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蚕病防控专题 刘吉平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2010 03 21广州 海南琼中蚕业科技培训 主要参考书目 蚕病学 绪言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病毒病第三章细菌病第四章真菌病第五章原生动物病第六章节肢动物病第七章中毒症第八章消毒第九章综合防治 蚕病学 绪言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病毒病第三章细菌病第四章真菌病第五章原生动物病第六章节肢动物病第七章中毒症第八章消毒第九章综合防治 绪言 一 我国蚕病学的发展过程解放初期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及以后二 蚕病研究的近况三 蚕病科学的发展方向四 蚕病防治现状 蚕病防治现状和问题 环境污染对养蚕生产的威胁日趋严重 家蚕微粒子病依然是蚕种制造的威胁 僵病 血液型脓病流行较为广泛 蚕病防治需要新思维和新技术 第一讲概论 第一节蚕病的种类第二节蚕病的发生第三节蚕体的防御功能第四节蚕病的流行 致病因素的相互关系 蚕的发病因素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环境因素 饲料因素 体质因素 加害动物 病原 农药毒物 机械损伤物理刺激 温光气 不良环境 叶质差 品种差异 蚕种带毒 污染蚕室蚕具桑叶 蚕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 直接致死 抗病力差体质下降 中毒而死 传染病 直接致死 容易感染 容易中毒 个体发病 群体发病 个体发病 易发传染病 三 病原体的定位 扩展及排出 病原体 侵入蚕体 特定部位寄生繁殖 体内传播 局部或全身病症 特定途径排出 病原体长期以来形成了稳定的寄生环境 只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寄生 定位后寄生繁殖 在体内传播 引起病变 特定途径 前述 排出体外 沿组织器官 血液循环 通过神经系统 病原体的来源及扩散 病蚕或病虫 E L P A 尸体 排泄物 脱出物 卵 蚕粪 蛾尿等 消化液 血液等 蜕皮 鳞毛 茧 卵壳 桑叶 蚕具 养蚕人员 家畜家禽 自然漂移 桑叶 蚕 三蚕病的流行规律 一 传染性蚕病流行的几个阶段1流行前期 最佳防治期 有效防治期 难以控制 病原侵入至蚕群局部发病 2发展期 传染源再次感染 3大流行期 出现大批典型症状 死亡达高峰 4熄灭期 病蚕大量死亡或病原被消灭 二 影响蚕病流行的因素 1环境条件 环境 蚕体 病原 蚕体质差病原繁殖 易发病 2饲育技术 良桑饱食环境适蚕 分批提青淘汰弱小蚕 增强体质 不易发病 表现为 春季好于夏秋季 北方好于南方 新区好于老区 3遗传因素 抗病力弱的品种 易发病 华南蚕区常见蚕病的种类病毒病 核型多角体病 质型多角体病 浓核病等传染性蚕病细菌病 败血病 卒倒病 细菌性胃肠病真菌病 白僵病 曲霉病 绿僵病等原虫病 微粒子病节肢动物病害 蝇蛆病 螫伤症非传染性蚕病中毒症 中毒 大气污染等生理病害 传染性蚕病的特点 1 病原微小2 数量多3 传染力强4 病原菌抵抗力强5 病程短6 不同的蚕病发病时期不同7 危害大 传染性蚕病的特点 1 病原微小2 数量多3 传染力强4 病原菌抵抗力强5 病程短6 不同的蚕病发病时期不同7 危害大 第二讲病毒病 刘吉平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 第二讲病毒病 第一节核型多角体病第二节质型多角体病第三节浓核病第四节病毒性软化病 一 