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doc_第1页
【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doc_第2页
【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doc_第3页
【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doc_第4页
【地理】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自然地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31 页 2009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1 选择题选择题 一 一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09 年全国卷文综 9 10 题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 雷锋 塔 夕照 的同时 也领略 月到中天 月亮高度 最大 水面风来 的情境 注 月球公转周期约为 30 天 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 置最靠近太阳 9 若旅行团在某日 16 时左右看到了 月到中天 则该日式农历 A 初二 B 初五 C 初八 D 十一 答案 B 10 若该旅行团在某日 18 时 40 分左右看到 月到中天 则该日式农历 A 初二 B 初五 C 初八 D 十一 答案 C 09 年天津文综第 5 题 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 观察照片 下图 太阳位于 a 所指位置时 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 正北 0 00 B 正北 12 00 C 正南 0 00 D 正南 12 00 答案 A 二 二 地球概论地球概论 第 2 页 共 31 页 09 年重庆文综第 1 2 题 图 1 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 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2 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 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 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 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 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答案 C 09 年福建文综第 10 11 12 题 读图 5 完成 10 12 题 10 若 EF 为赤道 P 点出现极昼现象 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 0 20 N B 0 20 S C 20 N 23 26 N D 20 S 23 26 S 答案 C 11 若 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PQ 为地轴 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 北温带范围变小 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第 3 页 共 31 页 D 悉尼 约 34 S 夏季昼变长 答案 A 12 若 O 为北极点 H P 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 则 E 点的时间可能为 A 5 月 23 日 8 时 B 6 月 22 日 18 时 C 11 月 23 日 6 时 D 12 月 22 日 18 时 答案 D 09 年山东文综第 4 题 图 2 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问题 4 预计飓风中心经过 70 小时到达 A 市 到达 A 市 时 所在地的区时为 A 8 日 13 时 B 8 日 23 时 C 9 日 13 时 D 9 日 23 时 答案 B 09 年辽宁 宁夏文综第 3 4 5 题 南极中山站 69 22 24 S 76 22 40 E 时间 区时 2009 年 2 月 2 日 9 时 25 分 我 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 25 01 S 77 06 58 E 正式开站 根据此完 成 3 5 题 3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 北京时间为 2009 年 2 月 2 日 A 5 时 25 分 B 6 时 25 分 C 12 时 25 分 D 13 时 25 分 答案 C 4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 820 千米 B 1020 千米 C 1220 千米 D 1420 千米 答案 C 5 与中山站相比 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 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 年太阳辐射较强 D 年均风力较小 答案 D 第 4 页 共 31 页 解析解析 该题命题意图在于综合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 分析 判断能力 1 中山站时区 76 15 东五区 时间 9 25 东八区 时间 9 25 3 00 12 25 2 两点间的距离计算 该题对这一距离问题予以粗略估计的命题呈现要求 据题意 可知 两地经度相当 因此 分析距离看纬度差 纬度相差约 11 度 则距离约为 11 110 3 略 09 年浙江文综第 11 题 11 图 5 中 当 a c 值相差 0 20时 该地的纬度值为 A 0 23N B 0 63N C 0 43 5N D 0 27N 答案 B 09 年四川文综第 10 11 题 图 3 是经纬网图 已知 M 地位于赤道 N 地比 P 地先见到日落 此刻 图中 70 度以内为极 昼 再过 8 小时 N 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 读图回答 10 11 题 10 此刻 太阳直射 A 世界著名渔场 B 世界著名油田 C 暖流流经地区 D 热带沙漠地区 答案 C 11 图辐范围内 A 此刻 各地在同一日 B 此刻 大部分地区是黑夜 C 此日后 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 此季节 N 地原野一篇片枯黄 答案 B 第 5 页 共 31 页 09 年江苏地理第 3 4 题 图 2 所示为以38 N 0 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 陆半球 另一半球为 水半球 读 图回答 3 4 题 3 水半球 的极点位于 A 北半球 东半球 B 北半球 西半球 C 南半球 东半球 D 南半球 西半球 答案 D 4 当夜半球与 陆半球 重叠最多时 A 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 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 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 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 C 解析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及相关空间的思维能力 陆半球 的 极点为 38 N 0 则 水半球 的极点为 38 S 180 根据西半球跨度 160 E 向东 20 W 南半球跨度 0 向南 90 S 第 3 题选择 D 当夜半球与 陆半球 重叠最多时 也就是直射点在 23 26 S 180 E 此时 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 北京时间为 8 点 正值 上班高峰 南极极昼 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 09 年广东地理第 12 13 21 22 23 题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 4 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 12 13 题 12 关于甲 乙 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第 6 页 共 31 页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答案 C 13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 地面辐射越弱 C 空气温度越低 大气逆辐射越弱 D 空气湿度大 云量多 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 B 读图 8 回答 21 23 题 21 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 这两地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 CD 22 关于甲地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 18 时 B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 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答案 AD 23 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 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当甲地日出时 