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教案说明.doc_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教案说明.doc_第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教案说明.doc_第3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教案说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 教案说明教学目标: 1、 从语言描写看史记的文学性。2、 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文学的虚构与真实。说明:因为时间与应试的关系,我们文言课文的教学往往止于字词疏通、大意了解等最粗浅的层次,最多再加上点人物形象评析,比如廉颇的知错能改,蔺相如的以大局为重等等但其实这类经过了千百年岁月淘洗的经典文言名篇在鉴赏层面应该有着比白话文名篇更为精彩的内容有待师生发掘。廉蔺列传中的对话描写十分突出,恰恰是其文学价值的集中体现,但又会引起学生的困惑:司马迁在没有任何科技手段的情况下如何能将前人的对话记录得这样详尽。所以,第二课时将从廉蔺列传中的对话入手,探讨其文学价值的同时,解决学生关于纪实与虚构的疑问。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探讨廉蔺列传中的对话描写如何使历史人物形象饱满、栩栩如生,并能通过字里行间隐藏着的密码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2、 激发学生对以下问题的深入思考:历史的记录当秉承客观与真实,文学手段的运用是否会损害史学价值。说明: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固然无疑,但鲁迅眼光老到的地方在于他深谙史记同时还是“无韵之离骚”。为何后世无数历史著作无能出其右者,唯史记独领风骚?纪实与虚构带着冲突矛盾却又相辅相成地促成了伟大作品的诞生。教学过程:(一) 引入作家叶永烈有不少纪实作品以人物为主,故有人称他为“传记文学作家”。他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在由“严肃、认真、按部就班”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审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叶永烈本人在其出没风波里一书中有如下记载:“他们一一向我申述传统的传记文学创作原则小说是虚构文学,传记是非虚构文学。他们发现,初稿中有大段的人物对话,建议删去。比如,马思聪和他的大哥在法国巴黎的大段对话,显然出于作者的虚构。因为作者并不在场,当时又无人记录,这种虚构手法,不适宜作为非虚构文学的传记文学。”人物对话,本是小说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小说笔法”在传记文学中到底适不适用呢?史记可以说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史书,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里面的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如果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角度来看,它可能同样不符合“传统的传记文学创作原则”,即其虚构的小说笔法“不适宜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历史传记。(二) 删去对话,浓缩课文: 请同学们试当一回恪守“传统传记文学创作原则”的编辑,将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物对话删去。 同学分组讨论缩写,最后完成了这样一段史料(小括号内为省略的重要对话12则)廉颇者,赵之良将。蔺相如者,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秦昭王闻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愿以城易之。赵王与诸大臣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举()蔺相如,王与之议()而遣之。相如以破璧()胁秦王斋戒,遣从者怀璧归赵。相如廷斥()秦王,秦王()卒毕礼归之。拜相如上大夫。其后秦王欲与赵王为好会于渑池。赵王行,相如从,廉颇诀之()。于会,秦赵争锋() ,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秦以赵盛设兵以待,不敢动。既罢归国,拜相如上卿。廉颇宣恶言(),相如闻,不肯与会。于是舍人请辞()。蔺相如止以先国后私之语()。廉颇肉袒负荆谢罪()。卒相与欢。(由朱灵、徐灵、何欣阳、郑丹煜提供,胡一之修改整理。原文约字,缩为字左右)显然,这样的缩写能够用最为简洁的文字保留历史的客观,但无法提供微妙的细节以便后人更为深刻地了解那个时代、那些事件、那些人物就如同一棵枯槁的树,只有枝干,没有叶片,不再有蓬勃的生气,也很难激起生命的回应。(三) 找回对话,加以鉴赏:在司马迁的年代(其时造纸的蔡伦尚未诞生),写作用字是极讲究经济的(“辞达而已矣”不仅出于内容的考虑,书写工具不够先进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如今键盘这一书写工具过于先进了,字越写越多也就不足为怪了),他不惜大费刀笔,把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语言描写刻在史册上,一定是有理由的。