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做一个受子女尊重的家长预备年级家庭教育讲座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校长室,向百忙当中,来出席家长会的全体预备年级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我们今天家长会的主题是“期中考试动员”,但是我在这里不说期中考试的事情,期中考试动员由我们的政教主任来做。我想借此机会,给各位家长开一个家庭教育的讲座,今天这个讲座不是教大家怎样去教育孩子,而是我们共同来探讨“怎样做一个受子女尊重的家长”。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子女最尊重老师,还是最尊重你?(家长议论并回答)好了,我听到了大部分的家长说:“当然是尊重老师哦,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嘛”。我看大部分家长说自己的子女尊重老师的时候,都是面带喜悦的,因为自己的子女尊重老师呀,应该的,自豪呢!有没有家长感到酸楚呢?我想我们应该感到酸楚。为何?大家想想看,你作为父母,孩子是你生的,孩子是你养的,孩子的吃穿住用行都是你的,他居然不尊重你,而对老师特别尊重,老师不给他吃,不给他穿,没有生他,没有养他,他凭什么听老师的话,尊重老师?所以,应该把这个顺序倒过来,尊重父母的人才能真正地尊重老师,老师的权威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父母,一个来父母都不尊重的人,他所谓的尊重老师都不是出自内心的尊重,而只是敬畏老师。(家长点头并表示同意) 孩子不尊重父母的问题,我们今天不讨论,学校会组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我们怎样做一个受子女尊重的家长。 曾有一家国际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出示PPT)调查对象是美国13所高中的1005名学生、日本15所高中的1303名学生、中国内地22所高中的12201名学生。美国学生最尊敬的人物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日本学生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坂本龙马(倒幕维新人士);中国学生没有一人将父母列入受自己尊敬的前10名人物。(家长静听) 由此,我们得出(出示PPT)结论:埃菲社从北京发了这样一条电讯:“不少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断下滑。”在中国,为人父母者虽不敢自诩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他们为儿女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却是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什么美国、日本的学生如此尊敬父母,而中国的学生对父母却如此不恭呢?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现在的学生没有良心,不识好歹,要知道,“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这恰恰说明了不少父母所实施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 那么,各位家长肯定希望知道,我们到底哪些地方让子女反感呢?哪些类型的家长不受子女尊重呢?(出示PPT) 1.不“自重”型。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自损威严,经常说:“你长大了要学某某某某,千万别像你爸这么窝囊。”更有甚者,在孩子面前打余音绕梁的长嗝,以“活跃气氛”。在家庭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不顾及子女的感受,这种父母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更谈不上要孩子去尊敬他。 2.自我吹嘘型。有些父母经常在家里吹嘘自己的“丰功伟绩”,比如在单位里如何如何高明,如如如何来赛,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想当年”,很多家长特别喜欢把自己小时候的学习说得天花乱坠,仿若神童转世,以此来激励子女。但是,你想过没有,一家人呀,谁对谁不知根知底呀!你小时候读书的臭事,可能很早就被你的父母出卖给你的子女了,这样的吹嘘,得来的只是鄙视吧。几乎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吹牛,所以很难想象自我吹嘘的父母们如何让孩子尊敬他。 3.不懂装懂型。此类父母多为死要面子者,也还是比较负责的家长。他们往往在儿女面前更要表现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即使遇到确实不知的东西,也要发表一通讲话,使简单问题深奥化,最终让孩子对其满怀崇拜,但这种崇拜只保一时不保一世,孩子总是要长大的,问题总是要解开的,等他知道真相后,正好是青春的叛逆期,好了,两个效应一叠加,你的渊博型就没型了。 4.行为粗暴型。这种父母,一般双眉紧皱,音调高昂,嗓音洪亮,骂孩子的时候,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你在教育孩子,就算关心孩子,他也是这种腔调,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多“爱”孩子,当然,这个爱要打引号的。对这种父母,孩子会敬而远之。即便是孩子长大后,懂得父母用心是好的,只不过是行为过激一点而已,也只会去容忍和原谅他们,但绝不会尊敬他们。 5.言行不一型。有的父母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坐公交也漏票;有的父母教孩子要环保,自己却乱扔垃圾;有的父母教孩子要按时作息,自己却打麻将到凌晨才归。你自己说的跟自己做的都不一样,缺乏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孩子怎么听你言,学你行呢?谈何尊敬你? 6.“不顾家庭”型。这类父母多是事业型的,自己事业有成,或多处于事业黄金期,容易忘记家庭,“工作忙”往往是他们远离家庭与孩子的借口,结果孩子与之关系疏远了,感情淡薄了,尊敬自然不会产生了。 7.“势力悬殊”型。夫妻中有一方,因在经济、权力、或是武力方面对另一方占据强势地位,作为弱势一方便会失去了孩子的尊重;而孩子天生的同情心,也不会去尊敬“家庭斗争”中的强者。 好了,这些类型就举到这里,问题看到了,我们怎么办呢?