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与地图.doc_第1页
一、地球与地图.doc_第2页
一、地球与地图.doc_第3页
一、地球与地图.doc_第4页
一、地球与地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一、地球和地图庖丁解题0001 经纬网的应用(2015新课标,4、6,8分)甘德国际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据此完成(1)(2)题。(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2)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66.5N B.60N C.53N D.40N机理感知【关键信息】飞经北大西洋的航班在甘德机场停留主要是补充燃料。飞机飞行速度650千米/小时,飞行时间1小时。【空间定位】由经纬度可以读出德机场的大致位置(49N,55W),位于北大西洋中。游刃有余第题,成为最繁忙机场的原因是跨越大西洋的飞机需要在此地补充燃料,这与该机场处于大西洋中的位置有关。第题,飞行1小时后,所到达的纬度最高和最低值可以假设飞机飞行方向为向正南或正北;经线长为111km/1,飞机每小时可以飞行约6(纬度),可以计算出向正北、正南飞所能达到的纬度是55N和43N,即飞机1小时后到达的纬度为43N55N之间。迎刃而解A C牛刀小试1.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是A回到M点B在M点正西方C在M点正东方 D在M点东南方O、P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A4 440千米 B3 330千米C2 220千米 D1 820千米【思路分析】 第题,向正南、正北走是沿经线走,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即最终位置和M点是同一纬度;但比较东、西移动过程,同样移动100千米,向正东过程由于纬度较高所跨经度较多、向正西过程由于纬度较低所跨经度较少,即最终位置回到M点的东方。第题,O、P两地为同一纬线,两点之间的经度差为40;纬线长度是(111千米cos)/1(为该纬线的纬度),计算可知,两点距离为(111千米cos60)/1402 220千米。【答案】CC 2.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0.11万km2 B.1.1万km2 C.11万km2 D.110万km2【思路分析】第题,首先空间定位,甲地地理坐标大约是(2515N,5130E),其在新加坡的方位可以利用纬度确定南北方向,经度确定东西方位。第题,面积估算可以将图示国家转化为一长方形,其南北长大约为1.5纬度的经线长,东西宽大约为0.6的经线长,即长约165千米,宽约70千米,面积大约为1.1万平方千米。【答案】C B3.读经纬网图,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B.S1=S2C.S1=4.1S2D.S1=3S2【思路分析】A、D地位于135W,B地位于45E;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垂直距离应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A、B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且均位于北半球,故其最短距离应先到北极,再沿以对应经线向南,共跨越了90纬度;A、D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两地跨越纬度30,故S1是S2的3倍【答案】D规律解说【知识原理】1.经线长为111千米/1,纬线长为111千米cos/1;故所有经线等长,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2.两点之间的南北方位是绝对的;东西方位是相对的,以两点之间劣弧为准。【过程方法】1.由经纬度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由纬度确定南北方位,北纬的地点在南纬地点的北方;同为北纬的两地,纬度高的地点在北方;同为南纬的两地,纬度低的地点在北方。由经度确定东西方位,同为东经度的两地,度数大的地点在东方;同为西经度的两地,度数小的地点在东方;分处东、西经度的两地,可以求两地经度和,如果和值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如果和值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2.利用经纬网图对某地区进行面积估算,应充分利用经线长为111千米/1这一规律。3.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充分利用地球上的大圆,即经线圈、赤道、晨昏圈等。庖丁解题000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图中河流水流速度最快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在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 A.M和NB.P和QC.M和QD.M和P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299米B.359米C.199米D.509米机理感知【读图要点】等高线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一般是相等,即等高距,同时也可以为零;该图等高距是100米。M处外围等高线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高度变化情况,即坡度。陡崖处是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区域,该陡崖有四条等高重叠。【关键信息】河流水流速度最快,即坡度最大的地区。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顶部海拔-陡崖底部海拔。游刃有余第题,水流速度与坡度相关,坡度越大,流速越快;等高线越密,坡度越大,可以确定乙处的坡度最大。第题,M外围等高线闭合,如果其与相邻两条等高线中的高值相同,则其内部高度更高,可以M点的海拔高度可能是200米300米或0米100米;其它几点都不在等高线上,其海拔高度应介于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之间,N为100米200米,P为200米300米,Q为300米400米。第题,陡崖的相对高度可以通过读图其顶部和底部的高度相减而得出,也可以利用公式,即(d-1)hH(d+1)h,其中d表示重叠等高线的条数,h代表等高距,H代表陡崖的相对高度,由此计算出该陡崖的相对高度300米H500米。迎刃而解B D B牛刀小试1.(2015福建文综,10,4分)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B.C.D.【思路分析】河流发育于山谷地区,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以判断a河是由流向,c河由流向,如果两河支流相连,相连处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应由c河流向a河,流量增大将是。【答案】B2.(2013四川文综,78,8分)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思路分析】第题,“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根据图示地区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有山谷和山脊地形,山谷地区土层深层,水分条件较好,故林木密集区应是山谷地区。第题,图中最低处于应是东边的山谷,最高处应位于西边的山脊,“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均为30米”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不会为零,且等高距为30米,最高和最低处相隔7条等高线,由此可知,两地的相对高差应介于(7-1)30米与(7+1)30米之间。【答案】B C3.