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页
婚姻法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2页
婚姻法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3页
婚姻法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4页
婚姻法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婚姻家庭制度概述第一节 婚姻家庭概述一、 婚姻家庭的概念二、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三、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四、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 第二节 婚姻家庭法概述n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调整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n 婚姻关系是男女两性基于婚姻成立、存续而发生于夫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n 家庭关系是基于婚姻、血缘、收养而产生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父母孙子女关系和外祖父母外孙子女关系等 n 二、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是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和由此而引起的财产关系 n 人身关系是指以婚姻和血缘为中介的身份关系,并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 n 财产关系是指以人身关系为前提,直接体现经济内容的关系 三、婚姻家庭法的渊源 第三节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一) 婚姻自由原则 结婚自由(1.男女双方亲自进行意思表示完全真实自愿2. 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产生法定的权利义务)离婚自由(1. 双方可达成离婚协议一方可提出离婚诉讼2. 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 一夫一妻原则(关于同居)1.婚外与他人同居和婚外恋情或婚外性行为不同 (要件1、有配偶者;2、不以夫妻名义;、3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包二奶)2.婚外与他人同居和重婚不同 (视为以夫妻名义:1、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举行结婚仪式的;2、有配偶的人虽未与他人举行结婚仪式,但以夫妻相称或对外以夫妻自居的。 3.未婚同居 (起诉解除同居关系法院不受理 )(三)男女平等原则(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 (五)计划生育原则(六)夫妻相互忠实、家庭成员敬老爱幼原则第四节 亲属制度一、 亲属的概念和种类 二、亲系、亲等及我国亲属关系计算法 我国古代亲属关系计算法1、丧服制计算法:有斩衰(cu)、齐(z)衰、大功、小功、缌(s)麻五个等级。 斩衰。服丧三年。丧服用粗麻布做成,下不缝边。有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妻为夫,庶子为嫡母,继子为继母,慈子为慈母,妾为家长等。齐衰。服丧期分为杖期(持杖一年)、不杖期(不持杖一年),齐衰五月、齐衰三月。须服齐衰杖期的,如子为嫁母、出母,嫡子为庶母,夫为妻(父母不在时)等。服齐衰不杖期的,如侄为伯叔父母及在室姑,兄弟为在室姐妹,出嫁女为父母等。服齐衰五月的,如曾孙为曾祖父母等。服齐衰三月的,如玄孙为高祖父母等。大功。丧服期为九个月,其丧服用粗熟布做成。如父母为出嫁女,己身为堂兄弟,公婆为儿媳,妻为夫之祖母等。小功。服丧期为五个月。丧服用稍粗的熟布做成。如侄孙为伯叔祖父母,外孙为外祖父母,外甥为舅、姨等。缌麻。服丧期为三个月。其丧服用细熟布做成。如己身为族伯叔父母,女婿为岳父母,妻为夫之曾祖父母等。此外,还设有袒免亲。即九族宗亲之内的无服亲。这种亲属无服,丧葬时穿素服,尺布缠头,如己身为族兄弟之妻,出嫁之族姐妹等。2、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宗法等级制度。如:妻为亡夫服一等斩衰三年,夫为亡妻服二等齐衰;妻为丈夫的父母服一等斩衰,而丈夫为妻子的父母只服五等缌麻。三、亲属关系的发生和终止 四、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 1.婚姻法效力(相互扶养义务相互继承遗产权利法定财产共有一定范围禁止结婚)2.一般民法效力(监护与代理申请禁治产宣告申请失踪死亡宣告财产代管)3.其他法律效力(刑法中的告诉、特殊保护诉讼法中的回避、代理、起诉国籍的取得、申请加入退出)第二章 结婚制度 第一节 概述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结婚制度的沿革: (一)古代的结婚制度1、我国“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2、罗马有夫权婚姻:共食婚(宗教)、买卖婚、事实婚;无夫权婚姻:略式婚,强调合意。共食婚通过一种向谷神的祭献礼仪使妇女归顺夫权 3、欧洲中世纪:宗教婚(二)现代结婚制度 强调双方当事人的自愿,称为共诺婚,或自由婚、契约婚第二节 婚约一、婚约的概念 婚约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订立婚约的行为,称为订婚或定婚。具有以下特征:1.婚约必须由当事人双方亲自订立且意思表示真实 2.婚约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3.婚约为非要式行为4.婚约以将来缔结婚姻为目的,并非婚姻本身。 n 古代婚约与近现代婚约的区别 (1)性质不同。古代是必经程序。近代不是。(2)订婚的权利主体不同。古代是父母尊亲属。近代是本人。(3)效力不同。古代有强大法律约束力。近代则无。(4)解除的条件及后果不同。古代须有法定理由,采过错原则返财。近代无须说明理由。我国对婚约的态度一、订婚不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和手续二、婚约没有法律效力三、对因解除婚约引起的财产纠纷区别对待 1、买卖包办的,依法没收和返还 2、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酌情返还 关于彩礼退还的问题可以要求返还彩礼的几种情形: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第三节 结婚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 (双方须有结婚的合意 .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结婚的禁止条件( 禁止重婚.禁止直系和三代旁系.