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1页
古代文化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2页
古代文化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3页
古代文化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4页
古代文化知识竞赛试题.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古代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2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季、叔。3、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4、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成年时代。5、伏惟:下级对上级或长辈对晚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6、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母亲;失恃,指失去父亲。7、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8、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9、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10、龙驭:指太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11、“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12、“迁”与官职调动相关,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话,左迁为升官,右迁为降职。13、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成年。14、“请老”,指官吏因为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休政”等。15、“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为“卒”。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1、“岁寒三友”指的是 、 、 。2、特定称谓纪日法: 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 ”,共收诗305篇。4、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5.期:穿 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6.东宫: 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7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日落的地方,表示晚。9. 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 ”。10. 上林、上林苑: 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1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2、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比较发达的天文地理知识。 比如王勃滕王阁序就涉及到星宿的句子:_,_。13、中国古代对“月”有许多别称,如初月初月如钩,因此有了_ _; 满月如轮,就有了如_ _;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出现了_ _,_ _等名称;又传说月为美丽的女子故有_ _。 14、我们祖国河山壮丽,其中有三山五岳之称,其中五岳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北岳恒山、_ 15、古人将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正月:端月 二月:杏月 三月:桃月 四月:槐月 五月:榴月 六月:荷月 七月:巧月 八月:桂月 九月:菊月 十月:阳月 十一月:葭月 十二月:_ _ 。16、农历传统节日中,元日: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 上元:正月十五 ;花朝:二月十二 ;中元:七月十五 ;中秋:月十五 腊日:_ _ 17、古人根据天色划分昼夜 ,日出时叫旦、早、朝、晨 日入时叫夕、暮、昏、晚 ,太阳正中叫日中, 将近日中叫隅中, 太阳西斜叫_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羁晷刻”中的“晷”是日影,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晷刻”即时刻。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学生的名字分别是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C.“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D.“之子于归”“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于归”“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舍,古时行军以五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B.诗经小雅中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后即用“所怙”指父亲,“所恃”指母亲,如“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C.隋创三省六部制,后一直沿用至清代,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刑部掌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如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D.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即是此意;“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膳、御笔、御酒、御弟、御状。B.“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忽微”连用形容极微小的事,如“祸患常积于忽微”;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长叫寻,如“以至于剑拔十寻者”。C.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五代”是唐亡后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政权。D.“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牛为“少牢”,如“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有成语“不相伯仲”亦是此意。B.“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八州”是指除“秦”之外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八州。C.“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然后以六合为家”“囊括四海之意”中的“八荒”“六合”“四海”均指天下;“朔气传金柝”中的“朔气”是指北方的风;“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中的“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是指汉民族统治的地区。D.我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如“五更鼓角声悲壮”“夜夜达五更”中的“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的时候。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而“除臣冼马”中的“冼马”则是指太子冼马,是太子的侍从官。B.“拜臣郎中”“除臣冼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C.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都是以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题目中的“歌”“传”都显示了作品的体裁特点:古体诗、小说。D.“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是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有怀投笔”“叨陪鲤对”“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梓泽丘墟”等典故分别与终军、班固、孔子、司马相如、俞伯牙、石崇有关。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羊角”都是指旋风,“九”是虚数,不是实指。C.古代以亲属关系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就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别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D.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就是“察举”,“孝廉”、“秀才”等就是察举的科目。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的“钟鸣鼎食之家”是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州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闾里之家皆宗之”中的“闾里”是指京城。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C.“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分别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D.滕王阁序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宴集序。骈体文也称骈骊文,多以四六句为主,兼用杂言,唐宋以后亦称“四六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是授予名位或官职,“辟”是帝王征召并授予官职,“再迁”是两次升迁,“再转”是两次调动官职;而“权”“署”“摄”“行”“领”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休回家,“丁忧”是指官员居丧守制。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中的“章台”是秦宫名;而“楼高不见章台路”中的“章台”则是指西汉长安街名,因是当时妓院集中之处,后人常以章台代指娱乐场所;“奉宣室以何年”中的“宣室”是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会盟而谋弱秦”中的“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D.“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臣请就汤镬”“其极刑”“其绞缢”“惟大辟无可要”中的“炮烙”“汤镬”“极刑(凌迟)”“绞缢”“大辟”均是古代的刑罚;“刺配到这里”中的“刺配”是在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的一种刑罚。1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此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B.“当垆卖酒”说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哭倒长城”是指孟姜女,“莼鲈之思”是指西晋张瀚(字季鹰),“塞上长城”说的是李广,“隔江犹唱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C.“鳏寡孤独”分别是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D.“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周朝除天子外,官制大体上分为卿士、诸侯、卿大夫;“稍迁至栘中厩监”中是“监”是指管事的官员。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1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B“车裂”,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C“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D古代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皇”,指仓颉,古代传说中最早发明文字的人。B“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C“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被封为“太傅”。D“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2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2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2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30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罢免官职的词。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文化常识竞赛参考答案【判断题】1、2、X(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3、4、X(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