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资源卫星国外主要资源卫星:1.美国资源卫星(Landsat)美国于196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到70年代,在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1、2、3)。这三颗卫星上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3个和4个谱段,分辨率为80m。各国从卫星上接收了约45万幅遥感图像。80年代,美国分别发射了第二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4、5)。卫星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平台采用新设计的多任务模块,增加了新型的专题绘图仪TM,可通过中继卫星传送数据。TM的波谱范围比MSS大,每个波段范围较窄,因而波谱分辨率比MSS图像高,其地面分辨率为30m(TM6的地面分辨率只有120m)。陆地5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现仍在运行。90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陆地6卫星是1993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185km,16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使用15米分辨率的图像,可用来制作1:10万的矢量地形图。2.法国遥感卫星(SPOT) 继1986年以来,法国先后发射了斯波特、2、3、4对地观测卫星。斯波特1、2、3采用832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重复周期为26天。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HRV),可获取10m分辨率的全遥感图像以及20m分辨率的三谱段遥感图像。这些相机有侧视观测能力,可横向摆动27,卫星还能进行立体观测。斯波特4卫星遥感器增加了新的中红外谱段,可用于估测植物水分,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冰雪探测。该卫星还装载了一个植被仪,可连续监测植被情况。斯波特5是新一代遥感卫星,其分辨率更高,即将向全世界提供服务。3.依科诺斯(IKONOS) 依科诺斯卫星是美国Spaceimage公司于1999年9月发射的高分辨率商用卫星,卫星飞行高度680km,每天绕地球14圈,星上装有柯达公司制造的数字相机。相机的扫描宽度为11km,可采集1m分辨率的黑白影像和4m分辨率的多波段(红、绿、蓝、近红外)影像。由于其分辨率高、覆盖周期短,故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均有重要用途。4.快鸟卫星(Quick Bird) 快鸟卫星于2001年10月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具有最高的地理定位精度,海量星上存储,单景影像比其它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高出210倍。空间分辨率是相对于时间分辨率而言的。时间分辨率多用于仪器时基线性的分辨能力;由几何空间引起的分辨率称为空间分辨率。因为射线胶片照相检测或实时成像检测多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不涉及时间分辨率问题,所以在实时成像检测技术中所言分辨率就是指空间分辨率。轨道高度及倾角:450 km 98 太阳同步。视角:沿轨道方向和垂直轨道方向均可调整轨道周期,93.4分钟每轨拍摄,约57景幅宽&图像大小:主要景幅宽 星下点为16.5 km 可达到的地面宽度 544 km(中心点为卫星地面轨道,最大倾角30)定位精度:圆误差 23 m;线性误差 17 m(无地面控制点)传感器分辨率&光谱波段:全色 星下点 61 cm;黑白:445990 nm ;多光谱 星下点2.44 m; 蓝 450520 nm ;绿 520600 nm;红630690 nm;近红外 760900 nm。数据编码方式:11 bit/s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三轴稳定/恒星跟踪稳定/惯性平台/飞轮/GPS星上存储器:128 Gbit/s卫星设计寿命:7年5.“诺阿”卫星(NOAA) NOAA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第一代称为“泰罗斯”(TIROS)系列(1960-1965年),第二代称为“艾托斯(ITOS)”NOAA系列(1970-1976年),其后运行的第三代称为TIROS-NNOAA系列,从1978年10月发射了第一颗TIROS-N,到199 年底已发射了14颗。 NOAA卫星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870KM及833KM,轨道倾角为98.9度和98.7度,周期为101.4分。 NOAA卫星的应用目的是日常的气象业务,平时有两颗卫星在运行。由于用一个卫星每天至少可以对地面同一地区进行2次观测,所以两颗卫星就可以进行4次以上的观测。 NOAA卫星上携带的探测仪器主要有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2)和泰罗斯垂直分布探测仪TOVS AVHRR/2是以观测云的分布,地表(主要是海域)的温度分布等为目的的遥感器,TOVS是测量大气中气温及温度的垂直分布的多通道分光计,由高分辨率红外垂直探测仪(HIRS/2)、平流层垂直探测仪(SSU)和微波垂直探测仪(MSU)组成。