禁止疾病)第四节 结婚程序办理结婚登记的机关:亲自,不能代理 结婚登记程序:申请审查登记不予登记的情形 :未达到法定婚龄;非双方自愿;一方或双方有配偶;属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疾病的第五节 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无效婚姻n 1,无效的原因:重婚的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申请时未到法定婚龄的 n 2无效婚姻的请求权人: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以未达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利害关系人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以由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利害关系人为当事人的近亲属;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利害关系人为与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n 3,确认无效的程序:不适用调解,一审终审:财产和子女问题可调解、可上诉 :收缴结婚证,判决书寄送至原登记机关 :原告申请撤诉的,不予准许 ;分别受理了离婚和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的,先宣告婚姻无效再继续审理 n 4,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当事人之间不产生配偶身份,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不影响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双方共同财产,能证明为一方所有的除外 ;一方死亡的,另一方无继承权;当事人构成重婚罪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 n 5,关于无效婚姻:申请时法定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做出判决;一审终审。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调解;对判决不服的可以上诉。无效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只能按一般共有财产对待可撤销婚姻n 1,婚姻被撤销的原因:在我国受胁迫而结婚是请求撤销婚姻的唯一理由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其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形 n 2,可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人: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权利,只能由婚姻关系中受胁迫的当事人本人享有和行使。 受胁迫而结婚的当事人提出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n 3,婚姻撤销的程序:依法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提出 应当出具本人的身份证、结婚证、受胁迫结婚的证明材料 登记机关经查情况属实且不涉及子女财产及债务的,撤销婚姻宣告结婚证作废法院审理撤销婚姻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 n 4,婚姻撤销的法律后果:婚姻依法被撤销的,自始无效,其法律后果与婚姻依法被宣告无效完全相同。 可撤销婚姻在被撤销之前以婚姻的形式存在,可撤销婚姻在依法被撤销后,才确定该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护。 n 5,关于可撤销婚姻:婚姻可以撤销的原因为胁迫;应当在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自由的自恢复之日一年内;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第三章夫妻关系第一节 夫妻关系概述 1,夫妻关系是指由合法婚姻而产生的男女之间在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夫妻人身关系决定夫妻财产关系;夫妻财产关系从属于夫妻人身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应当平等。2,婚姻法13条:“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具体包括:1、人身权利义务平等;2、共同财产平等处理权;3、子女平等的抚养权 ;4、相互平等的扶养权和继承权。 第二节 夫妻人身关系 夫妻人身关系,是指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夫妻人格、身份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一、夫妻姓名权(一)姓名权是自然人平等享有的人格权(二)夫妻的姓名权不受结婚的影响二、夫妻人身自由权三、夫妻的生育权与计划生育义务四、夫妻同居义务 夫妻同居义务,是指男女双方以配偶身份共同生活的义务。五、夫妻忠实义务 夫妻忠实义务,是指夫妻在性生活上互守贞操,保持专一的义务。六、夫妻家事相互代理权 是指夫妻一方在因家庭日常事务而与第三人为一定的法律行为时,享有代理配偶他方的权利。 具体地说,夫妻一方代表家庭所为的行为,视为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夫妻他方亦必须承担法律后果,夫妻双方对该行为承担共同的连带责任。一方滥用日常家事代理权,他方有权对对方的行为予以限制,这种限制如经过登记或正式通知第三人,他方不承担连带责任。反之,这种限制如未经登记或不为第三人所知,则不可对抗第三人,他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节 夫妻财产关系 (重点) 夫妻财产关系是指基于夫妻身份而在夫妻之间产生的具有财产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夫妻财产制 (一)夫妻财产制的概念和种类 1.夫妻财产制的概念 是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家庭支出或费用的负担,夫妻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等问题的法律制度。(二) 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1.夫妻共同财产(1)夫妻共同财产的概念和特征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特征:(1)夫妻共同财产所有权主体,只能是夫妻。(2) 夫妻共同财产所有权取得时间,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3)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一方或双方所得的财产,另有约定或规定除外。(2)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婚姻法第17条规定:(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指名归一方的财产除外;(五)其他应当共同所有的财产: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3)注意问题“知识产权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因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指明归一方的,为个人财产。