可能 乙地的地方时是 A 4 时 40 分 B 8 时 40 分 C 16 时 40 分 D 20 时 40 分 答案 BD 09 年海南地理第 1 7 8 9 题 1 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西五区 主持视频会议 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 洲 西一区至东三区 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 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 华盛顿时间 14 00 16 00 B 北京时间 14 00 16 00 C 华盛顿时间 2l 00 23 00 D 北京时间 21 00 23 00 答案 D 解析解析 本题考察考生时间计算及关联分析能力 关联考点 时区换算 区时计算 三方最合适 透过表象分析本质 即会议时间要符合三方各自地区的作息规律 各自 第 7 页 共 31 页 处于上午或下午尽量避开晚上或凌晨 则有 西五区东八区东一 东三区 T1 14 16 3 520 24 T21 3 14 16 T3 21 23 T4T48 108 10 2121 232315 1715 17 或或 13 1513 15 运用表中简单的时区换算方法 即可甄别真确选项 T4 时间最佳 筛选 验证是该题的最佳解题途径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 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 OM 和正午的影子 ON 之 间夹角 MON 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 7 9 题 7 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 MON 接近直角 该校可能位于 A 中亚 B 西亚 C 东南亚 D 南欧 答案 C 8 我国某学校 每年有两天不存在 MON 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 简称 是 A 滇 B 湘 C 皖 D 鄂 答案 A 9 江苏某学校 在一个月内观测到 MON 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 该月是 A 3 月 B 6 月 C 9 月 D 12 月 答案 B 解析解析 该题的设置意图在于 运用探究实验的形式 验证相关地理原理 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关联考点 影子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7 通过题干分析 如图 MON 一年之内大部分时间接近直角 说明该地在赤道附近地区 8 有两天不存在 MON 即有两天无正午影子 说明该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 09 年上海地理第二题 二 昼夜更替 潮起潮落 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第 8 页 共 31 页 3 在下列现象中 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答案 A 4 以太阳为参照点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 23 小时 56 分 B 24 小时零 4 分 C 24 小时 56 分 D 24 小时 答案 D 09 年广东文基第 51 52 题 图 5 中 a 为晨昏线 e 为经线 b 为 c 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 读图回答 51 52 题 51 当 a c 两线重叠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 b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 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答案 A 52 下面四幅图中 能正确表示 b 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答案 C 三 三 地球的大气环境地球的大气环境 09 年天津文综第 10 11 题 读某日 08 时地面天气图 下图 和文字信息 第 9 页 共 31 页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 a b 天气的空间变化 10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 接近 a b 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答案 B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 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 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 暴雨天 气 11 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 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 形成原因 B 形成源地 C 移动路径 D 移动快慢 答案 C 09 年全国卷文综 第 3 4 5 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P 地 第 10 页 共 31 页 3 则 N 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 A 解析解析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 N 处在高压脊上 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只向低压 在北半球右偏 东北风 4 M N P Q 四地中 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 M 地B N 地 C P 地D Q 地 答案 C 解析解析 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 P 处低压槽部 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应选 C 5 当 M 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答案 D 解析解析 M 处在北半球 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 1 月 故选 D 09 年全国卷文综 第 7 8 题 下图中 H 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 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 200 千米的速度东移 7 上午 10 时 H 地气温为 12 甲聚落气温为 17 到 15 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 15 B 18 C 21 D 24 答案 D 8 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 晴天转阴雨 B 大风有浮尘 第 11 页 共 31 页 C 晴暖有微风 D 阵风间暴雨 答案 C 09 年重庆文综第 3 题 读图 2 回答 3 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 德干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伊朗高原 答案 B 09 年福建文综第 5 6 题 云量是以一是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图 3 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 布完成 5 6 题 5 据图中信息判断 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差大于乙地 C 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 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答案 B 6 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第 12 页 共 31 页 A 地形 B 季风 C 纬度位置 D 海陆位置 答案 A 09 年山东文综第 3 题 图 2 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 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 3 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流上升速度快 B 形成锋面雨 C 凝结核多 D 气温较低 答案 A 09 年浙江文综第 4 5 题 读图 2 完成 4 5 题 4 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C 5 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仅分布的北半球 第 13 页 共 31 页 B 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 主要分布在纬度 0 30 0 40的大陆西岸 D 主要分布在纬度 0 40 0 60的大陆东岸 答案 A 09 年四川文综第 4 5 6 题 图 2 是沿 36 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读图回答 4 6 题 4 该月平均气温 图中 