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语文月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二_第1页
2020届语文月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二_第2页
2020届语文月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二_第3页
2020届语文月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二_第4页
2020届语文月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语文月刊高三最新模拟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找遍了化学书,在炭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说到酸气,你立刻联想着山西或镇江的老醋:说起泥土气,你就记忆到夏雨初晴,青草池塘四周围氤氲着的气息。但是俗气呢?不幸得很,“气”已是够空虚的了,“俗”比“气”更抽象!所以,有亚尔特斯赫胥黎先生的机伶,在文学中之俗气那本小册子里,他也不能抓住俗气,像孙行者抓住妖风一般,用鼻子来辨别滋味。 赫胥黎先生以为俗气的标准是跟了社会阶级而变换的:下等社会认为美的,中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中等社会认为美的上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以此类推。又说:“俗气就是流露出来的一种下劣性”。这上中下阶级想是依照知识程度来分的,每一个阶级又分好多层,上等之上,下等之下。若说根椐银行存款的多少来判定阶级,赫胥黎先生断不至于那样势利的。 俗气是跟着社会阶级来变换的,不错!问题是:上等社会批评东西“甲”俗,中等社会批评东西“乙”俗,下等社会批评东西“丙”俗,它们批评为俗的东西虽不同,它们批评为俗是相同的,这个相同是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来自上等、中等、下等社会的代表人物。看见自认为俗的事物时,他们三个人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是相同的,否则决不会同声说:“俗!”这三个不同的事物中有什么相同的品质使这三个不同的人发生相同的感想?对于清洁成癖的人,天下没有一桩东西是不脏的;同样,俗的东西的多少也跟一个人的风雅的程度成为正比例,但是,不管他评为“俗”的东西的数量的大小,这许多东西里一定有一个像算学中的公因数,做他的批评的根据。 赫胥黎先生讨厌坡(Edgar Poe)的诗,说它好比戴满了钻戒的手。俗气迎人。这一个妙喻点醒我们不少。浓抹了胭脂的脸,向上翻的厚嘴唇,福尔斯大夫的大肚子,西哈诺的大鼻子,涕泗交流的感伤主义,柔软到挤得出水的男人,鸳鸯蝴蝶派的才情都跟戴满钻戒的手一般的俗。这形形色色的事物间有一个公共的成分量的过度: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但是十指尖尖都拶着钻戒,太多了,就俗了!胭脂擦在脸上是极助娇艳的,但是涂得仿佛火烧一样,太浓了。就俗了!肚子对于人体曲线美是大有贡献的,但假如凸得像挂了布袋,太高了,就俗了!以此类推。同时我们胸中还潜伏一个道德观念:我们不赞成一切夸张和卖弄,一方面因为一切夸张和卖弄总是过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语下至戏里的丑表功,都是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另一方面也因为人家的夸大反衬出我们的渺小来,所以我们看见我们认为过当的事物,我们不知不觉地联想到卖弄。不管那桩事物确是在卖弄(像戴满钻戒的手)或是出于不得已(像大肚子)。因此,我们暂时的结论是:当一个人认为一桩东西为俗的时候。这一个东西里一定有这个人认为太过火的成分,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这个成分的本身也许是好的,不过假如这个人认为过多了。包含这个成分的整个东西就要被认为俗气。所以,俗气不是负面的缺陷,是正面的过失。沉默冷静,不会应酬的人,你至多厌他呆板,偏是有说有笑,拍肩拉手的社交家顶容易变俗。雷诺尔慈爵士论罗马宗和威尼斯宗两派绘画的优劣,也是一个佐证:轻描淡扫,注重风韵的画是不会俗的,金碧辉煌,注重色相的画就迹近卖弄,相形之下,有些俗气了。批评家对于他们认为“感伤主义”的作品,同声说“俗”,因为“感伤主义是对一桩事物过量的反映”这是瑞恰慈先生的话,跟我们的理论不是一拍就合么?换个角度来说,俗的东西就是可以感动“大多数人”的东西此地所谓“大多数人”带着一种谴责的意味,不仅指数量说,并且指品质说,是卡莱尔所谓“不要崇拜大多数”的“大多数”,是易卜生所谓“大多数永远是错误的”的“大多数”。 (摘编自钱钟书论俗气,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只是俗气,江湖气、泥土气之类也都是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 B赫胥黎认为知识程度不同形成的不同社会阶级,判定俗气的标准也不相同。 C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人认定不同对象为俗气时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相同。 D只要量过度了,不论是形式或内容,纵是原本好的东西,也会被认为俗气。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提出问题:认识俗气之难,然后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并得出结论。 B文章先明确指出了赫胥黎俗气说的关键问题,再就何为俗气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 C第四段先列举了一组“量的过度”的例证,再予分析说明。形象生动,清晰明白。 D第四段中摘引瑞恰慈先生的话,目的是证明二者关于俗气的主张有一定的共通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俗气与否具有相对性。