家蚕病毒病病毒类型 核型多角体病毒 NPV 质型多角体病毒 CPV 浓核病病毒 DNV 软化病病毒 FV 日本蚕病害发生概况日本蚕病总体流行情况缺乏研究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资料总计病害率病种病害率 年份 软化病脓病真菌病曲霉病壁虱病中毒症其它3 773 85 87 31 52 23 06 02 767 68 09 81 60 63 78 72 258 722 412 30 90 62 32 919832 853 736 54 00 40 32 72 5在正常情况下 养蚕损失的80 是由于病害的流行所引起 养蚕病害率控制在5 以下时 说明蚕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渡部仁 1985 1998年中秋蚕期 浙江某蚕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病率达97 2 实际饲养数136188张 发病数132323张 发病率 蚕种数发病蚕种占总蚕种比率 10以下7638456 110 203114722 920以上2479218 2颗粒无收20351 5 一 核型多角体病1 简称NPV 又称体腔型脓病 肥公 薄皮脓 浮 拖水白 病蚕血液图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多角体 投射电镜观察病毒多角体内的病毒粒子 NPV病毒粒子 血液型脓病 血液型脓病 夏天流行发生的病毒病 2005年7月宜州石别镇土桥村土桥屯大规模发生血液型脓病 大面积发生NPV后 病蚕倒在水渠里 第二节质型多角体病 中肠型脓病 夏秋蚕期发生较多 经口侵入中肠 病蚕发育缓慢 体躯瘦小 呆滞 体色略带乳白 常排出带乳白色的软粪 而后陆续死亡 群体大小不齐 龄期有差异 食桑与行动不活泼 体色灰暗等 二 质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 白口仔 通身 通头 厚皮脓 农村俗称 白口仔 的病蚕中 质型多角体病约占75 其余25 为软化病及其他并发症等 铁蚕 中肠型脓病 病蚕的三个发病时期 病变由 通头 而 通身 开始中肠前部无桑叶片 胸部透明 而后整个中肠很少叶片 全身透明 由 通身 而 白口 皮肤灰白无光泽 体躯稍萎缩 从感染到发病约6 10日 第三造占蚕发病总数的46 64 蚕病为CPV病 2005年6月宜州北山乡大楼村大面积发生中肠型脓病 图片来自廖先谋 2009年9月广西环江中肠型脓病蚕 图片来自河池环江廖征宏 HIV CPV 家蚕CPV病防治 蚕大食前以消毒防病和饱食为主 大眠后以 饱食防热焗 为主 白口仔 病即可控制 严格做好养蚕前 饲育中和结束后的消毒工作 及时消除病蚕 弱蚕和迟蚕 防止混育感染 选桑育壮小蚕 让蚕儿食饱 食好 防止饥饿 干燥天气桑叶要添水喂蚕 增强蚕儿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严防高温焗热 力求蚕房阴凉通爽 做到疏放 低放 少放 分散精养 饱食就眠 起蚕及时放桑 第三节浓核病 三 浓核病急性软化病 白口仔 黄狗 假熟蚕 通身 通头 2005年6月宜州太平乡山湾村寺背屯大规模发生的铁蚕 浓核病蚕 第四节病毒性软化病 四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 Ayuzawa 1972 首次分离了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 Bombyxmoriinfectiousflacherievirus BmIFV Kawase等 1982 根据病毒的生化性状等认为该病毒为小RNA病毒 Watanabe等 1986 