AVHRR/2数据还可以用于非气象的遥感,其主要特点是宏观快速、廉价。在农业、海洋、地质、环境、灾害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6.地球眼( Geoeye)GeoEye 是著名的地理空间信息供应商(GeoEye, Inc. Nasdaq: GEOY) 。可以帮助国防团体、战略合作伙伴、经销商和商业客户更好地对全球进行绘图、测量和监视。该公司因为提供可靠的服务以及极高质量的图像产品和解决方案而被业界公认为可以信赖的照片专家。GeoEye 运营着一系列地球成像卫星和绘图飞机。为了开发创新的地理空间产品和解决方案,该公司还拥有一个国际性的地面站网络、强大的照片档案库和先进的照片处理能力。 2008年9月6日,该公司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 GeoEye-1 号卫星。GeoEye-1卫星拥有达到0.41米分辨率(黑白)的能力,简单来说这意味着,从轨道采集并由SGI Altix 350系统处理的高分辨率图像将能够辨识地面上16英寸或者更大尺寸的物体。以这个分辨率,人们将能够识别出位于棒球场里放着的一个盘子或者数出城市街道内的下水道出入孔的个数。 GeoEye-1不仅能以0.41米黑白(全色)分辨率和1.65米彩色(多谱段)分辨率搜集图像,而且还能以3米的定位精度精确确定目标位置。因此,一经投入使用,GeoEye-1将成为当今世界上能力最强、分辨率和精度最高的商业成像卫星。 GeoEye-1 照片产品和解决方案现在已经大量推出,其地面分辨率分别为0.5米、1米、2米和4米。照片产品有彩色和黑白两种。彩色照片包含四种波长的颜色:蓝色、绿色、红色和近红外。商业客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购买 GeoEye-1 照片。服务专家现在可在购买 GeoEye-1 照片产品和增值解决方案方面提供帮助。包括GoogleEarth、GoogleMap、Tom Clancys H.A.W.X等软件及游戏都使用了该卫星的地球照片。GEOEYE-1 规格:全色传感器:0.41 meters x 0.41 meters多普段传感器:1.65 meters x 1.65 meters光谱范围:450800 nm450510 nm (blue)510580 nm (green)655690 nm (red)780920 nm (near IR)扫描宽度:15.2 kmOff-Nadir Imaging:Up to 60 degrees动态范围:11 bits per pixel任务寿命预期:大于10 yearsRevisit Time:Less than 3 days轨道高度:681 kmNodal Crossing:10:30 a.m.7. WorldView卫星 WorldView卫星是Digitalglobe公司的下一代商业成像卫星系统。它由两颗(WorldView-I和WorldView-II)卫星组成,其中WorldView-I已于2007年发射,WorldView-II也在2009年10月份发射升空。 WorldView-I卫星 发射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全球分辨率最高、响应最敏捷的商业成像卫星。该卫星将运行在高度450公里、倾角980、周期93.4min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平均重访周期为 1.7天,星载大容量全色成像系统每天能够拍摄多达50万平方公里的0.5米分辨率图像。卫星还将具备现代化的地理定位精度能力和极佳的响应能力, 能够快速瞄准要拍摄的目标和有效地进行同轨立体成像。 WorldView-II卫星 于2009年10月6日发射升空,运行在770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能够提供0.5米全色图像和1.8米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该卫星将使Digitalglobe公司能够为世界各地的商业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高性能图像产品。星载多光谱遥感器不仅将具有4个业内标准谱段(红、绿、蓝、近红外),还将包括四个额外(海岸、黄、红边和近红外2)。多样性的谱段将为用户提供进行精确变化检测和制图的能力,由于WorldView卫星对指令的响应速度更快,因此图像的周转时间(从下达成像指令到 接收到图像所需的时间)仅为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8. Alos ALOS是日本的对地观测卫星,ALOS卫星载有三个传感器: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PRISM),主要用于数字高程测绘;先进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计-2(AVNIR-2),用于精确陆地观测;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用于全天时全天候陆地观测。在地理信息运用中较为广泛。 日本地球观测卫星计划主要包括2个系列:大气和海洋观测系列以及陆地观测系列。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LOS是JERS-1与ADEOS的后继星,采用了先进的陆地观测技术,能够获取全球高分辨率陆地观测数据,主要应用目标为测绘、区域环境观测、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ALOS卫星采用了高速大容量数据处理技术与卫星精确定位和姿态控制技术,下为ALOS卫星的基本参数。