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doc_第1页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doc_第2页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构造特点1、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2、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3、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4、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5、 转注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6、 假借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汉字的简体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汉字就有了简体。发展到小篆时期,很多字体简化了。到了隶书和楷书时期,简化的字体更多。在汉魏六朝的碑刻中,在唐代的写经里,都有不少简体字。宋代以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流行的范围,数量也大大增加。到了近代,太平天国在其文书以至玉玺上都使用简体字。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提倡简体字的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1921年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提出了整理汉字的办法:限定通俗用字在2000汉字左右;减少笔画,第一步采用已有社会基础的简体字,第二步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加以简化。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这个提案是把简体字作为运动推行的号召。提案指出:文字本是一种工具,工具应该以适用与否为优劣之标准。笔画多的,难写、费时间,当然是不适用。笔画少的,容易写、省时间,当然是适用。改用拼音是治本的办法,减省现行汉字笔画是治标的办法,治标的办法实是目前最切要的办法。提案主张把这种过去只通行于平民社会的简体字,正式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上。钱玄同把简体字的构成归纳为8种:全体删减,粗具匡廓(如亀作龟;采用草书(如为);仅写原字的一部分(如声)原字一部分用很简单的几笔替代(如覌,简化字总表仿效草书进一步简化为观);采用古体(如云);音符改少笔画(如灯;别造简体(如响);假借他字(如几)。新中国建立后的简化汉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当时依据的原则是:整理已经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已有简体字的简化规律加以适当补充,所选定补充的简体字,以楷体为主,间或采用行书和草书,但注意容易书写和便于印刷;简体字的选定和补充,以最常用的汉字为限,不是每一个繁难的汉字都简化。后经过征求意见,决定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于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在第一批简体字表基础上,经反复研究和多方听取意见,于1954年底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草案分三个部分:798个汉字简化表草案;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表草案;汉字偏旁手写简化表草案。1955年2月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中央一级的报刊上发表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把其中的261个字分3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50多种报刊上试用。1955年7月13日,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董必武任主任委员,郭沫若、马叙伦、胡乔木任副主任委员,张奚若、沈雁冰、许广平、朱学范、邵力子、张修竹、项南、徐忻、老舍、曾昭、邓拓、傅彬然为委员。1955年9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征求意见结果提出修正草案。删除原草案中的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表草案和汉字偏旁手写简化表草案,并把798个简化字,减为512个,增收简化偏旁56个。修正草案经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简化字由512个增加为515个,简化偏旁由56个减少为54个。修改后的修正草案经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1月31日由人民日报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共分三个表。第一表为已经大部分报刊使用,即可正式应用的230个简化汉字。(表1汉字简化方案第1表) 汉字简化方案第1表续第二表为先试用两个月,经过修正再正式推行的285个简化字。(表2汉字简化方案第2表)汉字简化方案第2表续第三表为先试用两个月,经过修正,再正式推行的54个可类推的简化偏旁。(表3汉字简化方案第3表)经过试用,汉字简化方案中的三个简化偏旁作了修改:金字旁改为钅,还要鱼、鸟(原本简化为乌)两个部首。此外,三个简化字作了调整:沏字不再兼并澈字,还要仓、娄二字。 简化汉字的原则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约定俗成是在社会习惯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尽量采用已经流行的简化字,只作必要的修改补充。这是为了既照顾初识字人的容易学习,也照顾已识字人的使用习惯,便利简化字的推行。稳步前进是不把需要简化的字一次解决,而是分期进行;每期简化的字,也不是一次推行,而是分批使用。汉字简化方案的简化方法是:保留原字轮廓。如龟、虑。保留原字的特征部分而省略其他。如声 、医;改换笔画较简的声符。如拥、战;另造新形声字。如惊作惊、护作护;同音或近音代替。如里代里;草书楷化。如专、东;会意。如众、从;用简单的记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欢、难; 采用古旧字体。如尘等。1964年2月24日,国务院又批示: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用作偏旁时,也同样简化;偏旁独立成字时,除讠、饣、纟、钅四个外,其他也要简化。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这个批示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分为三个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1986年10月重新发表时又删去迭、象两字)。简化字总表中有少数字附有注解。例如干是乾(gn)的简化字,但乾坤的乾(qin)并不简化;吁是吁(y)的简化字,但长吁短叹的吁仍读x等等。简化字总表有两个附录:一个是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39个选用字,这些字习惯上被看作简化字。二是更改了的原来使用生僻字的地名。叶籁士、傅永和对简化字总表2274个简化字中比较常用的521个简化字做过统计,发现其中解放区和建国后出现的是101个,其余420字(占80%以上)都是解放前就已经流行或存在的:先秦的有68个字,秦汉的有96个字,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有32个字,隋唐五代的有29个字,宋辽金元有82个,明清有53个,民国60个。国际影响(一)中国自1971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重新加入联合国之后,联合国使用的中文就开始使用简化字了。(二)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其他国际组织使用的中文也用了简化字。大多数国家因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所使用的中文都以简化字和普通话作为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