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 第一,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第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作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2, 夫妻个人特有财产(1)夫妻个人特有财产的概念夫妻个人特有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后实行共同财产制时,依据法律的规定或夫妻双方的约定,夫妻保有个人财产所有权的财产。(2)夫妻个人特有财产的范围婚姻法第18条规定:(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夫妻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夫妻一方职业、学习、兴趣、爱好等专用的财产;具有人身性质的补助金、福利财产、人身保险费、医疗费、伤残费、保健费等;一方在社会贡献中所得的荣誉奖品、奖章等;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等。 )3,我国约定夫妻财产婚姻法第19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一方负举证责任。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夫妻之间财产约定的有效条件约定的主体须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且双方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当事人必须自愿,意思表示真实。 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不能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约定应以书面形式;口头约定事后没有争议的,该约定也有效。 约定的时间和内容约定的时间可以是婚前、结婚登记时,也可以是婚后;约定可以附条件和期限;双方可以依法变更或撤销原约定。约定的财产范围包括夫妻婚前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可以是夫妻的全部财产,也可以是夫妻的部分财产;可以约定归共同所有或各自所有,也可以约定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 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约定财产效力高于法定,即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或约定无效的从法定。 约定生效对夫妻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双方即应按约定的内容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约定效力不当然及于第三人,只有在第三人明知的情况下,才对第三人具有抗辩力。夫或妻负举证责任 夫妻互相受扶养权扶养是一定亲属间成立的私法上的法定义务,其以一定的亲属关系为前提。 婚姻法第20条: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夫妻间相互遗产继承权婚姻法第24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在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不得歧视妇女。” 现代各国法律均确认配偶之间为法定继承人,相互享有遗产继承权。 第四章:离婚制度n 第一节 离婚制度概述n 离婚的概念 离婚是配偶在生存期间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又称婚姻的解除。离婚具有以下特征: (1)离婚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 (2)离婚的主体必须是夫妻双方; (3)离婚是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4)离婚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 n 离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 离婚与婚姻终止婚姻终止指婚姻关系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消灭。 原因:在近现代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中,都把一方死亡和双方离异视为婚姻终止的两个基本原因2,离婚与婚姻无效 原因不同: 离婚原因在婚姻成立后; 性质不同:离婚要解除合法有效的婚姻; 效力不同:离婚自婚姻关系解除之日起生效,不溯及既往; 申请人不同:离婚只能由婚姻当事人提出,而婚姻无效还可由利害关系人提出; 受理机关不同:离婚可由登记机关和法院受理,无效只能由法院宣告。 3,离婚与婚姻撤销 在性质上,离婚是对合法婚姻的解除,而婚姻撤销是对有瑕疵婚姻的纠正。 在程序上,离婚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且不受时间限制,而婚姻撤销必须由受胁迫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且附有除斥期间。 4,离婚与别居 别居是配偶双方暂时地或永久地解除同居义务。原则上是在保存婚姻关系的前提下停止同居义务,同时还涉及到其他夫妻权利义务的存废问题。 区别: 1、别居只解除夫妻同居义务,婚姻关系依然存在,别居期间双方均不能再婚,否则视为重婚。 2、别居后夫妻互负贞操义务,一方与他人的性行为,构成通奸。 3、别居后夫妻间仍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且必须尽相互扶养的义务。 n 离婚制度的演进n 我国古代离婚制度 七出:最早见于礼 “妇人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 三不去:无家、为公婆守孝3年、先贫后富贵和离:通过协议方式离异 义绝 :强制离婚,是经官司判断的离婚制度 基于特定的事由呈诉离婚(准义绝)。如夫卖妻为奴婢。 我国近现代的离婚制度清末及北洋政府对古代离婚制度的承袭 国民党政府的离婚制度:两愿离婚和判决离婚 新中国的离婚制度始创于1950年婚姻法,设立了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1980年婚姻法进一步规定了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并完善了离婚的程序。2001年婚姻法又做了进一步完善n 处理离婚问题的基本原则 保障离婚自由 :主要是指保障当事人的离婚合法权利 反对轻率离婚:要反对对离婚的不严肃态度,即违背法律规定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而任意离弃对方的思想行为 n 第二节 协议离婚(登记离婚)n 协议离婚的概念和特征 协议离婚:婚姻当事人通过双方协议依照行政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 离婚协议的特点: 调整关系的人身性;离婚原因的多样性; 感情纠葛的复杂性;离婚方式的平和性; 产权形式的多元性;财产债务的隐蔽性; 协议内容的易变性。 