轨道:太阳同步,高度691.65KM,倾角98.16重访时间:2天数据速率:240MBPS(通过中继星)120MBPS(直接下传) 2011年4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22日宣布,日本对地观测卫星-ALOS在本周五突然失去电力供应,有可能结束其对地观测和监测自然灾害的使命。 该机构表示,日本当地时间周五上午7点半左右,ALOS的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力急剧减少,随即卫星自动进入节电模式,并关闭了三个观测仪器。此后,卫星电力的供应情况便开始恶化,到周五晚些时候,卫星彻底失去了电力供应。我们目前无法确认卫星是否继续在供电。JAXA的声明说。 ALOS卫星于2006年1月24日由日本自行开发的H-2A火箭携带发射升空,绰号为Daichi,在日语里为大地的意思,设计寿命为3年。该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伸展开后有72英尺,是目前日本部署的所有卫星中翼展最长的。按照当初的设计标准,即使到了卫星寿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它也能够提供至少4千瓦的电力。9. Cartosat-1 Cartosat-1号卫星,又名 IRS-P5 ,是印度政府于 2005 年 5 月 5 日发射的遥感制图卫星,它搭载有两个分辨率为 2.5 米的全色传感器,连续推扫,形成同轨立体像对,数据主要用于地形图制图、高程建模、地籍制图以及资源调查等。Cartosat-1设计寿命5年,目前卫星运行等各项指标正处于最好的时期,数据质量稳定可靠。 真2.5米空间分辨率,提供同轨立体像对,Cartosat-1搭载两个2.5米空间分辨率的可见光全色波段摄像仪,沿轨道方向一个前视角26度、一个后视角5度,在立体观测模式下, 卫星平台通过定量调整, 补偿了地球自转因素,使得这两个不同视角的相机能够获取到地面同一位置上的图像构成立体像对,两个相机获取同一景影像的时间差仅为52秒,因此两幅图像的辐射效应基本一致,有利于立体观察和影像匹配。形成像对的有效幅宽为26公里,基线高度比为0.62。 卫星数据具备真正2.5米分辨率,应用尺度能够达到1:10000;在制图方面,像对生成DEM以及制图精度可达1:25000。 Cartosat-1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两个相机具有两套独立的成像系统,可以同时在轨工作,这样就能构成一个连续条带的立体像对,在地面情况良好时,该条带长度可达数千公里。采用立体观测和非立体单片观测两种模式,具有重访周期短,信息量丰富的特点。轨道: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高度 618公里;总轨道数 1867;长半轴 6996.14公里偏心率 0.001;倾角 97.87度;降交点时间 上午10:30;相邻轨迹间时间间隔 11天重访周期 5天;重复周期 126天;每天轨道数 14个;轨道周期 97分钟P5卫星传感器指标:幅宽 前视 29.42公里;后视 26.24公里星下点几何分辨率:前视 2.452 米(垂直轨道方向);后视 2.187 米(垂直轨道方向)瞬时视场(mm):(垂直轨道方向*平行轨道方向) 前视 2.45*2.78;后视 2.19*2.23;地面采样间距:2.5 米(沿轨道方向)光谱分辨率:0.5- 0.85 微米辐射分辨率:最大辐射率 55mw/cm*cm/str/micron数量级:10 bits;信噪比:345 at Saturation Radiance;量化值:10位(1024)CCD像素数目:12k;CCD像素尺寸: 7x 7 微米积分时间 :0.336毫秒:光学参数:反射镜个数 3;焦距(mm:1945焦距比:F/4.5;每个相机的数据处理速度:336Mbps数据压缩比:3.22:1(理论值),实际值和地形地貌有关;压缩类型:JPEG数据传输到地面速率:105 Mbps/每个相机星上记录仪:120G的存储器,可记录9分钟数据10.IRS-P6印度定于10月17日10时22分在沙尔航天中心使用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C5)发射印度最先进的资源卫星一号(IRS-P6)遥感卫星。 IRS-P6是印度第10颗IRS系列卫星,卫星重1360千克,将运行在817千米高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替代已经超期服役的IRS-1C和IRS-1D卫星。 IRS-P6卫星拥有更优的成像分辨率,并将增加一些光谱段。该卫星携带三个相机,分辨率较IRS-1C和IRS-1D卫星有很大提高。高分辨率线性成像自扫描仪(LISS-4)工作在三个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分辨率5.8米,相机可偏转26度,具有立体成像能力。LISS-3相机工作在三个近红外谱段和一个短波红外谱段,分辨率为23.5米。先进宽视场传感器(AWiFS)相机工作在三个近红外谱段和一个短波红外谱段,分辨率为56米。此外IRS-P6卫星还载有一个固态记录仪,具有120GB图像存储能力。 卫星主要参数如下: 发射重量:1360千克; 运行轨道:极地太阳同步圆轨道; 轨道高度:817千米; 轨道倾角:98.7度; 轨道周期:101.35分钟; 每天轨道圈数:14圈; 跨赤道当地时间:上午10时30分; LISS-3相机重访周期:24天; LISS-4相机重访周期:5天; 姿态控制:三轴稳定; 电源功率:太阳能翼板可提供1250瓦电力,两个24安时镍铬电池; 工作寿命:5年。 11.EROS卫星 EROS-A卫星是2000年12月5日以色列ImagSat International公司发射的第一颗地球资源观测卫星EROS-A。EROS-A由以色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IAI)设计制造的高分辨率卫星,与该公司设计制造EROS-B形成了高分辨率卫星星座。