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实用版)ppt课件.ppt_第1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实用版)ppt课件.ppt_第2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实用版)ppt课件.ppt_第3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实用版)ppt课件.ppt_第4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实用版)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扳平同胞炮羊肉剥皮薄纸蓓蕾奔波投奔迸发秘鲁包庇麻痹熬菜煎熬鏖战拗断拗口嫔妃谶语未遂睥睨刹那霎时差遣复辟濒临针砭屏气摒弃停泊掎角之势犄角咋舌皑皑狭隘谙熟 1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2 咏史怀古诗 3 怀古诗 古 是指一种古迹 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 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 往往要写景 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 景物景观 咏史诗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 直接写作者的思考 态度 不一定要写景 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4 同与异 同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对历史人物的功过 历史事件的成败等 发表议论 或抒发感慨 或者借古以讽今 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异 但二者各有侧重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5 咏史怀古诗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 咏 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 怀古 咏怀 等 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过华清宫 赤壁 夜泊秦淮 写法上 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 或写景 或对比 或衬托 或借代 或借古讽今或抑扬 或讽刺 或含蓄等等 6 结构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 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7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 古人名 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 咏 或在古迹 古人后加 怀古 咏怀 等 乌江亭 乌衣巷 石头城 隋宫 金陵怀古 赤壁怀古 咏怀古迹 8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 前代的都城 咸阳 长安 金陵 姑苏 洛阳 汴京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 赤壁 新亭 隋堤 马嵬 华清宫 汴河 淮水 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 陵墓 祠庙 乌衣巷 湘妃祠 乌江亭 陈琳墓 李白坟D 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 吴国 隋代 安史之乱 南唐后蜀等 E 其他 吴钩 后庭花 9 内容 国家 国运衰微 统治者 荒淫奢侈 名地 昔盛今衰 古人 壮志难酬 忧国伤时 孤寂失意 10 感情 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表达像古代英雄一样建功立业的志向 表达爱国热情 抒发不能建功立业 壮志难酬 光阴虚度或怀才不遇的感叹 失意 郁闷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伤感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鞭挞 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荒淫误国的讽刺 11 表现手法 诗 与 史 的结合 用典 双关 咏史 与 言志 的结合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 古 与 今 的结合 虚实结合 对比 反衬 12 主题归纳 1 抒发感慨 感伤兴衰2 怀古咏史 别有寓意或是借古讽今 别有寄托或是理性分析 独抒机杼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3 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 13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 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 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 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14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5 2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 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6 李商隐 贾生 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 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 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17 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 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 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 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 热情 不满 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 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18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 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 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 抒发盛衰之感伤 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 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19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 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 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 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金陵 石头城 台城 六朝旧事 后唐遗事 乌衣巷 朱雀桥 西塞山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 只留下一片荒芜 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 世事沧桑之感 20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1 2 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 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 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22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23 3 借古讽今 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 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借古讽今 24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 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 25 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 作者都身置其中 抒发一己之感慨 此一种 作者跳出来 站在历史的高度 独抒机杼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 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 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26 理性分析 独抒机杼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7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 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 借物起兴 慨叹前朝人物事迹 后二句议论 赤壁大战 周瑜火攻 倘无东风 东吴早灭 二乔将被虏去 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 议论新颖独特 发人所未发 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 使人耳目一新 28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鉴赏咏史诗 先要弄懂一些问题 诗人所描写的古人 往事是怎样的 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 这段往事 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如果弄清了上述问题 那么 对这一首咏史诗也就基本掌握了 29 五 鉴赏方法指要首先 弄清史实 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 乌衣巷 乌衣巷在南京 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 晋朝王导 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 其弟子都穿乌衣 因此得名 30 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 昔日繁华鼎盛 而今野草丛生 荒凉残照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 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 今昔对比 感慨沧海桑田 人生多变 令人叹惋再三 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 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31 其次 要领悟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 大致有两种情况 1 对历史理解做冷静的理性的思考 诗人不置身其中 2 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32 感情 1 叹世事变迁 2 昔盛今衰 3 讽喻现实 4 仰慕英雄 5 自比自况 6 怀才不遇 33 再次 分析技巧 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 极力铺垫 后议论抒情 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 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 引发读者的思考 不同的写法 