确认家蚕传染性软化病具有强烈的蚕座内传染性 是规模化养蚕的主要病害 家蚕不存在对BmIFV的完全抵抗性 1986 Savanurmath等 1995 在印度个别养蚕区域的养蚕大户中 发现在血清学关系上不同于BmDNV的球状病毒 Isawa等 1998 根据病毒核酸的全序列及分子结构确认为小RNA病毒科病毒 picornavirus 日本1970年因蚕病危害的蚕茧损失 蚕病损失3712吨茧Totalestimateddamage3 712ton 病毒性软化病病毒IFV IFV真菌病NPV 我国在1958年 1959年我国大面积发生传染性软化病 病原被认为是一种非包含体病毒 在日本发现BmIFV后我国也将该病原称之为BmIFV 但该病原在80年代被确认为BmDNV 国内至今分离到BmIFV的不多 但近年来大规模发生软化病后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的事例时有发生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 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病毒 浙江新报道家蚕病毒性软化病IFV病原 病毒病防治措施 传染来源 传染途径 蚕体质 环境严格消毒 消灭病原 切断传染途径严格分批 提青 防止蚕座感染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蚕体质选用抗病力强的蚕品种其它措施 第三讲细菌病 刘吉平 细菌病 研究较深入的病原细菌有100多种 寄生家蚕的细菌有大杆菌 苏芸金杆菌 卒倒菌和蜡螟杆菌 短杆菌 沙雷铁氏菌和气单孢杆菌 和链球菌等 最主要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 简称B t 自1901年石渡首次从患病的家蚕发现该病原菌以来 它已成为当今研究最多 用量最大的杀虫细菌 华南蚕区春 夏细菌病常发生 图片来自廖先谋和廖征宏 一 细菌性败血病 烂芋荚 细菌性败血病 常见的有灵菌败血病 青头败血病和黑胸败血病等 幼虫发病初期呆滞 胸胀腹缩 排软粪或念珠状粪 最后痉挛侧倒而死 病蛹死后腐烂变黑 流臭液 病蛾鳞毛污浊 活动呆滞 腹部膨大 翅不振展 死于交配或产卵过程 病程较快 在25 28 温度下一般为12 24小时 细菌性败血病 败血病的防治 1 消灭病原 减少传染机会加强蚕体蚕座 防止病原细菌接触蚕 蛹 蛾的机会 用水要注意清洁 湿叶贮藏或堆桑过久 过厚而造成细菌在叶面滋生 及时病蚕 烂茧 防止污染种茧 2 操作仔细 防止操作损伤 推行蚕网除沙 适当稀饲 熟蚕不过多堆积在一起 适期采茧 种茧要有计划地延迟削茧和雌雄鉴别的时间 是避免和减轻败血病危害的有效措施 蚕蛾保护要保持较低温度和黑暗 注意空气流通 蛾箱的蛾数不宜过多 更不要混入异性蚕蛾 以减少雄蛾受伤的机会 败血病的防治 3 添食抗菌素红霉素胶囊 蚕用 喷桑叶使用 一次量 本品1粒加500ml冷开水 搅拌溶解喷洒于5kg桑叶叶面 以桑叶正反面湿润为度 阴干后使用 四龄添食1 2次 五龄添食3 4次 严重发病时 第1天喂饲药叶24h 第2 3天分别喂饲药叶6h 基本上可制止蔓延 盐酸诺氟沙星溶液 蚕用 取本品2ml加200ml水稀释 均匀喷洒于2kg桑叶叶面 以桑叶正反面湿润为度 发现病蚕时 第一天连续喂饲药叶24h 第二和三天分别喂饲药叶6h 对预防败血病蛹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二 细菌性中毒病 家蚕卒倒菌 Bt对宿主的毒性机制 细菌中毒死蚕不同时间经过体内B t 浓度变化 苏云金杆菌 Bt 在生防上应用 用途最广 开发时间最长 产量最大 应用最成功 占生物防治剂总量的95 以上 已有60多个国家登记了120多个品种 