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府补题清代以来的传播研究摘要:乐府补题是宋末元初的一部咏物词集。元、明两代湮没无闻,自清初重新问世以来,这部寄托深远的作品日益引起词坛的广泛关注。和作、拟作乐府补题的词学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本文特别选取了清代以来四次较大规模、较为系统地唱和、拟作乐府补题的词学活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梳理该词集自清代复出以来的传播情况。关键词:乐府补题 清代 咏物词 传播 一、概述乐府补题是南宋遗民词人的一部咏物词选,收录了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赵汝钠、张炎、陈恕可、唐珏、仇远及佚名一人共计14位词人的37首词作。词人们在五处以五调分咏五题,分别为:宛委山房以天香调赋龙涎香;浮翠山房以水龙吟调赋白莲;紫云山房以摸鱼儿调赋莼;馀闲书院以齐天乐调赋蝉;天柱山房以桂枝香调赋蟹。乐府补题成书于宋末元初,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为明正统年间所刊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该书于元、明两代鲜有影响,直到清康熙十七年(1678)朱彝尊将汪森“购之长兴藏书家”的吴氏抄白本过录后携至京师,由蒋景祁镂板以传,乐府补题才重新问世。 朱彝尊:乐府补题序,曝书亭集卷三十六,上海:国学整理社,1937年,第445页。乐府补题复出后,由于其所蕴藏的幽微的遗民情感、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清初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顿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甚至推动了当时词坛风气的转变 赵尔巽等:清史稿志八十四选举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之后的清代词坛对于这部词集的唱和、拟作活动长盛不衰,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因为乐府补题本身以五调分咏五题的特殊性,也因为收于乐府补题中的部分词作也同见于王沂孙、周密等词人的个人词集中,所以本文特别选取了乐府补题传播史上四次较有规模(参与唱和或拟作的词人较多,形成词作较为可观)、较为系统(区别于单篇唱和或拟作)的唱和、拟作活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乐府补题自清代以来的传播研究有所裨益。二、“辇下诸公”对于乐府补题的唱和康熙十七年(1678)为了团结汉族知识分子,达到巩固和稳定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康熙帝下令征召博学鸿儒,命“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一时间,一大批在海内享有盛誉的饱学之士如朱彝尊、严绳孙、潘耒、李因笃、陈维崧、汪琬、汤斌、毛奇龄、施闰章、尤侗等纷纷云集京师。由于赴“博学鸿词科”的多为明代遗民,加之清初与元初异族统治的相同背景,蕴含着深沉寄托的乐府补题自然引发了当时士人幽思故国、感慨兴亡的情绪。于是,重新问世的乐府补题在众人间引起轰动,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词坛唱和活动。严迪昌先生云:“自康熙十八年以后的十数年中,拟补题而群相酬唱的有近百家之多,一代词风因之启变。” 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26页(本段未注引文均与此同)。 蒋景祁:刻瑶华集述,瑶华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8页。 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29页。 葛恒刚:浙西称派与“拟补题唱和”,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从乐府补题的唱和群体来看,既有阳羡派之徐喈凤、陈维崧,也有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六家词人,也有王庭、尤侗等未受两派影响的文坛前辈。乐府补题影响之深远,从此可窥见一斑,正如蒋景祁所言:“得乐府补题而辇下诸公之词体一变。继此复拟作后补题,益见洞筋擢髓之力。” 严迪昌先生还认为“乐府补题的重出之与浙西词风的盛炽有着命脉相通得重大关系,是探讨浙西词派盛衰史不应忽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甚至于把乐府补题和浙西词派的形成联系起来“乐府补题与浙西六家词同一年刻成之际,始是浙西称派之时。”虽然这种观点受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如葛恒刚在浙西词派与“拟补题唱和”一文中即提出:“乐府补题的复出只是触发了浙派创作风格发生了重要的转向,使浙派转向以咏物为主的创作风格,而并不是浙派开始形成的标志。” 尽管如此,乐府补题在清初的复出问世与随后的拟补题唱和活动“确实深远地影响着清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的发展趋势”。