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doc_第1页
第2章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doc_第2页
第2章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doc_第3页
第2章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doc_第4页
第2章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中常用的传感器 第二章机电控制技术中常用的传感器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被测量电参数测量电路显示记录?机电控制中的检测涉及非电量过程参数和机械参数传感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传感器是测量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闭环反馈控制的前提条件。 放大器执行元件被控对象干扰参考输入被控制量测量元件-比较元件偏差信号 一、传感器的作用2.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信息的源头非电量电量传感元件被测非电量 二、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敏感元件基本转换电路电量1.定义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信号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电量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也称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和检测器。 2.组成辅助电路右图是一种气体压力传感器。 膜盒22的下半部与壳体11固接,上半部通过连杆与磁芯44相连,磁芯44置于两个电感线圈33中,电感线圈接入转换电路55。 这里的膜盒就是敏感元件,感受被测压力p p,其外部与大气压力pa相通。 当p p作用时,引起膜盒上半部移动,改变相应的位移量。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转换元件它把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成电路参量。 图中转换元件是可变电感线圈33,它把输入的位移量转换成电感的变化。 基本转换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的信号,常用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放大、滤波、调制、A/D和D/A转换等。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将被测量转换成与之有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一般为非电量)的元件。 1、按被测物理量分类 2、按测量时传感器与被测对象接触与否进行分类 3、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 4、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 三、传感器的分类及对它的一般要求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各种传感器,由于原理、结构不同,使用环境、条件、目的也不尽相同,其技术指标因此不可能相同。 但是有些一般要求却基本上是共同的,包括可靠性;静态精度;动态性能;灵敏度;分辨力;量程;抗干扰能力;能耗;成本;对被测对象的影响等。 传感器的一般要求(技术指标)1.开发新型传感器2.开发新材料3.采用新工艺4.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5.提高传感器集成化、多功能化与智能化的程度四.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2.2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温度变化电量变化在工业生产过程和机械加工过程中,温度是常见的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 传感器接触式测温基于热平衡原理,接触温度场,二者进行热交换(如热电偶、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因此存在滞后现象。 接触式测温简单、可靠、精度较高;受材料耐高温性能的限制,测温范围在-2501800。 非接触式测温无需接触被测体,利用物体的热辐射能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实现测量。 类型有光电高温传感器、红外辐射温度传感器、光纤高温传感器等。 测温速度快,可对运动体进行测温,测温范围在6006000,但误差较大。 根据传感器的测温方式,温度基本测量方法通常可分成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 各类温度检测方法构成的测温仪表的大体测温范围2.2.1热电偶传感器热电偶是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器。 优点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精度高、温度测量范围宽、动态响应特性好、输出信号便于远传、使用方便。 测温范围1001300在温度测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应用测量炉子或管道的气体、液体的温度或固体的表面温度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将两种不同的导体A A和B B连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势,由于这种热电效应现象是1823年塞贝克(Seeback)首先发现提出,故又称塞贝克效应。 