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2、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三)德育目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 重点、难点重点:联系文中展现的五个秋景片段, 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有机结合。 难点: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三、 教学过程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自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我们学过的关于秋的诗文名篇、佳句有哪些?(课件出示:导语: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自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我们学过的关于秋的诗文名篇、佳句有哪些?归纳如下:如王维的 山居秋暝,柳永的雨霖铃 ,毛泽东的沁园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佳句有: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等 。 不同的眼睛看到的秋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有人悲秋,有人颂秋。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那么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 (二)解题 “故都”二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课件出示)(三)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介绍作者: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一八九六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十五岁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一九一三年留学日本, 一九二一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了创造社。七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一九二三年七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时代背景: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课件出示)(四)听录音,精读课文,品味意境 (课件放录音) 1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容易找出以下这些景物: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槐树、秋蝉、秋雨、枣树等等。这些景物是零散的,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景物所体现出的情感,所以此时我将先从景物的顺序说起,让学生将景物归类,例如: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这些景物都是作者在一个院子里欣赏到的,归为一类,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的安排给这部分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如:秋晨院落图。接着以此为例,可以将另外几种景物分别概括为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日胜果图。这些图中的“景语”如何展现“情语”呢?此时我又将用“秋晨院落图”举例,分别从色调、声音、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譬如:(1)冷暖色调的判断。无论是碧绿的天色还是蓝白的牵牛花,都是恬静安谧的冷色调,这点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来。这些冷色调能体现文眼中的哪个词呢?学生较容易答出“清”这一特点。 (2)声音的体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很细小的,但作者依然能够听见,正应了那句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由此学生可以很快明白这些景物体现了文眼中的“静”。(3)环境的描绘。作者租的是一椽破屋,在院子里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蓝朵,感受秋意。两个“破”字会让学生很自然地得出“悲凉”这一感情基调。通过引导,第一幅图展现出的景与“清、静、悲凉”就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另外四幅图中的“情语”,我将让学生分为四组,根据第一幅图的赏析方法自由讨论并分别找出图中景物如何体现“清、静、悲凉”。有了之前老师的分析示范,此时学生们会比较顺利地完成赏析。(课件显示板书)2.从散文特点看,五幅图景是“形”,那么“神”是什么?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明确:对故都秋的向往、眷恋。明确:清、静、悲凉(课件出示)从而归纳出景和情的关系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课件出示)3.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可是在开头与结尾又写到了南国的秋,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从而突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热爱、向往眷恋之情。 小结:开头两段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分写,先叙后议,以清、静、悲凉为基调,具体描绘了五幅秋景图,并以议论作结,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更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直抒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寂寞之感(课件出示:本文结构图)(第一课时结束)第二课时(五)设疑讨论,探究情思,领略旨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课件出示)1、作者为什么对于故都的著名秋景“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月夜,潭柘寺的钟声“只是一笔带过,而着力描写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寻常景物?2、课文后半部分关于中国文人与秋的内容,带给你什么思考?3、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悲秋还是颂秋?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结合学生的回答,再明确答案:(课件出示)1、是作者的思想决定的。在杭州过得是一种隐逸生活,(背景材料中有介绍)追求的是“清”“静”的生活情趣,兼之有孤独,郁闷的内心感受,故所取之景都带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如果写热闹的颐和园,写火热的香山红叶就不合心境。著名风景,很难挖掘,而平常景象,挖掘后能平中见奇,写破屋中的一些日常景象也更显作者平民化情怀。2、赞秋悲秋,永恒主题秋感秋思,人之常情文人悲秋,中国尤甚北国之秋,别有深味。(或叙赏秋之事,索悲秋之因,寻文化之根)3、此题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或郁达夫从生活中体验到许多悲苦与忧愁,但是他没有彻底消沉,而是依然怀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以审美的心态和眼光来观察故都秋景,看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美好的一面;郁达夫不写北平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而是写老百姓家院和普通街道上所见之景,写出了北平下层人民和不得意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的一个侧影,也就是说作者的审美眼光是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郁达夫是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读书人,他从赏景中体验和感悟到了文化气息,他以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了对古今中外赏秋诗文、赏秋文化的珍爱,课文后半部分有一段集中蕴蓄着这种文化气息和珍爱情感。一篇写景散文能连通历史人文,亦即表现出作者的人文关怀,读来自然增添了许多“厚重”感,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六)延伸拓展 先给学生欣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课件出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液化空气储能空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与减排方案
- 2025年燃烧单词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与产业布局优化策略报告
- 新能源行业2025年储能技术协同创新趋势报告
- 激光医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 小学音乐会考试题及答案
- 法警专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中物理光的颜色 色散教学设计
- 新能源产品创新2025:市场需求变化与调整策略分析报告
-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2 新人教版
- 保险杠喷涂工艺
- 基金考点大全及详解双色考点
- 鳃裂囊肿护理查房课件
- 能源托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JGT292-2010 洁净工作台标准
- 高一必刷语法填空10篇共100题(附答案)
- 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介绍
- 机械进场报审表
- 《国歌法》、《国旗法》主题班会
- 刑事案件故意伤害模拟法庭案例
- 《汽车保险与理赔》(杨帅) 项目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