比如为赫胥黎先生讨厌的坡(Edgar Poe)的诗,也许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就很唯美。 B简单朴实的文笔,或觉枯燥但不会嫌其俗气,但堆砌词藻的文章便有俗的可能。这个例子可证作者观点。 C作者认为俗气与人数多寡密切相关。如果被感动的是大多数人,那么这个事物就极有可能是俗不可耐的。 D作者并不完全反对赫胥黎的俗气说,比如俗气与否无关事物本身,随观者而异,这一点作者便明确认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建设,在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铺垫稳定之基。政策沟通,战略对接,求同存异,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的鲜明特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国家间经济互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发展之力。从“无数铃声遥过碛”的大漠驼队到日行千里的跨国班列,从“映日帆多宝舶来”的海运胜景到生机勃发的现代港口古今共鉴。互联互通让各国经济在融合中加快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背后,是扎扎实实的合作,是欣欣向荣的生机,相关国家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越走越宽广。“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国家间人文互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人文内涵。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道上,文化的播撒日益频繁,文明的对话日益深入,正绘就民心相通的美好画卷。从身走近,到心走近,“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架设起文明的桥梁、友谊的纽带,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 (摘自国纪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 材料三: 亚吉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是从投融资到运营的全产业链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也是中国海外第一个集投融资、设计、施工(土建、轨道、电气化、通讯信号)、主要装备材料、监理、机车、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流程“中国化”的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全部使用中国标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型项目,对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同时,中国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到铁路沿线的工业园区建设。目前,中土公司建设的埃塞俄比亚南部阿瓦萨工业园项目已竣工,这是中土公司在埃塞承建的第一个工业园,也是“埃塞首个由中国企业设计、建造的现代化轻工业纺织园区”。另外,还有中土公司参与的孔博查工业园、阿达玛工业园、德雷达瓦工业园正在建设。 为了帮助吉布提对接亚吉铁路带来的进出口货物,在中土公司积极推动下,中国招商局已经成功入股吉布提港务局。2014年8月16日,中国招商局和吉布提政府签订了建设多哈雷港口的合同,工期30个月,占地面积200万平米,码头前沿1375米,6个泊位,最大停靠驳船10万吨,设计吞吐量708万吨和20万标箱。 (摘编自第一财经一子做“活”非洲东海岸,中国血统的亚吉铁路今投运) 材料四: (摘编自国别贸易投资环境信息半月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扎实有效地开展“一带一路”建设,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加强国家间的政治互信,才能真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垫稳定之基。 B“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有助于相关国家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但性质上与欧盟并不相同。 C亚吉铁路作为我国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成功建设项目,对于中国铁路标准的走出去意义重大。铁路沿线产业园建设同样意义非凡。 D中资入股吉布提港务局,参与建设现代化的多哈雷港口,这是中吉合作的成果,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得亚吉铁路效能更大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材料二图l可知,五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和投资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己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加速回暖的重要力量。 B由材料二图2可知,七年来,中欧班列全年开行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连接中欧的铁路运力的快速跃升实际上反映出中欧货物贸易总量的逐年快速增长。 C由材料四可知,“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中国相关金融机构的商业信贷资金支持。