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1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1 样方法 多用于植物 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2 标志重捕法 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一 种群 概念 1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二 种群特征 2 出生率和死亡率 3 迁入率和迁出率 4 年龄组成 a 增长型b 稳定型C 衰退型 5 性别比例 出生 死亡率 迁入 迁出率 决定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组成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 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 C A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 年龄组成B 性别比例C 水平结构D 出生率 三 种群数量特征 一 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 1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 食物充足 空间不限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 二 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K值 后 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S 型曲线中K 2时的增长速度最大 为最佳捕捞 砍伐时间 条件 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 D 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四 群落的概念 1 捕食 2 竞争 五 种间关系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如牛吃草 狼吃羊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4 互利共生 两者缺一不可 两者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 3 寄生 一种生物 寄生者 寄生于另一种生物 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例如 蛔虫与人 例如 地衣 真菌和藻类 大豆与根瘤菌 1 垂直结构 2 水平结构 六 群落的空间结构 分层现象 植物 光照强度有关 动物 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镶嵌现象 资源分布不均 植物分层决定动物分层现象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A 在垂直方向上 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 在水平方向上 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D 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 七 群落的演替类型 1 初生演替 如 沙丘 火山岩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 次生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D 诗句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所描绘的景象 可视为群落的A 物种组成B 垂直结构C 种间关系D 次生演替 1 生态系统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自养生物 绿色植物 蓝藻 硝化细菌等 基石 消费者 异养生物 分解者异养生物 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的生物如细菌 真菌 腐生等 必要成分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八 生态系统 2 食物链和营养级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食物链 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营养级 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环节 食物链 成分 营养级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 该食物网中A 共有两条食物链B 能量可循环利用C 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D 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 在生态系统中 分解者将动 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 下列生物中 属于分解者的是A 蓝藻B 腐生真菌C 寄生虫D 绿色植物 D B 3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1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 能量的去向 传给下一营养级 给分解者 呼吸作用消耗3 特点 能量流动 1 单向流动 2 逐渐递减 传递率为10 20 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 而不能反向流动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 传递 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A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B 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C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D 消费者的级别越高 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在 草 兔 狐 食物链中 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200KJ的能量 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A 200KJB 2500KJC 5000KJD 20000KJ A D 4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 组成物质的C H O N P S等化学元素 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 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注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代表生产者 6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 1和2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 3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 1 2 3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1 2 4 3 7 5 6 AC 生态系统中 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 其中 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A 动物的无氧呼吸B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 动物的有氧呼吸D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CO2的合成D CO2的降解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A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C 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D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D AD 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通过光 声 温度 温度 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化学信息化学物质 如植物的生物碱 有机酸 性外激素等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 如蜜蜂跳舞 孔雀开屏 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3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 生态系统稳定性 1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 原因 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现象 a 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b 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1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自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稳定性 a b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 下列生态系统中 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北极苔原B 温带草原C 高山草甸D 热带雨林 D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A 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 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C 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 营养结构简单 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D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比农田生态系统更强的恢复力稳定性 AB 8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 生物多样性包含 基因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就地保护最有效保护 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等 10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2 易地保护 迁地保护 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 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如 建立植物园 动物园 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3 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或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 种子库 进行人工授精 组织培养 胚胎移植等 2010年 六 五 世界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公司房产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产业股东股份转让及投资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乡村旅游开发保证金合同
- 2025年度板材一体化解决方案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临时劳务派遣及职业培训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租赁押金合同示范文本及执行细则
- 鹈鹕创意儿童画课件
- 二手房暂不办理过户的产权管理合同
- 2025版大理石幕墙镶贴工程合同
- 2025版磁性材料批量进口与分销合作协议
- GB/T 4798.1-2019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
- GB/T 3917.2-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
- GB/T 27024-2014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
- GB/T 16840.2-2021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2部分:剩磁检测法
- MTHFR-C677T-基因检测(综合)课件
- 消防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全套)
- 河北省保定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古建筑彩画制作》教案
- 安全用电(37页)ppt课件
- 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政策考核试题附答案
- 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