三、厉鹗、查为仁等与拟乐府补题拟乐府补题是刊刻于清乾隆年间的一部咏物词集,由厉鹗、陆培、张云锦、张奕枢、陈皋、闵华、吴廷采、万光泰、楼锜、查为仁十人唱和而成,共5调41首,分别为:天香赋薛镜8首、水龙吟赋漳兰7首、摸鱼儿赋芡8首、齐天乐、赋络纬10首、桂枝香赋银鱼8首。很明显,拟乐府补题仿照乐府补题的格式,也是以五调分咏五物。词调完全相同,只是所咏之物与前各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所咏之物中看出拟乐府补题对乐府补题的效仿的:薛镜与龙涎香同为贵重器物;漳兰与白莲均为寓意高洁的植物;芡与莼也都是可供食用的水生植物;络纬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与蝉同为昆虫;银鱼与蟹都是可供食用的水产品。据查为仁序云:“赋物词以宋人乐府补题为极诣,浙西六家多和之。此绝唱,不当和也。樊榭、南香诸君即其词别拟一题:织绡泉底,杼轴自我。予结习未忘,颇有继声之作,因并付开雕。是书亦名蔗塘外集,而实在外集之外。其所拟题有五,倡酬者,为仁与厉鹗、陆培等凡十人云。” 王廷燮:北京市志稿第10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609页。 李桂芹:的词学文献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24-326页。 从这篇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拟乐府补题又名蔗塘外集,是由查为仁辑刻而成。查为仁等人认为乐府补题乃绝唱,不认同浙西六家词人唱和乐府补题的行为,因而“别拟一题”。这就是拟乐府补题所咏之物与乐府补题各异的原因。据李桂芹考证,拟乐府补题唱和时间为乾隆十三年(1748)夏秋之际,唱和地点为查为仁的私家庄园天津水西庄。 参与唱和的十人中,厉鹗为浙西词派中间人物,查为仁因与厉鹗合笺绝妙好词而声名颇著。陆培、张云锦、张奕枢三人清词史亦有载,其余诸人大多寂寂无名,不以词闻。这却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乐府补题流传之广,经过七十年的传播,已从清初的湮没无闻到现在为一般文人所共知。与“辇下诸公”同题唱和不同,拟乐府补题以同调异题的形式为乐府补题的传播开拓了新的途径。四、王鹏运、朱祖谋等与春蛰吟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等人滞留在城中,目睹了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暴行,将国破家亡的沉痛寄托于词。自八月二十六至十一月,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三人共得词581首,加上宋育仁和作39首,共620首,结集为庚子秋词。自十二月开始,郑文焯、张仲炘、曾习经、刘恩黻、于齐庆、贾璜、吴鸿藻、恩溥、杨福璋、成昌、左绍佐等人加入唱和,至次年辛丑(1901),共得词159首,结集为春蛰吟。与庚子秋词相比,春蛰吟中的咏物词明显增多,共有65首,约占全集词数的百分之四十。而在这些咏物词中,有30首效仿乐府补题,以五调分咏五物,分别为:天香鹿港香水龙吟唐花摸鱼儿冬笋齐天乐鸦、桂枝香银鱼。与拟乐府补题一样,春蛰吟中的这类咏物词也是采用与乐府补题同调异题的方式,所咏之物与乐府补题也类似。鹿港香与龙涎香同为香料,唐花与白莲皆为花类,冬笋与莼都是可供食用的植物,鸦与蝉皆为飞行动物,银鱼与蟹同是可供食用的水产品,效仿之意是很明显的。春蛰吟中的这三十首咏物词作于清王朝大厦将颓之际,战火丛生之时,所以较之太平盛世时文人雅集而成的拟乐府补题,无疑蕴含了更加沉重的兴亡感触。正如王鹏运在春蛰吟题记中所云:“春飞蛰时,蛰无吟理。蛰于春不容己于吟也。漆室之叹,鲁嫠且然;曲江之悲,杜叟先我。” 王鹏运、朱祖谋等:春蛰吟,光绪刻本。忧时伤乱成了这三十首咏物词的情感基调,这与作于宋、元易代之际的乐府补题若合一契。王鹏运、朱祖谋等晚清词人自觉地效仿、拟作乐府补题,是其传播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五、白雪词社与乐府补题后集民国九年(1920),徐致章、蒋兆兰、程适等人组织、成立了白雪词社。该词社前后历时三年,参与唱和者达十二人(除上述三位词人外,尚有储奉瀛、徐德辉、储蕴华、储南强、任远道、李丙荣、陈思、赵永年、王朝阳先后参与了唱和),先后结集为乐府补题后集甲编、乙编。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作品虽以乐府补题后集命名,体例上却不同于乐府补题以五调分咏五物的形式。与乐府补题单纯咏物不同,乐府补题后集中多咏事、写景之类的题材,是词人社集时流连景物、凭吊旧址而作。其次,集中虽不乏咏物词,但一来所用词调已不限于“天香”、“水龙吟”等五个词调,二来所咏之物也不再是龙涎香、莼、蟹等物,如国香慢咏兰惜红衣秋海棠等。之所以用乐府补题后集命名,是因为徐致章等人是一批深受封建思想熏陶的清末遗民,虽入民国,却仍对清王朝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他们在创作乐府补题的宋末遗民身上找到了共鸣,所以将自己的作品认为是乐府补题的后集、续集。清末民初是一个特别混乱的时代,军阀割据,战火频繁,礼崩乐坏,正如徐致章在乐府补题后集甲编序言中所感叹道:“呜呼,神州陆沉,环瀛荡潏,是何等世界也;狞鬼沙蜮,封豕长鲸,是何等景象也;铁血涴地,铜臭熏天,是何等观念也;集泽鸿嗷,泣涂虎猛,是何等惨痛也” 徐致章、蒋兆兰等:乐府补题后集甲编,民国刻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白雪词社的成员多流露出追忆往昔、怀念故国、感时伤事的沧桑兴废之感。