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技术要求.doc_第1页
变形监测技术要求.doc_第2页
变形监测技术要求.doc_第3页
变形监测技术要求.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对目前变形监测项目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基坑开挖对临近轻轨高架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坑外土体的位移;二是既有高架桥与基坑相对位置的关系;三是轻轨高架上下部的结构关系;四是轻轨高架的结构基础和埋深情况。五是轻轨高架自身的结构自重和轻轨高架中动载荷的控制与变化情况等。基坑周边轻轨高架在基坑开挖中的变形情况是复杂的,变形的原因是多元的,变形的效果是动态的。在实践工程中,基坑开挖将要造成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和水平方向的位移,不仅要做好岩土工程计算,制定可行性基坑开挖方案,同时还要做好变形监测工作,防止各种因素对轻轨高架桥产生的影响。对于建筑基坑施工对周边轻轨高架的变形影响,高程和平面控制可参考规范二级要求。变形监测应设置平面和高程基准点,要求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情况而定,在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应与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附合线路。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震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或破坏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实际工作中采用精度不低于1mm级水准仪配合铟瓦尺或条码尺进行水准测量,观测方式其中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及首次观测值应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法,其他各次沉降观测点可采用单程观测或单程双测站法。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较小规模的监测项目可假定高程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宜与国家水准网联测。二级水准视线长度应50m,前后视距差2.0m,前后视距差累积3.0m,视线高度(下丝)0.3m。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最短视线长度不宜小于3m,最低水平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6m。限差要求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n(mm),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0.7n(mm),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1.5n(mm)。为测站数。用于运营阶段的结构、轨道和道床的垂直沉降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监测点高程中误差0.3mm。同一项目在不同周期进行变形监测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观测人员。首次观测应独立观测2次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监测频率可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基坑施工进度进行拟定,当发生较大沉降时可加密监测频率;连续一个月沉降趋势趋于稳定状态(无沉降差,纯属仪器误差)的情况下,可要求减少监测频率。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对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进行检验,二级水准观测仪器角不得大于”。水准仪i角的测定办法,如图所示: 将水准仪置平在二支水准标尺的中间,仪器距标尺约30米或40米,前后大约等距离,读取标尺上的读数得到二点的高差值。搬迁仪器至二支标尺的一内侧或外侧均可,此时,仪器至标尺的距离分别为近距离的标尺只是几米,而远距离的标尺已是几十米。同样,测量这二点的高差值,如果二次测得的高差相等,说明仪器i角为零。高差不等就说明仪器存在着i角的误差。 如:仪器在中间,读取A尺的读数a10962,B尺的读数b11062 仪器在一侧,读取A尺的读数a20835,B尺的读数b20933 h1106209620100 h2093308350098 h009801002mm 按小角公式计算i角; is=2mm206265”/60000mm=41/6”=7”理论上不应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成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观测前半小时,应将仪器至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使用数字水准仪时还应进行预热。当测站观测限差超限时,应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应从稳固可靠的固定点开始重测。2、各级别水平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应方便检核效验。大型的工程项目,水平位移基准点应采用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基准网布设可用测角精度1”级;测距精度2mm+2ppm*D级全站仪,(2mm是仪器固定误差,2代表仪器本身和大气折光所引起的比例误差,ppm相当于百万分之几也就是10-6,D代表全站仪实际所测距离,如实际所测距离为1公里,误差就是2mm)宜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必要时可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二等水平位移监测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3mm,平均边长150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70000。工作中可采用极坐标法,必要时可双测站。监测主体上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可用棱镜反射,距离短时也可用反射片。监测频率可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基坑施工进度进行拟定,当发生较大位移时可加密监测频率;连续一个月位移趋势趋于稳定状态(无位移差,纯属仪器误差)的情况下,可要求减少监测频率。变形监测作业开始前,应收集相关水文地质,岩土勘察工程和设计图纸,并根据各类因素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中应包括:监测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布设,监测周期,项目预警值,和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每期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