由于两颗卫星影像获取时间不同(EROS-A:10:3015分;EROS-B:14:0015:00),可以互相补足,相辅相成。提高了目标影像的获取能力、获取频率。 EROS-A卫星非常灵活,卫星重约260 kg,能在500km左右的高度获取1.9米分辨率的地表影像,卫星装有一台全色CCD相机,提供标准成像模式和条带模式,在轨道上可旋转45,能根据需要在同一轨道上对不同区域成像,并具有单轨立体成像能力,卫星设计寿命为10年。EROS-A卫星主要应用于制图(1:10,000)、住宅用地规划和监测、基础设施规划和监测、灾害及生态监测、工业监测、农业规划、地籍管理等方面。EROS-A数据与其它卫星数据融合,能同时发挥多光谱和高分辨率的优点,互为补充。EROS-B卫星是2006年4月25日以色列ImageSat International公司通过俄国Start-1转换发射器成功发射第二颗地球资源观测卫星EROS-B。EROS-B由以色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IAI)在EROS-A的基础上设计,与EROS-A构成了高分辨率卫星星座,由于两颗卫星影像获取时间不同(EROS-A:10:3015分;EROS-B:14:0015:00),EROS-B的发射提高了目标影像的获取能力、获取频率以及获取质量。EROS-B卫星非常灵活,卫星重约300kg,能在500km左右的高度获取0.7米分辨率的地表影像,卫星装有一台全色CCD相机,提供标准成像模式和条带模式,在轨道上可旋转45,能根据需要在同一轨道上对不同区域成像,并具有单轨立体成像能力。EROS-B卫星采用了TDI技术,在阳光不充足的情况下也能获取高质量的影像。卫星设计寿命为10年。EROS-B卫星主要应用于测绘、城市建设与规划、大比例尺遥感影像图制作、灾害评估、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方面。EROS-B数据与其它卫星数据融合,能同时发挥多光谱和高分辨率的优点,互为补充。12. RadarSat-2RADARSAT-2是一颗搭载C波段传感器的高分辨率商用雷达卫星,由加拿大太空署与MDA公司合作,于2007年12月14日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卫星设计寿命7年而预计使用寿命可达12年,目前已投入运营。RADARSAT-2具有3米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多种极化方式使用户选择更为灵活,根据指令进行左右视切换获取图像缩短了卫星的重访周期,增加了立体数据的获取能力。另外,卫星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和高精度姿态测量及控制能力。SLC 斜距产品,单视复型数据,它保留了各波束模式可以得到的最优分辨率以及聚焦SAR数据的最优相位及幅度信息;数据做了卫星接收误差的校正 ,坐标是斜距,32位复数形式记录。SGF 地理参考产品,数据做过地距转换,且经过多视处理;图像经过标定,为轨道方向,16位记录。SGX 数据做过地距转换。图像经过标定,为轨道方向,16位记录。SGX产品的象元比SGF产品的较小,为的是保留全部信号信息,以便作图像后处理、增值处理的输入。SCN 窄幅SCANSAR产品,数据为8位或者16位可选( SCW宽幅SCANSAR产品)。SSG 地理编码系统校正产品,数据做过地图投影校正,8位或16位可选。SPG 地理编码精校正产品,数据经过地图投影校正,并使用了地面控制点,以提高定位精度, 8位或者16位可选。13.美国宇航局(NASA)在Seasat-A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 利用航天飞机分别于1981年11月、1984年10月和1994年4月将Sir-A、Sir-B和Sir-C/X-SAR3 部成像雷达送入太空。Sir-A是一部HH极化L波段SAR, 天线波束指向固定, 以光学记录方式成像, 对1000 104 km2 的地球表面进行了测绘, 获得了大量信息, 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现了撒哈拉沙漠中的地下古河道, 显示了SAR具有穿透地表的能力, 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巨大震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取决于被观测地表的物质常数(导电率和介电常数)和表面粗糙度, 另一方面, 波长越长其穿透能力越强。Sir-B是Sir-A的改进型, 仍采用HH极化L波段的工作方式, 但其天线波束指向可以机械改变, 提高了对重点地区的观测实效性。Sir-C/X-SAR是在Sir-A, Sir-B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并引入很多新技术, 是当时最先进的航天雷达系统:具有L、C和X3个波段, 采用4种极化(HH , HV, VH和VV),其下视角和测绘带都可在大范围内改变。“长曲棍球” (Lacrosse)系列SAR卫星, 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军用雷达侦察卫星, 已成为美国卫星侦察情报的主要来源。自1988年12月2日, 由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世界上第1颗高分辨率雷达成像卫星“长曲棍球-1(Lacrosse-1)”送入预定轨道后,又分别在1991年3月、1997年10 月、2000年8月和2005 年4 月将Lacrosse-2、Lacrosse-3、Lacrosse-4、Lacrosse-5送入太空, 目前在轨工作的有Lacrosse-2 Lacrosse-5。4颗卫星以双星组网, 采用X、L2个频段和双极化的工作方式, 其地面分辨率达到1 m(标准模式)、3 m(宽扫模式)和0.3 m(精扫模式), 在宽扫模式下, 其地面覆盖面积可达几百km2 。