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 开题报告二稿.doc_第1页
低碳经济 开题报告二稿.doc_第2页
低碳经济 开题报告二稿.doc_第3页
低碳经济 开题报告二稿.doc_第4页
低碳经济 开题报告二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院 系 专 业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3 年 11月 18日一、选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应用情景以及选题依据)国外研究动态:国外对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英国于2003在能源白皮书上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近年来这个概念已经被世界各国学者所认可。其研究的成果也日益丰富。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到,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产生更小的污染出发,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与产出。另外一些国外学者也各有自己的研究成果。lin sue j, Charles(2007)在研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时运用了灰色关联的独特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生产力和平均能耗情况,设计了关于经济、能源、环境质量的灰色关联等级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应该调整产业结构,为了减少能耗,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应由高能源密集型产业向低碳产业。国内研究动态:国内对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相对较少。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究低碳产业发展之路。陈春(2010)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很大,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既可以维持经济增长,又可以保证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刘再起(2010)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视国情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但不会增加而且会减少碳排放量,所以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调整力度与步伐。卢晓彤 (2011) 通过对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的的研究,阐明了低碳产业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当前我国发展低碳产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认为应提高传统高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兴低碳能源能源,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尹政平(2012)在对低碳经济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研究中,阐释了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关系,并对我国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做了分析,指出中国低碳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及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碳经济转型。这为我国当前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选题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逐渐从一个环境问题上升到一个经济问题,“高能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使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同时,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必然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加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这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力求探索出新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题依据:世界各国的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低碳经济提出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论文基于世界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结合当前我国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现行方案,进行归纳研究,从多方面分析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我们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的提出、主要内容(提要)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问题的提出:低碳经济,自从英国首先提出使用以后,就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益明显。为了解决这问题,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从了必将对低碳经济进行研究。低碳经济是关乎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重要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就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本文将从对低碳经济及其产业结构的概念分析及其关系方面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对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概述选题背景,意义,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是对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及其背景简述。第三部分分析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并阐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第四部分,通过统计数据,了解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及产业结构的现状。第五部分综合分析,综合收集查阅的文献资料及统计数据,结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阐明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阐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指出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2.阐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发展低碳经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3.从理论和政策上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研究框架和基本思路、方法;本文的创新及预期成果)研究框架:第一部分 引言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1.1.2研究的意义1.2 文献综述 1.2.1关于低碳经济的文献综述 1.2.2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献综述第2章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及其背景简述。2.1 低碳经济概念及其背景分析 2.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2.1.2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2.1.3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关系2.2 产业结构概念及其背景分析 2.2.1产业结构的概念 2.2.2 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条件 2.2.3 产业结构调整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章 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3.1 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3.1.1 低碳经济模型分析 3.1.2 低碳经济发展内外因 3.1.3 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3.2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3.2.1 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内因素 3.2.2 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外因素第4章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4.1 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 4.1.1低碳经济的特征 4.1.2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4.1.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压力4.2 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 4.2.1第一产业 4.2.2第二产业 4.2.3第三产业 4.2.4我国当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第5章 对策建议5.1 针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理论建议5.2 针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基本思路:本文按照概念分析-原因分析-现状分析-对策建议的思路展开对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通过逐步地对我国当前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现状的研究,力图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探索出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案,以技术创新、制度革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走低碳产业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写关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文献综述,主要对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概念及其背景的整体上把握。其次通过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分析,指明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时当务之急。再次在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上的现状分析中,阐释我国现在如何改进发展低碳产业化道路,未来如何走低碳产业化道路。最后,综合以上,从理论和政策上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方法:1.因果分析方法。通过对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分析,得出我国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务之急,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2.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碳排放量比较分析,研究我国借鉴西方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个案研究方法。在本文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状况时,通过个案研究,从特殊到一般。总结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状况。预期创新:以往的论文仅从单一的方面对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探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思路。揣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从理论方面和政策方面给出解决的方法。预期成果:希望通过本论文的提出,能够为我国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在理论和政策两个方面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四、研究工作进度序号时间内容1 2013.11.15-2013.11.28资料准备、外文翻译22013.11.28-2013.12.08文献综述32013.12.08-2014.01.15撰写论文(第一稿)42014.01.15-2014.02.15撰写论文(第二稿)52014.02.15-2014.03.15撰写论文(第三稿)62014.03.15-2014.03.30撰写论文(定 稿)72014.03.30-2014.04.20整理文档、准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论文:作者题目刊名卷(期)页码;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1马艳等.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9-123.2陈春.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查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1-27.3刘再起.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0(3):21-27.4Noam bergman,nick eyre. What role for micro generation in a shift to a low carbon domestic energy sector in the UK(J).energy efficiency.2011.5lin sue j.lui.j.,lewis Charles.grey relation performance correlations among economics, energy use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 tai wanJ. energy policy,2007(35):1948-1955.6kojii shimada,yoshitaka tanaka,kei gomi,yuzurumatsuok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