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第二课时.doc_第1页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doc_第2页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doc_第3页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doc_第4页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吴忠市利通区金积中心学校 李红宁 【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关于“可贵的亲情与友情”的主题中的第三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作品。课文描述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托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故事里有孩子对母亲的爱,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有人类对动物的爱,还有对素不相识的人的爱,整个童话故事颂扬了托尔斯泰一贯主张的“博爱”。文中没有描写小姑娘的语言,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已印入我们内心,那神奇的想象更令人浮想联翩,使人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词语,熟读课文,知道文章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及题目七颗钻石所隐含的深刻意义。【教学策略】1.任务驱动法:本课以“水罐变化的原因”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对每一次水罐变化原因的探究并将其分解给每个小组,来达成教学目标。2.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的教学法: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教学准备】课件、教具(水罐贴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板书课题:本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童话故事七颗钻石。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2遍。(板书课题,其中“钻”需要指导)2. 复习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提炼出关键词语:板书:大旱灾 (画出水罐) 神奇的变化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复习词语: 水罐像魔术一样会变,我们的白板也会变。看,它会变出我们学习过的词语。(教师举个例子)(学生表现出惊奇。)请一位同学拿着魔法棒,变出每颗钻石上的词语,一个小组开火车领读。大旱灾 凋谢 枯黄 焦渴 岩缝 小心翼翼 涌出 泉眼【设计意图】让学生重温课文主要内容,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生字词语是学习基础,复习巩固有利于阅读体会。运用白板的橡皮擦和涂抹功能,会呈现出魔法棒显示生字的神奇效果。二、走入文本,体会情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水的重要性”,1.(课件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花儿都凋谢了,草木都枯黄了,许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过渡:(用遮幕将“大旱灾 凋谢 枯黄 焦渴”四个词语露出)谁来再读读这四个词语?读了这四个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引导:课文将这四个词语放到了一个自然段,读这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第一自然段)2.学习“焦”字A(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焦)点拨: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很有智慧。(出示图解)上面的“隹”代表小鸟,下面的四点底代表什么呢?被大火炙烤的小鸟会怎样?进一步引导想象,如果我们几天不喝水,我们的嗓子也像被烈火烤了一样,会怎样?B,指导书写“焦” 。 上半部分要注意,焦字四横,中间两横短,第四横长。下面给的四点底要稳稳的拖住隹字。学生规范的写2个“焦”字。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C.书写评价提高3.引导学生体会大旱灾的严重和水的重要性(课件出示图片:这朵花-凋谢了,草木都-枯黄了。人们-焦渴) 。焦渴,凋谢,枯黄这几个关键词语,让我们体会到大旱灾的严重和残酷,面对如此景象,你的心情怎样?(自由交流)4.指导朗读,把这种感受融入到朗读中读一读。5.引导:假如你是其中一只小动物或一株植物,此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水)填空:没有了水 生2: 有了水生3:此时此刻的水又意味着什么?(解救生命) 在这场大旱灾中,水就是生命的源泉6.再一次朗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配乐或者制作视频朗诵)【设计意图】通过读文找关键词、看图、想象等多种方法,体会“大旱灾”带给人类的残酷现实,体会水的重要性。为下文小女孩找到水无私奉献的精神做铺垫。白板课件展示凄惨悲伤的音乐,老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了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灾难缺水的年代,奠定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基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环节中信息技术作为了情境创设的工具。(二)通过水罐“神奇的变化”,体会小姑娘“无私的爱”1.过渡:所有的动植物多么期盼能喝到一口水啊!所以,为了母亲,小姑娘必须去找水。在找水的过程中,水罐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读阅读提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默读2-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水罐每次变化的句子。思考: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先完成“神奇智慧卡”,然后小组内交流。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划出关键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将神奇智慧卡填写完整,准备交流。【设计意图】本课以“水罐变化的原因”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对每一次水罐变化原因的探究并将其分解给每个小组,来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讨论卡,可以很有效的提炼主要的句段,在头脑中清晰呈现水罐变化的原因。2.交流水罐3次变化的句子引导:同学们有想法了吗?咱们一起来交流好吗?3.探究水罐变化的原因(1)给小狗喝 体现“善心”引导:是啊,好人会有好报。所以,当 时 ,这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善心。(完成课件)让我们继续交流(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导:孝顺的小女孩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孝心)所以,当 时, ,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孝心。【设计意图】说话训练,有利于梳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文中第五自然段有一个词形容水罐变化速度极快,找找看。“一瞬间”(聚光灯)“瞬”是目字旁。请仔细观察老师的眼睛,老师眨一下。一瞬间是指多长时间?一眨眼的功夫,水罐就变化了,像变魔术似的,多么神奇啊。【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字形、偏旁,结合老师“眨眼”的动作,理解“一瞬间”表示“眨眼的功夫”,使学生轻松学文,理解词语。使用白板中聚光灯工具,可以聚焦重点字,起到强调作用。(3)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进一步引导:让我们继续交流,水罐为什么会变成泉眼?同情心(板书:同情心)引导:所以,当 时, ,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同情心。指导朗读:从“有气无力”我看出,过路人已经没有力气了,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从小姑娘说的话:(读出话)她把全部的水都给了过路人,说明她有一颗“爱心”总结:抓住了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真了不起。是啊,小姑娘对小狗的善心,对母亲的孝心,对过路人的同情心,用一个词就能概括。那就是爱心 请学生将“爱心”两个字写在水罐里。指名分角色朗读。句子对比体会:小姑娘刚想喝一口,看见一位过路人站在门外。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读了这两句话有什么感受?请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引导:她犹豫过吗?(没有)如果让你在此填入词语或句子,你会填什么?