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doc_第1页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doc_第2页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doc_第3页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内江七中 严成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是江总书记在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报告上的指示。二十一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世纪,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同时,由于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越趋激烈,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可以看出,创新是当务之急,创新势在必行。我国迫切需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也就是要走科教兴国和教育创新之路。创新是一种能力,一种智力资源。而创新与发展是相辅相承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号召全国人民要不断地努力创新。创新是人的特别才能的创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开展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育,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吸收知识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做到知识与能力并举,继承与发展共存,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点是教给学生认知方法,做事的技能技巧。创造能力是一种伟大的财富,纵观中外科学家们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其独特的创造作用,为今天的社会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发明了电给全人类带来了光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问题。那么,如何去培养出一批有特殊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其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创造的个性,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敏感性等等。生物学科是当代学科发展的前沿,二十一世纪也将是生物学世纪,生物学科和技术的成就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生物学科教育的特点更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结合生物学科和中学生的特点,我在生物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预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没有必要的定式思维,人们的有限能力将被分散而难以取得成功。如我在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时,不断地给学生指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完成什么样的功能,反过来说,能完成一定的功能则应具备相应的结构。线粒体的结构是完成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则是在叶绿体中进行。又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肌肉蛋白能够收缩和舒张,而酶则能起催化作用。同样是蛋白质,但功能却不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各自的结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的特点。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联想,将学科知识及跨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为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讲述这样一个问题:将金鱼藻放入两支盛有BTB水溶液(一种在酸性条件下显黄色,碱性条件下显兰色)的容器内,分别置于光下和暗处一段时间,结果是光下显黄色,暗处显兰色,为什么?学生开始答题时无从下手,我在讲解中引导学生一层层地找出原因,并提出要考虑化学知识综合回答。单从现象来分析:溶液变黄(兰)酸(碱)性增强PH值降低(升高)H 增多(减少),H 的增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在溶液中存在一种化学平衡,即:CO2+H2O +H2CO3 H +HCO3,H 的增减实际上是化学平衡左右移动的结果,而这一移动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减引起。二氧化碳的变化则是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的放出所致,再颠倒顺序即为完整正确的解答,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理(光合和呼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将化学知识自然地融入生物知识中。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个性创造个性是指有利于创造活动,发挥创造作用的个性性格。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新途径和最佳途径。如在讲述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的实验时,二者混合液要放入35恒温水浴缸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没有加热工具等器材的情况下,或者说为了节约能源,如何完成这个实验?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我进一步提示,利用人体该如何做?有的回答放在口腔中,有的回答放在两手掌之间,有的回答贴身放在腋下。到底哪种方法更好呢?通过讨论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切实可行。将混合液滴在滤纸片上包好贴身放在腋下,过几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不显兰色,说明淀粉已被分解。通过这个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养成了节约的良好品质。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