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课后反思.doc_第1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课后反思.doc_第2页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课后反思.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够熟练的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2)能力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图片的分析与讨论,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德育目标:全力以赴,能够利用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2)教学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三、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四、说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上,我首先采用多媒体模拟水在电解反应中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组合成分子的模拟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能再分。提出疑问:原子那么小,还能继续往下分吗?这样,即复习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二)、新课教学:原子的构成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提出设想:你认为原子是一个怎样的模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想原子模型。讲述在原子的结构发现史中,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等提出的原子模型,让学生感到真理发现的曲折的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卢瑟福用粒子轰击由金原子构成的金箔,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阅读课本,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探索原子的构成,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2、知道了原子的结构,引导学生的原子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发现其中的规律。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阅读课本70页表4-2,提出4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这四个问题是:(1)质子数决定原子总类,不同原子间质子数、电子数是否相同?(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举例说明)(3)质子数和电子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在数量上有什么联系?(4)原子中都有带电的粒子,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丛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小组竞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由于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都不方便,举例一 个 碳 原 子 的 质 量: -2 6 千 克,然学生说说看见这一组数据的感想。“让事实说话”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原子质量书写、使用时的不便,从而更能理解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通过多媒体展示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过程,得出的答案。与课本75页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比对,有何发现?然后查阅课本75页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格,查找氧、碳、钠、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引导学生在观察后找出规律(数值上):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中子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五、课后反思:1、在课题引入的实例中: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组合成分子的过程,演示完动画后,有关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的练习没有展示出来。如果能展示出来的话,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会更加具体一些,对于原子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引入本节的内容会更加自然,流畅。2、在引入原子模型的时候,让学生大胆猜想原子模型,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建立原子的模型。然后通过展示三位科学家的原子模型,讲解三个模型的特点,结合自己心中的原子模型,这样原子的模型在学生心中就建立起来了。科学家在发现真理,科学发展也是曲折的。根据卢瑟福的猜想,演示了用粒子轰击金原子的动画,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了解原子的大概构成,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结合课本70页的插图,完成学案的有关原子构成的练习后,有学生到黑板来板书,再由学生来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原子构成的结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步的把学生引入探究知识的殿堂,深入浅出。同时让学生评价学生,形成思维的碰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3、在发现原子内部相关粒子的关系时,由教师提出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竞争模式。这样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形成一股争着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有竞争。如果在处理小组讨论的时候,把握小组讨论的有效性高一些的话,会更好些。3、在讲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先让学生齐声朗读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通过计算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相对原子质量的一个理解。重在查阅课本75页,找出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得出规律: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种子数 (在数值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相对原子质量后,在填写质子数和中子数,或许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六、板书设计: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课题1 原子的构成1原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以上是我对 原子的构成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知识,并把它牵引到原子的构成新课上来,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