其中非洲的两个项目中资占比均超过70。 D由材料四可知,中国相关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投资,主要还是遵循互惠互利的商业原则,与无偿援助类的资金支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6、以上四则材料各自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作简要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尧成7一9题。消失的舌头徐永辉 二丙的舌头没有了。 那天,邻居三婶迎头遇到二丙,招呼他。二丙的嘴张张合合,却没看到他的舌头,也听不到他说的话。三婶一惊,忙问:“二丙,你咋回事,舌头没有了?”她不肯相信,走到近前往二丙嘴里一看,只有牙齿。 我们晓庄是远近闻名的雄辩村。大人、孩子,走路、干活,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嘴巴都不闲着: “那是谁家的羊,咋不拴起来?” “为啥说是羊,叫它狗不一样吗?” “羊就是羊,怎么能叫狗呢?” “它叫啥,不过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如果当初叫它猪,你现在还说是羊吗?” 据村志记载,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由于世世代代训练,我们的舌头变异了,厚、长又特别灵活,伸出来,可以轻而易举到达额头。用它洗脸,画画,写字的,不乏其人。据说,以前有个人,舌头比象鼻子还长,不仅能擀面、纺车,还能把棍棒舞得虎虎生风。为了炫耀,我们都把舌头耷拉在下巴底下。 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三年举办一次,年满十八周岁的男子必须参加。先以家庭为单位选出优胜者参加家族辩论,再选出家族中的第一名参加决赛。一方把另一方驳得哑口无言。算胜出。 凡是在辫论会上不发言,或撒谎骗人者。舌头会自动消失。凡是没有独立见解,跟着别人学舌的,舌头会失去一半。 二丙是几十年来唯一受到惩罚的人。他是孤儿,老实,木讷。平时,你问一句,他哼一声。只要不问,一年半载也难开金口。在家族辩论会上,也有人试着引导他。徒劳。 半晌午,我们几个蹲在路口上议论二丙的时候,三婶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地过来了,还没到近前就问:“谁看见一只公鸡了吗?“她边说边比画,这么大。毛通红,闺女给拿的,没舍得吃,你看,一转眼不见了。” 我们都安慰她:“不能少,不定跑哪旮晃里去了,再仔细找找。” 我们村古风犹存,好多年没少过东西了。 被三婶一搅合,我才想起来是去找乌木的。乌木家大门洞开,我站在院子里大喊:“有人吗,有人吗?” 没有回应。突然,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响动。我走过去,一把推开紧闭的门,咯噔愣住了。乌木也愣了。他手里抱着一只没褪完毛的红公鸡。晚上,乌木请我喝酒,炖的公鸡肉。三杯酒下肚,乌木说:“咱打开窗户说亮话,等一会儿我把鸡毛埋在二丙家门前,明天你就说是他吃的。” “这” “这什么这,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他反正不会说话。” “这不是欺负人嘛?” 乌木脸一寒,酒杯一顿:“事不大,你看着办吧。” 我为难死了。乌木是出名的小诸葛,坏点子一眨巴眼一个,得罪他,我这辈子别想安生了。又怪法律太仁慈,如果抓住小偷就砍头,老子怕他作甚。又后悔的要命,干嘛去那么巧啊? 天刚一亮,我就带着三婶扒出了赃物还说的有鼻子带眼:“昨天傍晚我路过二丙家的时候,听到砰砰地剁骨头声,偷偷伸头一看,案子下的鸡毛还没掩埋呢。” 大家都深信不疑。 乌木先骂开了:“二丙,看你狗日的平时老实巴交,原来是装的。” 在我们这儿,偷盗是被认为最无能、最无耻的事情,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往他身上吐口水,任何人都不再搭理他。 二丙张着大嘴,扑腾扑腾直踩脚。又啪啪地拍自己的大腿、屁股,眼泪像屋檐下的雨水,连成两条线。 三婶不忍,说:“算了算了,一只鸡,谁吃不一样?” 其他人也软了心肠,反过来安慰二丙:“你也是个苦人,一年到头不见荤腥,一时嘴馋也正常,算了算了。” 二丙喘着粗气,泪珠依然滚滚不止。渐渐地。清亮的泪水变成了红色他在流血。我的目光像受惊的苍蝇,仓皇地乱飞,两只手互相槎来搓去,嘴张开几次,又合上了。 当鲜血浸透胸前衣服的时候,二丙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我终于受不了了,大声说:“鸡是乌木偷吃的,他逼我赖二丙。”我正要把昨天的事情详细说出来,忽然感觉发不出声音了,嘴里也空空荡荡。 一个孩子指着我大叫起来:“舌头,他的舌头没有了。” 我的头一蒙。我不死心,拼命张嘴,依然发不出丝毫声音。我掐自己的肉,撕扯自己的头发,如果,如果。 没有如果。 (选自芒种2016年第九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构思奇特,“舌头”是小说线索,纵向上追溯晓庄的雄辩传统,横向上与人物命运紧密相关,人物性格、境遇不同,舌头消失的方式也不同。 B小说通过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揭示出复杂人性,村民们开始对二丙“偷鸡”义愤填膺,后又予以原谅安慰,这份善意让蒙冤的二丙感动释怀。 C在小说结尾孩子喊出“他的舌头没有了”,既与前文“二丙的舌头没有了”相照应,又属情节陡转,让读者在意外惊悚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D小说语言犀利,像“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就语带嘲讽,而最后的“没有如果”短促有力,明显含有对我”无德之行的否定。8、小说为什么花较多笔墨写晓庄的雄辩传统和风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9、荒诞文学往往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变形来反映生活真实。请从“荒诞”与“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椽。