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_第1页
温疫_第2页
温疫_第3页
温疫_第4页
温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温疫,概述,1、定义 温疫是感受疫疠毒邪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以急骤起病、传变迅速、病情凶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为特征,一年四季都可发生。,2、沿革,1. 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2. 诸病源候论:列专章论述了疫病。 3. 温疫论:对温疫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作了全面系统地阐述。 4. 疫疹一得:论述了温疫中以肌肤外发斑疹为特点的疾病。,3、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鼠疫、霍乱、艾滋病、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其它温病如发生较大范围的流行,也可称为温疫。,病因病机,一、病因发病 (一)病因 挟湿之疫疠毒邪 疫疠毒邪 不挟湿之疫疠毒邪,(二)发病条件,1.内在条件素禀正气亏虚。2.外销条件疫疠毒邪太盛,超过人体的防御能力。,(二)病理演变 特点:,1.起病急、传变快、病情凶险 、病变部位广泛。 2.湿热疫者,邪自口鼻而入,直达膜原,继之病邪入里,可见表病、里病、表里同病三种不同类型, 3.暑热疫者,初起即见表里同病,疫邪迅速外窜经络,内攻脏腑,出现热毒充斥表里上下内外的证候。.病程中热毒极易侵扰营血引发斑疹,亦可内陷厥阴而导致昏谵痉厥,或引起发疮、肿毒。 5.后期可出现阴液耗伤、脾胃虚弱、心神失常、热流经络等表现。,诊断,一、诊断依据1、起病急骤 2、传变迅速,症状复杂,病情凶险。 3、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发生流行。,二、鉴别诊断,1、四时温病:一般不造成明显的流行。 2、温毒:多发于冬春季节,多有斑疹透发或病变局部灼热、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但一般预后较好。,辨证论治一、辨治要点,(一)辨证要点1. 辨病机明病位: 2. 辨病邪明属性:3. 辨病势明预后:,(二)治则治法,1.治则:以祛邪为第一要义 。2.针对病邪在卫气营血和脏腑部位的不同而确立治法:3. 根据疫邪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治法:,(三)分型辨治,1、初起证治,(1)卫气同病【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身疼痛,或肢体酸楚,口微渴,心烦少寐,舌边尖红,苔薄腻微黄,脉濡数。辨证要点:恶寒、高热、大汗、热解相继发生,发作有规律。【治法】解肌透表,化湿清热。 【方药】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9g 葛根12g 甘草6g黄芩6g羌活6g白芷6g芍药9g桔梗6g石膏9g,(2)邪遏膜原,【临床表现】初起憎寒壮热,继之但热不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痛烦躁,胸闷呕恶,苔白厚浊腻或垢腻如积粉,舌质紫绛,脉濡数。辨证要点:初起憎寒壮热、继之但热不寒、苔白厚浊腻或垢腻如积粉、舌质紫绛。 【治法】疏利透达,辟秽化浊。 【方药】达原饮(见湿温章)。,(3)表寒里热,【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腹胀便结,或见目眩耳聋,皮肤斑疹疮疡,唇干或焦,苔黄燥,脉弦滑而数。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头痛肢酸、便结、或发斑疹、苔黄燥。【治法】疏表散寒,清泄里热。【方药】增损双解散(伤寒温疫条辨)。白僵蚕(酒炒)9g蝉蜕6g广姜黄2g防风3g薄荷叶3g荆芥穗3g当归3g白芍3g黄连3g连翘3g栀子3g黄芩3g桔梗6g石膏18g滑石18g甘草3g大黄(酒浸)6g芒硝6g。,2、邪传阳明,【临床表现】壮热大汗,口渴引饮,烦躁不宁,或腹满拒按,便秘,舌红,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洪而数或沉实。辨证要点:阳明热盛证以“四大”症为主症;阳明腑实证以便秘、腹胀满或拒按为主症。【治法】辛寒清热泄邪,或苦寒攻下邪毒。【方药】白虎汤或大承气汤。白虎汤(见风温章)大承气汤(引温疫论)大黄15g,厚朴3g,枳实3g,芒硝9g。,3、气营(血)两燔,(1)热毒充斥表里【临床表现】身大热,头痛如劈,腰痛如被杖,两目昏瞀,或狂躁谵妄,口干咽痛,吐泻腹痛,或吐衄发斑,舌绛苔焦,或生芒刺,脉浮大而数,或沉数,或六脉沉细而数。 辨证要点:大热,吐衄发斑,舌绛苔焦,或生芒刺,脉数。【治法】泄热解毒,大清气血。【方药】清瘟败毒饮(见春温章)。,(2)热毒蔓延脏腑【临床表现】大热大渴,口开气粗,或绞肠痛绝,或头脑胀痛欲死,或口噤不言,或浑身发臭难闻,或猝然倒仆不省人事,腹满痛,便秘,双目直视,脉乱,舌干黑无苔,或红裂,或黑苔起刺有瓣状物,或舌有灰晕。 辨证要点:大热大渴,神志异常,腹满痛,便秘,苔黑,脉乱。 【治法】大剂苦寒泻热解毒,退三阴淫热而救阴。 【方药】十全苦寒救补汤(重订广温热论) 生石膏24g知母18g黄柏12g黄芩18g黄连9g芒硝9g大黄9g厚朴3g枳实5g犀角6g,(3)毒盛发斑,【临床表现】壮热日晡益甚,口渴引饮,烦躁不安,或腹满便秘,斑色显露,红赤甚或紫黑,初见于胸膺,后则全身密布,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或沉实。 辨证要点:壮热,苔黄,斑疹全身密布。 【治法】清气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化斑汤、托里举斑汤。 化斑汤(方见春温章)托里举斑汤(温疫论)白芍3g当归3g升麻1.5g白芷2g柴胡2g穿山甲(蜜炙)6g。,(4)热陷厥阴,【临床表现】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颈项强直,牙关紧闭,两目上视,手足抽搐,斑疹紫黑,舌质红绛、脉细数。 辨证要点:身灼热,神昏,手足抽搐。 【治法】清心开窍,凉肝息风,解毒化斑。 【方药】清宫汤、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羚角钩藤汤。清宫汤(见风温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见风温章)羚角钩藤汤(见春温章)。,4、正气暴脱,【临床表现】身热骤降,面色苍白,气短息微,大汗不止,四肢湿冷,心烦不安或神昏,斑疹晦暗或突然隐退,或见各种出血,舌质淡,脉微欲绝。辨证要点:身热骤降、面色苍白、大汗不止、肢冷、舌质淡、脉微欲绝。【治法】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生脉散(见风温章)四逆汤(伤寒论)熟附子10g 干姜5g 炙甘草5g 。,5、恢复期证治,(1)肠燥便秘【临床表现】发热已退,饮食渐增,大便多日不行而无所苦,舌质偏红,苔薄而干,脉细。辨证要点:热退、便秘而无所苦。 【治法】润肠通便。【方药】增液汤、当归润燥汤。 增液汤(温病条辨)玄参30g 生地25g 麦冬(连心)25g当归润燥汤(杂病源流犀烛)。当归3g大黄3g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