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指导下,高效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淮师附小 白春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常态教学高效化,是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追求,也是我校教科研活动的目标所在走内涵发展之路。什么是高效课堂?新课标在阐述语文的性质时,开篇就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紧接着在阐述新课程基本理念时,新课标又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置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首位,可见它是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巧用策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那么在新课标指导下,在常态教学中,如何建设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和教研组的同志们一直行走在教科研活动的路上,下面就谈谈我们的几点思考和有效做法。一、 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良好的语文素养需要语文知识做支撑。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离开了语文知识是不可设想的。因此,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应是在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相机引导学生随文学习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只是注意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这也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也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的课文童话小木偶一文后,有一片断练习:续编童话。如何指导学生续编童话?只是泛泛了解一些童话的基本要求?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应是片断指导,片断指导应扎实训练点什么?课堂上,在指导学生续编童话时,我们在学生合理想象好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年段作文训练的特点和小木偶课文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对话描写的片断指导:充分利用了课文小木偶中的典型片断的赏析交流,使学生对对话描写在文本中的作用,对话描写的基本形式以及注意事项,有了清楚而具体的了解和感受,然后创设情境,续编典型片断的故事情节,进行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实践训练。这样由扶到放,学生的作文自然水到渠成,精彩纷呈。短短一堂作文课,很好地发挥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教育功能,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得意又得言。在上学期学校作文教学大赛研讨展示活动中,我组荣获一等奖的展示课续编童话中的对话描写指导,听课领导和老师的一致称赞:这是一节常态课,也是一节简约、扎实而高效的课堂!二、 注重特色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语文学习有想象感悟、熏陶积累的特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优秀诗文的积累、背诵得多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思维打开也就有所凭借了。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思维的发展,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课堂教学就应是学生实践的平台,挖掘文本语言特点,精读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学会认、写一定量的常用字和常用的书面词汇,背诵、运用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拓展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实现阅读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的课文秦兵马俑一课,语言很有特色,描写兵马俑的外貌、神情、动作、心里活动的词语很多,大多都是四字短语,而且很传神,很有气势。我们在教学时,就利用文本的这一特点,重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上:先读中整体感知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然后依照文本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顺序集中重点感悟了将军俑、骑士俑、陶马俑、群俑的鲜明个性及表现手法后,汇集描写兵马俑个性特点的词语,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最后创设情境,播放课件,观察一喜欢的骑射俑,进行写话训练,运用语言,学习写法。整节课教学目标鲜明,书声琅琅,学生情趣昂然,既感受了秦朝帝国的威武与强大,激发了民族的自豪感,又习得了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色。我们组老师的秦兵马俑的展示课,既是我市余校长名师工作室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展示,也是我们组的课题“目标引领下的高效课堂”- -常态教学高效课堂的具体呈现。三、丰富文本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训练,应在学生对文本人文性感悟的背景中凸显出来。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如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往往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多元整合,学生情感体验的诱发。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学习。可见,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涵(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生命 生命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的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颇有意境与深度的佳作。