n 我国协议离婚的条件夫妻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离婚确系夫妻双方自愿,即双方同意离婚的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双方必须对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财产问题有适当处理 n 我国协议离婚的程序 离婚登记的机关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申请 :双方亲自共同到一方户籍地材料: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本人的结婚证;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审查不予受理:未达成离婚协议的;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登记 :符合条件当场登记,发给离婚证 n 当事人又起诉的处理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双方对财产、子女抚养引起纠纷,要求人民法院给予重新处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n 第三节 诉讼离婚n 裁判离婚的不同立法 1、 立法原则 过错主义:以对方的特定过错行为作为提出离婚的依据;目的主义:非一方过错但因客观原因使婚姻之目的无法达到;破裂主义:婚姻关系破裂,夫妻共同生活不能且无须继续维持为由诉请离婚。 2、裁判离婚的立法形式 列举主义是指在法律中详尽列出离婚的法定理由,无法定事由者不得离婚。概况主义则在法律中不列举离婚理由,仅对离婚的依据作抽象地概况性规定。 列示主义是混合型立法方式,法律既有概括性的抽象规定,又明文列举重大的离婚理由。 n 我国裁判离婚n 1、我国裁判离婚的概念 裁判离婚又称诉讼离婚,指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而诉至法院,由法院对离婚纠纷进行管辖和处理的法律制度。法院调解是否属于裁判离婚?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与协议离婚的区别 2离婚案件的管辖原告就被告原则(被告户籍地、常居住地)被告就原告原则(被告为失踪人、劳教、监禁者,非军人对军人起诉,由原告住所地、常住地)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一年的离婚,由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 n 裁判离婚的程序诉讼外调解 (是否前置程序?)诉讼内调解(前置?调解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好协议,原告撤诉的,人民法院将调解笔录存卷,诉讼活动结束。)32条审理与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调解无效的基础上,对有争议的诉讼经审理所做的强制性决定。对于判决不准离婚或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n 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 (感情均已破裂)n 判决离婚的具体条件(3/32)(1)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2)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法院对离婚案件的内部判决标准 1. 一方被宣告失踪的;2. 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3. 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4. 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5. 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6.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7.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8.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9.一方与他人通奸、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10.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11.被诉方经本院依法传唤无故不到庭,且没有提出书面答辩意见,经依法缺席开庭审理,请求方离婚态度坚决,可以判决离婚。 n 诉讼离婚的两项具体规定 1、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的,应当得到军人一方的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失的除外。n 注:现役军人指正在人民解放军或武装警察部队服役,具有军籍的男女军官、士兵;n 适用于夫妻一方是军人,另一方是非军人的离婚案件;n 军人有重大过错则不必征得其同意;n 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保护军人配偶的合法权益。 2、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终止妊娠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的,不在此限。 n 注: 仅是一种程序性的规定,并不涉及准予离婚或不准予离婚的实质性问题 ;n 例外: 女方在此期间内提出离婚不受这一规定的限制; 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也不受这一规定的限制。 n 第四节 离婚的法律后果n 在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 结婚自由权恢复; 扶养关系终止; 法定继承人资格丧失 ;代理权的消灭 ;同居义务消灭 ;姻亲关系消灭 n 在财产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一般原则 39: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经营性财产分割: 在企业财产、股票和股份中的共同财产具体区分为有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的出资见婚姻法解释二第1518条 . 离婚时对住房问题的处理: 1.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2.双方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1)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2)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3)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3.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房屋,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 当事人取得完全所有权后,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6.