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苏州外国语学校 施维计框架:本案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节的内容,本节课的设计以“雪龙号”极地破冰船贯穿整个课堂,创设极地探险之旅情境,以跟随雪龙号的科考队员相约极地,走进极地,保护极地三块作为主线,以揭秘雪龙号作为暗线,提升能力,深入考察,培养情感。笔者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架构,拟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快乐,理解到为了更好的爱护地球家园,每个人对极地探索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知道南北极地季节相反。2.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气温降水量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3. 能探究极地资料,总结归纳出极地具有的考察价值。过程与方法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使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相应的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学会用比较法,列表法,比较两地的自然条件,得出相关地理结论的方法。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理解去极地地区考察,既是探险,又是梦想,更是一种使命,考察极地是为了更好的爱护极地,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教学难点:1.在极地地区如何辨别方向。2.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和考察价值。教学准备:Starc未来教室课件,雪龙号模型1个,雪龙号席卡6个,小企鹅贴纸若干,极地探险任务卡6份,极地探险图文电子资料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在学习世界地理的最后一个区域时,设计情境式的问题唤醒学生自然地理知识的回忆,夯实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由于是借班上课,参加苏州大市优质课比赛,对学生基本情况不够熟悉,因此在授课时通过生动的语言,竞争的氛围,逐步的挑战激起学生合作和竞赛的学习激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地理,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认识到学好地理能更有效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极地之美极地美不美,想不想去,怎么去?去极地探险,最佳的方案是坐雪龙号破冰船去。雪龙号小档案和光辉功绩。揭晓雪龙号模型礼物,并说明本节课竞赛的分组规则1.全班分为6支探险船队,分别为雪龙1号船-雪龙6号船。2.每队选出一名船长,为全队探险总指挥,负责带领本队乘风破浪,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勇往直前,争取胜利。3.每队选出一名记录员,负责在讨论环节记录有价值的内容。4.每队选出一名计分员,负责用贴纸登记本队回答问题的积分。本队队员答对一个问题,得1分,可以在自己的席卡上贴上一枚贴纸,整个过程利用好我们的地理书,最终积分最多的小分队,就是集智慧,勇气,体能于一身的这支队伍,将会获得终极大奖。让我们踏上雪龙号一起朝极地出发吧!【讲解新课】第一篇:相约极地能力篇接头暗号:雪龙号上的邀请函上有两个接头暗号,“陆包洋”,“洋包陆”。神秘人物:利用地球仪解读出南极北极在地球上的位置。引出神秘的接头人物科考队员。雪龙号揭秘时间1. 雪龙号上地图多。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不少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航海图。生解读雪龙号上最重要的两张地图,南极地区地图和北极地区地图,指出范围,填出大洲大洋的名称。脑洞大开:科考队员想在南极地区插一面五星红旗,四面都朝北,你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吗?承转:其实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很不容易,你们愿意挑战一下吗?辨别方向小贴士:1.用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能分清经纬线吗?2.自转方向判东西 南顺北逆为东方,谁知道在南极上空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请用地球仪演示。3.南北极点判南北 离南极点近偏南方,离北极点近偏北方。学以致用:给出雪龙号的航线,我们来尝试帮助雪龙号航线确定方向。邀请函上出现了致命的错误,请帮忙指出来。并说明原因。雪龙号揭秘时间2. 雪龙号上装备多。 在“雪龙”号上,每个科考队员都配备了标准装备,从头到脚全部武装,看图片上科考队员身上的装备,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些装备体现了极地怎样的自然环境?总结:从装备上体现了极地的冷干风雪。第二篇:走进极地考察篇看:南极某地气温降水量图和寒潮天气小实验,理解极地的严寒。比:比较撒哈拉沙漠和极地地区的降水量,体会白色荒漠。猜:南极地区的最大风速数值,体会南极风库。想:通过七大洲的海拔高度对比和冰盖图,思考冰雪高原名词由来。析:用数据分析南北极地的严寒程度,比较后得出南极环境更为恶劣,没有常住人口。承转: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每年还会有大批的科学家去极地考察?学生活动:每组领取任务卡,分为生物组,矿产组和淡水组,利用starc平台,将极地地区的资料发送到未来教室的大屏上去,学生利用本组大屏幕,组内分工合作,讨论热烈,记录认真。并分小组发言,发言响亮有创意,其余组安静倾听。任务卡内容:生物组:1.找出两极地区几种代表性生物?2.评说一种动物特性,说明它们是如何适应极地的地理环境。矿产组:1.两极地区有哪几种主要矿产资源,现在的开采情况如何?2.煤矿应该在温暖湿润的森林地区形成,为什么在严寒的南极地区存在?淡水组:1.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总量如何?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2.淡水资源该如何利用?说说你的想法。教师点评:对每组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评价积分。知识架构图梳理承转:出示图文:中国北极黄河站出示图文: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提出疑问:南极的四个站点是否有相同点?从科考站造型和建造日期。引导:极地科考站的建立与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雪龙号揭秘时间3. 雪龙号上规矩多。 “雪龙号”上规矩多,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南极的高危险系数,决定了安全环保意识必须是重中之重,去那之前需要做多次环保意识、个人安全培训。 “雪龙号”上有四大“守则”,环保守则即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安全守则: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因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禁止吸烟。由于“雪龙号”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因此严禁吸烟;节水守则:要节约用水。 此外,雪龙号上还有一多,每次南极科考结束,雪龙号回程时满载而归,比出发时重了好多,你们知道船上装的最多的是什么?是垃圾!垃圾多。第三篇:保护极地情感篇脆弱的极地:出示极地被破坏的图片,滥杀生物,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共同来保护:引出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新闻链接:第30届南极条约会议在北京召开,激发中国在极地问题上的地位提升的自豪感。个人行动:我们每个中学生又能做些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