美国用以防治蔬菜害虫和玉米害虫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80 和50 销售额从1980年代末的4000万美元上升到1990年代的5亿多美元 苏云金杆菌的生物农药 B thuringiensisaizawai 被Bt杀死的野蚕 国产的Bt农药 Bt悬浮剂 杀虫双农药 对人畜为中等毒性 蚕中毒后 肠道内引起 胃溃疡 和 败血症 很快就出现拒食 麻痹 虫体瘫痪 最后死亡 满贯 3 6 虫酰 苏可湿性粉剂 满贯是由科诺公司生物杀虫剂Bt与美国陶氏益农的新型仿生杀虫剂虫酰肼复配而成 蚕取食后 不该蜕皮时产生蜕皮 最终导致饥饿 脱水 畸形蜕皮 肠穿孔而死亡 特杀螟 杀虫单 Bt 复配而成的55 杀单 苏可湿性粉剂 第四讲真菌病 刘吉平华南农业大学 传染性蚕病之家蚕真菌病 白僵病黄僵病绿僵病曲霉病等 1982年 浙江省嘉兴地区医药公司收购白僵蚕数达290 15吨 2009年春宜州 焦点问题 一 真菌病病原 二 春夏之交流行发生的白僵病 广西白僵病 白蚕病 宜州市庆远镇下维村寨门屯白蚕病发生严重农户上簇时图片 图为宜州市德庆镇塄底村拉拱屯白蚕病发生严重农户上簇时图片 宜州市各大蚕区庆远 北牙 北山 石别 德胜等乡镇都普遍发现了白僵病的危害 发生面积达到90 以上 广西白僵病 白蚕病来自 宜州市下维村村尾蚕沙乱堆图片 上面可见白僵病死蚕 图为宜州市德庆镇塄底村拉拱屯塄底村拉拱屯蚕沙乱放图片 广西白僵病 白蚕病来自 宜州市下维村村尾蚕沙乱堆图片 上面可见白僵病死蚕 图为宜州市土桥农户家的蚕沙 僵蚕 家蚕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带菌虫体 性味和功用 辛 咸 平 归肺 肝 胃经 祛风解痉 化痰散结 用于肝风头痛眩晕 惊风抽搐 咽喉肿痛 中风失音 喉痹 痰热结核 齿痛 瘰疬 风疮丹毒作痒 常用量5 10克 2009年5月广西部分蚕区桑蚕白僵病多发且局部流行 收购白僵蚕 广西宜州下维村收购僵蚕的车子8元 11元 斤 白僵菌病原菌 Beaurevriabassiana 白僵菌的生长发育周期及传染途径 白僵病感染与病症 白僵菌发病规律 温度在24 28 时发病较多 病蚕体表出现油渍状病斑 临死时排软粪 蚕体伸展 头胸部突出 死后营养菌丝穿出体壁 形成新的分生孢子 使体壁密布白粉 成为再污染病源 从感染到死亡约3 6日 白僵菌生物农药 BotaniGard 斜纹夜蛾幼虫被白僵菌杀死 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bassiana 的菌丝长出金龟甲尸体表面 球孢白僵菌杀死松毛虫 蝗虫和家蚕 松毛虫 蚕区严禁使用生物农药 真菌杀虫剂 白僵菌 绿僵菌为主 其他如虫霉菌 莱氏蛾霉等玫烟色拟青霉 轮枝霉等 国外开发的真菌杀虫剂商品24种 其中17种已登记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 美国和巴西等国 我国在白僵菌应用方面较成熟 防治面积每年达200万公顷 二 绿僵病 发育阶段和侵染过程与白僵菌相似 秋蚕期发病较多 病蚕胸 腹部有黑褐色不整形轮状或云纹状病斑 尸体初呈白色 后密布绿色粉状孢子 感染潜育期较长 一般约7 10日 蚕区慎用绿僵菌 海南省利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利用绿僵菌正在内蒙古草场进行生物防治草原蝗虫的实验 并获得成功 绿僵菌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三 曲霉病 影响僵病的发生因素 与蚕的龄期长短有关 与蚕皮肤结构有关 表皮瘤状突起越多越密 抵抗力越弱 与发育阶段有关 蚁蚕 小蚕 各龄起蚕 熟蚕和初蛹 由于体皮较薄而粗糙 多皱 且缺少脂质 易为僵菌孢子附着和发芽管穿透 