14.欧空局(ESA)欧空局分别于1991年7月和1995年4月, 发射了欧洲遥感卫星(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ERS)系列民用雷达成像卫星:ERS-1和ERS-2, 主要用于对陆地、海洋、冰川、海岸线等成像。卫星采用法国Spot-I和Spot-卫星使用的MK-1平台, 装载了C波段SAR, 天线波束指向固定, 并采用VV极化方式, 可以获得30 m空间分辨率和100 km观测带宽的高质量图像。Envisat是ERS计划的后续, 由欧空局于2002年3月送入太空的又一颗先进的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雷达成像卫星。Envisat上所搭载的ASAR是基于ERS-1/2主动微波仪(AMI)建造的, 继承了ERS-1 /2 AMI中的成像模式和波束模式, 增强了在工作模式上的功能, 具有多种极化、可变入射角、大幅宽等新的特性, 它将继续开展对地观测和地球环境的研究。15.意大利2007年6月, 由意大利国防部与航天局合作项目的首颗雷达成像卫星Cosmo-Skymed1 卫星的发射入轨标志着Cosmo-Skymed星座项目的启动。Cosmo-Skymed卫星工作在X波段(9.6 GHz), 具有多极化、多入射角的特性, 具备3种工作方式和5种分辨率的成像模式:ScanSAR(100 m和30 m)、Strip-Map(3 m和1.5 m)、SpotLight(1 m)。其中, Cosmo-Skymed星座是意大利的SAR成像侦察卫星星座, 共包括4颗SAR卫星。该星座是与法国Pleiade光学卫星星座配套使用的, 两者均采用太阳同步轨道, 作为全球第1个分辨率高达1 m的雷达成像卫星星座, Cosmo-Skymed系统将以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的能力、卫星星座特有的高重访周期和1 m高分辨率的成像为环境资源监测、灾害监测、海事管理及军事领域等应用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16.德国TerraSAR-X是首颗由德国宇航中心(DLR)和民营企业EADSAstrium及Infoterra公司根据PPP模式(公-私共建)共同开发的的军民两用雷达侦察卫星。该卫星于2007年6月15日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运行在515 km的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上, 工作在X波段(9.65 GHz), 具有多极化、多入射角的特性,具备4种工作方式和4 种不同分辨率的成像模式:StripMap(单视情况下:距离上3m, 方位上3m)、Scan-SAR(4视情况下:距离上15 m, 方位上16 m)、Spot-Light(单视情况下:距离上2 m, 方位上1.2 m)和高分辨SpotLight(单视情况下:距离上1 m, 方位上1.2 m)。SAR-LUPE是德国第1 个军用天基雷达侦察系统, 服务于德国联邦部队。该卫星系统主要由5 颗X波段雷达成像卫星组成星座, 分布在3个高度500 km的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面上, 其中2 个轨道面上将有2颗卫星运行, 另一个轨道面上有1颗卫星。每颗卫星都可以穿透黑暗和云层, 提供分辨率1 m以内的图像。整个卫星系统, 每天可以提供全球从北纬80到南纬80地区的30 多幅图像, 具有SpotLight和Strip-Map2种工作模式, 并且具有星际链路能力, 缩短了系统相应时间, 具备对“热点”地区每天30 次以上的成像能力。17.俄罗斯1987年7月25日, 前苏联成功发射第1个雷达卫星演示验证项目Cosmos-1870, 在此基础上, 俄罗斯分别于1991年3月31日和1998年将“钻石”(Almaz)系列雷达成像卫星 Almaz-1和Almaz-1B送入倾角73的非太阳同步圆形近地轨道。其中, Almaz-1是一颗对地观测卫星雷达成像卫星, 工作在S波段(中心频率3.125 GHZ), 采用单极化(HH)、双侧视工作方式, 入射角可变(30 60),分辨率达到(10 m 15 m)。Almaz-1B是一颗用于海洋和陆地探测的雷达卫星, 卫星上搭载3种SAR载荷:SAR-10(波长9.6 cm, 分辨率5 m 40 m)、SAR-70(波长7 cm, 分辨率15 m 60 m)和SAR-10(波长3.6 cm、分辨率5 m 7 m), 这3种SAR载荷均采用HH极化方式。此外, 俄罗斯还将发射Arkon-2多功能雷达卫星、Kondor-E小型极地轨道雷达卫星。18.加拿大航天局(CAS)加拿大航天局于1989年开始进行SAR卫星RadarSat-1的研制, 并于1995年11月4日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成功, 1996 年4月正式工作, 是加拿大的第1颗商业对地观测卫星, 主要监测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变化。该卫星运行在780 km的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上, 工作在C波段(5.3 GHz), 采用HH极化方式, 具有7 种波束模式、25 种成像方式。与其他SAR卫星不同, 首次采用了可变视角的ScanSAR工作模式, 以500 km的足迹每天可以覆盖北极区一次, 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加拿大, 时间每隔3 天覆盖一次美国和其他北纬地区, 全球覆盖一次不超过5天。