让我们在课文中找回那些富有意味的对话,试图从中获得某些更为具体的信息、体会到某些言外之意或领悟到作者某种特殊的意图举例(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段都有内容可供鉴赏分析,学生的思路也可能放得很开,不局限于教师的预设,下面的例子只取一二论之,不能面面俱到,只是一家之言,仅为引导学生、略作示范之用(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在赵君臣商量的具体内容中至少透露出这么一些信息:秦无信,欺负弱国;秦军强大,以军事力量威吓弱国就范。所谓“弱国无外交”,出使秦国这一外交使命必然将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所以要慎重物色一个能干的使臣,这就为蔺相如的出场作足了准备。(2)、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一定如果)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一段可以说是赵王在决定派遣蔺相如前对之进行的面试。赵王先前“与诸大臣谋”的核心问题被再一次提出,蔺相如的回答至少表现出以下几点:思路清晰在国际关系与国际舆论方面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擅长外交辞令“王必无人”的“必”当解释为“如果”,在君主面前显得既谦逊又不乏诚恳,此行的目的与结果也很明确,让赵王彻底放心,面试以满分的成绩顺利通过。(3)、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此段中至少有两点值得关注:相如纯以一己之力捍卫了君主(国家)的尊严与荣誉。懦弱的赵王在秦王的淫威下就范,“秦王令赵王鼓瑟”这是国与国之间不平等地位的赤裸裸的记录,为挽回局面,相如以死相逼,虽然只是“秦王为赵王击缶”(一个是“令”,一个只能写“为”,依然有高下之分),多少也实现了某种制衡。还有一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极具视觉冲击力,效果惊人。他不说“同归于尽”也不说“拼死相争”,而说“以颈血溅大王”,就算历代秦王以凶悍冷酷著称,听到这话,脑海中浮现对方颈动脉喷溅出的鲜血把自己弄得面目狰狞的样子,恐怕多少都会有点不寒而栗的吧!(4)、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前人对此也有评论,大意是相如这番看来大义凛然、实则以退为进的话简直是要把廉颇逼到无路可退的尴尬境遇中,尤其妙在他不是亲口对廉颇说,而是通过一大群舍人之口传播出去的,言下之意就是廉颇不顾国家安危了,这让廉颇何以自处?武将出身的廉颇本来应该没什么心眼,最多也就是嫉妒不满、心理不平衡,而蔺相如给他按的这个罪名实在太厉害了,以至于严重到廉将军不惜要负荆请罪来挽回局面。相如与舍人的这番对话固然可以说是表现相如的胸怀与识见,但某种程度上也突出了其口舌之利,对比廉颇的实诚,倒显得有些老谋深算了。我们看到这些对话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还旁敲侧击地展现了极为复杂微妙的内容,将当时的国家关系与外交策略、君主诸臣心理动机及情绪行为等暗示出来。毫无疑问,这些文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删去了它们,作品就委顿了。(四) 如何看待文学的虚构与真实与同学们探讨这一问题的前提是把史记看作是文学作品。鲁迅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味着它不仅是史学杰作,也是文学杰作;鲁迅选择用离骚而不是国风来类比,这似乎还意味着它不仅是文学杰作,更是出自于象屈原一样的知识分子个人之手的浪漫主义杰作,充满了主观色彩和抒情性。史学家如何认识历史现实,如何处理历史材料决定了其作品将具备怎样的高度。我们不能否认司马迁的某些叙事上带有一定的虚构色彩,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史学家说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文学家说的是必然要发生的事。可不可以这么来理解司马迁:作为史学家的他在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的同时,作为文学家的他试图通过虚构再现虽无实证但应该发生过的事。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一斑窥全豹:尽管史记中大量疑似虚构的对话描写让人质疑其历史的客观性,但有时真实客观的叙事并不一定能引起读者的真实感,就像同学们缩写的史料,脱干了水分,味同嚼蜡。那些对话虽然可能是虚构的,但极富感染力,真切还原了各色人物、朝廷、社会甚至是一个时代。可以说恰恰是虚构的真实感使史记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得到了统一。除了在表现历史的真实感这点上无人能出其右之外,更令人叹服的是司马迁能不动声色地将个人情感、价值判断、生活体验结合在史记的创作中。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对司马迁生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