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六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导学案20 古诗两首导学目标: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导学重、难点: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导学准备: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3多媒体课件。导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时间:11.15 上课时间:11.18 第76次导学目标: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预习任务: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2了解李白的生平;3.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导学过程: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2导语,揭题。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5入诗境,悟诗情。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7小组汇报、交流。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三、拓展延伸,自主学习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2出示自学要求。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四、作业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第二课时备课时间:11.15 上课时间:11.19 第77次导学目标:1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预习任务: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2了解王维的生平;3.熟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导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古诗。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另外一首古诗。二、“内外联动”,扩大“容量”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三、自由“选点”,进行“练笔”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四、课堂总结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五、作业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2.修改课堂小练笔。教后反思:21 搭 石导学目标: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导学重、难点: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时间:11.17 上课时间:11.20 第78次导学目标: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预习任务:1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生字词语。2了解刘章的事迹;3.熟读课文。导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1、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2、质疑定标。“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a.什么是“搭石”?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a.什么是“搭石”?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四、巩固生字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a.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2.给生字表中的生字扩词。五、作业练习册第21课第二、三题。第二课时备课时间:11.17 上课时间:11.21 第79次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找找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有哪些?2你从课文中发现了什么。导学过程: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1抽读生词。2听写部分词语。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1寻美,知情。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2赏美,悟情。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a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a“风景”是什么意思?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3诵美,传情。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4创美,抒情。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三、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板书设计:21 搭 石摆搭石 勤劳整搭石 助人 构成美丽的风景走搭石 和谐让搭石 谦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教学反思: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导学目标: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导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导学准备: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2多媒体课件。导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时间:11.20 上课时间:11.24 第80次导学目标: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预习任务:1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2揭题。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三、检查预习1.分类检查8个生字的读音: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四、学习一、二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五、作业练习册第22课的第一、二题。第二课时备课时间:11.20 上课时间:11.24 第81次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预习任务:熟读课文,想一想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导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二、学习课文三六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d.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e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f.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三、升华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 ,终于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4.朗读背诵全段。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板书设计: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李博士 爱心救助 小钱(台湾) (杭州)沉着 静静教后反思:23* 卡罗纳备课时间:11.20 上课时间:11.25 第82次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导学重、难点: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任务:1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导学过程:一、推介新书,揭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板书课题)。二、初步阅读,读通课文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出示词语,读准9个词语。(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提纲导读,感悟理解1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A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D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以第2个问题为例) 课件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B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C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4学生交流。(要求: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评议。)四、欣赏评价,延伸教育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五、总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六、布置作业练习册第23课第二、三题。板书设计:23* 卡罗纳老师 可怜 卡罗纳同学 关爱教后反思:卡罗纳同步练习备课时间:11.20 上课时间:11.25 第83次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孩子 ( )地对待 ( )不幸 ( )地望着( )的止光 ( )地哭吧 ( )的怀抱 ( )的神情二、根据意思写词语。