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打个蝴蝶结.doc_第1页
给课堂打个蝴蝶结.doc_第2页
给课堂打个蝴蝶结.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课堂打个蝴蝶“结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地位”成为讨论课堂教学话语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课堂中的“小结”显得力不从心,更不上时代的步伐。被批判的传统课堂主要的特征是封闭,主要表现是话语权的专制与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所谓“话语权的专制”,就是师道尊严仍顽强地占据课堂。居高临下和唯我独尊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问答、评价和布置内容等方面,当然也体现在课堂小结上。传统的课堂结语往往有两种较为常见:一种是布置作业为结。如: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今天的作业是。无论这节课多么精彩,这样的结尾总让人觉得遗憾,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回味课堂的知识,就被带进作业的负荷中,令学生有压抑之感,更甚者会产生对学科的厌恶之感。另一种是两课时之间过渡作为小结。如:这节课我们把课文熟悉了一遍,下节课我们再来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这样的过渡小结显得仓促匆忙,承上不足,启下无力。从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来说,也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的标准。这样的小结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或是教为简便,但是对于课堂的主体学生来说,确实是有憾的。那么,到底怎样的小结才算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呢?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这里我选几个典型的案例,从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角度来作一些讨论,也许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一、说这里的“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说,学生听,而是老师导,学生说。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时,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得出本文的主旨:万物生存、繁衍、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在小结时,我摆出了这个观点,并要学生自己说说对于爱情的理解。同学们表现较为积极,有的同学说:爱情是美丽的。有的同学说:爱情需要理智和谨慎。有的同学说:羡慕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因为她的爸爸将爱情放到桌面上来谈,很坦白,也让很感动。这时,我不失时机插进较敏感的家长老师眼里的早恋问题,马上又同学回答说:爱情是高尚的,神圣的,但对于青少年来说现在还不是爱情的季节,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这样的小结,也让我吃惊,原来学生小小的脑袋里有那么多的想法,而且说的话让学生信服,同时也让我感动。相信能被学生回答感到的老师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说出了真谛,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二、读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写。学新课时,由读开始,有的课,也该由读结束。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时候,诗人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豪迈情怀。这样广阔的胸襟,无论老师有多好的口才也无法与学生亲自体会比拟。离下课还有5分钟时,我要求同学们正襟危坐,深呼吸,想象那开阔的北国风光,想象伟人宽广的胸襟,大声齐读全诗。同学们根据课文理解读的荡气回肠,读完后,好几个同学还在情不自禁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豪言壮语。像诗歌这样文体的文章,应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理。以“读”做结,自有一番感悟会涌向学生心头。三、疑疑,疑问,提出疑问,留下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学习敬畏自然的时候,我以两个问题作结尾“我们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我们怎样敬畏自然?”学生根据课文纷纷作答,聪明的学生还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个回答让我记忆犹新,有个学生说:“我觉得我们敬畏自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需要实际行动。或许我们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或许我们出门少消费一次性产品就是我们对自然的敬畏,我想最高的敬畏应该是爱,敬畏自然,就要爱自然。”这样的话语完全可做个精彩的结尾,它之所以出彩,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出自学生之口,而非老师之口。在非文学性文章学习中,这样的疑问小结会更有成效。四、听用耳听,用心理解,感悟。听的内容可不是听老师的“长篇大论”,而是听有关课文的音乐资料。我曾上一节公开课,题目是音乐巨人贝多芬,经过近40分钟的学习,在较熟悉文章的情况下,为了让同学们更直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我轻轻点开了命运交响曲。那激昂的旋律,那低回的音乐,似乎在同学们眼前出现了一个贝多芬,看他的双肩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他的手有力的;他的头发火一样蓬勃;他的眼睛深邃、有不可逼视的光;他的嘴紧闭着,整个脸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识。他的性格是刚毅的,对于命运的不公,他的态度是倔强的。在低俗的流行乐充斥的时代,有颗安静的心去体会古典乐的优美已经是成功了一半,在加上同学们对贝多芬的同情、理解和敬仰,使得这个课堂小结充满典雅之气。有听觉的文章中,如吆喝音乐巨人贝多芬用相关的音乐做结,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自我体验永远比老师讲解来的透彻。五、想想象。这样的小结,应该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堂小结。在九年级的教材中,一连安排了陈寿的隆中对和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跃于纸上。在课堂快结束时,展开讨论,进行合理想象,如果诸葛亮当了皇帝会怎样?后果当然是不一样的,理想派的同学们思绪飞到了三国,飞向那智慧的化身足下,请他当主上,复兴蜀国。现实派的同学们反驳按照诸葛亮的性格,他不可能做皇帝。并且举出了很多的证据来佐证。包括刘备托孤时的情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性格等。同学们争论地很激烈,我却很开心,因为他们正插上理想的翅膀,在文学的天空翱翔。对于适合想象的文章,用任思绪飞扬的方式做课堂小结,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未定型、变化着”的学生是课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