RadarSat-2是加拿大继RadarSat-1 之后的新一代商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它继承了RadarSat-1所有的工作模式,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极化成像, 3 m分辨率成像、双边(dual-channel)成像和动目标探测(MODEX)。RadarSat-2 与RadarSat-1 拥有相同的轨道, 但是比RadarSat-1滞后30 min, 缩短了对同一地区的重复观测周期, 提高了动态信息的获取能力。19.日本JERS-1卫星于1992年2月11日在Tanegashima空间中心被发射升空, 主要用于地质研究、农林业应用、海洋观测、地理测绘、环境灾害监测等。该卫星载有2个完全匹配的对地观测载荷:有源SAR和无源多光谱成像仪, 运行在570 km的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上, 入射角固定、单一极化(HH), 工作在L波段(中心频率1.275 GHz), 分辨率18 m。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ALOS)于2006年1月24日被送入690 km的准太阳同步回归轨道。ALOS采用高分辨率和微波扫描, 主要用于陆地测图、区域性观测、灾害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该卫星携带了3 种传感器:全色立体测图传感器PRISM、新型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AVNIR-2和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该卫星具有多入射角、多极化、多工作模式(高分辨率模式和ScanSAR模式)及多种分辨率的特性, 最高分辨率能达到7 m。20.以色列TecSAR是以色列国防部的第1颗雷达成像卫星,运行在倾角为143.3、高度为550 km的太阳同步圆形轨道上, 具有多极化(HH、VV、VH、HV)、多种成像模式(StripMap、ScanSAR、SpotLight、马赛克)及多种分辨率的特性, 工作在X波段, 最高分辨率可达到1 m(SpotLight)。此外, 据不完全统计, 还有其他很多国家也在大力开展星载雷达的研究, 已经发射或即将发射星载SAR的国家及卫星包括:印度的RiSat、中国的“遥感一号”、韩国的“KompSat-5”、阿根廷的“SAOCOM”等。国内卫星:1.Formosat-2(福卫二号) “福卫二号”,Formosat-2,卫星是由台湾“NSPO”与合约商法国阿斯特里姆(Astrium)公司共同研发。阿斯特里姆公司负责卫星制造,台湾方面负责卫星的组装、整体测试等工作。“福卫二号”卫星呈六棱柱形,直径2.0米,高2.4米,重约750千克,将部署在高891公里、倾角99.10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设计寿命5年,总耗资47亿新台币。“福卫二号”卫星是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卫星载有两种有效载荷,即对地观测相机与“高空大气闪电影像仪”(ISUAL)。对地观测相机由阿斯特里姆公司负责研制,具有全色2米、彩色8米的分辨率,最小24千米、最大62千米的成像带宽和45侧摆角的成像能力,每日绕地球飞行14圈,每天经过台湾上空两次,第一次为上午十点,可对地拍摄八分钟,第二次为晚上十点,可以下载资料。在天候许可的情况下,一次经过可拍摄四个紧邻的影像条,以涵盖台湾全岛,得到相当完整的台湾本岛影像。卫星还可以通过改变卫星的前后仰角,进行立体摄影,近似实时地获得台湾陆地及附近海域的卫星资料。福卫2号 装置 多功能成像装置 植被成像装置发射时间:2004年5月1:0.450.52um(蓝)2:0.520.60um (绿)3:0.630.69um(红)4:0.760.90um(近红外线)(可见光波段区间是:0.380.78 um) 重访时间间隔 1天2次2. 北京一号 “北京一号”小卫星及运营系统,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联合支持的研究成果,同时被列为“北京数字工程”、“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重大专项。该项目在科技部领导下,由北京市科委主持,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两家应用部门参加,并得到国防科工委等主管部门的支持,是中国第一个由企业实施和运行的对地观测卫星项目。“北京一号”小卫星全重166公斤,在轨寿命为5年,卫星上装有4米全色和32米多光谱双传感器,其32米/600公里幅宽的对地观测相机,是目前全世界在轨卫星幅宽最宽的中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可实现对热点地区的重点观测,达到“想看哪儿就看哪儿”的程度。“北京一号”于2005年10月27日发射升空,两年多来,“北京一号”一直平稳运行,已获取4米全色影像数据300多万平方公里,完成了3次全国基本无云的32米多光谱影像覆盖,并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密集观测,为减灾救灾提供了数据支持。卫星参数:轨道:三轴稳定,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686km;轨道角度:98. 1725成像方式:升交点成像,地方时 1030 一 1130;星上存储容量:2406 硬盘+4G 固态存储器;有效载荷:多光谱和全色片传感器数据传输:XBAND,40/20Mbps;SBAND:8Mbps;侧摆:士 30 度设计寿命:5 年;卫星重量:1664kg分辨率:全色片 4m;多光谱(红、绿及近红外),32m成像幅宽:全色片幅宽面 24km,具有侧摆功能;多波量幅宽为 600km3.