故感染率高 称作易感时期 环境条件及蚕室的温湿度对僵病的发生与蔓延有直接关系 僵病的防治应急措施 1 加强宣传 落实到每家每户 2 整治养蚕环境 实现群防群治 统一消毒 3 严管小蚕共育 加强产品质量意识和保证 4 加强蚕用物资市场的管理 整治养蚕环境 实现群防群治 统一消毒 僵病的防治 常用的漂白粉防僵粉是 小蚕用2 有效氯 大蚕用3 有效氯 在各龄起蚕晌食前各使用一次 用三氯异氰尿酸烟熏剂 蚕用 二氯异氰尿酸钠 多聚甲醛粉 蚕用 或硫磺等熏蒸法 多聚甲醛粉 蚕用 组织全村统一在下批养蚕前2 3天进行一次蚕室统一烟熏大消毒 通风排湿 以湿室温 湿度小于90 时对孢子发芽不利 撒干燥材料 勤除沙等 第六讲家蚕微粒子病 刘吉平华南农业大学 传染性蚕病之家蚕微粒子病 微孢子虫 寄生家蚕的微粒子病以家蚕微孢子虫 简称N b 危害最为严重 目前已记载的微孢子虫有1200多种 其中有200多种是昆虫病原性微孢子虫 主要寄生于鳞翅目 直翅目 鞘翅目和双翅目等12个目 约400多种昆虫中 05年河池蚕种烧毁的超毒蚕种 损失惨重 2005年8月在广西洛东发生的蚕微粒子病 4 微粒子病 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有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两种 显微镜下形态 扫描电镜下的形态 超微结构示意图 正常蚕丝腺 感病蚕丝腺 感染微粒子病的家蚕 家蚕 菜粉蝶 桑尺蠖 斜纹夜蛾 小菜蛾 一点经验 蚕病防控新思路 家蚕微粒子病生态控制及华南蚕区的做法 家蚕微粒子病防控规范与管理 家蚕微粒子病是养蚕业毁灭性的流行病 监督检疫 检疫 监督三级原种和杂交种的疫情 依法淘汰不合格蚕种 补正检疫 监督上一级原种的检疫结果 有效控制爆发性流行 预知检疫 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提高监督检疫的效率 蚕种检疫失控 必然爆发微粒子病的流行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控制策略 蚕病流行发生 病原 蚕病发生和病原扩散 环境及生物因素 气象因素 光照 气温等 病原传播 营养因素 光照 气温等 参考自M Wittner 1999 万永继 2001 LS Garcia2002 第七讲非传染性蚕病 节肢动物病害中毒症 非传染性蚕病1 节肢动物病害蝇蛆病 家蚕蝇蛆病 又称多化性蚕蝇蛆病 形成黑褐色喇叭状的特异性病斑 是由于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体表上 孵化后的幼虫 蛆 钻入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病害 灭蚕蝇的杀虫方法 商品用的灭蚕蝇有乳剂和片剂两种 乳剂含有效成份为25 和40 两种 使用方法有喷雾法和添食法两种 螫伤症 2 中毒症农药中毒 工业废气中毒症 敌百虫中毒 农药中毒 一般症状 乱爬 胸部膨大 吐胃液 头胸昂举 痉挛 体躯缩小 家蚕毒性试验 试验材料家蚕 常用品种二龄供试药剂 原药或制剂以蒸馏水配制 难溶于水的 以少量有机溶剂助溶恒温培养箱 熏蒸箱 60 40 70cm 带燃烧室 培养皿 9cm 等 家蚕毒性试验 食下毒叶法熏蒸法 家蚕毒性试验 食下毒叶法在培养皿内饲养 每组20头浸泡桑叶 不同浓度的药液定量5mL 10g桑叶投喂24小时预试验 间距较大的4 5个浓度 得到最低全致死浓度和最高全存活浓度正式试验 设5 7个浓度 2 3个平行 设空白对照 记录24 48 96小时 三龄死亡数统计数据 计算LC50及95 置信限 家蚕毒性试验 熏蒸法培养皿内 放新鲜桑叶 20头家蚕放入熏蒸箱 接通通风装置将药物放于电热蚊香加热器上加热记录家蚕反应症状8小时后取出正常饲养 