(出示PPT) 一、增加自身内涵。少一点无聊,多读点书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真正的启蒙教育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孩子的师表。不在孩子面前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还要尽可能地营造一个温馨的、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家庭氛围,那么,这对培养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我们的理想、追求、品格、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做家长的愿不愿意,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的素质对孩子的思想、性格、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自己不读书、不读报,不听音乐、不看电影,那么很难使孩子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如果我们自己经常吵架、没有朋友,我们就很难指望孩子具有文明礼貌、热情好客的好习惯。也许我们也非常努力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这样的努力里,总会有许多不实在和做作的地方,而且孩子立刻就能发现并马上明白,我们要求他们做到的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因为我们自己就从来没有做到过。 读点书,看点报。也就是说,你的知识丰富起来,才能跟孩子寻找到谈话的话题。孩子小的时候,你还有很多话可以跟他说,有好多故事给他讲,他是仰视你的。慢慢他长大了,如果你不跟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的思想一天天地“丰满”起来,你的思想一天天地“干瘪”、苍白下去,你还想教育他,他会服气吗?现在有不少家长就感觉,我跟孩子没话可说了,他喜欢的我都不喜欢,我喜欢的他都看不上。我建议家长往孩子这边靠拢,去寻找跟孩子共同感兴趣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里别的可以少一点,但不能没有书”。而英国的塞缪尔约翰逊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家庭文化氛围的重要性:“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在不少家长眼里,只有语文、数学、外语等课本才是“有用书“,其他都是闲书,故而在这样的家庭里,书籍除了教科书,就是参考书,习题集,倒也琳琅满目,可就是没有可供孩子精心阅读的经典作品。至于供家长看的书,经济好点的家庭则有一些豪华精装本之类的大部头,但多数也只为附庸风雅装点门面,一般家庭顶多有几本生活类杂志,也不过随手翻翻,在这样的家庭中,一方面是文化氛围的严重稀缺,另一方面是望子成龙的渴盼,而这种渴盼又怎能实现呢?要知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同时需要三个世界的丰富和成熟: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要想丰富成熟这三个世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进行广泛而有意义的阅读和学习。课外阅读好像是“闲书”,但这正如同杂粮一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和营养平衡。再者说,家长在家庭中要想教育好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他自己。因此,家长首先是学习者,然后才是教育者,家长离开学习,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教育者。自然不会有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如果我们的家长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与他们切磋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在这种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中,将会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孩子来说,这比唠叨更为有用,它将使亲子感情得到进一步的沉淀和升华。如此。我们的中学生又怎么会不尊重他们的父母呢? (出示PPT) 二、多给子女时间:少一点纠结,多一点了解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人父母者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得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应酬,可谓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然而,他们不知是舍不得还是忙得顾不上,总之,没有在孩子身上投入充足的时间,没有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因为没有共同时间,便无法谛听孩子的心声倾诉,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会知道孩子成长的脚步踏上了人生的哪一所驿站,当然就无法随时指正孩子人生的航向。家长一般对自己日常的工作时间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在家庭生活安排上,如何合理科学地配置,却很少有家长顾及。用现代的生活理念来看,人们如何对待时间的方式,其实是我们建构世界的方式和营造家庭生活的方式。家人相聚时间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家庭凝聚力与亲和力的重要物质保证。可以设想,一个孩子和自己的父母一年之中难得有几次交流时间,他和父母相互都不了解,他和父母能有什么感情呢?又何谈尊敬父母呢?有的家长说 对自己的孩子我最了解,其实未必,孩子在不断变化,你也必须不断地去了解他们。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孩子进入了人的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新生儿时期。