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 化学 设计者 赵艳锋 单位 (学校) 安阳县永和镇一中 授课班级 九(3)班 章节名称1.2.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学时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集气瓶的使用,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2、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述能力,以及实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体验到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增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特征认知特征:学生在生物课上学习过呼吸作用;在初二物理课上,学生了解过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在化学课上,学生已经了解氢氧化钙、氧气的一些化学性质,这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情感特征:这一探究内容与生活、生命相关,而本课又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初步接触的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实验设计和操作也比较简单,容易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但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实验设计方案不够严密,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表述不完整等等。这也是在本节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1.2.2-11.2.2-21.2.2-31.2.2-4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集气瓶的使用,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等有关实验操作。1、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1、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1、学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通过借助多媒体展示,老师演示,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结合教师的适时引导突出并掌握重点。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借助材料分析,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实时引导。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2.2-11.2.2-21.2.2-31.2.2-4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件(图片)、实验仪器、药品课件(图片、视频),实验呈现课件(文字)小组合作实验、讨论交流气体的收集及成分检验呈现直观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掌握方法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D、A、EJKG、IH、IEI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合作精神3分3分2分5分自制、仪器室提供自制、网络下载自制自制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历经过程,树立意识。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一、科学探究方法:对比试验法二、注意的问题: 控制变量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三、科学探究过程: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过程结构: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理猜想,说出猜想依据。大胆猜想与假设解读资料,增强基础性认识。 相关资料利用学生的参与和体会,激发学生兴趣。 师生深呼吸在情境中产生好奇和兴趣。开始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讲解动植物的呼吸过程,开门见山引出问题。水槽、集气瓶、吸管老师演示演示(呼出气体的收集)学生分组练习收集引领解读,强调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一、激情导入 否 是 是二、探求新知 课堂实时指导设问:如何探究两种气体中氧气成分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展开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设问:如何探究二者二氧化碳成分有什么不同呢?设计实验时采取的探究方法和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分组讨论,说明各自设计思路、运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集气瓶,双导管橡胶塞,石灰水,吸管,课件得出结论1改进实验,控制变量,再次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2指导学生延长吹气时间、减少集气瓶中石灰水的量等,增强实验现象。提问:如何探究两种气体中水分含量有什么不同呢?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玻璃片 ,近视镜 更换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再次探究。得出结论3展开探究,观察现象 否是否是 否呈现习题,检验学习效果。解答,反馈。 习题呈现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成果展现。 多媒体(知识要点)引导回顾探究历程。回顾探究历程,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课件(文字)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设计作业,课后巩固。多媒体了解任务。结束实现学习目标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1.2.2-11.2.2-31.2.2-21.2.2-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仿 B、对比 C、推理 D、假设2、在下列气体中滴入几滴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 空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氧气 A、 B、 C、 D、 3要区分厨房内的白糖和食盐,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尝味道来区分。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4、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 B、 C、 D、5、如何收集地窖中的气体?形成性评价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旨在突破和掌握重难点,我设置了5道练习题。前4道题注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培养,学生掌握情况良好。第5题设置成开放性试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验创新的思想意识。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反应出学生在实践创新方面有待提高。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一、课堂知识不够详尽。本节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控制变量,自己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却强化的不够细致,比如在用燃烧的木条探究二者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火焰的大小及伸入的深度都会影响到实验现象的变化,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却淡化了这一细节。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急待提高。本节课作为九年级化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