一、热电偶测温原理 一、热电偶测温原理图中的闭合回路称为热电偶,导体A A和B B称为热电偶的热电极。 热电偶的两个接点中,置于被测介质(温度为T T)中的接点称为工作端或热端,置于温度为参考温度T T00的一端称为参考端或冷端。 1、热电偶的结构 2、热电效应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接点温度T和T0不同时,则在该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热电动势(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热电偶(两种材料的组合体)、热电极(A、B两导体)热端(测量端或工作端)、冷端(参考端或自由端)AB()ABe T0()ABe T0(,)Ae T T0(,)Be T TT0T 33、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动势接触电动势的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特性和接触点的温度。 两接点的接触电动势E AB(T)和E AB(T0)可表示为含义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 接触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接点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直径、长度、几何形状等无关。 ABA Bn n?()ABE tBAABnnekTT E ln)(?BA OOABnnekTT Eln)(?如果传感器设计好了,即导体A A、B B已经选定,则接触电势只与温度有关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 大小表示 44、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动势机理高温端的电子能量要比低温端的电子能量大,从高温端跑到低温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跑到高温端的要多,结果高温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低温端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导体两端便形成温差电动势。 )() (1),()() (1),(0000t t n dt n ekT T EttndtnekT T EBTTBBATTAA?如果传感器设计好了,即导体A A、B B已经选定,则接触电势只与温度有关 55、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总热电势E AB(T,T0)=e AB(T)e B(T,T0)e AB(T0)e A(T,T0)忽略温差电动势,热电偶的热电势可表示为热电偶回路有四个电动势两个接触电动势、两个温差电动式()。 实践证明热电偶回路所产生的电动势主要是由接触电动势引起的,温差电动势所占比例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又因为E AB(t)和E AB(t0)的极性相反,假设导体A的电子密度大于导体B的电子密度,则A为正极、B为负极,因此回路的总电动势为AB(T,T0)e AB(T)-e AB(T0)AB(T,T0)因此测得热电势的值,即可知道温度T的大小,利用热电偶这一性质可以用来测温。 0000ln ln()TAT ATBATBT BTNNKT KTdTeN eN?当参考端温度T0恒定时AB(T,T0)=f(T)-C即总的热电势只与热端温度T成单值函数关系。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样做很麻烦,即必须通过繁杂的计算才能得到温度T,工程上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呢?可知热电势的大小反映两个接点的温度差。 根据例如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表(参考端温度为0)实际应用中,为了简便,温度与热电势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热电偶分度表来确定的。 分度表是在参考端温度T0为0时,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热电势与工作端温度T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通过查表可以查得输出热电势相对应的工作端温度度T,避免了繁杂的运算- 1、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动势只与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及两端接点的温度有关;与热电偶的形状无关。 热电偶基本性质 2、只有用不同性质的材料才能组合成热电偶,相同材料不会产生热电动势。 3、只有当热电偶两端温度不同时,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才能有热电动势产生。 4、导体材料确定后,热电动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两端的温度有关,是T的单值函数,这就是利用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 二、热电偶基本定律 11、均质导体定律如果热电偶回路中的两个热电极材料相同,无论两接点的温度如何,热电动势均为零.根据这一定律,可以检验两个热电极材料的成分是否相同(称为同名极检验法),也可以检查热电极材料的均匀性。 22、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导体C,只要第三种导体的两接点温度相同,则回路中总的热电动势不变。 T0T0B TA C右图回路中的总电动势为?0CA0BC AB0ABCT e T e T e T T E?,如果回路中三个接点的温度都相同,即TT0,则回路总电动势必为零,即?0T e T e T e0CA0BC0AB?0AB0CA0BCT e T e T e?即即?0T TE T e T e T T EAB0AB AB0ABC,?