观察至48小时或至三龄起统计8 24 48小时死亡率设置9个重复 同时设空白对照统计数据 计算LC50及95 置信限 家蚕毒性试验 质量控制空白对照死亡率不超过10 保证家蚕正常的饲养条件控制记录 摄食 减少和拒食不适 逃避 昂头 晃头 甩头 扭曲挣扎 吐水体症 大小 体色 肿胀 侧倒 静卧死亡率 家蚕毒性试验 家蚕毒性评价 痉挛麻痹期 甲胺磷中毒症状 兴奋期 杀虫双中毒杀虫眯中毒 拟除虫菊酯中毒敌杀死中毒杀灭菊酯中毒 痉挛期 烟草中毒初期中毒状中毒后吐褐色胃液 严重中毒侧卧死亡 鱼藤精中毒 微量农药中毒 防治病虫科学用药 适期用药避免残留 剧毒农药严禁喷雾 农药包装妥善处理 工业废气中毒症 1982年浙江省杭嘉湖蚕区总产茧量约为70000吨 140万担 因氟化物污染造成蚕茧的损失率约为7 14 大气 氟 污染桑叶症状 大气 氟 污染中毒蚕症状 3 生理性病害滥用激素极端气候对蚕的影响不良桑叶对蚕的影响摄入水分过多 第八讲蚕病综合防治 一 蚕病控制的基本内容 蚕病控制 蚕沙乱倒乱放 广西桑枝乱堆乱放 桑枝烂茧乱堆乱放 2009年4月象州 象州使用过蚕网蚕具乱放 2009年4月象州 2005年10月宜州发生大面积的桑螟危害 2005年10月环江发生大面积桑里白粉病危害 二 蚕病综合防治的总方针 养好小蚕一半收 彻底消防毒 细蚕尼龙育 大蚕地坑育 饱食防热焗 的二十字措施 三 贯彻执行蚕病综合防治操作规程 一 严格消毒防病 杜绝传染1 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工作 1 蚕室 蚕具 蔟室 蔟具等的消毒 2 小蚕具如鹅毛 蚕筷 蚕网 塑料薄膜 切桑板 拖鞋等的消毒2 重视养蚕期间的消毒防病 1 注意做好眠起蚕的蚕体蚕座消毒 2 隔离 淘汰 处理好病死蚕 三 贯彻执行蚕病综合防治操作规程 一 严格消毒防病 杜绝传染1 养蚕前的消毒防病 二消一洗 用漂白粉液 1 有效氯 消毒 保持湿润半小时用清水洗净 三 贯彻执行蚕病综合防治操作规程 2 养蚕期间的消毒防病 a 建立经常性的防病卫生制度 用1 有效氯漂白粉或10 石灰浆消毒 b 及时隔离淘汰病蚕 进行蚕体消毒 0 3 CL叶面消毒 c 认真处理蚕沙 3 认真做好蚕期结束后的消毒 1 及时清除死蚕 下茧 残桑等 2 蚕室 桑室 蚕具 蔟室 蔟具等要用消毒净消毒后再打扫清洗 3 小蚕具如鹅毛 蚕网 蚕筷等要及时煮沸消毒 不使堆沤发霉 4 及时消灭桑园害虫 使用农药要注意残效期 桑芽苞内的桑瘿蚊幼虫 蛆 正在产卵的桑粉虱成虫及桑粉虱为害叶 可用40 乐果乳油800倍 80 敌敌畏乳油800 1000倍的混合液 4 及时消灭桑园害虫 使用农药要注意残效期 对家蚕安全期12 15天 二 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蚕儿体质1 积极推行稚蚕共育 实行专人 专室 专具 专用桑园 蚕座密度要适中 保证小蚕健壮 提高抗病抗逆性2 合理布局 做好规划蚕房布局收蚁批次3 加强桑园肥培管理4 加强眠起处理 适时分批提青及饷食 5 小蚕防干育 大蚕加强通风换气6 不用污染桑叶喂蚕7 发现蚕病 正确诊断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不良的贮桑习惯 不良的贮桑习惯 三 建立和健全经常性的防病卫生制度1 给桑前 除沙后要洗手 入稚蚕室及桑室要换鞋2 注意操作 轻巧 按顺序 严禁在地上操作 3 除沙后的蚕网要曝晒4 采桑用具与装蚕沙用具要严格分开5 蚕沙要严格处理6 有专用贮桑室 保持贮桑室清洁卫生7 设消毒缸8 添食用水要清洁 最好用自来水或井水 蚕沙全程袋装化处理 五不要 的卫生制度 防病卫生制度 五不要 大小蚕不要同室饲养 小蚕室贮桑室不要上蔟 未消毒蚕具不要使用 盛过蚕沙用具不要盛桑 病蚕 蚕沙 旧蔟不要乱丢放 五坚持 的卫生制度 