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A 海拔低 太阳高度大 日照时间长 B 副热带高压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晴天多 C 受沿岸暖流影响 增温增湿显著 大气逆辐射强 D 位于山间盆地 海洋影响小 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答案 D 5 有关图示第七气温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 地比 地小 B 气温年较差 地比 地大 C 该月等温线图上 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 该月等温线图上 的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答案 A 6 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第 14 页 共 31 页 A 地与 地之间人口稠密 B 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 地与 地之间森林广布 D 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答案 B 09 年广东地理第 19 20 题 读图 7 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 19 20 题 19 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 A 20 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M 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 M 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答案 C 09 年海南地理第 10 11 12 题 图 2 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 1000 mm 乙地年降水量约为 500 mm 图 3 示意四地气温年 内变化 据此完成 10 12 题 10 造成甲 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 C 11 图 3 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 B 12 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 常绿阔叶林带 B 草原带 C 常绿硬叶林带 D 荒漠带 答案 B 第 15 页 共 31 页 解析解析 该题设计意图 考查区域图判读 运用知识 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 降水量影响因素 气温季节变化 自然带分布 10 据图分析 纬线 海陆分布 区域定位 进而联系所学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 11 注意把握甲地的区位特点 近海 副热带 南半球 海洋性气候显著 气温的 季节变化较小 12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已知降水量 地形特点 四要素结合 09 年上海文综第 18 题 18 2008 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 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 现象 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A B C D 答案 A 09 年上海地理第六题 六 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 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12 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 总体而言 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 对流层 电离层 B 平流层 电离层 C 平流层 中问层 D 对流层 中间层 答案 B 13 下面四图中 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答案 A 09 年广东文基第 37 43 题 37 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 是 A 太阳黑子增多 B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 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 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第 16 页 共 31 页 答案 B 43 气象谚语有 露重见晴天 的说法 就此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 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 地表降温慢 C 空气中水汽少 地表降温慢 D 大气逆辐射弱 地表降温快 答案 D 四 四 海洋及海洋环境海洋及海洋环境 09 年北京文综第 6 题 读下表 回答问题 表 非洲西海岸沿 19 S 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6 该海域沿岸 A 存在上升流 为热带雨林气候 B 有暖流经过 为热带草原气候 C 有寒流经过 为热带沙漠气候 D 盛行东南风 为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C 解析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表格分析能力 判断推理能力 关联考点 洋流分布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据表可知 距海岸越远 水温越高 结合具体纬度 关键词语 西海岸 联系洋流分布 知识 故 沿岸有寒流 对气候的影响分析 要做到 海 汽结合 即 既要分析洋流又 要分析盛行风 东南信风 09 年江苏地理第 19 20 题 图 10 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 l9 20 题 19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 四个地点中 1 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AC 20 甲 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 同属暖流 B 同属寒流 C 增温增湿 D 降温减湿 答案 BD 解析解析 本组题提供一幅较为抽象的地图 要求学生运用空间思维能力 结合主要气候 类型的特征 成因及分布 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进 行综合分析解答 不考虑地形因素 赤道地区可能终年高温多雨 大陆西岸 35 附近为地中 海气候区 25 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区 1 月份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湿润 故第 19 题选 AC 甲丁附近为副热带海区东岸 依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应为寒流流经 对 第 17 页 共 31 页 当地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故第 20 题选 BD 五 五 陆地及陆地环境陆地及陆地环境 09 年北京文综第 4 5 7 9 题 4 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 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 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 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 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 答案 C 5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B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 析图 迁移判断能力 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解释 实际现象的能力 关联考点 差异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 山地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影响因素有 气温 海拔 坡向等 图中四山的变化曲线各异 变率最大的是 4 山脉 5 提取关键信息 我国 山麓景观 图中各山脉的平均降水量 山脉的平均降水 量在 200 左右 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故基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 地貌示意图 7 图中 A 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 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 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 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答案 