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泾源一中马义哈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竹林深处人家。下面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思路、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说课反思等八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竹林深处人家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本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并会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应该引导通过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握课文通过描绘景物的情状和特征,并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特点。教学本课,重在让学生品味探究体验。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学生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2、让学生找出各部分之间相衔接的语言,理清作者的思路。3、体会本文移步换景的描写顺序。(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文时,进行朗读技艺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通过描写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喜悦,表达出的对祖国山川壮丽、物产丰富的赞美,对欣欣向荣的生活的讴歌。以及对勤劳、朴实的山村人民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思路(一)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二)教学难点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三)课型及教学思路这是一篇描写江南竹乡的优美散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反映竹海情景的语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竹林与竹林人家的方法。四、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同时课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交流互动合作。为此,教读本文时采用如下的方法: 1、朗读法:“教学诸法读为本”。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理解内容。2、点拔法:运用点拔法以突出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征。同时点拔法能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3、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篇幅教长,教学中应该在泛读的基础上选择重点段落精读,感悟美点,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发现竹林的美丽、竹乡生活的恬静,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谜语请学生猜竹2、学生说带有“竹”这的成语、俗语。(二)课前1、简介作者(略) 释题: 竹林(景色) 深处 人家(生活)2、预习检测(字词过关)(三)整体感知A、生快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找出这些段落。(竹海之景、竹林人家)2、作者笔下的竹林之景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3、竹林人家的生活有何特点?B、教师引导提示 (板书)(四)合作探究A、分段朗读14段,教师引导分析: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描写竹林的?分别表现了竹林怎样的特点?(提示:行踪变化、比喻的运用)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竹林之景的?远望:宽广深沉 写作手法:移步换景3、引导交流 近看: 深不可测 写作顺序:由远到近、整体到局部。 四顾: 密不见底B、生快读58段,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描写竹林人家时如何做到引人入胜的?2、竹林人家生活在怎样一种环境氛围中的?3、57段中找出描写竹乡人色彩、声音、气味的语句。 4、读6段,体会竹乡用竹之彻底? 5、本文用了过半篇幅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是不切文题吗?6、试归纳本文中心。引导交流:a、引人入胜技巧: 未见竹乡,已遥见炊烟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b、祥和、欢乐。c、色彩: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 声音:鸡鸣声,欢笑声; 气味:乡土气息,清香的新竹气息,竹的清香。d、用竹彻底(住、用、穿、吃)e、竹景(广、深、密) 铺垫、衬托 生活(祥和、欢乐)f、中心:对勤劳朴实竹乡人的热爱和竹乡生活的向往。,C、总结归纳:(写作特点)1、移步换景(不同视角写景)2、善用修辞、描绘形象3、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说明:对散文主题和写法的归纳,是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顺理成章的事,故这个环节可放手让学生归纳概括,教师及时点拨引导,从而达到学习本文写景技巧的目的。D、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写景的方法。(1) 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地观察。 (2)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3) 景物描写要安排合理的顺序。 (4) 景物描写中要渗透作者的感情。(五)拓展延伸 竹、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请你任选以上一种植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出其特点,字数不限。说明: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实践,强调学以致用,所以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要求学生借鉴运用本课的写景技巧,以“竹、松、梅”为对象写一篇短文,以实现课内向课外迁移。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竹林深处人家 景色 生活(广、深、密) 铺垫、衬托 (欢乐、祥和) 美丽富饶七、教学评价本课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主要在课堂提问反馈、课堂讨论总结、听说训练展示等环节加以补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八、课后反思:1、新课程强调教师授课要“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只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2、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教师:马义哈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2、学习文章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3、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4、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进行生动描写的写法。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移步换景描写顺序。四、教法学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相互质疑,理解课文内容,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增强感性认识。整体感知这是一篇优美如画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写了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是从一个角度,还是从多个角度来写的呢?全文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竹子,是令人喜爱的一种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植物,我们在许多绘画,摄影作品中都见过她的倩影,当你来到竹海之中是怎样一种感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从一篇散文中的“竹林深处”,体会身在竹海之中的意境,一起分享竹了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愉悦。