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17:20世纪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光辉.doc_第1页
专家讲座17:20世纪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光辉.doc_第2页
专家讲座17:20世纪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光辉.doc_第3页
专家讲座17:20世纪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光辉.doc_第4页
专家讲座17:20世纪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光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家讲座1:20世纪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光辉20世纪中国传统艺术的新光辉齐白石在吴昌硕之后,中国绵延数百年的文人画,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绘画向哪里去?中国的传统绘画是否还有生命力?人们回答说,中国传统绘画已经没有生命力了,是注定要死亡的。中国绘画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向西方艺术学习。第一个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康有为。他说: 中国画在唐宋时代是很好的。怎么变坏了呢?罪魁祸首就是苏东坡,他反对形似,纯属谬论。以后,元四大家,特别是倪瓒,推进了苏轼的谬论,提出不求形似,艺术作品就是表现胸中逸气,聊以自娱,这样就是中国画完全背离了唐宋的传统,走入了死胡同。怎么办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向西方学习。如果不向西方学习,中国画只能够灭亡。 以后,陈独秀、鲁迅、徐悲鸿大体上都是这样的意见。 这些理论大师们的意见对不对呢?当大师们在理论上悲叹中国传统艺术衰败的时候,一个湖南的木匠站出来,用自己卓越的艺术作品回答了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传统艺术还有生命力和光辉的前途。 这个人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怎样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新的青春?一、 齐白石的艺术思想齐白石为什么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青春?与齐白石的艺术思想密切相关。齐白石的艺术思想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就是继承传统。齐白石特别强调学习徐渭、石涛、八大、郑板桥、吴昌硕的艺术,他58岁时写道: 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这里所说的青藤,就是徐谓;这里所说的雪个,就是八大;这里所说的大涤子,就是石涛。这三位大师,就是齐白石最佩服的艺术家,佩服到恨自己不能早生三百年,当他们绘画的时候,恭恭敬敬地站在他们身边,为他们理纸磨墨。如果这些大师,不让我去磨墨理纸,我就站在他们的门外,就是饿死,我也高兴。 齐白石怎样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不是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古人的脚下,他问道:“今人摹古古人摹谁”?所以,师古而不泥古,要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目的是借古以开今。 怎样借古开今呢?第二条就是师法造化齐白石说:“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人见过龙,所以,齐白石可以画许多花鸟,但绝对不画龙。他告诫人们仔细观察生活:“你数过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仔细看过螳螂臂上的大刺吗?”又说:“你要仔细看看牡丹,它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不同。菊花的花蕊只长在花心上,牡丹的花蕊每一层花瓣下都有。你看层层楼品种的牡丹,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没有人画过蚊子,有人求他画蚊,他面无难色,提笔画了一幅青蛙扑食飞蚊的情景,异常生动。他说:“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第三条就是强调绘画要不似似之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不能回避的问题。 西方人回答这个问题喜欢说“真”与“不真”。中国人回答这个问题喜欢说“似”与“不似”。西方人评价艺术,要么真,要么不真。中国人评价艺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不似似之”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最全面的理论概括。 齐白石继承了石涛的观点。石涛提出“不似之似似之”。所谓“不似似之”,就是说绘画不能太像,因为绘画不是生活的照相,它不能够与生活一模一样,为了表达情感,具有审美价值,就一定有提炼、加工、改造和虚构,因而,绘画形象与生活对照,它“不似”。那么,是不是仅仅有了“不似”就可以了呢?不。但是,绘画又不能太不像,如果我们欣赏一幅作品,从审美效果上看,绘画形象又不是真正的“不似”,而是“似之”。 齐白石把这个道理说得更清楚,他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要在像与不像之间。为什么不能画得太像?因为太像就是媚俗。什么叫“媚俗”?就是“匠气”。什么叫“匠气”?就是画匠画的画,而不是画家画的画。为什么不能画得太不似?因为画得太不像就是欺世。为什么太不像就是欺世?