D 第 18 页 共 31 页 9 则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 该岛 A 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 矿产资源限制 B 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甜菜 香蕉和橡胶 C 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 适宜建设深水港 D 需要防范强风 暴雨 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答案 D 解析解析 关联考点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 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 海岛开发 综合考察考生分析 判断 决策能力 7 乙处为山前洪积 冲积平原 丙处位于北半球该河流的北岸 即堆积岸 丁处矿床不可能为小密度矿物 天燃气 的分布区 戊处地貌为典型的 背斜成谷 9 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保护性开发 人类活动合理选择 大型工程合理布局 自然灾害的防治等 A 选项 矿产资源并非为人口容量的主导影响因素 B 选项 受地形 气候的限制 四种农作物要么不易种植 要么不适合大规模种植 C 选项 深水港建在河 流入海口出 极易被沉积作用影响 影响航道水深 09 年全国卷文综 第 9 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 94700km 表 1 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 型面积构成 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 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箭竹及灌丛阔叶林旱地水田石砾地 裸地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 28 9025 3010 403 105 70 9 在该水源地内 第 19 页 共 31 页 A 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 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 石砾地 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 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答案 A 解析解析 从图 4 可以看出 阳坡面积大于阴坡 面积越大 坡度越小选 A 而根据题目中提 供的数据可以算出阔叶林面积不是最小 09 年天津文综第 1 2 4 题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1 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 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 地壳上升 B 水源减少 C 气候变干 D 物质沉淀 答案 D 2 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 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稳定性 D 脆弱性 答案 A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下图 4 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 考虑流水的侵蚀 搬运作用 能找到沙金 沉积物中的 细小金粒 的地方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09 年重庆文综第 4 6 7 10 11 题 第 20 页 共 31 页 读图 2 回答 4 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 棕壤 B 黑土 C 黄壤 D 红壤 答案 A 图 3 中 甲 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问题 6 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 奇松 云海 B 石林 石芽 C 椰林 孤峰 D 森林 冰川 答案 B 7 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 甲 物理风化 风力侵蚀 砂岩 B 乙 物理风化 风力侵蚀 砂岩 C 甲 化学风化 流水侵蚀 石灰岩 D 乙 化学风化 流水侵蚀 石灰岩 答案 C 图 5 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10 11 题 第 21 页 共 31 页 10 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 B C D 答案 C 11 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 夏季流量小 B 补给以降水为主 C 水量向下游增大 D 径流年际变化小 答案 D 09 年浙江文综第 1 题 1 读图 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 A 荒漠土壤 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B 草原土壤 荒漠土壤 森林土壤 C 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荒漠土壤 D 草原土壤 森林土壤 荒漠土壤 09 年江苏地理第 1 5 6 题 图 1 是一张反映 滴水叶尖 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问题 1 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雨林 答案 D 解析解析 本题提供了 滴水叶尖 现象的照片 考查学生对地 理现象认知 地理原理探究的能力 照片上树叶叶大 据水滴 与叶片比例估测 有水滴滴落 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 应 第 22 页 共 31 页 为热带雨林 故 1 选 D 图 3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 分别代表沉积环境 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 5 6 题 5 2008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B C D 答案 D 6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I B C D I 答案 A 解析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 图 3 中箭头 表示固结成 岩 箭头 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 重熔再生 箭头 表示熔岩冷却 箭头 表示熔 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 箭头 表示变质作用 箭头 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 作答第 5 题 学生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 但大理岩是典型变质岩 故据题干提示 昆仑 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 选择 D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 通过箭头 固结成岩作用完成 故第 6 题选 A 09 年广东地理第 1 2 9 10 17 题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 1 回答 1 2 题 1 图中 分别为 A 蒸发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降水 B 降水 地表径流 蒸发 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 下渗 地下径流 蒸发 D 降水 蒸发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答案 B 2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 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 取水 保护水源地 B 输水 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 节约 综合利用 D 排水 防止当地污染 答案 D 莫问桑田事 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 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 平沙长未休 想应 百年后 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 结合图 3 和所学知识 回答 9 10 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23 页 共 31 页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 应位于乙地 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答案 B 10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 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答案 