(二)文化积累,了解作者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黄蒙田:生于1919年,当代著名的美术家,散文家。(三)知识积累,字词处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山麓隧道竹坞山岚竹箬匾箪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束手无策 名副其实:山岚:山麓: (四)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探究段意:本文共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一、二、三、四段)主要对竹林竹海景物的描写。第二层次:(五、六、七、八段)主要对竹乡的人和物的描写。1、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这里有什么人?解惑:文章描绘了江南乡下的春天,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情景。勤劳质朴的竹农 (五)分析课文老师提示:本文共8个自然段,我们重点看本文的第一部分,第5自然段才写到竹林深处人的活动,而在第14自然段,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1、 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描写顺序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教师点拨:作者用大量笔墨(四段文字)写竹林,写它们的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用意在于通过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竹林深处的人家,写他们丰收的欢笑作铺垫,作者并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详细写竹林景色,写竹海无边,来表现出竹乡的美丽富饶,而且也与文题“深处”二字切合。2、 作者是从几个观景点描绘不同的竹林景物?主要突出竹子的什么特点?回答:作者是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分别是:(1)、远处所见:远远望去,从平地到山顶全铺着竹子,像全被竹海淹没了。一阵风吹来,只见竹浪一浪推着一浪,直涌到很远。主要写远望竹海给人的一种整体感觉。(2)、竹林深处所见:山路两边高大的竹林很密,盖住了天空,一点也感觉不到阳光的猛烈。我们走在路上就好像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有时看到前面的竹丛像屏风挡住路,好像走不通了,但是我们走到前面一看,另一条山路又出现在我们眼前。(3)、竹坞所见:抬头向四面看望,到处都是竹子。突出竹子多而茂密。3、 提问: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作者的观察视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回答:第二自然段写“深入林海去”,视角有了变化,由“远望”变成了“近观”,和竹林的距离更近,身在竹林中,识其真面目。更具体地写出了竹林的茂密。4、 提问:近看的感受,作者是怎样表现的?用了哪些比喻?回答:先写走在“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不见底”的小径上,由于密林覆盖了路的上空,尽管“阳光猛烈”,“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住了去路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老师点拨:同是描写竹林,视觉不同给人的感觉炯然不同,第一自然段写远望,第二自然段写近观,同时突出了竹林茂盛、辽阔,“远望”重点写竹海的雄伟壮阔,近观写竹林的深不可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5、 提问:细读第三自然段,哪一句写视角的变化,所观之景的环境特点是怎样的?这一段重点写竹林的什么特点?找出竹坞所见句子。回答:写视角变化的句子是“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环境特点是四面高中间凹的山地,竹林的特点是密不见底。教师点拨:三次写竹林,作者在描绘所见景物时,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有层次,使读者仿佛随作者一起移动,观赏,身临其境,先从远处写竹林,突出它的无边无垠,再从近处写竹林,表现它的深不可测,最后从高处写竹林,描绘它的密不见底,移动路线和观察角度,所见所感写得清晰,具体,井然有序。6、 作者怎样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对竹子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提示:1.视觉:作者从远观竹海,竹林茂密;竹浪起伏,气势深沈;登上竹坞,极目四顾还是竹子来描写,在视觉上看到竹是长得那么茂盛。 2.听觉:作者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海,除了听到近处微风吹拂竹叶的沙沙响声,再听不到别的吵音,这是从听觉描写竹林的寂静。3.嗅觉:作者澈一杯碧螺春茶,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竹的气息。甚至连空气也是充满了竹的清香。这是用味觉嗅觉描竹的气息。8、文章中的画家和护林员面对竹海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提示:1.画家:竹林茂密,找不出一点层次,如果要绘画竹林景色,实在束手无策。2.护林员:竹林旺盛,意味着竹林和竹笋丰收,正是名副其实的竹乡,值得高兴。)(六)分析课文第57自然段教师提示:上文我们重点分析了本文写竹海之景部分,并且分析得出作者写竹海之景意在为后文写竹海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做铺垫.本文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有了课文前半部分写景的烘托铺垫,后半部分写竹乡的美丽富饶和写竹农丰收后的喜悦,就显得十分充实、自然。1、提问:读了第57段,竹乡人家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环境氛围中?回答:祥和(柔和)、欢乐(欢快)、劳碌(忙碌)。2、提问:体会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在安排材料时步步深入、引人入胜的特点。回答:如第七自然段中写到竹乡后,先写闻其声,再写见其人。又如第七自然段中写到离开之际时先写“女孩子们的欢笑声”,再写“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从中可见作者的精心设计与构思,从而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3、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各项:作者很细腻描写竹乡人家的生活,主要从下列三项上具体描述,请根据其内容从文中具体找出表现的句子。-山村景色。竹农生活。生活情调。答:山村景象(1).走近山村,逐渐听到鸡鸭家禽叫声。(2).看见孩子赶着山羊回村庄。(3).村庄的路边、空地、屋外都晾着笋干和晒竹箬(即竹皮)。竹农生活(1).住:房子的栋梁、天棚、板壁、地板、门窗都是竹造。(2).用:家具如凳椅、凉床、衣柜,器皿如鸡笼、斗笠,甚至接山涧水的水管,都是用竹材制成。(3).穿:鞋子也是竹竹箬所制。(4).吃:吃的是盐笋干,竹叶锅巴汤和蚕豆鲜笋饭。生活情调(1).在到处都是竹具的环境里,喝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茶,吃新晒的笋干和竹香四溢的竹叶煎锅巴。(2).村中女孩子傍晚拾完竹箬回来吃晚饭,大家忙碌,欢笑声中说丰年。总的来说:人家里的一切用品,都是用竹制成,可见生活在这里,简直是一个竹的世界。村庄人家的生活是简朴,充满乡土气息的,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七)研究探讨1、竹林深处人家用了过半的篇幅来描写竹林,而描写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认为这是不切文题吗?文章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行业大数据隐私保护在2025年医疗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应用报告
- 离职无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 油漆墙体广告合同协议书
- 风险合同协议书模板模板
- 风电场风机维修合同范本
- 项目居间三方合同协议书
- 鸽子销售饲养协议书模板
- 联合建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父母房屋补偿协议书范本
- 汽车委托交易合同协议书
- T/CBMCA 017-2021建筑用覆膜钢板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 矿山开工报告范本
- 干部履历表(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制)
- 节日氛围营造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安全注射完整
- 乐高大颗粒搭建课件:救护车
- 领会《护士条例》课件
-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宣贯培训
- 浆细胞性乳腺炎知识讲座
-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