应该说,这与乐府补题在主旨上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六、结语乐府补题自清初重新问世以来,对清词和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部咏物词集,它在词史上的传播方式无疑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因为乐府补题中的部分词作杂见于王沂孙等词人的个人词集中,所以后世有些咏物词就很难判定是受乐府补题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本文只是选取了清代以来四次较大规模、较为系统地唱和、拟作乐府补题的词学活动。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乐府补题的传播脉络。然而,对于乐府补题传播进程更细微、更深层地挖掘还有待于今后的发现。参考文献:1 朱孝臧.乐府补题G/彊村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 厉鹗、查为仁等.拟乐府补题M.乾隆刻本.3 王鹏运、朱祖谋等.春蛰吟M.光绪刻本.4 徐致章、蒋兆兰等.乐府补题后集M.民国刻本.5 蒋景祁.瑶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6 (清)朱彝尊.曝书亭集M.上海:国学整理社.1937.7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8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9 施蛰存.词集序跋萃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0 刘扬忠.宋词研究之路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11 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12 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13 王兆鹏.词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14 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15 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6 王廷燮.北京市志稿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17 巨传友.清代临桂词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8 严迪昌.乐府补题与清初词风C/词学:第八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9 张宏生.朱彝尊的咏物词及其对清词中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7236:2025 EN Leather -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tests - Determination of extension set
- 资产配置中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与策略应用考核试卷
- 汽车制造产能调整策略考核试卷
- 船舶改装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优化考核试卷
- 藤编家具行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战略考核试卷
- 运动服装的智能纤维技术与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电机在电力市场运营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连续搬运设备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进展考核试卷
- 艺术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演变与文化传承考核试卷
- 电气工程项目管理与协调考核试卷
- 口腔医院前台服务培训标准
- 搬运卸货合同协议书
- 学校“校园餐”专项整治推进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 2024年抚顺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方案
- 《WEBGIS编程入门教程》课件
- 2024年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医保基金管理专项整治部署
- 2024年济南市工程咨询院招聘考试真题
- 小儿推拿培训合同协议
- 防尘防潮仓库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