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今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邯侯,所食邑多。及奏位次,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 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B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 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C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 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D 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 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国,官名,战国时与丞相同义,为百官之长。汉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尊称。 B三秦,秦亡,项羽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王,并称三秦。此指其属地前、后、西秦。 C入朝不趋,古礼,臣入朝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 D百岁,古人以为人生不过百岁,因以百岁指有生之年,“百岁后”则为死的讳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精于理事,深得刘邦器重。刘为亭长时即常在左右,待刘起事自称沛公,更是成为助手督办日常公务。 B萧何深谋远虑,展示卓越才干。沛公入成阳,唯萧何尽收秦众多文献资料,为日后略定天下提供 决策依据。 C萧何留守后方,提供军需保障。留巴蜀,抚民众布政令保军需供给。守关中,理政建制运粮草征士卒支前。 D萧何胸襟坦荡,始终国事为重。素与曹参不和,待孝惠帝亲往探病询后继人选时仍充分认可之且称死无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2)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一15题。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刘禹锡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注】莫徭:即现时瑶族。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引事破题,诗题即已囊括人、时、地、事诸要素,着一“观”字统领全诗。 B与开场时的人声鼎沸略显杂乱不同,钲停猎场合,四周旌旗摇,既紧张更有序。 C诗人并未直写猎物几何,但透过箭头余血、鞍旁雉羽便可管窥一二,反多韵味。 D本诗不只观猎,以现瑶民围猎之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智慧的讴歌与颂扬。15、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达成如此效果?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 , ”的豪情。(2)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 ”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则是“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决心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一19题。 客家人在山区唱的是客家山歌,珠江三角洲的疍家人在水上唱的是疍歌。疍歌是疍民即兴所唱的歌谣,又称咸水歌、咸水叹、叹歌、白话渔歌,单从名字看来,就可以看出它们与近海之水的 。由于演唱曲调不同,流行地区也不同,使得广州的南沙区就有了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等曲调。广州疍歌至少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尤为兴盛。疍歌以清婉嘹亮、 为特点。婉转悠扬的疍歌,曾经是广州古城一道独特的景观,“荔湾渔唱”是明代羊城八景之一。想那清波之上,渔舟晚归, 着清丽之疍歌,是何等迷人的一幅岭南水乡美景:“琵琶洲头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一声欸乃一声桨,共唱渔歌对月明。”疍人喜爱唱歌,平时娱乐、节庆欢聚,疍歌都是 的节目。清末及民国初期,每逢中秋有渔船结集珠江江面以互唱咸水歌斗歌的习俗。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渊源 错落有致 荡漾 少不了 B渊薮 迂徐有情 飘荡 很难得 C渊源 迂徐有情 荡漾 少不了 D渊薮 错落有致 飘荡 很难得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荔湾渔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梁头做成“桃尖梁头”或“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 D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出:“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流行地区不同,演唱曲调也不同,使得广州的南沙区就有了就有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等曲调。 B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演唱曲调也不同,在广州的南沙区,就有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