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用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以一方父母名义参加房改的房屋,产权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另一方主张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对该房屋进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购买该房屋时的出资,可以作为债权处理。 )离婚时的债务清偿 共同债务的清偿: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的,以共同财产来清偿;不足清偿时协议清偿;财产归各自所有的,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夫妻个人债务的清偿:一方在婚前所负债务以及婚后与共同生活无关,为满足个人需要或为资助个人亲友所负的债务或夫妻双方约定应由个人所清偿的债务。 下列属于个人财产: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2. 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 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4. 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离婚时的经济补偿 仅适用于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采用分别财产制的当事人; 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是补偿请求权人,因补偿请求权人付出较多义务而受益的另一方,是补偿义务人;是否行使补偿请求权,由请求权人自行决定;付出较多义务的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经济帮助 被帮助的一方必须生活确有困难,且自己无力解决 ;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经济帮助具有严格的时限性(离婚时);提供帮助的一方必须有经济能力;帮助是适当的,特别是指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分给对方适当的经济帮助。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 对其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 离婚时的过错赔偿1、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2、 因一方重婚、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或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3、无论是谁提出离婚,而且做出离婚判决,无过错方都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不起诉离婚、法院不做出离婚判决,仅仅请求损害赔偿的,法院不予支持。婚姻损害赔偿提起的时间无过错方作原告向法院提起婚姻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无过错方作被告,如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起请求精神赔偿请求,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就婚姻损害赔偿单独提起诉讼;无过错方作被告,一审时未提出婚姻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提出的,法院可调解,不成时告诉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对婚姻损害赔偿另行起诉。 n 在父母子女关系方面的法律后果 子女随父或母共同生活 1、2周岁以下随女方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的,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2、两周岁以上优先考虑(1)已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有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情形。3、其他确定抚养人的规定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 ;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仍应由生父母抚养;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由双方负担子女的抚养费;夫或妻一方收养的子女,未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由收养方抚养该子女。 子女抚养权的变更(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3)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子女抚育费的负担 父母双方离婚后仍有共同负担子女抚育费的义务;抚养费的数额:月总收入的20%30%;两个以上子女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依当年平均收入确定。给付期限:自子女出生时起至子女能够独立生活时止 (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 ) 抚养费的变更:(1)原定抚育费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2)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3)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如物价上涨、生活地域发生变化等。 父或母的探望权 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探望权的相关问题:只规定了父或母的探望权探望权的性质?(是否请求权)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 ,法院受理强制措施:拘留、罚款;(不许针对子女)探望权的中止与恢复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论述题1.论我国离婚制度的完善2.论离婚的损害赔偿第五章:亲子制度n 第一节 亲子关系概述 n 亲子关系与亲子法 亲子关系:父母和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亲是父母,子是子女)亲子法:调整父母对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n 亲子制度的历史沿革 古代“家本位的亲子法” 近代“亲本位的亲子法”(强调父母的权利)现代“子本位的亲子法” (强调父母的责任)n 我国的亲子制度1950年婚姻法专章规定了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占该法的1/4篇幅,共7条相关内容; 1980年的婚姻法以占全法近1/3篇幅的11个条文规定了父母对于子女的权利义务; 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新增了禁止家庭暴力、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及探望权等内容 ,进一步完善了亲子制度。 