中学生随着身体的迅速生长发育,心理也会呈现出一个特点:他们会把自己当大人了,特别希望得到成年人的理解、尊重。第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进入了人的心理闭锁时期。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愿意跟家长说,而这时候,孩子心里这扇门就关闭起来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开始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内心世界,开始有了隐私。第三,中学时期的孩子在感情依托上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他们的感情依托既不在爸爸、妈妈身上,也不在老师身上,而在同龄伙伴身上,他们有话愿意跟同龄伙伴说,要了解孩子在校内外的表现有的孩子在家在外不一样,要注意孩子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 交什么朋友 、全方位了解孩子的情况。第四,青春期的问题。由于我们对孩子的性教育不及时、不到位,现在一些中学生中就出现了性犯罪问题、少女怀孕问题,这要引起家长朋友的关注了。第五,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骨骼、肌肉、心脏等的身体发育都已经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了,但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还显得滞后一些。表现在孩子身上有什么特点呢?就是容易兴奋,容易冲动,抑制自己的能力比较差,加之不健康的刺激、诱惑,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就发生了。比如,几个人凑在一起,脑袋一热,想干什么就干了,不计后果。这些变化,作为预备年级的家长,你们都是要迫切了解的呀。各位家长,放下手中的工作,每天和孩子说十句话吧!你就更了解你的孩子了,孩子也更理解你的艰辛了。(出示PPT) 三、改进教育方式:少点粗暴,多点微笑 不少家长从没有接受过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他们又不愿也很少主动去学习教育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却又想当然地认为自已是教育孩子的权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现实,家庭教育独裁专断,家长常常利用年龄优势剥夺孩子的权利。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人,不管他年龄多大,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而在不少家庭中,不少家长信奉“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自觉不自觉地把白已当成了家庭权威的象征,老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对他们的意见不是敷衍塞责,就是拒绝斥责,更有甚者对孩子大打出手,粗暴对待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在受到精神伤害的同时,也学会了霸道专横。客观地说,不愿上学,说谎,不服从,残忍,出走以至少年犯罪,都与家长不民主的教育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改变一下不良的教育方式。(出示PPT) 1、没有原则。没有原则的父母,最终会被子女控制住。曾有位母亲一旦听到孩子说“我不上学了”,立刻投降,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这位母亲最终陷入绝望的境地。 2、过度保护。父母保护得越多,孩子越无能。尼采说过,最大的善往往包含最大的恶。 3、唠叨、说教、啰嗦、嚷嚷。这样的父母通常是低情商的父母,因为不会说些有用的话,因此,只会重复些无用的话。 4、赞扬泛滥。对于4岁以上的儿童,你不能总是用“孩子,你真棒”这样毫无营养价值的话语“忽悠”自己的孩子。 5、惩罚过重。记得初中时,我的一个朋友的妈妈太想让她的儿子优秀,曾经让她的儿子跪了一夜作为惩罚,结果,我的这个朋友从此精神失常。 6、剥夺孩子的感受。父母往往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孩子的行为,结果孩子失去了感受、判断的机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FMEA医学课件教学课件
- finearts课件教学课件
- FABE课件教学课件
- 信息奥赛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身边的化学说课稿 (新版)粤教版
- 5. 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说课稿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教科版2019
- 2025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全国真题)
- 第5课. 发现与创造(说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 ECMO相关课件教学课件
- 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案例
- 干洗店用人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应届生校招:管理培训生笔试试题及答案
- 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一:以地平线为例探究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核心竞争力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答案全部超级详细的哦
- 院感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销售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2025心肺复苏课件
- 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 2024中级财务管理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