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黄孝平 编制时间:2014930学习目标 1、能说出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能说出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学习安排 2课时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先请一位热爱语文、字体漂亮的同学上来作记录,我们我们的文化宝库中有许许多多和房屋建筑有关的成语,请大家七嘴八舌、脱口而出!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鳞次栉比、登堂入室、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 我们就从黑板上这10个成语入手来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首先,从颜色上我们发现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中国的建筑可谓博大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一鳞半爪,下面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生更深入地走进中国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齐读学习目标) 二、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2、作者介绍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梁思成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负责人。 三、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帷幕(wi ) 墁地(mn ) 接榫(sn ) 穹窿(qing lng) 斗拱(gng) 额枋( fng) 屋檩( ln) 框架( kung) 2、修改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湘房(厢) 厢江(湘) 繁褥(缛) 被缛(褥) 汉阕(阙 ) 上阙(阕 ) 轮郭(廓) 城廓 (郭) 渐榛化境 (臻)3、题目包含了哪些信息? 【明确】“中国建筑的特征”, 偏正短语,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交代了作者研究和写作的范围。 4、感知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法指导: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第一部分:( 1 至 2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第二部分:( 3 至 13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第三部分:( 14 至 17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第四部分:( 18 至 20 )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过渡: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我们一个明晰的印象。 5、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明确】作者从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这是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1)讲立体构成。 (2)讲平面布局。(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3)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4)说明斗拱的作用。 (5)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6)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7)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 (8)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 (9)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 1、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比喻为“词汇”和“文法”,怎样理解?【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从装饰到位置,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1)文法:文中意思是语法,作者用来指建筑活动中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惯例和规则,非常生动形象。(2)法式:标准的格式,文中指中国建筑沿用的惯例。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3、在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特征及各民族“可译性”问题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家能不能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并谈谈你们的理解?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明确】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明确】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 (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通关题库(满分必刷)附答案详解
- 农发行贵阳市花溪区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真题及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 农发行阿克苏地区库车市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2025年眼科眼部疾病护理规范性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农发行白银市白银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泰州市靖江市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2025年黄石市阳新县招聘急需紧缺专业高学历人才(4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农发行北京市密云区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2025年浙江衢州江山市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27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机加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班组级)(精)
- 电梯从业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二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创新应用竞赛 python校内选拔试题及答案
- 《细胞》PPT课件-完美版
- 托育园厨师安全工作责任书
- 《编程猫系列》第1课-Hello-编程猫(课件)
- 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 非典型骨折课件
- 封闭区倒塌围墙修复施工方案
- 户口本翻译样本-Word范文-Word范文
- 企业融资计划书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