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自由补充)(4)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小姑娘找到这一罐水容易吗?(不容易)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水从岩缝里慢慢地滴下来。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从哪些词语看出找水的不容易?请圈出来。请学生白板画。【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A引导:小姑娘找了很久,都去过哪些地方呢?结果怎么样呢?想一想,说一说。小姑娘去过 ,去过 ,去过 。可是 。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设计意图】给文章补白,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指导朗读:谁能读出找水的艰辛?B引导:从“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心翼翼就是很小心的意思。)请做个小心翼翼端着水罐的动作。你为什么小心翼翼端着水罐接水?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多么珍贵的水啊!多么懂事孝顺的孩子啊。引导学生继续交流C画出“好不容易”,“才”,知道小姑娘接这一罐谁真的是不容易。总结:水是一滴一滴的,要多久才能接满一罐呀,真不容易。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姑娘找水的艰辛。D感情升华:填空说话:找水是如此的不容易,可是,当遇到饥渴的小狗时,小姑娘想:生1: ;当看到生病的母亲时,她想: ;当看到脸色苍白,有气无力的过路人时,她又想: 小姑娘把来之不易的水让给了 、 、 ,自己却一口也没喝。总结:在这场大旱灾中,水就是生命之源啊!有了水,就有了生存的希望,小姑娘一次有一次的让出珍贵的水,就等于将生的希望一次有一次的让出去,这种心中只想着他人,却不考虑自己的高尚品质,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无私的爱)将无私写进水罐里。谁能用一句话,将水罐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都说出来 预设1:小女孩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师:如果用一组关联词说一说就更好了。预设2:因为小女孩无私的爱,所以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师:真了不起。【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四.拓展写话:1.正是小姑娘这无私博大的爱,才使得水罐最终变成泉眼,拯救了这次大旱灾。请想象,水罐变成泉眼,涌出清澈的水流后,大地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请结合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看谁想的越神奇越好。写一写。【课件:】画面和句式。2.(配音乐)是爱心创造了奇迹战胜了旱魔。这爱心也变成了七颗钻石。请读:引读最后一段。【课件: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3.讨论交流:这篇童话从头至尾,主要写了哪些人或物?(小姑娘和水罐)为什么不用“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 (七颗钻石象征着美好的心灵,是美丽的;七颗钻石变成星星,爱心像星星一样永恒,普照人间。)【设计意图】突破难点,体会题目“七颗钻石”深刻含义4.小结:是啊,爱心是勇气,爱心是力量,爱心是希望。5.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对爱的理解。(配乐)A许多名人作家对爱也有着深刻的体会,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爱的名言。分享收集的爱的感言。B请你也说说对爱的理解。出示爱心感言,集体朗诵。今天我们在心里种下这颗爱的种子,愿她在你们的心底慢慢发芽、长大。五、课后作业老师希望大家都能用心去体验爱:1.制作爱心书签,送给需要关爱的人。 2.用爱心帮助更多需要爱的人或事物,体验爱的魅力。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金积中心学校 李红宁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神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的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 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随后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童话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它寄寓着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学生读着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在感知童话丰富想像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爱心对别人及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用心去领悟、领会教材。一、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拓宽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1)教师用白板出示重点句子,运用“画笔”功能,圈划出关键词语;使用“橡皮擦”功能,擦除涂描痕迹,显示生字,呈现“魔法棒”神奇效果。(2)使用了放大镜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老师要指导书写的字。(3)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从水罐里涌出一股股清凉的泉水”之后的美丽情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话。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问题设计少而精 备课时,我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首先找到教学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目标去寻求解决重点的捷径。这条捷径就应该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有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 在研读教材、教参以及相关资料后,我把目光锁定在“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个教学重点上。要解决这个重点我可以怎么做呢?经阅读发现,水罐的变化贯穿了全文,是课文的一条明线,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要解决“课文出现了哪些神奇的景象?”也就是水罐发生过哪些变化,是不难的。这问题虽浅,但它有效地引领学生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走进课文的整体阅读中去。接下来,要体会水罐的变化是爱心的力量使然,却是有点困难的,因为文章通篇没有提到“爱心”二字。但恰恰是因为课文没有提到,给我们制造了层层剥笋,逐渐深入的探索空间,于是就有了让学生再次回到文中去阅读,寻求“这些神奇的景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的第二个问题了。在“当时情景”与“变化的景象”都在学生的阅读探究一一获得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往下的学习,学生便集中精力去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思考价值的深入体会和感受了。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中,从“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赶紧回家分给小狗让给女儿递给路人”中体会到小姑娘孝顺母亲怜爱小动物(母亲)关爱女儿(小姑娘)情系路人,最终发现支撑小女孩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水到渠成,花时少,收效大,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感受深刻,这在后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明。 三、语言训练巧而实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统一的学科,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在接受情感的陶冶的同时,应该有机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训练点之一:及时捕捉学生情感激昂处渗透语言训练。在学生感悟是爱心的力量使得水罐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后,老师顺势充满感情地发出感慨:“是啊!因为爱心,使得原本空空的水罐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然后让学生不仅像老师那样把爱心与一次次的变化情景联系起来说话,而且由文中的内容生发开去,先想象股股的泉水将带来地球的什么变化?再继续进行说话,这次既集中又开放的说话练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