艺术家本来应当真实地画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画的太不像,本来是红的,你画成绿的,让人家也以为那个东西是绿的,不是欺世吗?本来是方的,你画成圆的,让人家也以为那个东西是圆的,不是欺世吗?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既反对媚俗,又反对欺世。以上三条是齐白石绘画的基本主张。这三条理论怎样运用于绘画创作,或者说,齐白石的绘画作品怎样体现这三条理论。我们两个著名的例子来说明。齐白石最著名的作品是墨虾。墨虾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呢?齐白石少年生活在农村,经常在小溪里看虾、钓虾。 少年时代的生活,使齐白石热爱农村,表现农村,这对齐白石一生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可以看作他画虾的最初动机。齐白石画虾,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摹古时期。所谓摹古,就是继承传统。齐白石在60岁以前画虾主要是摹古。比如,学习八大山人等人画的虾。我们看看齐白石早期画的墨虾, 这时齐白石画的虾,有以下特点:1身体色泽基本一致。2虾腿有许多对。3虾头与虾身,虾身每节之间,紧密相连。4虾眼与虾头相平。5虾身有6节。6单只虾,没有群虾。7虾身是直的,没有动感。第二个时期:写生时期。齐白石62岁时,也就是平常人退休以后的年龄,决定改造虾。怎样改造?首先是写生。他在画案上养着一盆活虾,也在院子里的小池里养着虾,他每日在观察虾的形状,在水中游动的姿态,有时用笔杆去触动它,看它怎样跳跃。他观察得很仔细,甚至把虾从水里拿出,数一数他有几条腿。他就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比如,虾有10对腿,他就画了10对腿。这是创造墨虾的最初阶段。应当说,这时画的虾,已经大有改善。齐白石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这时,齐白石画的虾的特征是:1由单只虾变为群虾。2某些虾的身体弯曲,产生了动态,似在前游,好像是一只活虾。3虾有浓淡的区别。4虾身仍然为6节。5虾头与虾身有似断似连,但是,虾身的每节之间仍然紧密相连。6虾腿为10对。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 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第三个时期,对虾的第一次改造。经过了长达三、四年的思考,齐白石66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重大的改动。我们先看作品, 这时对虾的改进,约略有:1不但虾头与虾身似断若连,而且,虾身的每一节之间似断若连,虾身有了透明感。2虾身的中部拱起,虾好像在向前跃动,虾有了精神。3虾的长臂钳分出三节,最前端一节粗壮,虾变得很有力量。4虾的后腿由10对减成8对,突出了虾的主要部分,虾显得更透明、更活。5虾身由6节改为5节。经过这些改动,虾的形象大为改善,但是,齐白石依然是不满意的。第四个时期,对虾的第二次改造。这次对虾的改动的内容大约是:1虾头与虾身,本来都是用淡墨来表现,齐白石在淡墨上加上了重重地一点浓墨。齐白石认为,画虾多年,这一笔是最成功的艺术创造。他说,这一笔不但加重了虾的重量,虾头前端的坚硬感,并且也表明了白虾的躯干透明。2虾的眼睛,以前与虾头是平行的,画的时候只是两个小圆点,现在,由于虾头变黑,因此,虾眼改画成两横笔,据齐白石说,虾在水中游动时虾眼外横。3虾后腿由8对改为6对。虾更精神了。这时的虾,仍旧未臻完善,虾的腿有六对。还有改善的余地。第五个时期,对虾改造的完成。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1934年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这时,齐白石画的虾,可谓炉火纯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齐白石画的虾,说明了什么。第一,说明齐白石的艺术追求不是完全的似,如果是完全的似,那是媚俗。第二,说明齐白石的艺术追求不是完全的不似,如果是完全的不似,那是欺世。总之,齐白石画的墨虾,说明齐白石既不是媚俗,也不是欺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关于齐白石画虾,还有一个故事。大家知道,齐白石画的虾,虾身是五节。著名诗人阮章竞,有一次赴宴吃虾。他认真地数了虾节,竟然是六节。阮章竞不但仔细看了真虾,而且查了大百科全书,都说是六节。最后,诗人说,权威也会出错啊!后来,阮章竞记述了这件事。是不是齐白石在观察生活时出了错误?不是。我们看齐白石早期画的虾,虾身都是6节。齐白石的观察没有任何错误。 为什么要把虾身从六节减少到五节呢?他有深层次的考虑,正像虾腿减少一样。 能够表现齐白石是一个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件传世佳作。齐白石体现创造思想的第二幅作品。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诗是明白晓畅的,但是,要用绘画表现出来,就是非常困难的。十里的巨大空间,蛙声的听觉感受,绘画几乎是无法表现的。大师毕竟是大师。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画面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蛙声十里出山泉(图录下卷,第273页),这幅作品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我在想象中,好像看到了蛙和山泉,好像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这幅作品好吗?好极了。因为它表现了似与不似之间。既不媚俗,也不欺世。 我总是认为,艺术作品就像一个谜语,画面就是谜面,主题就是谜底。谜面与谜底是什么关系?艺术家总是要把谜底隐蔽起来,让欣赏者去猜。如果谜面与谜底直接吻合,猜谜者不费任何脑筋就能猜到,猜谜者会愤怒,他感到艺术家把他看成一个笨蛋。如果谜面与谜底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猜谜者无论如何也猜不到,他依然体会不到猜谜的乐趣。