n 父母子女的法律地位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保护和管教的权利和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n 第二节 父母与亲生子女 n 父母与亲生子女概述应当包括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 传统婚生子女的条件:1、有婚姻关系的父母所生;2、生母之夫受胎所生;3、生父之妻所生;4、婚姻关系确立之后存续期间所生。n 亲子关系推定 (1)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者出生的子女,以其母亲的丈夫为父亲。非婚同居期间受胎或者出生的子女,以与其母亲同居的男子为父亲。 受胎的时间,推定为子女出生之前的第300天到第180天之间。(2)依法采用人工生殖技术生育的子女,以同意采取该方式生育子女的男女为父母。n 多人均可被推定为父亲时顺序:在母亲的丈夫与母亲非婚同居的男子之间,推定母亲的丈夫为子女的父亲;在子女出生时母亲的丈夫与受胎时母亲的丈夫之间,推定子女出生时母亲的丈夫为子女的父亲;在子女出生时与母亲非婚同居的男子和受胎时与母亲非婚同居的男子之间,推定子女出生时与母亲非婚同居的男子为子女的父亲。 n 我国亲子关系推定的否认 否认的原因:充分证据(医学鉴定)否认权人:父母或成年子女否认权行使的期限:1年(知道或应当知道否认事由之日起计算)否认的方式:诉讼方式 n 子女的准正与认领 准正是指因父母结婚或法官宣告而使婚外所生子女取得亲生子女资格的制度,从而确定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 认领是在无法准正的情况下,父母承认非婚姻关系内出生的子女为自己子女的行为。 n 认领:1、认领的条件:认领的对象是无法推定为亲生子女的子女; 认领时意思表示应真实; 认领子女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亲子关系的存在; 认领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任何限制认领效力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认领后生父、生母不得任意撤销认领;生父认领未成年亲生子女的,须经子女的生母同意;认领成年亲生子女的,须经该子女本人同意。 2、认领的方式:自愿认领:书面形式记录、口头形式应有两名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见证;也可依遗嘱方式进行。强制认领:由有请求权的当事人提起认领之诉;人民法院裁判。认领具有追溯力,亲子关系溯及于子女出生之时。 3、认领的效力: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管教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或母,有负担抚养费和教育费的义务;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n 第三节 继父母与继子女 n 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的概念 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婚后再婚的,子女与父母的再婚配偶之间的关系。 继父母:父之后妻或母之后夫 继子女:夫之前妻或妻之前夫所生子女 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是由于父或母再婚而形成的姻亲关系。 n 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的类型 1、继父母子女之间存在抚养教育关系(如父或母再婚时,子女没有成年或未独立生活,未独立生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共同生活,继父或继母对其进行了抚养教育的) 2、继父母子女间不存在抚养教育关系(如父或母再婚时,子女已经成年并已独立生活,继子女并不依靠继父母抚养教育的) n 继父母与继子女的权利与义务 1、继父母子对继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继子女对继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继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继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继子女可以随继父或继母姓,也可以不改变姓名 继父母和继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n 继父母子女关系的终止 原因:因任何一方死亡而终止 因解除而终止 (如离婚)后果:姻亲关系消除,继父母与继子女的称谓也不复存在。经继父母抚养长大的继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父母有给付生活费的义务。 n 第四节 养父母与养子女养父母子女关系是亲子关系的一种。养父母为基于合法有效的收养关系领养他人为自己子女的人。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建立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关系。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n 第五节 父母与人工生育子女亲子关系的认定注意问题:(1)凡夫妻就实施人工生育达成协议的,无论是同质人工授精,还是异质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均为其亲生子女,他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这里的协议应为书面的,并为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2)在同质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的情况下,由于精子冷藏术的运用,如果妻子欺骗丈夫或未征得丈夫同意而采人工生育手段生育子女的,从保障子女利益的角度,仍应认定父母子女间的亲子关系。 (3)如果夫妻双方就采用同质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的方式达成协议,但由于医疗单位的过失误用第三人的精液进行了人工授精,所生子女仍宜认定为夫妻双方的子女,亲子关系存在。夫妻双方可要求医疗单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异质人工授精生育子女须得夫妻双方同意,这是以异质人工授精方式生育子女的前提。如果妻子在未征得丈夫同意或违背丈夫的意思的情况下,采取异质人工授精方式生育子女的,由于子女是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出生的,因此,首先应推定亲子关系成立,但是丈夫一方有权提起亲子关系推定的否认之诉。 n 第六节 父母照顾权(亲权) n 父母照顾权的概念和特征 父母照顾权(亲权),是指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养育、照顾、保护的义务和权利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人身照顾权和财产照顾权。