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又称资源一号)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包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02星、02B星(均已退役)、02C星和04星五颗卫星组成,凝聚着中巴两国航天科技人员十几年的心血,它的成功发射与运行开创了中国与巴西两国合作研制遥感卫星、应用资源卫星数据的广阔领域,结束了中巴两国长期单纯依赖国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历史,被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资源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查询、分发和应用等业务。2014年12月7日,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04星在太原成功发射升空。资源一号(01)(已退役)资源一号卫星(CBERS-1)经过方案、初样和正样等研制阶段,于1998年8月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随后,进行了力学和空间环境的地面模拟试验,于1999年10月14日由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01星在轨稳定运行近五年,超出设计寿命近一倍资源一号02星(已退役)CBERS-02 星在巴西空间研究院(INPE)进行总装测试,于2003年10月21日由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在轨测试后于2004年2月12日正式交付使用。它接替01星继续为中巴两国提供卫星遥感数据服务。02星正在轨运行稳定。资源一号02B星(已退役)CBERS-02B 星于2007年6月14日在北京完成相应准备工作,进入为期二十天左右的大型试验阶段,7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通过出厂审定,已于9月19日11 时26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资源一号02C星“资源一号”02C卫星是一颗填补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空白的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卫星重约2100公斤,设计寿命3年,装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卫星观测数据可用于1:2.5万和1:5万比例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调查,以及国土资源、地质灾害应急监测等主体业务,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农业估产、水利监测、林业调查、海岸带及灾害监测、地震灾情监测等应用领域。该卫星用户为中国国土资源部。该星已于2011年12月22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资源一号03星资源一号03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总重量约2100千克。载有4部相机、数据收集系统和“太空环境监测器”,采用六面体结构,分为服务舱和有效载荷舱。2013年12月9日11时26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资源一号03星的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失败。故障原因不明。资源一号04星2014年12月7日上午11点2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发射达到200次的国家。2014年12月9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公布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成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该批影像图像清晰,色彩丰富,质量优良,达到设计要求,这是04星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天,中巴两国航天局还签署了双方关于后续卫星合作项目的意向书。4.中国资源卫星(ZY-2和ZY-3)“中国资源二号”是传输型遥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实验等领域。中国资源二号系列卫星首次发射的时间是2000年9月1日,2002年10月27日第二次发射成功。至今还在太空正常运行,已经将全中国扫描了四遍,存档数据非常全,完全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第二枚“中国资源二号”卫星,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其整体性能和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据有关专家认为,“中国资源二号” 的成功发射并正常稳定的运行,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技术日臻成熟。资源二号用于对地观测,可数字式的向地面传送对地观测数据。资源二号的“三轴稳定平台”的精度达到我国的最高水平,再经过CCD摄像机进行改进,资源二号完全可以达到3米分辨率。