;C“纯客观地再现”错;D陈思和未评价张清平。)7 尽可能多地占有客观材料。和传主进行高层次的精神对话。(2分)举例:略。(3分)8 D(蹑:追赶。)9 B(是西陵的客观情况;是陆抗攻击杨肇的战斗场景。)10C(A“受到晋军攻击,让吴军表里受难”不是事实。B主要兵力、次要兵力之说在原文中没有根据。D西陵为叛将步阐所据,“失守”之说不当。)11(1)等晋军的救兵到来,必定已攻克西陵,为什么要修筑工事,使士兵、百姓的气力都疲惫呢!(4分)自己的兵力不足以分开对付两头,就只是擂鼓命令部队,做出好像要追击的样子。(3分)(2)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 (每处0.5分,共3分)12(1)“数声”写出声音稀疏零落,衬托出秋天的萧瑟,烘托出悲凉氛围。(1分)两个“数声”,一来于空中,一来于地上,突出了悲凉弥漫于天地之中。(1分)连用“数声”,构成反复,形成回环之美。(1分)(2)离别之愁与漂泊之苦本相关联,但此处却分割开来,更突出游子的孤寂、凄凉。(2分)“不管”用拟人手法,借离愁无情,反衬游子之有情。(2分)13(6分)(1)雨雪霏霏 (2)节旄尽落 (3)江流宛转绕芳甸(4)城上高楼接大荒 (5)何妨吟啸且徐行 (6)有暗香盈袖14“程序”含有未能理解其意义、被动接受之意;(2分)“规矩”则有认为意义重大、主动遵从之意。(2分)15先写爷爷奶奶都活着时,回爷爷家团聚的喜庆和温暖;(1分)接着写奶奶去世后,回爷爷家时的冷清和沉重;(1分)再写爷爷去世后,父亲“回爷爷家”时对亲人的缅怀;(1分)最后写小区改造后父亲“回爷爷家”时的迷茫感伤。(1分)16照应题目;(1分)和以前家庭团聚的喜气对比,烘托出“物是人非”的感伤;(1分)引出下文“旧宅里的灯总是为儿女们亮着”的感慨,表达亲情永在的主旨;(1分)引出对那户人家回家过年的推测,使父亲的情感具有了普遍的意义。(1分)17父亲体谅我们的忙碌;(2分)父亲因为我们不能理解他的举动和感情而失落,只有独自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了。(2分)18理解:这种寻找不仅是对亲人的怀念,更是对传统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坚守。(3分) 看法:(略)(4分)19.(4分)(1)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2分)(2)(1分)修改为:严厉惩戒漠视工人权益、用工不规范的企业(1分)20画面内容:粗壮的木头紧密地围成圆圈,保护着一株纤弱的幼苗,在圆圈的四周是无数的树桩。(2分)寓意:不要在破坏之后才懂得保护。(或:牺牲已有的成果追求未知的利益是不明智的。)(2分)21示例:“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4分)参考译文:东吴镇军大将军陆抗听到步阐背叛的消息,立刻派遣将军左奕、吾彦等去讨伐。晋武帝派遣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迎接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统率步兵进攻江陵,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攻打建平来救援步阐。陆抗命令西陵各军筑造坚固的围墙,从赤溪一直到故市,内可用来围困步阐,外可以此抵御晋兵。陆抗白天黑夜地催促逼迫修筑围墙,就好像敌人已经来到眼前,众人为此异常劳苦。诸位将官进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山东省菏泽市王浩屯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郑州市桐柏一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大兴安岭市重点中学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九上化学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信托资金借贷合同范文6篇
- 离婚协议中关于共同财产分割及人寿保险权益保障协议
- 离婚协议书(涉及跨境财产分割与法律适用)
- 猪场租赁合同(含饲料供应与养殖技术支持)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亮点解读
- 四年级《书法》教案上册
- 四高人群的膳食营养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修订稿)
-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课件
- 8 《大卫科波菲尔》课件高二上学期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婚姻家庭法学-形成性考核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2024年上海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当代媒介素养 课件全 高萍 第1-10讲 媒介素养范畴-媒介效果与审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