谜面与谜底,应当是怎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呢?似与不似之间。因为似,所以猜谜者可以猜到;因为不似,猜谜者必须动脑筋才能猜到,这样,猜谜者才能获得猜谜的乐趣。艺术欣赏者也是这样获得艺术欣赏的乐趣。二、 齐白石的生平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 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我们至今还可以看到齐白石的雕花作品(人大齐白石,第202203页)。齐白石所雕花鸟、山水、人物,得力于芥子园画谱。齐白石青年时,曾经在一家作木工,那家有丰富的藏书。白天作木工,晚上读书。后来,他发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就借来临摹,这就是齐白石艺术道路的起步。他对娄师白说:“我的绘画启蒙,就是一本芥子园。”齐白石一生,虽然光辉的事情很多,但最值得注意的有两件事:第一件,衰年变法。齐白石57岁,定居北京。那时的北京城,大师云集,齐白石木匠出身,尽管他的绘画作品的定价不到别人的一半,仍然无人问津。齐白石不知今后的路应当怎样走。这时,他认识了陈师曾。陈师曾是吴昌硕的弟子,他劝齐白石改变画风,向吴昌硕学习。于是,齐白石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实行衰年变法。他在自己的大门上贴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告白: 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心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 齐白石“衰年变法”是艺术风格的变化。 齐白石最初的艺术风格是八大、徐渭那种孤寂、冷峻的风格。齐白石喜爱这样风格,因为齐白石像八大、徐渭一样,为社会所不容。在他们的心头,都淤积着同样的情感。 但是,齐白石的画在市场上是卖不出高价的。 齐白石衰年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卖画,之所以要学习吴昌硕,也是为了画好看、漂亮、吉祥,以便得到买主的青睐。在艺术作品的商品性上,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是逐渐加强的,换句话说,,他们离开文人画是越来越远了。第二件,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齐白石一生注重道德修养。古人说,画如其人。要想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浩然之气”。 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日寇和汉奸,鉴于齐白石的名声,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变得十分孤傲。 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 1940年,齐白石又贴出告白:“中外官长要买齐白石的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仅此告知,恕不接见。”又说:“画不卖于官家,窃恐不详。告白。” 对于给日寇当汉奸和说客的人,齐白石又贴出告白:“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发,断难报答也。”又说:“与外人翻译者,恕不酬谢,求诸君莫介绍,吾亦苦难报答也。” 齐白石曾经在京华艺专任职,由于日寇的入侵,齐白石辞去职务。当时北京冬季取暖无煤,学校便叫齐白石去领煤。齐白石说:“无功不受禄,就是黄金也不要,何况是煤。” 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三、 齐白石作品的思想性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有人说,齐白石的作品,几只小虾,几朵红花,几片绿叶,几只小鸟,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没有什么思想,甚至没有什么情感,因而也没有什么意义。 1956年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齐白石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取得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看作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 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我想举几个例子,说明齐白石作品的思想性。第一,白菜(图45,图录,上卷,第347页)。他在一幅白菜双椒画上题词:“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齐白石有一个朋友画白菜,便问齐白石:“吾欲画菜,苦不得君画之似,何也?”齐白石回答说:在你的身上,没有一点蔬菜的气息,你想画的蔬菜就像我一样,那怎么能够做到呢?他画过萝卜,说:“三代为农夫,才晓得菜根有真味。”同在一幅南瓜上题词道:“此瓜南人谓曰南瓜,气味甘芳。丰年可作菜食,饥年可作米粮。来春勿忘下种,慎之。”看到这些题词,不像文人题词,像是老农说话。第二,和平鸽愿世界都如此鸟(图51,图录,下卷,第277页),是一只和平鸽。和平鸽(图52,图录,下卷,第290291页,第307页)。齐白石说,毕加索“画鸽子飞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我画鸽子飞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他特别告诫自己:“要记清鸽子的尾毛有十二根。”“鹰尾毛九数,爪上横点极密。”第三,不倒翁(图录上卷,第157页,第242页),戴着官帽,拿着纸扇,好像是官,但是,前额有一个白色方块,只是一个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