防病卫生制度 五坚持 坚持给桑前洗手 蚕室门口撒石灰 坚持提青分批 淘汰病蚕 隔离弱小蚕 坚持龄中消毒 蚕网 薄膜换下及时消毒 坚持及时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坚持回山消毒 防病原扩散 五坚持 的卫生制度 五坚持 的卫生制度 消毒池 五坚持 的卫生制度 消毒池 五不要 的卫生制度 五不要 的卫生制度 2005年6月环江大才乡同进村内岩屯大规模发生的脓病 蚕病综合防治的应急措施 传染性蚕病 隔离病蚕 病蚕 蚕沙 蚕具消毒 加强饲育管理 蚕体蚕座消毒 药物添食等 非传染性蚕病 灭蚕蝇 杀虱灵 查明隔离毒源 阿托品等解毒处理等 第九讲消毒及蚕用消毒药物 刘吉平 在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基础上进行养蚕消毒 消毒 蚕药市场化与市场监管必须同步进行 市面上蚕用消毒药物类型 神奇的蚕用消毒药物类型 神奇的蚕用消毒药物类型 问题无中生有夸大其词 中国兽药信息网农业部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 市场化管理蚕用消毒药物的困扰 蚕用兽药外包装标签的编制要求兽用标识 兽药名称 通用名商品名英文名 拉丁名 主要成份 适应症 功能与主治 用法与用量 含量 包装规格 批准文号 生产日期 生产批号 有效期 停药期 贮藏 包装数量 执行标准 生产企业 亚迪净 蚕用消毒净 灭僵灵 环境和家蚕体外消毒 标明化学成分和商品名 用法与用量 二药溶解后 喷雾消毒和浸渍消毒 蚕室蚕具消毒 每100g本品加水40 50斤稀释 每平方米喷0 5斤药水 保湿30分钟 亚迪康 消杀精 漂白粉精 环境消毒 熏烟灵 防治僵病 要求养蚕环境密闭性好 蜕皮激素溶液 蚕用 促进蚕熟齐一 菌畏 盐酸诺氟沙星 治疗败血病 亚迪欣 桑叶消毒用 蚕用消毒药物类型 各地养蚕用兽药大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建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 土方开挖与回填施工技术方案
- 市政管网水质提升处理技术方案
- 节能变压器生产线项目施工方案
- 排水管网修复工程质量管控方案
- 温室大棚建设设备选型配置方案
- 大豆加工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方案
- 4A级景区综合提升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 数据中心监控系统部署技术方案
- 地下停车场建设方案
- 安徽省定远县藕塘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训练物理试题
- 三维波动方程双变网格有限差分并行模拟方法:理论、实践与优化
- 邮政银行一点一策课件
- 餐饮咨询顾问合同范本
- 四级专项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川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全册教案
- 2025-2026学年新疆师范大学附属实验高中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 深圳中考英语听说考试模仿朗读技巧点拨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及合规性要求
- 2025年(完整版)十八项核心制度培训考核试题(含答案)
- 煤矿企业环保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