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寒假作业.doc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寒假作业.doc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寒假作业.doc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寒假作业.doc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寒假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气 氧气 物质的构成1.毕业联欢会上,化学老师出了一条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物质名称。这条谜语的谜底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下列氧气的用途,主要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液化空气制氧气B炼钢 C气割气焊D火箭发射的燃料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5.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6.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7.用KMnO4、KClO3、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元素 B氧化物 C氧分子 D氧原子8.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酒的酿造 C.食物腐烂 D.甲烷燃烧9.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10.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B. C. D.1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化镁是化合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D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12.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措施是 ( )A向油锅里泼水B向锅里撒沙子 C端下油锅D盖上锅盖13.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有:漏斗 试管 铁架台 水槽 酒精灯 玻璃管 带导管的橡皮塞。如要制取氧气,应选用下列哪组 ( )A B C D14.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有人叙述有如下的共同点: 都产生热量;都有发光; 都属于氧化反应; 反应都很缓慢;都要与氧接触;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15.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纯净物的是,单质的是,化合物的是, 氧化物的是。(均填容器下的代号)。16.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类型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类型的是(填序号)(1)硫在氧气中燃烧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在空气中加热铜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6)氯酸钾受热分解_17.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1)上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的变化。(3)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4)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自救。如果室内着火,在逃离火场时,可用湿棉被盖在身上,躬身出去或爬出去。如果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请你根据灭火的原理说明湿棉被的作用。18.结合下列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 ;b。(2)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来进行分组实验,发生装置可选用(填标号);加入药品前,应首先_;实验时如果手不慎接触到高锰酸钾药品,接触到的皮肤会留下痕迹;如果在装配时试管内少放了一团棉花会出现的现象是(请写出一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选用的仪器(填序号);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装置中所加固体试剂的名称,该固体在该反应中起作用。(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双氧水分解产物污染,而高锰酸钾分解产物污染。(5)按图F作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有(只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氧气,有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并盛了半盆自来水,用罐头瓶(带玻璃片)装满水倒放入脸盆中准备收集气体,还有同学从化工试剂商店买来了高锰酸钾作原料。由于自带仪器不够用,又有同学准备从学校化学实验室借用一些仪器。问:还需借用的仪器有导管、橡皮塞、大试管、 、。检验收集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_。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19.【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现象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1)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填序号)。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化学方程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Ca 40 C 12 O 16 Al 27 H 11、某氧化钙样品中混有碳酸钙杂质,现取样品6.6g,经高温灼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6.16g。(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3)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2CaO2+2H2O=2Ca(OH)2+O2)。一位养鱼爱好者预测定某种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他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入足量的水中,共收集到0.224L氧气(氧气的密度为1.43g/L)。试计算:(1)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2)该样品中过氧化钙所占样品质量的质量分数(即样品纯度)仔细阅读下列某加钙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为了测定此加钙食盐中钙的含量,取10g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0.11g二氧化碳(假设无损失).计算并回答有关问题.(1)10g样品中含多少克碳酸钙 (2)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其包装袋上标示的钙的含量是否属实?配料表:氯化钠、食用碳酸钙、碘酸钾净含量:500g成分表:氯化钠88% 钙(以Ca计):0.5%1.3% 碘(以I计):2050mg/kg 3、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钢铁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将5.8g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5.6g。求解下列问题:(1)产生氢气的质量(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Fe + H2SO4 = FeSO4 + H2)(3)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 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4Al2O3 = 4Al+ 3O2, 10.2t氧化铝最多可产生多少吨铝?(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先变蓝后变紫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先变无色后变红 .先变红后变紫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4、根据下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氧气硫带火星的木条CO2硫 B C D二氧化碳水 A(1)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时的现象,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 。(3)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A装置反应后的液体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二氧化碳这一性质,可以用于 (填字母)A、灭火 B、生产饮料 C、光合作用 D、气体肥料(4)D实验现象:_说明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 。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中。(1)A实验的现象为 。(2)B实验的目的是 。(3)C实验的现象为 。(4)D实验只能证明的 性质。6、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A B C D Ea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 。I II IIIK1K2溶液计算练习题1.向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钾溶液中加10g水,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向9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钠,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要把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10%的硫酸溶液,需要加多少g水?4、向40g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多少g水, 能使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5、现有10g溶质质量分数是2%的氯化钠溶液,如何可以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列式计算)6.现有4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12%,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列式计算)7.将40g20%的硝酸钾溶液与60g1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 求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二氧化锰 1.0 g过氧化氢溶液68.0 g剩余的混合物67.4 g至质量不再减轻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g,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3)实验表明硫酸铜溶液在该反应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锰的作用。若用5.6g无水硫酸铜代替二氧化锰进行本实验,计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硫酸铜全部溶于水,计算时保留到0.1%)94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与25g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1)计算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来源(2)将4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10向16g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样品中锌的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