则则如果按右图接入第三种导体C,则回路中的总电动势为T1C T0T1T BA?1CA1AC0BA AB0ABCT e T e T e T e T TE?,而而?1CA1ACT e T e?所以?0AB0AB AB0BA AB0ABCT TE T e T e T eT eT TE,?意义可用电气测量仪表直接测量热电势,可焊接热电偶 3、标准电极定律如果两种导体分别与第三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已知,则由这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也就可知。 ()()()0AC AC0ACT eT eT TE,=()()()0BC BC0BCT eT eT TE,=两式相减得?T eT eT eT eT eT eTeT eT TE T T EBC0AC BCACBC BC0AC ACBC0AC000,? (1)若一个热电偶由A、B、C三种导体组成,且回路中三个接点的温度都相同,则回路总电动势必为零,即()()()()()()0TeTeT eTeTeTe0BA CB0ACBA CBAC=+0=+0或或()()()()()()TeTeT eTeTeTe0AB BC0ACAB BCAC=0即导体A与B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也可知。 代入 (1)式可得?0000T TET eTeTeTeTeT eT TE T T EABAB ABBC0AC BCACBC0AC,?B B B BA ATT nnTTTT00A A AABB 4、中间温度定律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分别为T、T0时的热电动势等于该热电偶在接点温度分别为T、T n和接点温度分别为Tn、T0时的相应热电动势的代数和。 证明?0000TTET eTeTeTeTeTeTTE TTEABABABAB n AB nAB ABnAB nAB,?即()()()00+=TTETTETTEn ABnABAB,对于冷端温度不是零度时,热电偶如何分度表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三、热电偶实用测量电路 (1)、单点温度的测温线路A、B为热电偶,C、D为补偿导线,冷端温度T0,E为铜导线,M为毫伏表。 (2)、测量两点之间温差的测温线路两只热电偶型号相同,配用相同的补偿导线,结果为:T=T1-T2E AB(t1,t0)-E AB(t2,t0)=E AB(t1,t2)因此热电偶反向串联,可测量两点温差。 查分度表可得温差 (3)、测量平均温度的测温线路1231()3TE E E E?同型号的热电偶并联 (4)、热电偶正向串联,测量几点温度之和的测温线路123E EEE?必须是相同型号的热电偶,可提高灵敏度(测量微小温度)和获得较大的热电势输出。 (5)、若干只热电偶共同一台仪表的测温线路在多点温度测量时,若干只热电偶通过模拟切换开关,共同连接到一台测量仪表上,可节省显示仪表,实现多点测温。 同样,热电偶型号须相同。 各种热电偶2.2.2热电阻传感器 一、概述热电阻传感器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测温的。 优点11)测量精度高;22)有较大的低温测量范围,200500;33)与热电偶相比,它没有冷端的误差问题。 缺点不能测太高的温度;金属热电阻体积大,热惯性大,不能测点温;半导体热敏电阻复现性和高温稳定性较差。 分类热电阻传感器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电阻两大类一般把金属热电阻称为热电阻;把半导体热电阻称为热敏电阻。 二、金属热电阻材料和常用热电阻热电阻电阻体(最主要部分)绝缘套管内引线作为制作热电阻的材料要求有电阻温度系数要大,以提高热电阻的灵敏度;电阻率尽可能大,以便减小电阻体尺寸;热容量要小,以便提高热电阻的响应速度;在测量范围内,应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R R-t关系最好接近于线性;应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复现性好),且价格便宜。 目前最常用的热电阻有铂热电阻和铜热电阻。 各种热电阻 1、铂热电阻热电特性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在温度传感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按ITS-1990标准,铂热电阻的适用温度范围为-259.34+630.74。 在在-1900的温度范围内:2301 (100)tR RAt BtC tt?在0630.74的温度范围内:20 (1)tR RAt Bt?式中R t和和R0分别为t和和0时铂电阻值;A、B和C为常数。 铂热电阻的特性方程由铂热电阻的特性方程可知热电阻在温度t时的电阻值R t与与R0有关。 目前我国规定工业用铂热电阻有R0=10和和R0=100两种种,它们的分度号分别为P t10和和P t100,其中以P t100为常用。 为了避免繁杂的计算,铂热电阻的分度号有相应的分度表,即R t-t的关系表,这样在实际测量中,只要测得热电阻的阻值R t,便可从分度表上查出对应的温度值。 2、铜热电阻由于铂是贵重金属,因此,在一些测量精度要求不高且温度较低的场合,可采用铜热电阻代替进行测温,它的测量范围为-50+150。 铜热电阻在测量范围内其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几乎是线性的的,可近似地表示为:R t=R0(1+t)式中为铜热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取=4.2810-3/。 铜热电阻特点线性好,价格便宜,但它易氧化化,不适宜在腐蚀性介质或高温下工作。 从上式可知:铜热电阻R t也与R0有关,它的两种分度号为Cu50(R0=50)和Cu100(R0=100)。 R t=R0(1+t)铜热电阻结构示意图铂热电阻结构示意图2.2.3热敏电阻 一、热敏电阻的特点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比一般金属电阻大49倍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测量点温度电阻率高,热惯性小,适宜动态测量但阻值与温度变化呈非线性关系,稳定性和互换性较差,一般不能用于350以上的高温检测。 热敏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