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D.360米D.410米【思路分析】第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峰海拔580米”,河谷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且对称分布,可以推断Q地左侧等高线为400米,则Q地海拔高度介于400米到500米之间。第题,河流两侧等高线应为300米,即河流所在河谷的海拔高度为200米300米之间;桥梁位于瀑布下游,瀑布的落差72米,如果瀑布顶部高度接近300米,则其底部的高度应接近228米,桥梁的高度应小于瀑布底部高度,即介于 200米到228米之间,再计算出与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即可。【答案】D C规律解说【知识原理】1.等高线的判读应抓住等高线的弯曲、疏密、闭合情况及走向。2.注意读图名、图例、数值、变化,并结合相关知识具体分析。【过程方法】1.等高线弯曲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2.河流流向:河流发育于山谷地区,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3.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计算:两点如不在等高线上,则取数值范围,利用交叉减法得出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交叉减法即用高处的高值与低处的低值相减,用高处的低值与低处的高值相减)。4.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其数值关系是“高于高的,低于低的”。庖丁解题0003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2013天津文综,23,8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 A.a处B.b处C.c处D.d处机理感知【读图要点】该剖面图的起点、终点高程分别是400米以上和300米400米之间。该处为剖面图中的最低点,海拔200米。此处有一个较两侧高的高于300米的高地。a所在地区等高线向高值凸出,表示为山谷地区。剖面图中最低值和附近高地与等高线图吻合。【关键信息】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即河流流经的地区。游刃有余第题,剖面图的判读要掌握起止点的高度,图中高度的变化趋势及最高、最低点,同时需要关注高度的变化趋势和坡度的变化。第题,四地中,只有a地等高线呈现出山谷地形的弯曲特征,山谷地区多发育河流,水源丰富。迎刃而解C A牛刀小试1. 【思路分析】第题,由等高线图可知,两剖面线的交点为鞍部;该点图AB沿线的两侧地区海拔高,较MN沿线的两侧地区海拔低。第题,最高蓄水位为150米,即图中高度小于150米的区域均为库区,画出库区范围可知,水域内没有高于150米闭合区域。【答案】D D2. 读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面两题。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400米B.395米C.350米D.310米下列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显示25N纬线经过区地形特征的是 ( )【思路分析】第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其中图示区域最低点海拔不低于200米,最高点海拔不高于600米,因此图中相对高差应介于300400米之间,最大高差可能为B项。第题,由图可知,25N纬线由左向右依次经过最高处超过600米,然后经过R河流谷地区时,应低于250米,故D项正确。【答案】B D3. 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甲)及地形剖面图(图乙)。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B在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C在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高度 D在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思路分析】在野外,人们可以利用目测的方法估算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但不能估测海拔;要估测出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需要视线畅通,即中间没有阻挡物;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与山顶之间没有阻挡,而与山顶之间、与谷底之间都会阻挡视线。【答案】A规律解说【知识原理】1.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上特定的剖面线绘制的,绘制过程中,要注意关键点的高度及坡度的自然变化。2.剖面图可以处理通视问题。【过程方法】1.判读剖面图应特别注意剖面线经过的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2.通视问题:两点之间有山岭或山脊存在不能通视;凹形坡可能通视,凸形坡不能通视。庖丁解题0004 地图三要素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A.B.C.D.机理感知【读图要点】景观指示牌上各校园景观的图例各校园景观与指示牌之间的相对方位及距离该图的比例尺(线段时表示)【关键信息】关注各校园景观的具体位置,对应、点的方位与距离。游刃有余校训碑与与地理园在指示牌的同一方位,气象站位于指示牌的右侧,老校门位于指示牌的左侧,可以确定指示牌的位置应是图中处。迎刃而解答案:B牛刀小试1.读图,完成下面两题。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比例尺均为数字式B.比例尺甲大于乙C.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B.火车站位于科技园的西南方向C.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 km,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 km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解析】2选B,3选B。【思路分析】第题,图甲比例尺为115 000,图甲比例尺大于图乙;甲乙两图均为地图;图甲比例尺为线段式,图乙比例尺为数字式;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的文字或数字。第题,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应先向北后向东南;火车站与学校和农业实验区相距应为几百米;比例尺放大1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答案】B B2.某同学于10月上旬上午9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公园游玩,图甲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图乙为该同学在此路口处的照片,据图推测该同学到甲图中洗手间的最近路线应选择图乙中的 A.A线路B.B线路C.C线路D.D线路【思路分析】上午9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日影朝向应为西北,乙照片中该同学的影子朝向朝向正前方,即A箭头指向西北;根据图甲中指向标方向,可以确定洗手间处于该同学所在十字路口的右侧,即应向D线路前进。【答案】D3.(2013山东,84,2分)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据下面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定项) 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B.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小 C.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思路分析】两幅图的图幅相同,但图中表示的城市详细程度有明显差异,甲图所示城市较详细,表示该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