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3).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3).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3).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3).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3)一、 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倾倒液体B . 读取体积C . 点燃酒精灯D . 滴加液体2. (2分)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 . 风力发电B . 煤燃烧发电C . 烧火取暖D . 汽油燃烧驱动汽车3.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 稀释浓硫酸B . 给液体加热C . 检查装置气密性D . 读出液体的体积4. (2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小题粒状固体B .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 . 给盛有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 .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5. (2分)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A . 取块状固体B . 读取液体体积C . 闻气体气味D . 给液体加热6. (2分)关于物质的组成,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A . 盐酸、胆矾、石油、沼气均为混合物B . 乙醇、氮气、氨气、C60均由分子构成C . 乙酸、甲烷均含有C,H,O三种元素D . 构成NaCl、MgO的微粒,核外电子排布均相同7. (2分)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 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身体健康B . 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等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出待测液的pH值C .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时,反射角为30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规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8. (2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水沸腾将壶盖顶开,是由于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B . 元素种类不同,是由于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C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 .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其酸根离子不同9. (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B . 空气中的氮气没有任何用途C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D .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10. (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 (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BCD实验方案目的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 . AB . BC . CD . D12. (2分)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 蒸发食盐水时,先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后放酒精灯。B . 测定溶液pH,先将试纸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C . 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取出,后停止加热。D . 取用块状固体时,先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13. (2分)汽水中存在的化学反应: CO2 + H2O = H2CO3 , 此反应属于( ) A . 氧化反应B . 分解反应C . 化合反应D . 无法判断14. (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检验氧气B . 洗涤试管C . 给液体加热D . 稀释浓硫酸15. (2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其可能而有效的措施是( )A . 加大煤和石油的燃烧B . 控制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C .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 . 将煤和石油转化成气体燃料16. (2分)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B . 倾倒液体C . 加热液体D . 量取9.5mL液体17. (2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一定不改变B . 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C .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 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二、 多选题 (共3题;共9分)18. (3分)如图表示青岛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 . 石油分离得到液化石油气,这个过程是个化学变化C .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 .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19. (3分)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 ) A . 氧化镁B . 二氧化锰C . 碳酸氢铵D . 氧化铜20. (3分)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食品保鲜的办法B灭火实例与原理填充氮气防止变质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C日常物质的区别D化学中常见的“三”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A . AB . BC . CD . D三、 填空题 (共6题;共34分)21. (12分) (1)通过化学学习,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 D.分解氯酸钾 E_在E处用符号或文字表达式表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若用下图装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 _;根据(3)实验开始前应先_。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 (4)若用分解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可供选用的装置如下:要在实验时可以方便的添加液体反应物并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 “a”或“b”)端导入。(5)某同学发现自己制取到的氧气不纯,造成这种问题的可能原因是:_。 (6)如丁图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可观察到_。为进一步验证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向瓶中加入加入少量的_,振荡,观察到_,可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中有_。 22. (4分)请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入适当括号内。用铜为主要原料铸造静海寺的警世钟(_),食物腐败(_),纸张能燃烧(_),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_)。23. (8分)指出图中操作中的错误,并指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1)错误是_;不良后果是_ (2)错误是_;不良后果是_ (3)错误是_;不良后果是_ (4)错误是_;不良后果是_ 24. (3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些城市的空气污染较严重。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有_、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如NO)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在高温条件下氮气(N2)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能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试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5. (5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铁丝下端系火柴的目的_,为什么要把铁丝绕成螺旋状_为了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应该_26. (2分)量取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_,视线要与_ 四、 实验题 (共3题;共15分)27. (6分)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碳铁石蜡红磷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中,有火焰的是_;火星四射的是_;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放出热量的是_以上事实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的气体,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_反应 28. (5分)某同学按下列步骤对一种无色溶液进行鉴定实验.请你根据他实验报告中的步骤和现象,填写相应的实验结论(该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没有颜色变化。该溶液一定不显_性。另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锌粒,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无色气体放出,该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的气体是_;说明该溶液中的溶质属于_类。再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适量BaCl2溶液。加入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加入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_;说明原溶液为_溶液。29. (4分)下面是某同学采用的几个实验装置示意图(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字母)_(2)B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是_(3)C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