选入“热爱生命”主题单元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和认识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作者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在生命,生命一文中体现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深受了,学生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但是让活泼单纯,生活无忧的四年级学生通过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三件看来平常的小事,去解读“生命”,无疑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丰富文本(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帮助学生读懂文本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命,生命一文前,循着文本思路,多方面收集了杏林子的资料:杏林子成为台湾著名作家的奇迹;杏林子12岁得的一种怪病时对什么的迷茫、绝望、痛彻心扉的感情;杏林子对生命有了顿悟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的感人故事;课外阅读向生命求索、杏林小记、和岁月较量的拓展,看到了杏林子生命的更高境界。课堂上文本资源的灵活渗透,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读懂了三个事例给予杏林子对生命的顿悟,动情地感受到了她生命的强烈呼唤和热爱! 在对生命感言的写话练习中,在对杏林子的感动中,学生朦朦胧胧地明白了,在生命成长中,我们也会遇到疾病,也会面对挫折,不管怎样,让我们都像杏林子一样,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样的常态教学既让学生习得了联系作者写作背景读懂文本的阅读方法,又体验了杏林子生命成长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人生底色!教学目标明确而扎实,策略恰当,学生能走进文本,与文本形象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就是高效课堂!遵循这个思路设计的阅读教学生命 生命,荣获学校常态阅读课堂教学选拔大赛一等奖。四、拓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的观念,既要充分使用课本提供的语文课程资源,还要关注学生生活,有效开发利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如本学期,我们结合清明传统文化节,给学生三个题目,引领学生走近清明文化:清明的思念清明踏青清明节的来历,并选一内容,完成随笔,并对三种随笔的文路做了简单的指导。然后利用一节课交流赏析学生的随笔,汇集欣赏有关古今诗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了清明传统文化的习俗和演变;在踏青赏春中感受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感受了清明节的内涵,感受了那份悠悠的亲情;在随笔、诗句的赏析中,清明传统节日文化,好似润物无声的春雨,浸润了学生的心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五、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一种语文能力,一种语文素养。学生语文学习听、说、读、写习惯的养成,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训练,既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听课的习惯,我们的要求是三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朗读的习惯,我们的要求是:声音自然,仪态大方;正确、流利、有感情等。)又要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师智慧的教学策略的引领下,呈现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生态美。这也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应是语文课堂的常态教学。课文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以盛夏的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在这种天然娱乐场所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行文流畅,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极富有诗意。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极具特色:首尾呼应,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其中对麦哨声音的描摹,首尾都各用一个自然段来呈现,麦哨声音的描摹怎么读,怎么读出其欢快柔美的特点,读出诗化的意境?想象感悟,有感情的朗读是学习此类文章的有效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用智慧的策略引导训练学生在想象感悟中,一步步读出意境的习惯与能力。首先以问题“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引导学生读顺首尾对麦哨描写的段落;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说说麦哨声音的特点吗?”自读,找到“欢快”“柔美”。然后创设情境,再现“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的画面,体会感悟“欢快”“柔美”的哨声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朗读首尾对麦哨声音的描摹的段落,自然会读出“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欢快柔美的特点。如何读出意蕴呢?教学中,还要带学生引读首尾四个自然段,启发学生想象文字蕴含的画面-孩子游戏玩耍的快乐情形:听着这哨声,我仿佛看见了蓝天下,田野里、湖畔旁到处都是天真活泼的乡村孩子,他们或割草,或玩耍,或吹麦哨是那样自在快乐,麦哨在田野里呼、应,欢笑声在蓝天下飞扬萦绕。此时,学生再读,不仅能读出哨声欢快柔美的变化特点,自然还能读出哨声蕴含的画面,读出画面所传递的孩子们的快乐。能有感情朗读,读出诗化的意境的同时,学生自然会体会到对麦哨声音的描摹,首尾都各用一个自然段来呈现的妙处,自然会体会到文章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为线索,首尾呼应,巧用虚实结合来构思的妙处。接下来,聚焦一个湖畔,具体感悟割草的孩子快乐的生活,学生这种读中想象,读中感悟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运用,读的训练贯穿于课的始终。 “新课程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1854-2025化学品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 BigCommerce-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9)
- 到店培训消防安全课件
- 农业安全检测培训课件
- 化工企业开工培训课件
- 养土鸡培训课件
- 农业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村委会与养鸡管理员协议书6篇
- 无锡口碑营销方案策划(3篇)
- 六神花露水营销方案(3篇)
- 腹腔镜操作标准化流程指南
- 清洁生产简述与实例分析课件
- 大学食品安全主题教育
- 入院患者接待暂空床讲解
- 常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
- 中学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东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制鞋工艺流程
- 土石方工程运输合同
- 国际伤口治疗师汇报
- 《电工基础(第2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