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 有以景衬情的 如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有议论引发的 如清人刘献庭的 敢惜妾身归异国 汉家长策在和番 王昭君 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有用典的 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34 手法 1 用典2 对比3 借古讽今4 借景抒情5 直抒胸臆6 即事议论 35 典故 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 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 为绮靡之音 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杜牧 泊秦淮 燕然 燕然勒石 表示对大将武功的推崇 新丰客 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 希冀能被明主所用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封侯 表示报效国家 立功边疆的豪情壮志 楚狂 接舆 指代不满现实 佯狂处世的隐士 用来抒发牢骚或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 36 王孙 指游子或高人隐士 式微 表示国势或门庭衰落 或政治上不得意 打算归隐田园 不系舟 比喻自由不羁的思想或生活 也可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新亭泪 新亭风景 表示对国势衰微 山河变色的感伤 37 天狼 表示敌人 战事 烂柯 表示离家日久 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 青冢 即昭君墓 用来描写塞外景色 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 南冠 楚囚 指被羁的正义之士 或诗人自己深陷囹圄 38 投笔 后汉书 载 班超家境贫寒 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 要效法傅介子 张骞立功边境 取爵封侯 后来 投笔 就指弃文从武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权力很大 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后来就用 万里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 汉书 载 楼兰国王贪财 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 计斩楼兰王 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 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 用 破 斩 楼兰 指建功立业 39 化碧 庄子外物 载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 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 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 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 化碧 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杨柳曲 乐府曲调 杨柳枝 有时也作 折杨柳 主要写军旅生活 从梁 陈到唐代 多为伤别之词 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其一 40 咏史怀古诗常见的古地A 前代的都城 咸阳 长安 金陵 姑苏 洛阳 汴京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 赤壁 新亭 隋堤 马嵬 华清宫 汴河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 陵墓 祠庙 湘妃祠 乌江亭 陈琳墓 李白坟D 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 吴国 隋代 安史之乱 南唐后蜀等 41 42 咏史怀古诗习题演练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43 1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 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44 1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 气节 角度来评价的 2 杜牧通过这首诗 表达了对胜败得失 历史兴衰的看法 即胜败乃兵家常事 只要忍辱负重 重整旗鼓 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 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45 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1 两首诗都以 汴河 为题材 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2 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 请分别加以分析 46 1 李诗 怀古伤今 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 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 借古讽今 看似为汴河 罪名 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李诗 以描写为主 汴水悠悠东流 堤上碧柳成阴 杨花随风飞舞 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 春色常在 豪华不存 昔盛今衰 皮诗 以议论为主 至今千里赖通波 共禹论功不较多 似在高度赞扬炀帝修河的功绩 一个 若无水殿龙舟事 又对此进行了否定 欲夺故予 角度独特 47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 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 霓裳 羽衣 为舞曲名 1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 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各有什么作用 简要说明 4分 48 1 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2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 宫内与宫外对比 或横比 宫外飞雪阴云 分外寒冷 宫内绿树成阴 温暖如春 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 或纵比 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 今朝杂树丛生 宫殿荒凉 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49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1 后庭花 即 玉树后庭花 相传为陈后主所创 一般被认为是 杜牧在其诗句 泊秦淮 中也用了这个典故 2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什么手法来强调这个主题的 50 1 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 2 借陈后主的奢侈荒淫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讽谏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运用了借古伤今 对比的手法 补充说明 六朝皇帝 以奢侈荒淫著称 陈后主在豪华的台城里 营造了结绮 临春 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 整天倚翠偎红 不理朝政 还自谱新曲 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51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 兜鍪 头盔 此处指军士 1 简析 不尽长江滚滚流 和李煜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表达的不同情感 2 词人在下阙中主要写了谁 他是个怎样的形象 塑造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 52 1 不尽 句 表达了对历史流转 兴亡更替 英雄不再的感慨 侧重怀古 李煜 恰似 句 表达了诗人无穷无尽的亡国之痛 侧重现实 2 孙权 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 雄踞江南一方 奋斗自强 抵御北方强敌并能战而胜之 用典意在批评怯懦苟安 庸碌无能的南宋朝廷 表达有志之士抗击金兵 恢复河山的强烈愿望 53 2004年青海卷 全国 江城子五代 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 落霞明 水无情 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 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 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 水无情 空有姑苏台上月 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4 答案提示 水无情 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 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 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 明写六朝繁华已去 只剩月亮高挂 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55 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 其六 南宋 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 简析 望 在诗中的作用 2 简析 大江东去水悠悠 与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表达的不同情感 56 答案提示 1 望 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 大江东去水悠悠 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 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 英雄不在的感慨 侧重怀古 57 09重庆卷 折桂令 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 破纸迎风 坏槛当潮 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 何处笙萧 罢灯船端阳不闹 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 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 1 当年粉黛 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2 白鸟飘飘 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58 1 借代 反问 解析 粉黛 借指歌伎 笙箫 代指箫声 均属借代 何处笙箫 自然是反问 粉黛 在课文中有注释 借指歌伎 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 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 与 粉黛 类似的有 柳毅传 娥眉不舒 中的 娥眉 课文也有注释 代指漂亮女子 其它有 红颜 倾国 等都是代美女 与 笙箫 类似的有 丝竹 胡琴 羌笛 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 通过 白鸟 绿水 嫩黄花 新红叶 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 飘飘 滔滔 有些蝶飞 无个人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