特征:1、基于父母子女身份、依法直接产生的; 2、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一种义务和权利; 3、以保护子女利益为目的; 4、具有专属性,父母不能抛弃和转让; 5、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滥用; 6、是父母共同享有的权利。 n 父母照顾权的内容 人身照顾权:1、姓名决定权 2、居所决定权 3、教育权 4、职业同意权5、法定代理权 6、日常事务决定权7、子女交还请求权 8、交往权 财产照顾权:第一,财产管理权。 第二,未成年子女财产收益的使用权。第三,处分权。 n 父母照顾权的行使 应当按照有利于子女利益的原则行使照顾权;父母双方应当共同行使照顾权; 当子女满一定年龄时,应尊重未成年人的意见,特别是在教育、职业许可等重大问题的决定上,应考虑未成年子女的才智、爱好、志向,给未成年子女以充分的意愿表达自由。 父母负有保护未成年子女人身、财产的义务和责任。父母不得滥用照顾权,不得借行使照顾权的名义侵害未成年子女的合法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 n 父母照顾权的丧失、恢复及终止 父母的照顾权是父母对于未成年子的专属性权利,在未成年子女成年、未成年人死亡、父母死亡的情况下终止。 在父母双方均丧失照顾权,或者均无法行使照顾权的情形下,应当依法为未成年子女设监护人。 n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1、应明确规定父母照顾权的内容;2、规定父母照顾权的行使原则;3、规定照顾权的丧失、事实上不能行使的情形以及照顾权的恢复;4、应规定父母照顾权的终止。 第六章 收养制度n 第一节 收养制度概述 n 收养的概念及特征收养是指公民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从而使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建立拟制亲子关系的要式法律行为。领养他人子女者为收养人,即养父母;将子女或儿童送给他人收养的父母、其他监护人和社会福利机构称送养人;被他人收养的人为被收养人。 特征:收养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 收养是身份上的行为 收养是变更亲属身份和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收养不能发生于直系血亲关系之间 收养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 n 收养制度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收养制度也称过继,主要是立嗣,嗣子仅限于同宗侄,乞养可收养弃婴和异姓子女。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颁的婚姻法明确规定,养父母与养子女相互间的关系等同于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1991年12月29日通过收养法,1998年11月4日修改,1999年4月1日施行。n 我国收养法的原则及意义 原则:有利于被收养人成长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 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的原则 n 意义:可以使丧失父母的孤儿在养父母的培养教育下,享受家庭温暖,得到健康成长; 可以使没有子女人在感情上得到慰藉,在晚年时老有所养,享受天伦之乐; 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使社会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宏扬社会成员间相互扶助的道德风尚,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完善家庭关系,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n 收养与寄养:收养:成立和解除须经法定程序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产生拟制血亲关系,收养关系是长期甚至永久的 寄养:寄养无须经过法定程序 ,寄养不产生此关系 ,随寄养原因消除而消除,具有临时性 收养关系与继父母子女关系产生根据不同 收养:法律规定;继子女:结婚权利义务不同 收养:权利义务单一;继子女:双重权利义务消灭原因不同 解除不同n 第二节 收养的成立 n 收养成立的法定条件(实质要件) 一般收养的条件被收养人的条件 (1)不满十四周岁的丧失父母的孤儿;(2)不满十四周岁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3)不满十四周岁的,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收养人的条件(收养人必须年满30周岁;收养人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双方共同收养;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 送养人的条件 (孤儿的监护人 社会福利机构 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特殊收养人的条件:无配偶男性收养女性的、三代以内同辈旁系子女的 孤儿、残疾儿童或者弃婴 ;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收养 )1、 下列情况不得作为送养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须征得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依法变更监护人。 配偶一方死亡后,死亡方的父母要求优先行使抚养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生存方不能将该未成年人送养。 2、 同辈旁系血亲子女的收养收养的对象:仅指自己兄弟姐妹或堂、表兄弟姐妹的子女。被收养人可以是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也可以是生父母有能力抚养的子女。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具有血缘联系,但这种收养与旧中国的立嗣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不受“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限制”,即收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子女的,被收养人可以是成年人。 3、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收养 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六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 3、 孤儿、残疾儿童或弃婴收养法规定: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收养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按此规定,有子女的收养人亦可收养本款中所列举的被收养人,收养一名或数名均可。 n 收养成立的法定程序(形式要件)收养法第15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