A 17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 地下水位下降 B 河水流速减慢 C 淤积速度加快 D 出现侵蚀后退 答案 D 09 年海南地理第 13 14 15 题 读图 4 完成 13 15 题 13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答案 D 14 图示区域内 与古代相比 当代 A 河流水量更大 B 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 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答案 B 15 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第 24 页 共 31 页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地面沉降 答案 B 解析解析 本题为显著的区域分析 区域定位问题 考查考生读图 析图 定位 分析的相关能 力 关联考点 聚落发展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地理环境变化 环境问 题 13 区域图解读 经纬网 准确定位 分析图例和注记 总结聚落分布变化的规律 沿河分布 逐渐向河流的源头迁移 14 由图中变迁分析 归纳 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 山麓附近迁移 15 塔里木盆地内 随着人口的增长 环境的恶化 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日益严重 09 年上海地理第三 四 七题 三 从古到今 各种各样的地质 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5 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 侵人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答案 D 6 下列地貌形态中 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石林 B 沙丘 C 海蚀柱 D V 型谷 答案 B 四 板块构造学说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7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答案 A 8 以下地貌单元中 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 C 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答案 C 9 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第 25 页 共 31 页 A B C D 答案 C 七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 小山 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 形成 湖泊 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 将一块微湿的 海绵压入 小山 底端的土壤里 见图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 往 小山 上洒等量的水 模拟降水 观察 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14 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 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 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答案 D 15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 答案 C 16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 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09 年广东文基第 44 47 题 44 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 河流人海口常形成 水下沙坝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 是 A 侵蚀作用 B 堆积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搬运作用 答案 B 47 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 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A 纬度高低 B 降水量多少 C 植被覆盖程度 D 气温高低 答案 C 六 六 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与防治 09 年广东地理第 6 7 题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读图 2 结合相关知识 回答 6 7 题 第 26 页 共 31 页 6 下列选项中 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 惠州南部 汕尾南部 揭阳东南部 B 阳江南部 广州南部 珠海东南部 C 湛江东部 中山东部 汕头东南部 D 茂名南部 东莞西部 潮州东南部 答案 C 7 台风过境前后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 大风雨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 台风中心刚过 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答案 B 09 年上海文综第 13 题 15 去年 我国汶川发生了里氏 8 0 级的大地震 今年 4 月 6 日 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发生了 里氏 5 8 级地震 两者相比 地震比数最接近的是 A 2 倍 B 30 倍 C 60 倍 D 900 倍 答案 D 2 2 综合题 综合题 09 年辽宁 宁夏文综第 37 题 37 20 分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 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图 6 所 示区域 50 多年来 年年植树 但因成活率低 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 1 第 27 页 共 31 页 1 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 图示区域属于 区 2 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 如果有 植树造林 种草 自然恢复三种措施 你 倾向于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14 分 答案 1 干旱 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 选 选 或 理由 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 森林生态耗 水量远大于草原 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 过量植树 会加重区域旱情 种草或自然恢复 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 且投入较少 解析解析 命题类材料题 呈现非常规知识 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 迁移转化 阐释新 鲜问题 综合考察考生的提取信息 分析信息 迁移转化 总结阐释的能力 读材料 明确新颖命题 分析已知图 区域定位 经纬线 年降水量线 图例 注记 内蒙古中部 干旱半干旱地 区 第 2 问 为 自圆其说 的开放性命题 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 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 应立足于 恢复植被 且已知题干明确 点明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 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进而降水增多 气候趋于湿润 干旱得以缓解 09 年浙江文综第 36 题 36 30 分 读图 6 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为什么 4 分 2 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 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12 分 3 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8 分 4 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 判断依据是什么 6 分 答案 1 66 50N 及其以北地区 第 28 页 共 31 页 原因 黄赤交角为 23 50 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 2 甲地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丰富 季节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