而且不同于其他卫星的是,“中国资源二号”的运行轨道可以随时调整,使得资源二号卫星数据的每一个点都能达到3米,而其他的一些卫星的数据只有星下点的分辨率较高,其他地方的可能就达不到星下点的分辨率。资源二号卫星具有轨道机动能力,我国第17颗返回式侦查卫星已经验证成功,能使卫星尽快赶到世界上各个“热点”,在利用CCD摄像机具有32度侧摆角和定标功能,可使卫星连续3天对重点关注地物进行重复观测。资源三号(ZY-3)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通过立体观测,可以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领域提供服务,资源三号将填补中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2012年1月9日11时17分资源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1月11日顺利传回第一批高精度立体影像及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影像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共约21万平方公里。2012年4月20日完成卫星在轨测试工作。资源三号卫星1同时搭载有一颗卢森堡小卫星,此次“一箭双星”发射,是中国2012年首次航天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56次发射。卫星可对地球南北纬84度以内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回归周期为59天,重访周期为5天。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为4年。5.环境减灾卫星环境减灾卫星于2003年由国务院批准立项,由A、B两颗中分辨率光学小卫星和计划于2009年发射升空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C星组成,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求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多颗卫星组网飞行的模式,每两天就能实现一次全球覆盖。2008年9月6日11点25分,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A、B星由CZ-2C/SMA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随即工作转入在轨测试阶段。2009年2月19日,通过在轨测试评审。2009年3月30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将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6. 高分一号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应用卫星,是一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简称“高分卫星”)。“高分一号”于2013年4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首发星,配置了2台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谱相机,4台16米分辨率多光谱宽幅相机。高分一号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年至8年寿命高可靠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第一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和气象部门。高分一号卫星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含答案详解(培优)
- 自动驾驶汽车环境感知部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采矿设备能效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从业资格考试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必考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玛纳斯县司法局招聘编制外专职人民调解员(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节能知识培训体系课件
- 节能环保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闻考点+答题方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5
-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公司注册登记培训课件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
- 2025年宿州市公安机关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10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课标(水平一)体育与健康《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