1一下子明白过来。( )2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3暂时抑止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4、形容大声地哭。( )三、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怜悯: 端详: 造句: 四、选词填空。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因此1( )你的母亲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她能看到你,依然爱着你,( )你要坚强!2( )有什么响动,它们( )立刻四散逃窜。3( )鲸的形体像鱼,( )许多人管它叫鲸鱼。五、按原文填空。1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的怜悯,大家都地望着他。2母亲把我推开了,她 地望着卡罗纳。六、课内阅读。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1卡罗纳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是什么意思?2大家围在卡罗纳的身边,为什么没有说话?3.文中还有很多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请找出一两顺抄写下来。4假如你的身边有和卡罗纳同样遭遇的同学,你会怎样做?七、课外阅读。高尚的行为早晨,我进教室的时候,老师还没有来。有三四个人正在戏弄红头发的克洛西就是那个一只胳膊已经残废、母亲卖野菜的孩子。他们用尺子捅他、拿粟子壳掷他的脸,学他一只手挂在脖子上的样子,把他比划成残废的怪物。克洛西一个人坐在凳子边上,脸上煞白,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好像在向他们求饶。忽然那个一脸无赖相的弗兰谛跳到桌子上扮成克洛西的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惹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克咯西气极了,从桌子抓起墨水瓶,狠命朝弗兰谛头上扔过去,大家赶紧逃回到自己座位上去,吓得不敢出声。老师变了脸色走到教桌跟前,厉声问道:“谁?”没有人回答。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谁?”这时卡隆突然站起来,毅然地说:“是我。”老师看了看他,又望了望发呆的同学们,平静地说:“不是你!”等一会儿,又说:“决不处罚,扔墨水瓶的人站起来!”克洛西站起来,哭着说:“他们打我,欺负我,我气昏了,就”“坐下,欺负他的人站起来。”那四个人低着头站起来。“你们欺负了无辜的孩子,侮辱了弱者!你们做了一件可耻的事。”说完,老师从台上下来,走到卡隆跟前,托起他的头,注视着他的眼睛说:“你的心灵最高尚的!”1克洛西把墨水瓶扔到老师身上,老师为什么原谅了他?2卡隆没有扔墨水瓶,他为什么说是自己干的?3老师“托起卡隆的头,注视着他的眼睛”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八、读读背背关于品德修养方面的格言警句。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记人之善,忘人之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24* 给予是快乐的备课时间:11.24 上课时间:11.26 第84次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导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导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预习任务:1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 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小组内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2.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 饶有兴趣 闪亮 羡慕 宽裕 惊叹 不由自主 显然 神气 湿润 喜悦3.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探究情感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拓展阅读,感悟主题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五作业练习册第24课第一、二、三题。板书设计:24* 给予是快乐的保罗 误解 男孩懂得 给予 奉献教后反思:语文园地六导学目标: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2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3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4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5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导学准备: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2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导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备课时间:11.25 上课时间:11.27 第85次导学目标: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导学过程:一、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二、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三、心灵沟通,感受真情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四、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备课时间:11.25 上课时间:11.28 第86次导学目标: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预习任务:看课本75页图,了解图意。导学过程:一、观察画面,整体感知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三、仔细观察,捕捉细节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四、试写片段,评议修改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五、明确要求,口头交流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六、范文引路,学习表达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七、写习作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八、作业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备课时间:11.27 上课时间:12.1 第87次导学目标:1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预习任务:1.读一读“我的发现”, 看看有什么发现。2.熟读“日积月累”与 “成语故事”了解其主要内容。导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C班级交流。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二、日积月累1激情导人。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2练读名言。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3背诵名言。4励学导行。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三、成语故事(杏林春满)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四、作业背诵“日积月累”。教后反思:第六单元复习备课时间:11.27 上课时间:12.1 第88次一、我会拼,我还会规范地写词语。(10分)hi xi mng zhng png hng zn tng ln du( ) ( ) ( ) ( ) ( )kng kung x j tng bo lin ji shn hng bo f ( ) ( ) ( ) ( ) ( )二、我会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横线。(8分)1、人们把每块搭石之间(jin jin)按二尺左右的间(jin jin)隔搭成两排。2、即使是相背(bi bi)而行,假(ji ji)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人们总要伏下身子背(bi bi)老人过去。3、母亲脉脉(mi m)含情地注视着远去的孩子们。 4、宿舍(sh sh)里的人被当时的情景所打动,都不舍(sh sh)得离去。三、我知道先比一比,再组词。(8分)绕( ) 脉( ) 矿( ) 怀( )饶( ) 咏( ) 旷( ) 杯( )四、把以下四字词语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能填对。(8分)理所( ) ( )同胞 突( )其( ) ( )不( )睛恍然( ) 饶有( ) 平( )无( ) ( )息( )神五、加上恰当的词语,能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3分)1、一个( )男孩在他的( )新车旁走来走去。2、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大家要( )对待他。六、我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关联词语填空。(4分)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唯有才能 如果才1、( )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 )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2、李老师( )身体不好,( )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3、( )骨髓移植,( )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4、( )小刚把地址写错了,( )我没收到他的信。七、学了20课,我能选择其中一首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